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9
1
作者 向余劲攻 杨岚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Leadbeater)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是两个种还是两个亚种尚有争议。测定了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两个个体部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得到完全相同的861bp的序列。与红腹锦鸡C.pictus的同源序列...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Leadbeater)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是两个种还是两个亚种尚有争议。测定了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两个个体部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得到完全相同的861bp的序列。与红腹锦鸡C.pictus的同源序列相比 ,在21个位点上出现变异 ,应用木村资生的双参数法算出两者的遗传距离为2.5 %。根据鸡形目细胞色素b基因核苷酸替换的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 5 %~0 7 % ,推断出两种锦鸡的分化时间至少为1 7百万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支持白腹锦鸡(C.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是两个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觅食活动的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晓君 文贤继 杨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9-54,共6页
笼养条件下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的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8:00)和晚(18:00-19:00)两个明显高峰期,不同季节和天气其觅食节律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年中9月至翌年4月的觅... 笼养条件下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的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8:00)和晚(18:00-19:00)两个明显高峰期,不同季节和天气其觅食节律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年中9月至翌年4月的觅食频次较高,这可能与鸟类补充繁殖期能量消耗、积累能量御寒和保证生殖腺发育有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雄鸟觅食活动的主要因素为求偶、理羽和游走;影响雌鸟觅食的主要因素是游走、理羽和静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觅食活动 笼养 雉科
下载PDF
白腹锦鸡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庆萍 何发良 +2 位作者 陈红 周雪林 黄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53-3354,3364,共3页
以成年野生白腹锦鸡为研究对象,对其21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白腹锦鸡血液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为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与健康检测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液 生化指标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繁殖季节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54
4
作者 杨晓君 文贤继 杨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笼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繁殖季节的日常活动占用时间从静栖、游走、取食、理羽、繁殖、鸣叫、沙浴、饮水到攻击依次减少。直接或间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占96.19%。一天中除静栖外,其它行... 笼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繁殖季节的日常活动占用时间从静栖、游走、取食、理羽、繁殖、鸣叫、沙浴、饮水到攻击依次减少。直接或间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占96.19%。一天中除静栖外,其它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白腹锦鸡雄鸟的发情行为与求偶行为的关系较为密切;雌鸟的产卵与饮水、沙浴行为的相互关系较大。活动时间分配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笼养 繁殖季节 时间分配
下载PDF
从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探讨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分类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族豪 龙进 +2 位作者 张立勋 刘重斌 刘迺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显著.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3种碱基(A,T,C)含量差异显著.根据Kumar双参数法计算两种锦鸡的遗传距离为0.035±0.008,按线粒体DNA控制区的进化速率2%/Myr计算,它们的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是(1.75±0.40)Myr,结果支持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线粒体DNA控制区 分类
下载PDF
白腹锦鸡繁殖生态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韩联宪 杨岚 郑宝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85-294,共10页
本文报道了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滇中高原地区的典型栖息地,繁殖期的种群密度,占区行为,求偶炫耀,巢与卵的特征,雌鸟孵卵行为及雏鸟的食性。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繁殖生态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松元 李立 +3 位作者 段文武 姜卫星 姚艳 逯金瑶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腹锦鸡的红细胞个体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血小板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葡萄糖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氮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大大低于野生白腹锦鸡;以上说明所测白腹锦鸡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腹锦鸡人工繁育、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白腹锦鸡艾美尔属球虫一新种的研究(真球虫目:艾美尔科)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光友 杨本清 +1 位作者 李贵仁 杨文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四川省白腹锦鸡肠道内的艾美尔属球虫一新种 :锦鸡艾美尔球虫(Eimeriachrysolophi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真球虫目 艾美尔属 新种 白腹锦鸡 寄生虫
下载PDF
三种圈养雉类的行为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选珍 李洪文 +2 位作者 余建秋 赵波 毛杰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91-195,共5页
2008年7月23日~8月5日和8月7~13日,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分别研究了4只蓝鹇(2♂2♀)、3只白鹇(1♂2♀)和5只白腹锦鸡(2♂3♀)的各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雉类的各种行为类型都相似,但不同雉类间各种行为发生频次有差... 2008年7月23日~8月5日和8月7~13日,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分别研究了4只蓝鹇(2♂2♀)、3只白鹇(1♂2♀)和5只白腹锦鸡(2♂3♀)的各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雉类的各种行为类型都相似,但不同雉类间各种行为发生频次有差异。白腹锦鸡、蓝鹇和白鹇的休息行为分别在8:00、9:00和10:00达到日高峰,分别为12.05次/h、28.39次/h和14次/h。蓝鹇、白鹇、白腹锦鸡运动相关行为分别在7:00、8:00、9:00出现峰值,为19.29次/h、21.76次/h、24.90次/h;10:00蓝鹇、白鹇、白腹锦鸡的运动相关行为发生频次都出现了白昼的第一个谷值,分别为6.71次/h、9.29次/h、15.19次/h。蓝鹇、白鹇、白腹锦鸡的梳理行为9:00出现谷值分别为7.64次/h、8.05次/h、11.67次/h,10:00出现峰值分别为17.25次/h、21.19次/h、21.0次/h。3种雉鸡的采食行为的日节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鹇、白鹇、白腹锦鸡行为 节律 圈养
下载PDF
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庆萍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为了探讨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鸟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白腹锦鸡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白细胞多呈... 为了探讨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鸟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白腹锦鸡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嗜中性粒细胞大,嗜碱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大于淋巴细胞;凝血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成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细胞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幼鸟骨骼系统生长的研究
11
作者 文贤继 杨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27-234,共8页
本文研究了笼养白腹锦鸡幼鸟从孵出之日起至143日龄的骨骼系统生长发育情况,并对部分骨骼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探讨了白腹锦鸡幼鸟生长模式对提高幼鸟成活率的意义。
关键词 白腹锦鸡 幼鸟 骨骼系统 生长
下载PDF
白腹锦鸡人工养殖与育雏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松元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通过对白腹锦鸡长期的驯化饲养和研究,系统的介绍了其人工养殖与孵化、育雏配套技术。
关键词 白腹锦鸡 人工养殖 育雏技术
下载PDF
四川大邑县发现的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自然杂种的记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家禄 李剑豪 +1 位作者 韦燎 张俊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0-240,239,共2页
1992年1—4月,在四川大邑县双河乡山区海拔1600—1700m处,先后获得5只雉科雄鸟标本。(第1号标本存四川大学生物系,其余4号标本存大邑县林业局)。经鉴定,确认属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的杂种。其形态如下... 1992年1—4月,在四川大邑县双河乡山区海拔1600—1700m处,先后获得5只雉科雄鸟标本。(第1号标本存四川大学生物系,其余4号标本存大邑县林业局)。经鉴定,确认属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的杂种。其形态如下: No.1:外形和羽色大体似红腹锦鸡雄鸟。尾长750mm,比一般金鸡稍长。上嘴基部铅褐,跗蹠淡褐,与白腹锦鸡相似。额、头顶和枕冠淡黄,枕冠羽端沾红。枕冠长70mm,介于红腹锦鸡(1,100mm)和白腹锦鸡(1,52mm)之间。披肩羽端呈截状,似红腹锦鸡;各羽乳白,羽端和近端的黑色横斑有绿色反光,与白腹锦鸡相似,较长的披肩羽片基部渲染葡萄红色。下颈和肩间部亮绿,并有铜黄色反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杂种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下载PDF
Parapatric speciation with recurrent gene flow of two sexual dichromatic pheasants
14
作者 Zheng Li Jie Zhou +2 位作者 Minzhi Gao Wei Liang Lu Dong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Understanding speciation has long been a fundamental go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speciation requires an interruption of gene flow to generate stro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species.T... Understanding speciation has long been a fundamental go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speciation requires an interruption of gene flow to generate stro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species.The mechanism of how speciation in sexually dichromatic species operates in the face of gene flow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Two species in the genus Chrysolophus,the Golden Pheasant(C.pictus)and Lady Amherst’s Pheasant(C.amherstiae),both of which exhibit significant plumage dichromatism,are currently parapatric in southwestern China with several hybrid recordings in field.In this study,we estimated the pattern of gene flow during the speciation of the two pheasants using the 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ABC)method based on data from multiple genes.Using a newly assembled de novo genome of Lady Amherst’s Pheasant and resequencing of widely distributed individuals,we reconstructed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e two pheasants by the PSMC(pairwise sequentially Markovian coalescent)method.The results provide clear evidence that the gene flow between the two pheasan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isolation with migration model during divergence,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long-term gene flow after the initial divergence(ca.2.2 million years ago).The data further support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contact between the parapatric populations since around 30 kya with recurrent gene flow to the present,a pattern that may have been induced by the population expansion of the Golden Pheasant in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pport the scenario of speciation between the Golden Pheasant and Lady Amherst’s Pheasant with cycles of mixing-isolation-mixing,possibly due to the dynamics of geographical context in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two species provide a good research system as an evolutionary model for testing reinforcement selection in spe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 Gene flow Golden Pheasant(Chrysolophus pictus) Lady Amherst’s Pheasant(Chrysolophus amherstiae) Pairwise Sequentially Markovian Coalescent SPECIATION
下载PDF
捉箐鸡——一项兼有历史记忆与经济意涵的苗族狩猎游戏
15
作者 李铱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位于云南昆明西北部的芭蕉箐是一个全民信仰基督教的苗族聚居村,至今仍保持着"捉箐鸡"这样一种古老的狩猎游戏。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捉箐鸡"重构了苗族的历史记忆,唤起其内心的原生情感,共享苗族身份。同时,即使是... 位于云南昆明西北部的芭蕉箐是一个全民信仰基督教的苗族聚居村,至今仍保持着"捉箐鸡"这样一种古老的狩猎游戏。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捉箐鸡"重构了苗族的历史记忆,唤起其内心的原生情感,共享苗族身份。同时,即使是这样一个看似封闭的山区民族,仍被卷入了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在这供需体系中,汉族与苗族的结构性差异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捉箐鸡 历史记忆 民族关系 经济理性 文化逻辑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夏、秋季行为节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运林 王双业 +2 位作者 段酬苍 姜卫星 徐正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95-3000,共6页
为了解笼养白腹锦鸡夏秋季行为节律规律,于2016年6月、9月和10月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腹锦鸡采用瞬时扫描法开展行为节律研究,分别统计了白腹锦鸡夏、秋两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观测期间共记录到白腹锦鸡行为16种,根... 为了解笼养白腹锦鸡夏秋季行为节律规律,于2016年6月、9月和10月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腹锦鸡采用瞬时扫描法开展行为节律研究,分别统计了白腹锦鸡夏、秋两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观测期间共记录到白腹锦鸡行为16种,根据其行为的功能再归纳为运动、静止、取食、梳理和警觉5大类,其中以运动类行为比例最高。在夏季,静止类行为波动最剧烈,多数时间段中,运动类行为比例最大。相对夏季,5类行为秋季比例趋势更加平稳清晰,运动类行为依旧是发生最多的一类行为,静止类行为起伏还是最剧烈的。警觉类行为不突出,警觉行为占有比例偏少。本研究与之前的白腹锦鸡发情期时间分配研究结果相近,运动和静止是笼养白腹锦鸡发生较多的两类行为,不同的是本研究白腹锦鸡梳理类行为比例有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瞬时扫描法 行为谱 人工繁育 行为节律
原文传递
四川鞍子河保护区发现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自然杂交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晓昀 付强 +3 位作者 王磊 蒋泽银 施小刚 李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叠。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叠。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日,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调查中,红外相机记录到一只成年雄性锦鸡。该个体兼具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成年雄性的羽色特征,为两种锦鸡的自然杂交后代。锦鸡属自然杂交的记录较少,本次发现证实成都盆地西缘的邛崃山位于本属两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内,且存在偶见的杂交现象,为进一步探明锦鸡属分布重叠区及杂交现象发生的空间范围、研究锦鸡属物种的分化历史与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自然杂交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邛崃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