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eous Loss of Nitrogen from Fertilizers Applied to Wheat on a Calcareous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18
1
作者 CAIGUIXIN YANGZH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5-52,共8页
Nitrogen (N) losses from ammonium bicarbonate or urea applied to wheat and then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irri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was determined by a micrometeorological method (ammonia samp... Nitrogen (N) losses from ammonium bicarbonate or urea applied to wheat and then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irri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was determined by a micrometeorological method (ammonia sampler), total N loss was estimated by the 15N mass balance method, and denitrification loss was measured by the difference method (calculat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N loss and ammonia loss)and a direct method (measuring the emission of (N2+N2O)-15N ). Total ammonia losses from ammonium bicarbonate and urea in 33 days were 8.7% and 0.9% of the applied nitrogen,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N losses were 21.6% and 29.5%. Apparent denitrification losses (by the difference method) were rather high, being 12.9% from ammonium bicarbonate and 28.6% from urea. However, no emission of (N2+N2O)-15N was detected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脱氮作用 氮肥 小麦 华北地区 气态 氮流失 钙土
下载PDF
NH3 Volatilization from Aboveground Plants of Winter Wheat During Late Growing Stages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Zhao-hui and LI Sheng-xiu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P. 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4-393,共10页
Ammonia volatilized from aboveground parts of winter wheat was collected with an enclosure growth chamber and measured from jointing to maturing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monia released from unfertilized plants... Ammonia volatilized from aboveground parts of winter wheat was collected with an enclosure growth chamber and measured from jointing to maturing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monia released from unfertilized plants grown in high and low fertility soils remained at low rates of 2.3 and 0. 9μg NH3 40 plant-1 h-1 respectively at late filling stage. However, fertilized plants rapidly increased the rates to 43. 4 and 52. 2μg NH3, 40 plant-1 h-1 in the high and low fertility soils,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period. The released a-mount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plants. At filling stage, lower senescing stems and leaves volatilized more ammonia than upper parts, i. e. , ears and flag leaves that grew normally, with an average of 1. 4 and 0.7μg NH3 20 plant-1 h-1 respectively, strongly suggesting that it was the senile organs that released large amounts of ammonia. At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shortage of water supply (drought stress) reduce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The average rate of ammonia released under water stress was 0. 9μg NH3 40 plant-1 h-1, but 1.2μg NH3 40 plant-1 h-1 with moderate water supply. Application of N together with P fertilizer resulted in a higher ammonia volatilization than N fertilization alone at the maturing stage. The average rate released was 135.3 μg NH3 40 plant-1 h-1 when 0.4 g N and 0.13 g P had been added to per kg soil, while 33. 7μg when 0. 4 g N added alon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plants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plant biomass and N uptake;P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plant biomass and N uptake and therefore increased its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growing stage nitrogen loss volatilization of ammonia Winter wheat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3
作者 曹兵 高玮 +8 位作者 李洪杰 杜梦扬 王学霞 陈延华 倪小会 赵萌 谷佳林 董淑祺 李子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3-885,共13页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BF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和CRBF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基施和追施肥后,监测了氨挥发量、强度和损失率。分析了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了施肥经济效益。【结果】与FFP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不显著;CRBF1和CRBF2处理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8.87~9.86 kg/kg,CRBF2处理玉米氮肥回收率提高了48.4%(P<0.05);CRBF1和CRBF2处理冬小麦季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0.3%~37.2%、5.22~5.77 kg/kg和6.52~7.06 kg/kg(P<0.05)。与FFP和OPT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肥料+施肥人工投入减少381~960元/hm^(2),周年净收入增加1208~2654元/hm^(2)。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氨挥发损失量、损失强度和损失率较FFP处理分别降低了69.7%~71.9%、72.0%~74.5%和90.0%~94.1%(P<0.05)。【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夏玉米季按照5∶5、3∶7,或者按照7∶3、5∶5的比例掺混一次性基施,均可在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劳力投入的条件下,确保周年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益,并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高产高效、轻简施肥的有效氮肥施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一次性基施 氨挥发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的阻控
4
作者 徐宇帆 申亚珍 +4 位作者 张文太 岳艳军 杨博兰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素的固持功能。[方法]共采集了6种氮肥进行试验,包括普通尿素(urea,U)、控失剂添加比例分别为4%、6%、8%的3个基质缓释氮肥(LU1、LU2、LU3,LU-Loss-control urea),以3.5%腐植酸等量替代LU2处理中的控失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HLU),以及添加了抗结剂(主要成分为纳米碳粉)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 with antisetting agent added,HLUA)。室内淋溶试验以不添加氮肥为对照,将6个肥料样品埋入土壤后,连续15天收集淋洗液,分析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采用氨气检测管法测定氨挥发速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比表面积吸附(Brunauer-Emmett-Teller,BET),分析了控失剂、尿素、基质缓释尿素和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的化学结构、孔隙结构以及热性质。[结果]随着控失剂(control release agent,CLA)含量的增加,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的固持作用增强,淋失和氨挥发量降低。与尿素(U)相比,LU1、LU2、LU3、HLU、HLUA的全氮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了24.5%、32.2%、34.9%、31.5%和32.2%,累积氨挥发量分别降低了13.1%、24.3%、27.1%、28.0%和29.5%。HLU、HLUA处理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量与LU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化学结构表征分析表明,控失剂的主要成分凹凸棒土和腐植酸都与尿素形成了强度相当的分子间氢键,纳米碳粉与尿素间无氢键形成。在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中加入少量防结剂纳米碳粉,对其分子内氢键强度、热稳定性以及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特征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尿素中加入腐植酸、控失剂和防结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不仅加工和储存中不易粘连,具有较低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风险,还可作为一种兼具改良障碍土壤的多功能缓释肥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缓释肥料 腐植酸尿素 缓释肥料 氮素损失 氨挥发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田氨挥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山楠 赵同科 +3 位作者 毕晓庆 安志装 赵丽平 杜连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58-1865,共8页
为了研究施氮水平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依据北京房山农田土壤类型,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与施氮习惯,设定N0~N7共8个施氮水平,施肥量分别为0、50、100、150、200、250、300、400 kg·hm^-2,利用田间试验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分析... 为了研究施氮水平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依据北京房山农田土壤类型,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与施氮习惯,设定N0~N7共8个施氮水平,施肥量分别为0、50、100、150、200、250、300、400 kg·hm^-2,利用田间试验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京郊冬小麦田种植体系氨挥发损失的规律及氮肥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冬小麦种植体系在施入氮肥后发生了明显的氨挥发,且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2周内,在施肥后2~3d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2.41、1.42kg·hm^-2·d^-1,基肥期氨挥发量在0.81~14.29 kg·hm^-2,追肥期氨挥发量在2.20~6.91kg·hm^-2。在整个冬小麦生长期间,高施氮量处理的氨挥发量均高于低施氮量处理。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导致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优化施肥量能明显降低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氨挥发损失。施氮水平为150 kg·hm^-2的冬小麦产量为5 493.63 kg·hm^-2,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的小麦产量。可见,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兼顾产量和生态环境,本研究中在150 kg·hm^-2的氮肥水平下,小麦产量最高且氨挥发损失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氨挥发 冬小麦 原位测定
下载PDF
南京郊区番茄地中氮肥的效应与去向 被引量:31
6
作者 曹兵 贺发云 +1 位作者 徐秋明 蔡贵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39-1844,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对南京郊区菜地番茄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和有机肥供氮充分,氮肥施用未增加番茄产量.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14.5%~22.5%之间.15N标记尿素微区试验表明...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对南京郊区菜地番茄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和有机肥供氮充分,氮肥施用未增加番茄产量.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14.5%~22.5%之间.15N标记尿素微区试验表明,施入氮量的16.6%~28.8%被作物吸收,氮素总损失为34.2%~46.0%.施用化学氮肥增加了土壤剖面中的硝酸盐含量,番茄收获时,10%~10.2%的标记尿素被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增施化学氮肥也显著增加了菜地土壤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其中反硝化损失占施入氮量的5.50%~6.01%;N2O排放量占施入氮量的2.62%~4.92%.但番茄生长期间未检测到氨挥发.减少氮肥用量或施用包衣尿素可降低菜地施用氮肥的环境风险,特别是减少硝酸盐淋洗和硝化反硝化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肥去向 氨挥发 反硝化损失 N2O排放 硝酸盐淋洗 包衣尿素
下载PDF
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氮损失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炜 孙国峰 +2 位作者 王鑫 童红玉 盛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3-175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和100%猪粪有机肥六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稻田氨挥发特性,同期测定稻田田面水氮含量,以及全施肥期径流流失量。试验结果显示,在等施氮量条件下,常规化肥处理水稻产量达12 752.70 kg·hm^-2,其农田氨挥发总量为76.99 kg·hm^-2,径流氮损失量39.11 kg·hm^-2;100%沼液施用处理和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量较高,分别为120.66、88.01 kg·hm^-2;而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为58.03、22.00 kg·hm^-2,其产量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00%猪粪有机肥施用处理尽管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表现最低,但其产量低于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综合比较而言,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减少氨挥发及氮流失风险,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有机肥 氮损失 稻田 氨挥发 径流流失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后期地上部分氮素的氨挥发损失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在拔节到成熟期,采用密闭生长室法直接收集和测定了种植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上的冬小 麦挥发的氨气。结果表明,进入成熟期后施肥处理的冬小麦地上部分的氨挥发速率和数量成倍升高, 而不施肥的处理和生育前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同一植... 在拔节到成熟期,采用密闭生长室法直接收集和测定了种植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上的冬小 麦挥发的氨气。结果表明,进入成熟期后施肥处理的冬小麦地上部分的氨挥发速率和数量成倍升高, 而不施肥的处理和生育前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挥发量相差很大,下部衰老茎叶的 氨挥发量明显高于生长正常的上部穗和旗叶。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降低冬小麦地上部分氨的挥发;而 氮磷配合施用则会增强成熟期的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后期 氮素损失 氨挥发 施肥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麦田冬前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山楠 毕晓庆 +3 位作者 杜连凤 安志装 赵丽平 赵同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通过田间原位测定农田氨挥发的方法,研究了京郊不同基施氮肥水平的麦田冬前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2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4 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小麦冬前氨挥发总排放量,高施氮... 通过田间原位测定农田氨挥发的方法,研究了京郊不同基施氮肥水平的麦田冬前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2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4 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小麦冬前氨挥发总排放量,高施氮量处理的氨挥发总量大于低施氮量处理的氨挥发总量,50~400 kg·hm-2不同施肥水平下土壤的氨挥发总量(N)为1.83~14.29 kg· hm-2,占施氮量的2.04% ~6.74%.温度回升也导致了氨挥发量小范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氨挥发 潮土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成 陈波浪 +3 位作者 玉素甫江.玉素音 王前登 柴仲平 张渔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选取6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在香梨年生育期内,设置了不施肥(N_0P_0K_0)、不施氮肥(N_0PK)、低氮量(N_1PK)、中氮量(N_2PK)、高氮量(N_3PK)5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不同施...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选取6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在香梨年生育期内,设置了不施肥(N_0P_0K_0)、不施氮肥(N_0PK)、低氮量(N_1PK)、中氮量(N_2PK)、高氮量(N_3PK)5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氨挥发进行田间定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速率在一天内的表现为:晚上(20:00~08:00)<上午(08:00~12:00)<中午(12:00~16:00)<下午(16:00~20:00)。日积量夜间<白天。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年生育期累积量表现为:N_0P_0K_0<N_0PK<N_1PK<N_2PK<N_3PK。温度、灌水、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的氨挥发影响最大。施氮处理N_1PK、N_2PK、N_3PK的氨挥发年生育期累积量分别为34.94、36.38、44.42 kg·hm^(-2)·年^(-1),氨挥发净损失率分别为4.48%、2.72%、3.60%。N_2PK处理的库尔勒香梨产量最高,达到6 213.50 kg·hm^(-2),且氨挥发净损失率最小,为2.72%。综合生产及环境效益,推荐本区域库尔勒香梨园的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氮肥 氨挥发 净损失率
下载PDF
供氮水平和有机无机配施对麦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红梅 庞凤梅 +1 位作者 赖欣 杨殿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19-7122,7249,共5页
[目的]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出发,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于2006~2007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再设4个有机无机肥料组合,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基... [目的]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出发,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于2006~2007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再设4个有机无机肥料组合,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基肥、追肥施用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无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够降低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基肥、追肥施肥后土壤的累计氨挥发量在5.354~8.916 kg/hm2,氨挥发损失率在1.824%~6.119%,追肥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占累计氨挥发损失总量的97%以上。[结论]麦田土壤的氨挥发损失主要来自于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有机无机配施 氨挥发
下载PDF
农肥和化肥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与平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伟 王宏燕 +2 位作者 于佳 廖莎 宋立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58,共4页
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分别定量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氮素自生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损失、氨挥发、NO3--N淋溶损失等氮素循环转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的土壤生态系统每年土壤全氮将减少-110.5kg/hm2。施肥能够有效地... 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分别定量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氮素自生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损失、氨挥发、NO3--N淋溶损失等氮素循环转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的土壤生态系统每年土壤全氮将减少-110.5kg/hm2。施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氮素转化能力,农肥的氮素转化作用明显高于化肥的氮素转化作用。各处理反硝化损失的氮量为7.26~21.66kg/hm2,淋溶损失量为0.09~0.21kg/hm2,氨挥发损失的氮量为0~15.23kg/hm2。玉米田施肥处理总的氮素平衡处于盈余状态,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平衡处于亏缺状态。单施农肥的盈余量高于单施化肥及农肥化肥配比处理的盈余量,低量施肥模式土壤中氮素的输入和输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高量施肥模式土壤中氮素处于盈余状态,虽有利于培肥地力,但却造成了肥料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反硝化损失 氨挥发 NO3^--N淋失
下载PDF
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小文 刘文 +4 位作者 徐文修 张永杰 杜孝敬 厍润祥 房彦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探讨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对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田间原位密闭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中前茬麦季与后作大豆季不同施氮量组合下(麦季施氮量分别为0、104、... 为探讨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对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田间原位密闭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中前茬麦季与后作大豆季不同施氮量组合下(麦季施氮量分别为0、104、173、242kg/hm^2,分别标记为WN0、WN1、WN2、WN3;大豆季施氮量分别为0、69、138kg/hm^2,分别标记为SN0、SN1、SN2)土壤氨挥发损失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期施肥后均会发生氨挥发,且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周之内,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后2~4d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麦季基肥、拔节期追肥、抽穗期追肥及大豆季始花期追肥后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0.58、0.85、0.56、0.81kg/(hm^2·d),而各施肥期施肥后的土壤氨挥发积累量分别为5.20~8.18、4.86~14.24、3.53~11.98、3.84~14.12kg/hm^2,体系中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总量在22.23~48.52kg/hm^2,相当于周年施氮量的6.95%~8.18%。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冬小麦季追肥和夏大豆追肥期,在后作大豆季上,氨挥发主要取决于大豆当季施肥量。夏大豆当季施氮量越高,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越大,前茬麦季的施氮水平高低对夏大豆当季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 氮肥 氨挥发
下载PDF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被引量:1072
14
作者 朱兆良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评述了我国有关农田中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农田中氮肥的损失程度、途径和机理;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以及采用深施、水肥综合... 评述了我国有关农田中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农田中氮肥的损失程度、途径和机理;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以及采用深施、水肥综合管理、平衡施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液态分子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 损失机制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的南方典型稻田氮素去向及其优化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王子 洪军 +1 位作者 刘原草 董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稻田不合理的氮素管理模式造成了氮素资源浪费与水体及大气环境污染。为深入分析中国南方典型稻田的氮素去向特征及其优化管理模式,基于2017年湖北省孝昌县高岗村的试验稻田在常规水肥管理下的稻田观测数据,采用了DNDC模型对稻田各氮素... 稻田不合理的氮素管理模式造成了氮素资源浪费与水体及大气环境污染。为深入分析中国南方典型稻田的氮素去向特征及其优化管理模式,基于2017年湖北省孝昌县高岗村的试验稻田在常规水肥管理下的稻田观测数据,采用了DNDC模型对稻田各氮素去向负荷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包括水稻植株吸氮、氮素渗漏、氨挥发与反硝化。研究结果表明:①DND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中国南方典型稻田的氮素各去向负荷,其中模型对氮素渗漏与氨挥发动态模拟的拟合度(R^(2))高达0.6493~0.8602,纳什效率系数(NSE)高达0.5135~0.7862,经验证后的模型可用于稻田氮素去向的动态与结构特征分析;②氮素的气态损失—而非随水流失—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其占总氮素损失量的比例高达83.86%~86.69%,且分蘖肥施用期与水稻黄熟落干期是造成显著气态损失的重要时期;③基于情景模拟可提出研究区内具体的氮素优化管理模式,优化施氮量为100 kg/hm^(2),优化施氮方式为秸秆还田处理,该模式比低氮施肥处理提升了12.67%的稻谷吸氮量,比高氮施肥与氮肥表施处理减少了17.64%~65.57%的氮素气态损失。该研究的结果与稻田氮素去向特征的分析方法可推广至中国南方稻区,以实现高氮利用与低氮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管理 DNDC模型 作物吸氮量 氮素渗漏 氨挥发 反硝化损失
下载PDF
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尹娟 勉韶平 《农业科学研究》 2005年第2期76-80,98,共6页
稻田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其中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可达施入量的9%~42%.氮肥损失一方面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等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正严重... 稻田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其中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可达施入量的9%~42%.氮肥损失一方面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等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减少稻田中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政策和优化氮肥管理.优化氮肥管理主要包括: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将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②研究表明,氮肥深施的深度以6~10 cm比较适宜;③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合理运筹;④控释(缓释)肥料的推广应用;⑤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损失 研究进展 稻田 硝化-反硝化 氮素损失 环境污染 氮肥管理 氨挥发损失 氮肥利用率 水稻生育期 用量控制 氮肥用量 农业政策 需肥特点 推广应用 平衡施肥 地表水 地下水 优化 深施 肥料
下载PDF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早稻产量及稻田氮素归趋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文博 刘鸣达 +3 位作者 肖珣 何娜 杨丹 谢桂先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8-733,共6页
为量化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稻田氮素的归趋,明确施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采取田间动态监测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120 kg·hm-2)以鲜猪粪(PM)、沼液沼渣(BF)、猪粪堆肥(PC)、绿肥(GM)替代20%化肥及单... 为量化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稻田氮素的归趋,明确施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采取田间动态监测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120 kg·hm-2)以鲜猪粪(PM)、沼液沼渣(BF)、猪粪堆肥(PC)、绿肥(GM)替代20%化肥及单施化肥处理(CF)稻田挥发性氮、径流氮、N2O等氮素损失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处理水稻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的差异,结合稻田氮素平衡以明确氮素来源和去向及其数量。结果表明:施肥是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比约为47%;植物吸收利用是氮输出的主要部分,占氮素输入量的47%~57%;各处理氨挥发排放通量、径流总氮(TN)损失量、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4%~6%、16%~23%、16%~20%;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肥降低了稻田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减少了径流损失氮量,增加了地上部吸氮量,有利于水稻增产稳产;其中BF、PC处理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均降低21%,PM、BF处理径流损失氮量显著减少33%、29%(p <0.05),PM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5468kg·hm-2),增产8%,地上部吸氮量最高(为137kg·hm-2),增幅为14%;PM处理氮素表观损失和氮盈余均最低,BF处理次之。综合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来看,施氮量为120kg·hm-2时,以鲜猪粪和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替代20%化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稻田 氨挥发 氮径流损失 N2O排放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与一氧化氮排放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丽颖 曹彦圣 +2 位作者 田玉华 尹斌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0-1427,共8页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和静态箱法同步研究了太湖地区冬小麦季田间小区试验中不同施氮处理的氨挥发与一氧化氮(NO)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麦季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7 10 d,以基肥期挥发量最大,NH3-N为0.49 9.36 kg/hm2,占整个麦季观测...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和静态箱法同步研究了太湖地区冬小麦季田间小区试验中不同施氮处理的氨挥发与一氧化氮(NO)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麦季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7 10 d,以基肥期挥发量最大,NH3-N为0.49 9.36 kg/hm2,占整个麦季观测期间挥发量的60.4%74.7%;NO的排放则主要发生在施用基肥后的30d内,量虽小但持续时间较长,排放速率为NO-N 0.009 0.304 mg/(m2·h),该时期总损失量为NO-N 0.681.23 kg/hm2,约占整个麦季观测期排放量的93%。氨挥发和NO排放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麦季观测期的氨挥发总损失量为NH3-N 7.6 12.6 kg/hm2,损失率4.62%5.26%;NO排放总量为NO-N 0.731.3 kg/hm2,损失率0.27%0.41%。研究结果对综合评价太湖地区麦季氮肥的气态损失及其环境效应,指导合理施肥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一氧化氮 小麦 氮肥
下载PDF
含氯氮肥对太湖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博文 赵淼 +6 位作者 敖玉琴 张维 田玉华 李晓 葛仁山 尹斌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尿素、氯化铵以及二者混合高塔造粒而成的含氯脲铵氮肥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氨挥发损失、土壤氯残留和耕层土壤p H的影响,为新型含氯氮肥的推广,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两年... 【目的】通过研究尿素、氯化铵以及二者混合高塔造粒而成的含氯脲铵氮肥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氨挥发损失、土壤氯残留和耕层土壤p H的影响,为新型含氯氮肥的推广,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两年稻麦轮作季的田间小区试验,在当地适宜施氮量条件下,以CK(不施氮)和施用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了两种含氯氮肥的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集作物收获后0—20 cm、20—40 cm土壤样品,采用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土壤氯残留;施肥后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稀硫酸吸收法测定氨挥发通量。【结果】尿素、氯化铵和含氯脲铵处理对稻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与尿素相比含氯脲铵对稻麦有增产的趋势,而氯化铵对小麦有减产趋势。与尿素相比施用含氯脲铵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7.0%(P<0.05)。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稻季,与施用尿素相比单施氯化铵使麦季氨挥发降低26.3%(1.39 kg/hm^2),而使稻季氨挥发增加10.4%(2.67 kg/hm^2);含氯脲铵使麦季和稻季的氨挥发分别降低5.2%(0.55 kg/hm^2)和12.9%(6.16 kg/hm^2)。施用含氯氮肥土壤氯残留表现为稻季显著增加,而麦季则显著降低的趋势,收获期耕层土壤(0—20 cm)氯离子含量最高不超过160 mg/kg,低于水稻和小麦的耐氯临界值。经过两个稻麦轮作循环后,施用氯化铵土壤p H比尿素下降0.88个单位,而施含氯脲铵土壤p H与尿素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含氯脲铵氮肥与两种单质肥料相比有一定优势,为氨挥发减排和氯化铵施用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氮肥 稻麦轮作 氨挥发 氮素转化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氨挥发损失的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伊英杰 韩坤 +7 位作者 赵斌 刘国利 林佃旭 陈国强 任昊 张吉旺 任佰朝 刘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600-4613,共14页
【目的】基于定位试验平台,比较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土壤氮素氨挥发损失的差异,为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1年,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定位试验平台,以冬... 【目的】基于定位试验平台,比较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土壤氮素氨挥发损失的差异,为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1年,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定位试验平台,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5和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采用有机肥(腐熟牛粪M)和无机氮肥(U)两种氮肥类型,设置两个施氮量分别为380 kg N·hm^(-2)(M1、U1、U2M2)和190 kg N·hm^(-2)(U2、M2),试验共计6个处理,其中氮肥在两季作物间的分配是小麦47.4%、玉米52.6%。采用通气法比较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累积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两个种植周期内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影响土壤氨挥发。各处理施肥后氨挥发损失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麦和玉米两季的土壤氨挥发均主要发生在施肥后0—7 d,之后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氨挥发损失量可达8.6—79.4 kg N·hm^(-2),以U1处理最高,达到79.4 kg N·hm^(-2),其氨挥发损失量较U2、U2M2、M1、M2和CK分别增加18.5%、111.7%、162.3%、20.5%和825.7%,表明高施氮量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量,无机氮肥较有机肥增加氨挥发损失量。U2M2、M1和M2处理的氨挥发损失率比U1处理降低80.9%、61.3%、24.8%,表明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配施或单施有机氮肥可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周年籽粒产量以U2M2处理最高,达到24621.8 kg·hm^(-2),较U1、U2、M1、M2分别增产10.1%、24.7%、11.7%和32.7%。U2M2处理周年氮肥利用率达52.6%,较U1、U2、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11.3%、4.1%、13.4%和10.7%。U2M2处理降低了氨挥发损失、同步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是冬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的理想施肥策略。【结论】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周年氨挥发损失量,提高周年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考虑到有机肥源及施用便捷性可将有机无机配施作为当前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体系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氮肥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周年 氨挥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