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冲洗对小鼠急性角膜化学伤眼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白军强 赵世红 +2 位作者 秦海峰 顾操 孙伟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背景角膜化学性烧伤后即刻进行眼部冲洗是防止化学性物质进一步损伤眼组织的关键步骤,而理想的冲洗液才能有效地中和化学物质,改善患眼的预后。 目的评价自制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枸橼酸-磷酸氢二钠-氯化钾缓冲液对小鼠急... 背景角膜化学性烧伤后即刻进行眼部冲洗是防止化学性物质进一步损伤眼组织的关键步骤,而理想的冲洗液才能有效地中和化学物质,改善患眼的预后。 目的评价自制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枸橼酸-磷酸氢二钠-氯化钾缓冲液对小鼠急性角膜酸、碱烧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配制pH值为7.4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缓冲液1)和枸橼酸-磷酸氢二钠-氯化钾缓冲液(缓冲液2)。采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方法将120只6~8周龄清洁级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酸烧伤模型组和碱烧伤模型组,分别用1 mol/L硫酸和0.15 mol/L氢氧化钠滤纸贴附于中央角膜制备急性角膜酸、碱烧伤模型,造模后即刻按照亚分组分别用40 ml缓冲液1、自来水、缓冲液2进行冲洗,未冲洗的模型鼠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和冲洗后3、7、14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按照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各组小鼠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阳性率、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溃疡发生率。 结果角膜酸烧伤后3、7和14 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角膜混浊评分为1分的眼数均明显多于不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酸烧伤后3 d,缓冲液1冲洗组角膜混浊度为1分的眼数明显多于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01; χ2=4.000,P=0.046);角膜酸烧伤后7 d,缓冲液1冲洗组角膜混浊度为1分的眼数明显多于自来水冲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14);角膜酸烧伤后14 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不同角膜混浊评分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3、7、14 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角膜混浊度评分为1分和2分的眼数均明显多于不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酸烧伤后7 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角膜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7%和13%,均明显低于不冲洗组的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7、0.003);角膜碱烧伤后3、7、14 d角膜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酸烧伤后14 d,不冲洗组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50%,而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小鼠未见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碱烧伤后各组小鼠在各时间点均未发现角膜新生血管。 结论pH值为7.4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对急性角膜酸、碱烧伤进行即刻冲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冲洗液中是否添加氯化钾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烧伤/化学诱导 化学烧伤/药物疗法 角膜 缓冲液 急症治疗/方法 枸橼酸-磷酸氢 二钠 氯化钾 C57小鼠
下载PDF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2
作者 崔玉惠 杨淑霞 张路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52-52,共1页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除了药物说明书介绍的配伍禁忌以外,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静脉输注时与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为明确这两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以及发生变色的时间和浓度,笔者进行了如下实验进行观察。
关键词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禁忌 生理盐水 无菌缓冲溶液
下载PDF
绿色溴代制备3-溴苯甲酸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建国 郑琦 +1 位作者 凌芳 马骏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3-694,697,共3页
以苯甲酸钠、溴化钠以及次氯酸钠为原料,在缓冲溶液中氧化溴代苯甲酸,高选择性、温和的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溴原子利用率93.5%,收率89.2%。该工艺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易操作,适合规模制造。
关键词 绿色溴代 苯甲酸钠 溴化钠 次氯酸钠 氯化溴 缓冲溶液 3-溴苯甲酸
下载PDF
水处理剂ATMP测试方法探讨
4
作者 高冬梅 梁巧 +1 位作者 张海婴 金鲜花 《生命科学仪器》 2009年第6期32-33,共2页
现行测试ATMP活性组分方法有HG/T2841-1997(97版)和HG/T2841-2005(05本文结果05版标准操作简单,终点易判定,测试结果的精密度≥0.2%,规定了ATMP含量测试方法,有利于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 水处理剂ATMP 测试 紫脲酸铵 氨-氯化氨缓冲溶液 铬黑T指示剂
下载PDF
氧化镁铵盐法制备高纯过氧化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小王 朱海丽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氯化铵溶液体系中,以氧化镁、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高纯过氧化镁。研究表明,在氧化镁活性100左右,氯化铵占氧化镁质量10%,磷酸氢钠占氧化镁质量0.1%,过氧化氢与氧化镁质量比4∶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纯度大于... 在氯化铵溶液体系中,以氧化镁、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高纯过氧化镁。研究表明,在氧化镁活性100左右,氯化铵占氧化镁质量10%,磷酸氢钠占氧化镁质量0.1%,过氧化氢与氧化镁质量比4∶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纯度大于90%的过氧化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氯化铵 过氧化镁 缓冲溶液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三甲基乙酰氯及其合成液的研究
6
作者 薛勇江 张玉亨 +1 位作者 祝安娜 张进 《化学工程师》 CAS 2005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三甲基乙酰氯及其合成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三氯化磷为酰氯化剂,用三甲基乙酸合成三甲基乙酰氯的合成液中含有:三甲基乙酸、三氯化磷、三甲基乙酰氯、磷酸、三甲基乙酸酐、氯化氢以及其它低级脂肪酸的酰氯化物。...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三甲基乙酰氯及其合成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三氯化磷为酰氯化剂,用三甲基乙酸合成三甲基乙酰氯的合成液中含有:三甲基乙酸、三氯化磷、三甲基乙酰氯、磷酸、三甲基乙酸酐、氯化氢以及其它低级脂肪酸的酰氯化物。曾试图利用填充柱进行分离定量,但因样品的性质活泼,有强烈地腐蚀性而失败;采用新方法,在样品中加入起缓冲作用的惰性物质,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利用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定量。分析条件: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m×0.31mm内涂OV-1;采用分流进样技术,分流比为80:1;进样器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00℃;升温程序为初温70℃保持5min,升温速率20℃·min-1,终温140℃保持20min。方法中各主要产物与原料达到基线分离,难分离物质对达到峰谷分离。多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是0.42%,相对标准偏差是0.27%。并对样品的存放条件进行了考察;对柱子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乙酰氯 气相色谱法分析 合成液 三甲基乙酸 石英毛细管柱 相对标准偏差 三氯化磷 低级脂肪酸 检测灵敏度 惰性物质 缓冲作用 分析条件 进样技术 升温程序 升温速率 基线分离 相对误差 测定结果 存放条件 使用寿命
下载PDF
氧化镁铵盐法制备高纯过氧化镁
7
作者 谢云荣 吴小王 朱海丽 《盐业与化工》 CAS 2012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氯化铵溶液体系中,以氧化镁,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高纯过氧化镁。研究表明采用氧化镁活性大于100,氯化铵/氧化镁不小于10%,过氧化氢∶氧化镁不小于4∶1,反应温度大于40℃情况下,反应时间不小于30 min,可制备出纯度大于90%的过氧化镁。
关键词 氧化镁 氯化铵 过氧化镁 缓冲溶液
下载PDF
氧化镁铵盐法制备高纯过氧化镁
8
作者 朱海丽 吴小王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20期64-65,共2页
在氯化铵溶液体系中,以氧化镁,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高纯过氧化镁。研究表明采用氧化镁活性大于100,氯化铵/氧化镁不小于10%,过氧化氢:氧化镁不小于4∶1,反应温度大于40℃情况下,反应时间不小于30 min,可制备出纯度大于90%的过氧化镁。
关键词 氧化镁 氯化铵 过氧化镁 缓冲溶液
下载PDF
氯化铵氨水分光光度法测定20%噻森铜悬浮剂的有效含量
9
作者 黄绍红 《江西化工》 2018年第6期52-54,共3页
二价铜在p H10的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中与其中的氨生成蓝色络合物,其在最大吸收波长625nm处吸光度与铜的浓度符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测定噻森铜的方法,实验了铜的显色条件,实验证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4%,可用于20%噻森铜悬... 二价铜在p H10的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中与其中的氨生成蓝色络合物,其在最大吸收波长625nm处吸光度与铜的浓度符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测定噻森铜的方法,实验了铜的显色条件,实验证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4%,可用于20%噻森铜悬浮剂的有效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氨水溶液 分光光度法 20%噻森铜
下载PDF
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对EDTA络合滴定Ni_(0.6)Co_(0.2)Mn_(0.2)(OH)_(2)中镍钴锰总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宋臣臣 李来平 杨桂玲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3-462,共10页
本文以紫脲酸铵为指示剂,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络合滴定Ni_(0.6)Co_(0.2)Mn_(0.2)(OH)_(2)中镍钴锰的总含量.首先讨论了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NH_(3)和OH^(-)与Ni^(2+),Co^(2+)和Mn^(2+)的相互作用,明确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沉淀主... 本文以紫脲酸铵为指示剂,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络合滴定Ni_(0.6)Co_(0.2)Mn_(0.2)(OH)_(2)中镍钴锰的总含量.首先讨论了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NH_(3)和OH^(-)与Ni^(2+),Co^(2+)和Mn^(2+)的相互作用,明确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沉淀主要是锰化合物,且化合物在沉淀过程中会被氧化,抗氧化剂如L-抗坏血酸的加入可防止沉淀的出现和氧化.其次,发现滴定过程中缓冲液中NH和氯化铵的协同作用影响紫脲酸铵显色进而干扰滴定终点的判断.最后,测定加入不同体积的缓冲溶液对测试Ni_(0.6)Co_(0.2)Mn_(0.2)(OH)_(2)中镍钴锰总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缓冲液加入量为2 mL,此时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相差仅为0.06%.采用优化测试方法测定镍钴锰标准溶液中的镍钴锰总含量时,测试值与理论值相差最大为0.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6%;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得到的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平均差距为11.84%,RSD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滴定 镍钴锰总含量 Ni_(0.6)Co_(0.2)Mn_(0.2)(OH)_(2) 紫脲酸铵 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