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morph tandem solar cells: optimization of the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bottom cell in a single chamber system
1
作者 张晓丹 郑新霞 +5 位作者 许盛之 林泉 魏长春 孙建 耿新华 赵颖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506-510,共5页
W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 chamber deposi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and micromorph tandem solar cells directly onto low-cost glass substrates. The cells have pin single-junction or pin/pin double-junction st... W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 chamber deposi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and micromorph tandem solar cells directly onto low-cost glass substrates. The cells have pin single-junction or pin/pin double-junction structures on glass substrates coated wit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layer such as SnO2 or ZnO. By controlling boron and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s, a single-junction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cell with a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47% is achieved with an i-layer thickness of 1.2 μm. In tandem devices, by thickness optimization of the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bottom solar cell, we obtained an initi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9.91% with an aluminum (Al) back reflector without a dielectric laye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andem solar cells, an improved light trapping structure with a ZnO/Al back reflector is used. As a result, a tandem solar cell with 11.04% of initi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has been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rphous an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single chamber solar cells
下载PDF
Reduction of the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for plasma deposition of p-i-n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in a single chamber
2
作者 王光红 张晓丹 +6 位作者 许盛之 郑新霞 魏长春 孙建 熊绍珍 耿新华 赵颖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38-642,共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everal pretreatment techniques used to reduce the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between solar cells. They include hydrogen plasma pretreatment, deposition of a p-type doped layer, i-a-Si:H or μc...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everal pretreatment techniques used to reduce the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between solar cells. They include hydrogen plasma pretreatment, deposition of a p-type doped layer, i-a-Si:H or μc-Si:H covering layer between solar cells.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the pretreatment is evaluated by means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films, the dark conductivity of p-layer properties and cel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single chamber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boron contamination at the p/i interface of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deposited in a single PECVD chamber
3
作者 张晓丹 孙福和 +5 位作者 魏长春 孙建 张德坤 耿新华 熊绍珍 赵颖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4558-4563,共6页
This paper studies boron contamin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 and i layers of μc-Si:H solar cells deposited in a single-chamber PECVD system. The boron depth profile in the i layer was measured by Secondary ... This paper studies boron contamin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 and i layers of μc-Si:H solar cells deposited in a single-chamber PECVD system. The boron depth profile in the i layer was measured by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the mixed-phase μc-Si:H materials with 40% crystalline volume fraction i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the residual boron in the react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 500-nm thick μc-Si:H covering layer or a 30-seconds of hydrogen plasma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oron contamination at the p/i interface. However, from viewpoint of cost reduction, the hydrogen plasma treatment is desirable for solar cell manufacture because the substrate is not moved during the hydrogen plasma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contamination single chamber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下载PDF
金属屏蔽罩对柔性衬底微晶硅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成 安其 +3 位作者 周丽华 钱子勍 叶晓军 陈鸣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通过改变硅烷浓度,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在有无金属屏蔽罩两种情况下的系列微晶硅太阳电池,发现将金属屏蔽罩去除后,本征微晶硅材料的沉积速率提高约一倍,微晶相至非晶相的硅烷浓度转变点有所变化。将沉积条件应用于... 通过改变硅烷浓度,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在有无金属屏蔽罩两种情况下的系列微晶硅太阳电池,发现将金属屏蔽罩去除后,本征微晶硅材料的沉积速率提高约一倍,微晶相至非晶相的硅烷浓度转变点有所变化。将沉积条件应用于不锈钢柔性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获得了9.28%(AM0,1353 W/m2)和11.26%(AM1.5,1000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屏蔽罩 微晶硅 非晶硅/微晶硅 叠层太阳电池
下载PDF
硅基单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缺陷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季鑫 杨德仁 答建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8,28,共5页
首先综述了硅基单结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制备方法及进展,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外延法(LPPE)、金属诱导结晶法(MIC)、磁控溅射法以及分子束外延法等各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其次,总结了单晶硅、... 首先综述了硅基单结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制备方法及进展,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外延法(LPPE)、金属诱导结晶法(MIC)、磁控溅射法以及分子束外延法等各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其次,总结了单晶硅、多晶硅以及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组织结构、缺陷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机械、电学、光学以及光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单结太阳能电池 制备方法 单晶硅 多晶硅 非晶硅 缺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隧穿结对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丽华 刘成 +2 位作者 叶晓军 钱子勍 陈鸣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6-1140,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硅基p+/n+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p+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硅基p+/n+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p+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层厚度的变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将优化后的p+/n+隧穿结分别应用于不锈钢衬底和聚酰亚胺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别获得了9.95%(AM0,1353 W/m2)和9.87%(AM0,1353 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隧穿结 非晶硅/微晶硅 叠层太阳电池
下载PDF
P型微晶硅薄膜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宏琨 张德贤 +3 位作者 冯凯 齐龙茵 王雅欣 孙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7-930,共4页
本文讨论了P型微晶硅薄膜性能随硅烷浓度(SC)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随硅烷浓度的增加,微晶硅薄膜材料的生长速率和暗电导率(σd)逐渐增大,光学带隙逐渐降... 本文讨论了P型微晶硅薄膜性能随硅烷浓度(SC)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随硅烷浓度的增加,微晶硅薄膜材料的生长速率和暗电导率(σd)逐渐增大,光学带隙逐渐降低。当硅烷浓度为2.0%时,硅基薄膜材料是以非晶硅为主并有散落的微晶硅颗粒的非晶硅结构。当硅烷浓度为1.5%时,硼的掺杂效率最大,同时可观察到硼抑制薄膜晶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微晶硅 非晶硅
下载PDF
非晶孵化层对高速生长微晶硅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晓艳 张晓丹 +8 位作者 侯国付 郭群超 袁育杰 董培 魏长春 孙建 薛俊明 赵颖 耿新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5-919,共5页
采用高压高功率的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以不同的反应气体总流量制备出沉积速率大于1nm/s、次带吸收系数(α_(0.8eV))小于2.5cm^(-1)且具有相同晶化率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然而将其应用在微晶硅电池中时,电池性... 采用高压高功率的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以不同的反应气体总流量制备出沉积速率大于1nm/s、次带吸收系数(α_(0.8eV))小于2.5cm^(-1)且具有相同晶化率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然而将其应用在微晶硅电池中时,电池性能却有明显差异。通过对微晶硅电池的光、暗态J-V,量子效率(QE)和微区拉曼(Raman)测试发现,微晶硅薄膜中非晶孵化层厚度的不同是引起电池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反应气体总流量较低时沉积的微晶硅薄膜具有较厚的非晶孵化层,阻碍了载流子的输运,使电池的长波光谱响应下降,从而降低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与填充因子;而增加总气体流量,有效减小了微晶硅薄膜中的非晶孵化层的厚度。从而使电池性能得到改善。最后在总气体流量为500sccm时,制备得到沉积速率为1nm/s,效率为7.3%的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沉积 非晶孵化层 微晶硅太阳电池
下载PDF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窦亚楠 褚君浩 《红外》 CAS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硅基薄膜电池主要包括氢化非晶硅电池、氢化微晶硅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以及硅薄膜叠层电池。本文归纳了硅基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微观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讨论了硅基薄膜电池性能的优化设计,并介绍了近期的研究进展情况,比如,氢化非晶硅... 硅基薄膜电池主要包括氢化非晶硅电池、氢化微晶硅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以及硅薄膜叠层电池。本文归纳了硅基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微观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讨论了硅基薄膜电池性能的优化设计,并介绍了近期的研究进展情况,比如,氢化非晶硅抗反射涂层、晶粒为几个纳米的微晶硅材料、中间插入反射层的新型叠层电池结构以及具有高稳定性的多晶硅薄膜电池C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薄膜电池 氢化非晶硅 氢化微晶硅 多晶硅薄膜
下载PDF
柔性衬底微晶硅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研究
10
作者 刘成 周丽华 +2 位作者 叶晓军 钱子勍 陈鸣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1165,共5页
通过对微晶硅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测量,结合微区拉曼光谱和电学特性测试,讨论了本征层的硅烷浓度和等离子体辉光功率对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影响。发现本征层硅烷浓度增加时,电池的长波响应变差,材料结构由微晶相演变成非晶相;等离子体辉... 通过对微晶硅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测量,结合微区拉曼光谱和电学特性测试,讨论了本征层的硅烷浓度和等离子体辉光功率对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影响。发现本征层硅烷浓度增加时,电池的长波响应变差,材料结构由微晶相演变成非晶相;等离子体辉光功率的增加造成了电池短波响应的变化。同时发现测量微晶硅太阳电池时使用掩膜板所得短路电流密度与量子效率积分获得的短路电流密度相差不大。将优化后的沉积参数应用于不锈钢柔性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获得了9.28%(AM0,1353 W/m2)和11.26%(AM1.5,1000 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量子效率 柔性衬底 微晶硅 非晶硅/微晶硅
下载PDF
柔性衬底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
11
作者 周丽华 刘成 +2 位作者 叶晓军 钱子勍 陈鸣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6-1439,共4页
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本征微晶硅薄膜材料和nip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研究了硅烷浓度、衬底温度和辉光功率等沉积参数与薄膜材料性能、薄膜电池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拉曼光谱和器件测试结果表明:随硅烷浓度的... 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本征微晶硅薄膜材料和nip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研究了硅烷浓度、衬底温度和辉光功率等沉积参数与薄膜材料性能、薄膜电池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拉曼光谱和器件测试结果表明:随硅烷浓度的增加,本征层晶化率逐渐减小,直至转变为非晶硅;沉积温度高于200℃时,电池性能严重恶化;随等离子辉光功率增加,材料晶化率保持不变,而电池开路电压逐渐增大,短波光谱响应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单结微晶硅电池沉积参数,得到效率为6.48%(AMO,25℃)的单结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并将其应用到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中,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得到效率为9.28%(AMO,25℃)的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浓度 衬底温度 辉光功率 柔性衬底 nip微晶硅电池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
下载PDF
效率为8.55%的100cm^2单结集成型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12
作者 孟志国 耿新华 +1 位作者 王广才 孙钟林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886-888,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以分室连续沉积技术,在具有实用价值尺寸上制作的单结集成型非晶硅太阳电池。并扼要地介绍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给出一些电池的典型参数和输出特性曲线。
关键词 非晶硅 太阳能电池 单晶 集成型
下载PDF
世界太阳电池产业的现状和动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勇之 《电池》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68-270,276,共4页
作者参考文献38篇,综述分析了世界太阳电池产业的形势,介绍了各类太阳电池研究开发的新动向,并预测了太阳电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单晶硅 多晶硅 非晶硅
下载PDF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甜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34期53-54,56,共3页
众所周知,能源驱动城市发展,然而随着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以及全球环境污染逐日加剧,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型可再生能源以驱动城市发展。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缓解气候恶化的关键途径。科学研究表明,太阳能发电是一... 众所周知,能源驱动城市发展,然而随着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以及全球环境污染逐日加剧,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型可再生能源以驱动城市发展。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缓解气候恶化的关键途径。科学研究表明,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方案,具有“取之不尽,用之无竭”的优点。目前已商用化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但受材料纯度和制备工艺的限制,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很难在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于是,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问世无疑是一道曙光——薄膜太阳能电池只需几微米的吸光层就能实现高效率光电转换,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具有生产成本低、硅材消耗少、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无可比拟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薄膜 非晶硅薄膜 微晶硅薄膜
下载PDF
非、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比功率发电量对比研究
15
作者 赵雪冰 《电子测试》 2016年第12期42-42,39,共2页
通过比较单晶硅与非晶硅比功率发电量,分析两者在太阳能发电功效上的具体差异。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 单晶硅
下载PDF
单室沉积高效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丹 郑新霞 +9 位作者 王光红 许盛之 岳强 林泉 魏长春 孙建 张德坤 熊绍珍 耿新华 赵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31-8236,共6页
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前期单室沉积的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微晶硅底电池本征层硅烷浓度的优化,获得了初始效率达到11.02%(电池面积1.0cm2)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 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前期单室沉积的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微晶硅底电池本征层硅烷浓度的优化,获得了初始效率达到11.02%(电池面积1.0cm2)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同时,100cm2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组件效率也达到了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 单室 甚高频
原文传递
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成 周丽华 +10 位作者 叶晓军 柳琴 钱子勍 张翼翔 陈亮 周文灿 唐道远 杨君坤 王小顺 马宁华 陈鸣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35,共5页
报道了对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结果。首先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微晶硅太阳电池,发现合适的硅烷浓度和引入Ag/ZnO背反射镜可提高微晶硅太阳电池的性能,使之作为叠层太阳电池... 报道了对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结果。首先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微晶硅太阳电池,发现合适的硅烷浓度和引入Ag/ZnO背反射镜可提高微晶硅太阳电池的性能,使之作为叠层太阳电池的底电池。然后将不同厚度的硅基p+/n+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p+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层厚度的变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均存在最佳值。获得了光电转换效率为11.26%(AM1.5,1000W/m2)的不锈钢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并进行了大面积化工作,在不锈钢衬底和聚酰亚胺衬底上分别获得了光电转换效率为5.89%(25cm2,AM0,1353W/m2)和5.82%(4cm2,AM0,1353W/m2)的叠层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微晶硅 隧穿结 非晶硅/微晶硅 叠层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n型层对柔性衬底微晶硅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成 周丽华 +2 位作者 叶晓军 钱子勍 陈鸣波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n型硅薄膜,测试了在其上生长的微晶硅太阳电池的电学输出特性。发现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随n型层的硅烷浓度线形变化,短路电流密度则存在一个最优值,这与n型层引... 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n型硅薄膜,测试了在其上生长的微晶硅太阳电池的电学输出特性。发现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随n型层的硅烷浓度线形变化,短路电流密度则存在一个最优值,这与n型层引起的本征层中的孵化层和结构演变有关。将优化后的n型层应用于不锈钢柔性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获得了9.28%(AM0,1353W/m2)和11.26%(AM1.5,1000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硅薄膜 微晶硅太阳电池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单室沉积本征微晶硅薄膜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光红 张晓丹 +7 位作者 孙福河 许盛之 岳强 魏长春 孙建 耿新华 熊绍珍 赵颖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7-641,共5页
为获得单室沉积高效微晶硅(μc-Si)太阳电池,首先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制备了不同沉积条件下的本征μc-Si薄膜。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学输运特性的研究,借鉴分室沉积的器件质量级μc-Si材料的经验,选取合... 为获得单室沉积高效微晶硅(μc-Si)太阳电池,首先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制备了不同沉积条件下的本征μc-Si薄膜。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学输运特性的研究,借鉴分室沉积的器件质量级μc-Si材料的经验,选取合适的本征层和p种子层处理B污染的技术,在单室中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为6.23%(1cm2)的单结μc-Si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 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 本征微晶硅(μc-Si) 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Eu(DBM)_3phen配合物提高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立业 张忠义 +5 位作者 孔祥薇 秦晓婷 敖琛 琚建勇 闫慧忠 申孟林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紫外光响应低,而下转换发光材料Eu^(3+)配合物可以有效的将紫外光转换到电池响应高的可见光区,本研究将Eu^(3+)配合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旋涂... 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紫外光响应低,而下转换发光材料Eu^(3+)配合物可以有效的将紫外光转换到电池响应高的可见光区,本研究将Eu^(3+)配合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旋涂的方法在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一层光转换膜,研究了光转换膜及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Eu^(3+)配合物浓度为3%时光转换膜的光学性能最佳,且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绝对值提高量最大为0.1%。本次研究为Eu^(3+)配合物应用于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配合物 光转换膜 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