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of anti-cancerous candidates in Hippophae rhamnoides and Hippophae salicifolia 被引量:3
1
作者 Talambedu Usha Sushil Kumar Middha +6 位作者 Arvind Kumar Goyal Mahesh Karthik DA Manoj Syed Faizan Peyush Goyal HP Prashanth Veena Pande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5期406-415,共10页
Actinorhizal plants contain numerous antioxidants that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tumors.H-Ras p21,a member of the Ras-GTPase family,is a promising target to treat various kinds of cancers.... Actinorhizal plants contain numerous antioxidants that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tumors.H-Ras p21,a member of the Ras-GTPase family,is a promising target to treat various kinds of cancers.An in silico docking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inhibitory potential of compounds of these plants against H-Ras by using Discovery Studio 3.5 and by using Autodock 4.2.Docking studies revealed that four compounds,isorhamnetin-7-rhamnoside,quercetin-3-glucoside-7-rhamnoside(present in H.rhamnoides),zeaxanthin,and translutein(present in H.salicifolia) significantly bind with binding energies-17.1534,-14.7936,-10.2105 and-17.2217 Kcal/mol,respectively,even though they slightly deviate from Lipinski's rule.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 and toxicity(ADME/tox) analyses of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stereoisomers showed that they were less toxic and non-mutagenic.Amongst them,isorhamntein-7-rhamnoside showed hepatotoxicity.Hence,these compounds can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vivo to optimize their formul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nd to develop potential chemical entit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phae H-Ras cancer docking Discovery Studio 3.5 h.rhamnoides H.salicifolia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oxidants in Hippophae rhamnoides L. Leaves by UPLC 被引量:1
2
作者 Xuan LIU Zijiang YANG +1 位作者 Dingqiao CHEN Zhifeng ZHANG 《Medicinal Plant》 2017年第5期23-26,共4页
[Objectives]The research aimed to compare antioxidation abilitie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has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leaves extract and find its active marker. [Methods] H. rhamnoides L. leaves were extracted f... [Objectives]The research aimed to compare antioxidation abilitie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has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leaves extract and find its active marker. [Methods] H. rhamnoides L. leaves were extracted firstly by 75% of ethanol,and then were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chloroform,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in turn after decompression concentration. Via DPPH and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experiments and Fe^(3+) reduction experiment,antioxidation activity of each phase was evaluated.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related to its antioxidation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UPLC for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ntioxidation activity sequence of each phase was ethyl acetate phase≈n-butanol phase > alcohol extract of raw material > water phase > chloroform phase > petroleum ether phase. 33 kind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isolated from alcohol extract and extracts by using UPLC. [Conclusions] UPLC and antioxidation activity test were used simultaneously to analyze alcohol extract and extracts of H. rhamnoides L. leaves,which could fast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extraction phase with the strongest antioxidation ability. The research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activ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 of antioxidation from H. rhamnoides L.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rhamnoides L. LEAVES anTIOXIDATION UPLC
下载PDF
子午岭中国沙棘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坤 陈纹 +1 位作者 马瑞君 陈学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annon&#...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2687.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亚居群内,亚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24.03%(Gst=0.2403),AMOVA的结果也表明,有18.8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之间.这一结果符合中国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亚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仍要高于异交、风媒植物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平均值(Gst=0.1930).该地中国沙棘亚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与其生活环境和限制的基因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亚居群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坤 张玉娜 +3 位作者 苏雪 张辉 李金霞 温江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比较分析了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5种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在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中的适用性,并探索了花粉适宜的离体萌发条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TTC染色法未能将中国沙棘花粉染... 比较分析了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5种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在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中的适用性,并探索了花粉适宜的离体萌发条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TTC染色法未能将中国沙棘花粉染上色,因此不适合其生活力的检测;蓝墨水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能够快速地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但测定值均偏高,误差相对较大;离体萌发法适合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筛选中国沙棘花粉适宜的培养基时,发现中国沙棘花粉在蔗糖(O.15~0.20g·mL^-1)+硼酸(0.1×10^-4g·mL^-1)的培养基上萌发速度较快,有活力的花粉能够完全萌发且萌发率趋于稳定;附加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花粉生活力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山西五台山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坤 王瑞雪 +2 位作者 陈纹 侯勤正 李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9,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山西五台山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用11条引物对3个中国沙棘居群共6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29%.五台山中国沙棘总的Shannons信...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山西五台山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用11条引物对3个中国沙棘居群共6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29%.五台山中国沙棘总的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55 6,Neis指数(h)为0.301 1,表明亚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五台山中国沙棘居群水平也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PPB平均为62.55%,I平均为0.323 5,h平均为0.203 0.五台山高海拔的中国沙棘居群S15和S16较低海拔居群S14遗传多样性丰富.POPGENE分析表明,五台山中国沙棘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Gst=0.316 1),在总的遗传变异中31.6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仅为1.081 8,限制的基因流可能是居群间存在较高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较高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暗示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应考虑对不同地方居群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五台山 海拔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二倍体杂交种棱果沙棘双向杂交起源及其母本主要来源于中国沙棘的分子证据 被引量:6
6
作者 蒋严妃 严容 +2 位作者 苏雪 陈纹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棱果沙棘为同域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同倍化自然杂交形成的。本文利用母系遗传的cpDNA trnS-G序列检测青海祁连棱果沙棘及其亲本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同域分布的两个地区(拱北湾、八宝河滩)共93个个体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棱果沙棘及... 棱果沙棘为同域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同倍化自然杂交形成的。本文利用母系遗传的cpDNA trnS-G序列检测青海祁连棱果沙棘及其亲本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同域分布的两个地区(拱北湾、八宝河滩)共93个个体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棱果沙棘及其亲本在拱北湾和八宝河滩分别有12个和7个单倍型,两地区的棱果沙棘都与其亲本共享单倍型,其中拱北湾棱果沙棘共36个个体中有28个与中国沙棘共享3个单倍型(H2,H4,H5),有2个个体与肋果沙棘共享单倍型(H11),八宝河滩的棱果沙棘共10个个体中有7个与中国沙棘共享一个单倍型(H4),3个与肋果沙棘共享单倍型(H7)。应用最大简约法(MP)分别对两地区的棱果沙棘及其亲本trnS-G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棱果沙棘的大部分个体都与中国沙棘聚在一起,另外,棱果沙棘4种特有单倍型(H3、H7、H8、H9)的6个个体在系统树上也与中国沙棘聚为一支。以上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二倍体自然杂交种棱果沙棘为双向杂交起源,但其主要母本来源应为中国沙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倍化自然杂交 中国沙棘 肋果沙棘 棱果沙棘 trnS-G 母本来源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人工沙棘灌木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劼 曹云 +1 位作者 李国强 宋炳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使用LI 6 4 0 0光合系统测定仪、LI 30 0 0A叶面积仪等 ,对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中国沙棘灌木林的优势植物进行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测定 ,同时还测定了植物水分、土壤水分及群落地上生物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到了这两个群落优势植... 使用LI 6 4 0 0光合系统测定仪、LI 30 0 0A叶面积仪等 ,对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中国沙棘灌木林的优势植物进行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测定 ,同时还测定了植物水分、土壤水分及群落地上生物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到了这两个群落优势植物光合和蒸腾的日变化特点、光合水分利用效率 ,分析了两个群落优势植物叶片含水量、自然饱和亏及水势等植物生理水特征。通过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的蒸腾失水和土壤水分的分析 ,探讨了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草原 沙棘灌木林 水分利用 生态水 生理水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蒋智林 刘万学 +1 位作者 万方浩 李正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7-272,共6页
采用室内分析方法,测定了紫茎泽兰入侵不同年份的种群根际土壤N、P、K养分状况及其季节动态,比较分析了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养分影响在其入侵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的入侵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NH4+-N、NO3--N、全钾和有效钾的含... 采用室内分析方法,测定了紫茎泽兰入侵不同年份的种群根际土壤N、P、K养分状况及其季节动态,比较分析了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养分影响在其入侵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的入侵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NH4+-N、NO3--N、全钾和有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入侵种群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为:土壤NH4+-N上升,NO3--N降低,有效磷和全钾先升后降,而全氮和全磷无明显季节变化,这可能是在年内生长过程中,紫茎泽兰能够通过活化土壤含磷化合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对土壤NO3--N和有效钾的吸收利用较多,而对土壤NH4+-N的需求较少所致。紫茎泽兰入侵对根际土壤不同肥力特征的正负影响及其自身的适应特性可能是其能够入侵成功和快速扩张蔓延的生态机制之一;应用不同功能型植物建立生态群落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资源,将在紫茎泽兰的生态控制和其入侵地的生态修复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土壤肥力特征 外来人侵植物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药用沙棘油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傅强 杨群英 +5 位作者 杨广德 石娟 陈慧娟 常春 吕居娴 魏霞珍 《中药材》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对药用沙棘籽油和果油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沙棘油的理化参数,建立了主要活性成份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 沙棘油 质量标准 薄层层析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卧龙沙棘自然群体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纹 孙坤 +3 位作者 张辉 苏雪 陈学林 马瑞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145,共5页
应用12个随机引物对卧龙沙棘全部2居群共28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沙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05%,Nei’s基因多样性h=0.255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Ι=0.3841。分布范围狭窄的卧龙沙棘在亚种水平... 应用12个随机引物对卧龙沙棘全部2居群共28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沙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05%,Nei’s基因多样性h=0.255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Ι=0.3841。分布范围狭窄的卧龙沙棘在亚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分布较广的中国沙棘。在居群水平上,卧龙沙棘同样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42%,Nei’s基因多样性h=0.219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287。卧龙沙棘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42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AMOVA的结果也表明,在全部的遗传变异中,19.1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与Gst值基本一致。这一结果符合卧龙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沙棘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中亚沙棘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文婷 胡兰 +1 位作者 古丽米热.阿不都热依木 热娜.卡斯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70-571,574,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新疆中亚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通过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结合波谱学方法和化学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胡萝卜苷(Ⅲ)... 目的:初步研究新疆中亚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通过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结合波谱学方法和化学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胡萝卜苷(Ⅲ)、柽柳黄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Ⅳ)、异鼠李素(Ⅴ)。结论:化合物柽柳黄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为首次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下载PDF
中亚沙棘果综合加工中果肉油分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槐明 魏舜明 +4 位作者 周银莲 阮大津 王泽康 王斌 顾如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根据中亚沙棘原汁油、汁、渣的比重差及产品产量、质量对加工条件的要求,该研究采用逐级破碎、排渣、三相分离及对加工温度、流量、浓度、颗粒度等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沙棘果肉油的原汁出油率为2.69%,对原汁所含油得率55%;... 根据中亚沙棘原汁油、汁、渣的比重差及产品产量、质量对加工条件的要求,该研究采用逐级破碎、排渣、三相分离及对加工温度、流量、浓度、颗粒度等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沙棘果肉油的原汁出油率为2.69%,对原汁所含油得率55%;分离后原汁含油率0.03%~0.35%,Vc保存率90%,含固率4%~7%,果肉平均粒径3~5μm;果酱原料含固率23%,含油率7.00%~9.00%;分离果渣中沙棘种子发芽正常;果肉油、果酱、浓果汁、果汁成品符合质量标准,日加工沙棘鲜果达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果肉油 分离 工艺 沙棘
下载PDF
干旱对中国沙棘人工生态林果实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争平 李永海 +3 位作者 温秀凤 顾玉凯 金书源 郭海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本文以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干旱对中国沙棘人工生态林果实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人工生态林 干旱 果实产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国沙棘的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恒 张浩 +1 位作者 陈雏 刘显波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8年第3期10-16,共7页
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 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水量是影响中国沙棘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中国沙棘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论述,并对考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资源分布 生态保护 年降水量
下载PDF
江孜沙棘和云南沙棘之间谱系分化和亲缘地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凯 孙坤 +3 位作者 温红艳 张敏 贾东瑞 刘建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共11页
研究具有邻近分布的近缘类群的遗传分化和谱系筛选对于进一步揭示物种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沙棘属(Hippophae)临域分布的两个类群,江孜沙棘(H.gyantsensis)和云南沙棘(H.rhamnoides subsp.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群体水平... 研究具有邻近分布的近缘类群的遗传分化和谱系筛选对于进一步揭示物种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沙棘属(Hippophae)临域分布的两个类群,江孜沙棘(H.gyantsensis)和云南沙棘(H.rhamnoides subsp.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群体水平上的母系分化研究。前一个种分布于西藏的中西部,而后者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两个类群在叶和果实性状存在明显区别。叶绿体在沙棘属植物中为母系遗传。共研究了两个类群14种群109个沙棘个体的叶绿体trnL-F、trnS-G序列;序列排序后共发现11种单倍型,江孜沙棘和云南沙棘分别有7种和6种,两种单倍型为两个类群共享。分支分析和嵌套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两个类群之间的单倍型相互交错,单倍型分化与形态上划分的两个类群不一致,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十分复杂的谱系筛选过程。这些发现明显不支持以前提出的有关江孜沙棘系统位置的假设。但是,目前所获得的证据不能区分该物种究竟是通过异域分化还是同倍性杂交起源的。不同种群固定特有单倍型表明,两个类群都在最后一次冰期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沙棘 江孜沙棘 叶绿体DNA TRNL-F DNA trnS-G序列 谱系筛选 物种形成 避难所
下载PDF
几种沙棘果实与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Virendra Singh Rajesh Kr.Gupta +1 位作者 Shishir Tandon R.C.Sawhney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对来自拉浩地区 (半干旱地区 )与斯皮特 (干旱地区 )的 8年生沙棘种子与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与斯皮特 ,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与HI 1型沙棘 (外来品种 ) ,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 对来自拉浩地区 (半干旱地区 )与斯皮特 (干旱地区 )的 8年生沙棘种子与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与斯皮特 ,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与HI 1型沙棘 (外来品种 ) ,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尔邦农业大学高山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该研究中心位于拉浩 斯皮特地区的拉浩谷地的库坎姆西瑞 (海拔 2 730m) ,处于印度温和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所有种类的果肉油脂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 (5 2 8%~ 6 0 7% )高于饱和脂肪酸 (10 6 %~ 2 9 9% )。同样 ,除了柳叶沙棘以外 ,种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5 1 7%~ 86 5 % )要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12 5 %~ 2 7 2 % )。在果肉油脂中 ,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 (37 1%~ 4 6 4 % )、亚油酸 (6 4 %~15 0 % )、油酸 (4 0 %~ 6 9% )和软脂酸 (9 1%~ 2 8 1% )。柳叶沙棘果肉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15 0 % )和α 亚麻酸 (1 3% )。棕榈油酸是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37 1%~ 4 6 4 % ) ,在拉浩种群中含量最高 (4 6 4 % )。软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 ,除了斯皮特种群 (9 1% ) ,其他类型中的含量基本相同(2 6 4 %~ 2 8 1% )。在种子油脂中 ,斯皮特种群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亚油酸 (39 8% )和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柳叶沙棘 HI-1(外来沙棘) 果肉和种子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黄龙沙棘果实中油精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17
作者 焦新群 王清莲 龚报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了解沙棘压榨汁内漂浮物中脂溶性有色物质的成分,以黄龙沙棘鲜果为试样,用提取色素法;经溶剂提取和薄层色谱分离,得到8种有色物质,其中有一种对光比较稳定的黄色油状液体,经IR及H—NMR鉴定,谱图与有机物物理常数和光谱谱图册中油精的... 为了解沙棘压榨汁内漂浮物中脂溶性有色物质的成分,以黄龙沙棘鲜果为试样,用提取色素法;经溶剂提取和薄层色谱分离,得到8种有色物质,其中有一种对光比较稳定的黄色油状液体,经IR及H—NMR鉴定,谱图与有机物物理常数和光谱谱图册中油精的数据一致。又用UV测试,200~400nm无吸收峰;400~500nm有两处最大吸收峰。测定结果与相应谱图表明,经提纯的这种黄色油状液体是油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色素 油精 红外光谱(IR) 核磁共振谱(H—NMR) 紫外吸收光谱(VU)
下载PDF
沙棘制取维生素试验研究
18
作者 马秋英 郑林静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0-41,共2页
本文介绍了沙棘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通过试验获取了沙棘果汁维生素C、E、A原的含量的数据,为我国沙棘的药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本文也为沙棘栽培和沙棘制药工作者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沙棘 维生素C 维生素E 维生素A_原 果汁 沙棘药用 生态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