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and bioparticle growth of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fed with low-strength domestic sewage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 FENG Yili WANG Xueyuan JI Dongqin YUAN Hui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15.3 L capacity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toward the 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domestic wastewater. The start- up period of the ABR was finished within approximately 130 da...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15.3 L capacity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toward the 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domestic wastewater. The start- up period of the ABR was finished within approximately 130 days at a temperature below 25~C. The average CODcr in the effluent was 165 mg.L 1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Dcr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ABR was 52.3%. During the third stage (from day 130 to day 233) of ABR operation, the average CODcr in the effluent reached 71 mg· L^-1, which meets the secondary discharg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 18918-2002, China). Moreover, partial microbial separa- tion was observed along the five ABR compartments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s. The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of bioparticles in the five compartments increased from 0.050 mm to 0.111, 0.107, 0.104, 0.110, and 0.103 mm during the start-up stage. After operation for 179days, the further increased to 0.376, corresponding diameters 0.225, 0.253, 0.239, and 0.288mm, respectively.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bioparticles indicated that these particles have smoother surfaces and more compact structures during ABR operation.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bioparticle sec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particles have a pore volume of 30%-55%. The highest poros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bioparticles in the second ABR compartment, whereas the lowest fractal dimension ofbioparticle se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fifth compar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low-strengthdomestic wastewater start-up BIOPARTICLES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仕均 王建龙 +2 位作者 罗艳 杨斌 周志萍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74-77,共4页
进行了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常温下处理制糖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9~21℃、进水COD为2000~9000mg/L、厌氧段HRT为24~60h的条件下,ABR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70%。ABR工艺能够有效处理制糖废水,具有启动迅速... 进行了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常温下处理制糖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9~21℃、进水COD为2000~9000mg/L、厌氧段HRT为24~60h的条件下,ABR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70%。ABR工艺能够有效处理制糖废水,具有启动迅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 制糖废水 中试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立媛 宿程远 +1 位作者 李思敏 黄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制糖废水的启动过程及其微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33℃,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进水COD由1 200 mg/L逐步提升到2 400 mg/L,经过68 d,ABR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启动过程中第1隔室的...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制糖废水的启动过程及其微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33℃,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进水COD由1 200 mg/L逐步提升到2 400 mg/L,经过68 d,ABR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启动过程中第1隔室的抗冲击性最大,挥发酸浓度最高达22.69 mmol/L。微生态情况第1隔室以杆菌为主,第2隔室中由杆菌组成的链状结构较为明显,第5隔室则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球菌。第5隔室颗粒污泥的辅酶F420含量最高,为1.25μmol/g,具有较好的产甲烷活性。小瓶静态批量试验表明ABR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制糖废水 启动 微生态
下载PDF
有机负荷对ABR处理蔗糖废水生物制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飞 于欣 +5 位作者 于春晖 王凯 陶思越 王萍 李希媛 李永峰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3期250-252,共3页
氢能因其经济﹑可持续生产的优势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本实验采用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以蔗糖废水为底物进行了为期40天的运行研究,在降解有机废水的同时制得了可利用的氢气,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氢能因其经济﹑可持续生产的优势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本实验采用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以蔗糖废水为底物进行了为期40天的运行研究,在降解有机废水的同时制得了可利用的氢气,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成功启动反应器后,在(35±1)℃的温度下,控制进水pH值在6.9±0.1范围内,分阶段提升进水有机负荷,在进水COD为5599mg/L时,反应器总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峰值为58.99%;当进水COD提升至6136mg/L时,单日产氢量达到最高值为35.22L/d。总体来看,反应器运行情况良好,最佳进水COD值在6136mg/L,此时系统产氢效果最佳且COD去除率较峰值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生物制氢 甘蔗废水 COD
下载PDF
高密沉淀-ABR-AO-气浮法处理甜菜制糖废水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永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8-80,共3页
甜菜制糖废水水质水量不稳定、变化大、氨氮浓度较高、富含泥砂等悬浮物质,COD、BOD5高。采用沉淀-ABR-AO-气浮工艺处理甜菜制糖生产废水,工程规模300 m3/h,工程自2011年1月投入使用至今处理效果稳定,各项出水指标均可以达到《制糖工业... 甜菜制糖废水水质水量不稳定、变化大、氨氮浓度较高、富含泥砂等悬浮物质,COD、BOD5高。采用沉淀-ABR-AO-气浮工艺处理甜菜制糖生产废水,工程规模300 m3/h,工程自2011年1月投入使用至今处理效果稳定,各项出水指标均可以达到《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2008)中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糖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气浮
下载PDF
有机负载对ABR处理甘蔗废水生物制氢的影响
6
作者 曹文倩 唐沁园 +1 位作者 程国玲 李永峰 《中国甜菜糖业》 2020年第4期17-22,共6页
氢能因其经济、可持续生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本实验采用一种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挡板反应器,对蔗糖废水40天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的同时制备出有效氢,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 氢能因其经济、可持续生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本实验采用一种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挡板反应器,对蔗糖废水40天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的同时制备出有效氢,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成功启动反应器后,在(35+1)9℃温度下,pH控制在6.9+0.1范围内,分阶段增加有机负荷。当COD为5599 mg/L时,反应器的总COD被去除。去除率最高,峰值为58.99%,COD增加到6136 mg/L时,日产氢量最高,为35.22 L·d。总体而言反应器运行良好,COD的最佳值为6136 mg/L,此时系统的产氢效果最好,COD去除率小于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生物制氢 甘蔗废水 COD去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