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机行硬膜外镇痛和家庭化产房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宇威 刘超 +1 位作者 李瑞 梁葵香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镇痛和家庭化产房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产后自愿要求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的初产妇4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初产妇选择产房的意愿及实...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镇痛和家庭化产房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产后自愿要求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的初产妇4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初产妇选择产房的意愿及实施硬膜外镇痛时机进行分组,选择家庭化产房且宫颈口扩张<3 cm行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107例、选择家庭化产房且宫口扩张≥3 cm行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100例、选择普通产房且宫颈口扩张<3 cm行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79例和选择普通产房且宫口扩张≥3 cm行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116例。通过比较四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镇痛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各产程时间、顺转剖宫产率、分娩出血量、侧切率、缩宫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情况等来研究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镇痛对选择家庭化产房和普通病房初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总产程均较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延长,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总产程较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延长,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第一产程较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延长,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第一产程较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延长,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第二产程较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缩短,P<0.05;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侧切率低于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P<0.05,普通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缩宫素使用的百分率大于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P<0.05;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顺转剖宫产率大于家庭化产房+宫颈口扩张≥3 cm组,P<0.05。结论宫颈口扩张<3 cm行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会一定程度上延长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同时增加顺转剖宫产率,家庭化产房的应用使第二产程时间相对缩短、侧切率相对降低,各组第三产程及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对镇痛前后VAS、人工破膜率及分娩出血量等无影响,因此家庭化产房并且宫口扩张≥3 cm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为最佳分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硬膜外镇痛 家庭化产房 初产妇
下载PDF
家属陪伴导乐服务联合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产妇产程时间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兰云乔 林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家属陪伴导乐服务联合药物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产科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分析家属陪伴导乐服务联合药物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产科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新产程标准下自由体位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接受家属陪伴导乐服务联合药物镇痛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疼痛强度、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 <0.05)。频繁宫缩期、宫口全开、分娩时不同时间点,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阴道助产、会阴裂伤、宫缩乏力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00%较对照组20.00%更低(P <0.05)。结论 家属陪伴导乐服务联合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产妇产程时间缩短、疼痛强度减轻以及妊娠结局改善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家属陪伴导乐服务 药物镇痛 产程时间 妊娠结局
下载PDF
HDP初产妇不同时机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郭婷婷 吴旭红 +1 位作者 汤珏瑶 李晓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38-1541,154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分娩的HDP初产妇21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宫口<3cm(71例,<3cm组)、≥3cm(142例,≥3cm组)开始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分娩的HDP初产妇21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宫口<3cm(71例,<3cm组)、≥3cm(142例,≥3cm组)开始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妇及新生儿情况、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分别于入室时(T0)、镇痛后30min(T1)、镇痛后2h(T2)及宫口全开时(T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T1~T3时VAS评分<3cm组(5.31±1.02分、2.81±0.33分、2.89±0.35个)均低于≥3cm组(6.39±1.21分、4.34±0.81分、4.41±0.82分),T3时HR和MAP水平<3cm组(91.95±6.64次/min、94.24±7.32 mmHg)均低于≥3cm组(94.24±7.32次/min、94.55±7.78 mmHg)(均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HDP初产妇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安全可行,相比于活跃期能更好缓解分娩期疼痛并控制血压及心率稳定,不影响产程及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初产妇 分娩镇痛 介入时机 安全性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实施时机的选择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志华 叶春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实施时机的选择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分娩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于宫口<3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于宫口≥...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实施时机的选择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分娩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于宫口<3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于宫口≥3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状况、产后出血量及盆底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状况及产后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底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3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缩短初产妇产程,且对分娩方式、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不同时机 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新生儿状况
下载PDF
分娩镇痛启动时机对分娩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君 党文珊 王艺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时机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国内外各大知名数据库检索关于分娩镇痛启动时机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并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证据强度中等。结论目前并无研究表明早期实施分娩镇痛会导...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时机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国内外各大知名数据库检索关于分娩镇痛启动时机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并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证据强度中等。结论目前并无研究表明早期实施分娩镇痛会导致分娩不良结局,反而可以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因此,为了提升产妇分娩舒适度,可以不必按照宫口大小而是根据产妇意愿实施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启动时机 分娩结局 META分析
下载PDF
探讨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杨光 彭婷 古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产科行无痛分娩的120例产妇,根据分娩镇痛时机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实施硬膜外镇痛(EA),A组在宫口扩张<2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B组在宫口扩张2~3 cm时实施硬膜外镇...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产科行无痛分娩的120例产妇,根据分娩镇痛时机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实施硬膜外镇痛(EA),A组在宫口扩张<2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B组在宫口扩张2~3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C组在宫口扩张>3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对比三组的各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及中转剖宫产率、母婴结局。结果三组第一产程比较(P<0.05),且A组第一产程(378.46±131.92)min长于B组的(322.15±117.57)min及C组的(310.39±102.84)min(P<0.05);三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催产素使用率及中转剖宫产率比较(P<0.05),且C组催产素使用率62.50%、中转剖宫产率5.00%低于A组的85.00%及25.00%、B组的82.50%及20.00%(P<0.05)。三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1、5、10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口扩张>3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能有效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催产素使用率及中转剖宫产率,且对母婴结局影响小,是较好的硬膜外镇痛实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硬膜外镇痛 不同时机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君慧 董翠萍 +2 位作者 曾莹 潜艳 蔡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23年4-6月收治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镇痛;2023年7-9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基...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23年4-6月收治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镇痛;2023年7-9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0.88%,对照组为50.7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持续时间1(0,2)d,试验组为0(0,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干预能实现精准镇痛,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术后疼痛 疼痛轨迹 预防性镇痛 疼痛管理 时点匹配干预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吴清清 蔡温和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64-2067,2073,共5页
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镇痛不同介入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本院行阴道试产分娩的420例初产妇资料。其中240例实施分娩镇痛,依据镇痛时机分为潜伏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活跃期镇痛组... 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镇痛不同介入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本院行阴道试产分娩的420例初产妇资料。其中240例实施分娩镇痛,依据镇痛时机分为潜伏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活跃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未镇痛者列为对照(180例)。对比3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潜伏期镇痛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长于未镇痛组(q=4.71、6.57、6.02;P<0.05);活跃期镇痛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潜伏期镇痛组(q=5.06、4.23;P<0.05);潜伏期镇痛组、活跃期镇痛组宫颈裂伤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未镇痛组(χ^(2)=5.91、4.54、7.30、3.86;P<0.05);活跃期镇痛组胎窘发生率、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潜伏期镇痛组(χ^(2)=4.71、4.55;P<0.05),胎位异常发生率高于未镇痛组(χ^(2)=3.87;P<0.05),3组会阴Ⅱ度裂伤率、产后24h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虽延长产程,但未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且有助于降低宫颈裂伤及会阴侧切率。活跃期镇痛产妇总产程、胎儿窘迫、中转剖宫产发生率较潜伏期更低,故考虑宫口≥4cm为更适宜的镇痛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硬膜外麻醉 镇痛时机 产程 分娩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
9
作者 万云洁 邓嘉晨 刘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子宫口直径是否≥3 cm可分为Ⅰ组(154...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子宫口直径是否≥3 cm可分为Ⅰ组(154例)及Ⅱ组(128例),Ⅰ组在分娩潜伏期(子宫口直径<3 cm)时实施镇痛,Ⅱ组在分娩活跃期(子宫口直径≥3 cm且<5 cm)时实施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分娩潜伏期VAS评分比较,Ⅰ组评分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前、分娩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分娩潜伏期实施镇痛不会对产程造成不良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娩潜伏期的疼痛程度,未增加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分娩镇痛时机 产程 分娩方式 新生儿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实 冯凌霄 +1 位作者 朱文亮 邵换璋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用药前(T_(0))、用药后10 min(T_(1))、用药后30 min(T_(2))、用药后2 h(T_(3))]镇静(Ramsay)评分、面部表情评分(FPS)、心率(HR)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0)、T_(3)时,两组Ramsay、F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F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3)时,两组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和拔管时间,降低T_(1)、T_(2)时FPS评分和MAP水平,提高T_(1)、T_(2)时Ramsay评分,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瑞芬太尼 镇痛 镇静 拔管时间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方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 郭帅锋 +1 位作者 李书平 董蜀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方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治疗且需要术后镇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_(0)组、D_(全)组和D_(时)组,每组20例。D_(0)组给予全程传统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案。D_(全)组在D_(0)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方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治疗且需要术后镇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_(0)组、D_(全)组和D_(时)组,每组20例。D_(0)组给予全程传统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案。D_(全)组在D_(0)组基础上加用200μg右美托咪定。D_(时)组给予分时段术后镇痛方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1a意识(NIHSS-1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半定量咳嗽强度(SCSS)评分、生理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6小时,D_(0)组VAS评分高于D_(全)组和D_(时)组(均P<0.05)。术后第12、24、36、48、72小时,以及第4、7天,D_(时)组和D_(全)组VAS评分低于D_(0)组,且D_(全)组低于D_(时)组(均P<0.05)。术后第3、4、7天,D_(时)组MBI评分高于D_(0)组和D_(全)组,且D_(0)组高于D_(全)组(均P<0.05)。术后第24小时,D_(0)组、D_(时)组NIHSS-1a评分低于D_(全)组(均P<0.05)。术后第36、48、72小时,D_(时)组NIHSS-1a评分低于D_(0)组和D_(全)组,且D_(0)组低于D_(全)组(均P<0.05)。术后第3、4、7天,D_(时)组MBI评分高于D_(0)组和D_(全)组,且D_(0)组高于D_(全)组(均P<0.05)。术后第48小时,D_(0)组、D_(时)组SCSS评分高于D_(全)组(均P<0.05);三组患者MAP、HR、RR和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内,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后分时段镇痛方案可有效降低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易出现麻醉药物镇静过度现象,且对患者术后咳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影响,对患者术后生理指标及并发症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分时段镇痛 镇静 咳嗽、咳痰能力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数字截断时间知觉模式在非药物镇痛助产服务中的应用
12
作者 贾桢 汤江涛 +2 位作者 王文婷 赵蓓运 孙婷娟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截断时间知觉模式在非药物镇痛助产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分娩初产妇2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非药物分娩镇痛,观察组还实施数字截断时间知觉干预。比较两组知觉时间、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数字截断时间知觉模式在非药物镇痛助产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分娩初产妇2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非药物分娩镇痛,观察组还实施数字截断时间知觉干预。比较两组知觉时间、疼痛程度、分娩结局及分娩体验。结果:观察组单次宫缩疼痛知觉时间、疼痛评分(T2~T10与第二产程)、第一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体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药物镇痛助产服务中实施数字截断时间知觉模式,可缩短初产妇宫缩疼痛知觉时间与产程,减轻疼痛主观体验,降低催产素使用率,提升分娩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截断 时间知觉 非药物镇痛 分娩 助产
下载PDF
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时机选择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小娟 万佳 张春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8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时机选择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一医院产科2021年6月-2022年5月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均于宫口扩张≤3 cm时行椎管内镇痛,A组在宫口开全后停止镇...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时机选择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一医院产科2021年6月-2022年5月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均于宫口扩张≤3 cm时行椎管内镇痛,A组在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B组在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C组和D组均于宫口扩张>3 cm时行椎管内镇痛,C组在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D组在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记录各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各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第三产程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B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用时均明显长于C组、D组;A组、C组第二产程用时均明显短于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第二产程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顺产率分别为93.33%、93.33%,均高于A组、B组的70.00%、70.00%;C组、D组催产素使用率分别为33.33%、26.67%,均低于A组、B组的56.67%、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D组与C组顺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 h出血量、出生后1、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下肢麻木、尿潴留、痛痒、发热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扩张>3 cm时全程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较适宜的镇痛方法,可缩短产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分娩镇痛 时机 产程 分娩结局
下载PDF
不同时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敏丽 张子敬 +5 位作者 代鸿飞 李嘉欣 邬淑贞 方畅平 林祖恩 吴玲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89-249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纳入504例产妇,根据宫口扩张程度实施CSEA分为:Ⅰ组(临产至宫口扩张<2 cm,n=112)、Ⅱ组(2 cm≤宫口扩张<5...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纳入504例产妇,根据宫口扩张程度实施CSEA分为:Ⅰ组(临产至宫口扩张<2 cm,n=112)、Ⅱ组(2 cm≤宫口扩张<5 cm,n=176)、Ⅲ组(宫口扩张≥5 cm,n=111),对照组(拉玛泽呼吸减痛法,n=105),比较各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等。结果Ⅰ组、Ⅱ组在分娩镇痛4 h后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Ⅲ组在分娩镇痛3 h后VAS>3分;Ⅰ组、Ⅱ组的潜伏期、第二产程时长均较Ⅲ组、对照组延长,Ⅰ组、Ⅱ组活跃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宫缩乏力及发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Ⅰ组、Ⅱ组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满意度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临产后至宫口开全实施CSEA均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但在宫口5 cm内实施CSEA 4 h后、宫口>5 cm实施CSEA 3 h后,应根据产妇疼痛评分及时调整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有效镇痛,并及时观察与处理麻醉相关副作用,以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镇痛时机 母婴结局 麻醉药物剂量 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时机的硬膜外镇痛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飞 郭英 +1 位作者 杨延冬 肖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的不同时机对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4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产妇宫颈口扩张情况将其分为A、B、C三组实施分娩镇痛,其中宫颈口扩张≤3cm为...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的不同时机对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4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产妇宫颈口扩张情况将其分为A、B、C三组实施分娩镇痛,其中宫颈口扩张≤3cm为A组259例,宫颈口扩张至>3~4cm为B组95例,宫颈口扩张>4cm为C组46例;比较并分析三组产妇的产程、妊娠结局[产伤、产后出血、产后贫血、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的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第一产程用时显著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4,P<0.05),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15、0.036、0.008,P<0.05);A组总产程用时显著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5,P<0.05),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35、0.016、0.048,P<0.05)。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30、6.089,P<0.05);三组第三产程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导尿、会阴侧切、产后出血、中转剖宫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的pH值和PaO2,以及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宫颈口扩张至3cm之前实施麻醉镇痛可使产妇尽早减轻疼痛,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无不利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镇痛时机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产程
下载PDF
不同剂量1.5%氯普鲁卡因缓解分娩镇痛爆发痛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计天珍 徐成 +3 位作者 刘红霞 李国防 李锐 朱海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探讨1.5%氯普鲁卡因硬膜外注射量缓解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出现爆发痛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R组、C_(1)组、C_(2)组和C_(3)组。出现爆发痛时,R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6 mL,C_(1)组、C_(2)组、C... 目的探讨1.5%氯普鲁卡因硬膜外注射量缓解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出现爆发痛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R组、C_(1)组、C_(2)组和C_(3)组。出现爆发痛时,R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6 mL,C_(1)组、C_(2)组、C_(3)组硬膜外分别注射1.5%氯普鲁卡因6、8、10 mL。给药后每隔3 min对产妇进行1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主要观察指标:爆发痛给药起效时间和爆发痛治疗的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补救镇痛率;产妇满意度(爆发痛给药后5 min、胎儿娩出后24 h);首次爆发痛发生时(T_(0))、给药后3 min(T_(1))、6 min(T_(2))、9min(T_(3))、12 min(T_(4))、15 min(T_(5))、18 min(T_(6))的疼痛VAS、改良Bromage评分、胎心率(FHR);爆发痛时、给药后第2、4、6、8、10、12次宫缩的间隔和持续时间;1、5 min时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R组、C_(1)组、C_(2)组、C_(3)组爆发痛给药后的中位起效时间(95%CI)分别为14.3(13.4~15.2)min、6.6(5.6~7.6)min、5.9(5.0~6.8)min和4.7(3.9~5.4)min,C_(3)组爆发痛给药起效时间快于C_(1)组(Log-rankχ^(2)为9.852,P<0.05)和C_(2)组(Log-rankχ^(2)为5.325,P<0.05)。与R组比,C_(2)、C_(3)组爆发痛治疗成功率、爆发痛给药后5 min和胎儿娩出后24 h的产妇满意度升高,C_(3)组补救镇痛率下降(P<0.01);与C_(1)组比,C_(3)组爆发痛治疗成功率升高,补救镇痛率下降,C_(2)、C_(3)组爆发痛给药后5 min和胎儿娩出后24 h的产妇满意度提高(P<0.01)。T_(1)时,C_(2)、C_(3)组疼痛VAS低于R组,C_(3)组低于C_(1)组(P<0.05);T_(2—5)时,C_(1)、C_(2)、C_(3)组疼痛VAS低于R组,C_(2)、C_(3)组疼痛VAS低于C_(1)组(P<0.05);T_(6)时,C_(2)、C_(3)组疼痛VAS显著低于R和C_(1)组(P<0.05)。4组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和C_(1)组相比,C_(3)组爆发痛给药30 min内下肢麻木发生率升高(P<0.05)。4组间改良Bromage评分、爆发痛给药前后不同时点FHR、1、5 min时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注射1.5%氯普鲁卡因治疗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最佳有效剂量为8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疼痛 爆发性疼痛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氯普鲁卡因 起效时间
下载PDF
药物干预微创脊柱创伤术后疼痛的最佳剂量与最佳时机及镇痛效果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敏娜 郭杰 +2 位作者 于利峰 孙巍 庞哓蒙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疼痛持续时间等信息,分析包含口服药物在内的镇痛方案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后控制患者疼痛的最佳剂量与时机。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脊柱创伤患者,并接受微创手术治疗。120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目的通过分析疼痛持续时间等信息,分析包含口服药物在内的镇痛方案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后控制患者疼痛的最佳剂量与时机。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脊柱创伤患者,并接受微创手术治疗。120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受试对象再分为三个亚组,在不同时机给与不同高剂量的镇痛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与常规镇痛。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信息,术后疗效情况信息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以对照组最长(12.26±3.57)d,观察亚组2最短(6.04±3.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基线疼痛程度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VAS水平为各组最高,观察组内部3个亚组又可见亚组2水平最低,其中术前患者的VAS评分均在7.69~7.79分,出院时对照组降至(5.88±2.05)分,最低分数出现在观察组亚组2,为(1.62±0.67)分;对照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7.33±3.08)h,为4组中最长,最短为观察亚组2,时间(3.97±1.06)h,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与疼痛相关的炎性因子血清表达,包括TNF-ɑ,IL-8以及CRP水平均可见在出院时均有所减低,其中观察亚组2改善最多(P<0.05)。4组患者疼痛介质5-HT,SP以及NPY的血清水平均可见在出院时均有所减低,其中观察亚组2改善最多(P<0.05)。可见4组患者治疗前后后Cobb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表现明显减低(P<0.05)。4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亚组2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4组患者生活质量HGQOL评分水品在出院时均有所改善,观察亚组2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来说,镇痛使用“术前口服尼美舒利+术中肌内注射较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术后48 h内PCA泵”的镇痛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控制疼痛程度、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脊柱创伤 镇痛 剂量 时机 疼痛
下载PDF
方氏头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即时止痛效应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隽晖 许潇颖 +1 位作者 周达君 杨中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216-220,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即时止痛效应。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脱落5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5例)。治疗组予方氏头皮针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治... 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即时止痛效应。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脱落5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5例)。治疗组予方氏头皮针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治疗频率与次数均为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首次治疗5 min时、首次治疗10 min时、首次治疗20 min时、首次治疗结束时、首次治疗结束后30 min及疗程结束时的长海痛尺评分。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长海痛尺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2)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在治疗后5 min内,对照组止痛起效时间在治疗后10~20 min,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即时止痛效应。结论方氏头皮针联合双氯芬酸钠较单独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的幅度更大,即时止痛效应更明显,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 方氏头皮针 双氯芬酸钠 即时止痛 起效时间
下载PDF
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雪丹 张科 +2 位作者 吴卫 于明帅 吴晓红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82-286,292,共6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唤醒时间、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唤醒时间、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静脉泵注体内,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后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插管前(T0)、插管后10 min(T1)、唤醒前10 min(T2)、唤醒期间(T3)、唤醒后5 min(T4)、加深麻醉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术后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拔管即刻、术后2、6、24 h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麻醉前、术后2 h及6 h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糖(Glu)]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HR、MAP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间段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_(2)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r、ALD、Glu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内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依次递增(P<0.05),且观察组术后2、6 h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4)。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提高术中唤醒质量,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右美托咪定 唤醒时间 镇痛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丁治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于六安市舒城县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浓度组(n=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于六安市舒城县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浓度组(n=20)、中浓度组(n=30)、高浓度组(n=20)。低浓度组注射0.4%罗哌卡因,中浓度组注射0.5%罗哌卡因,高浓度组注射0.6%罗哌卡因。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维持时间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比较,中级度组、高浓度组长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中浓度组与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高浓度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起效较快,镇痛维持时间较长,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 镇痛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