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银华 王素芬 +3 位作者 徐洪海 李佳嘉 徐国祥 卢林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7例原发性乳腺DLBCL,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结果7...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7例原发性乳腺DLBCL,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51岁;左乳5例,右乳2例。乳腺及同侧腋窝无痛性包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大,弥漫一致浸润分布于乳腺小叶间、导管周围、间质及脂肪组织中,部分呈单行条索状排列。1例为ALK-1阳性DLBCL,6例为DLBCL,非特殊类型。免疫表型分型:5例为非生发中心型,2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60%-95%;Ann Arbor分期:I EA期2例,II EA期5例;IPI评分:4例0分,3例1分。7例患者中1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行包块切除术,2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2例未行化疗而死亡,5例行4-6周期( CHOP/R-CHOP)化疗或联合放疗,4例获得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 CR),1例进展死亡。随访1-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1年总生存期( overal survival, OS)为57.1%,5年OS为14.3%。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分型以非生发中心型为主,治疗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预后需多因素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组合临床国际预后指数、病理免疫分型及中期PET/CT建立的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海燕 李菲 +2 位作者 赵瑜 王全顺 王瑞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8-301,30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后2个周期行^(18)F-FDGPET/CT成像,运用5分评分法(5PS)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减少率法(△SUVmax)分析成像结果。通过随访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在组合预后模型(影像、病理、临床)与单一模型的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生存曲线显示单一模型中IPI、5PS及△SUVmax法PFS及O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组与Non-GCB组免疫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模型PFS与OS显示不同组合模式高、中、低风险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结合影像、病理及临床多参数建立的评估模型对DLBCL预后评估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烨 马晓梅 +4 位作者 岳娜 赵峰 杨丽丽 张银华 梁莉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36-74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相关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可进行系统性评估的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30例,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全部病例进行C...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相关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可进行系统性评估的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30例,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全部病例进行CD10、CD20、bcl-6、MUM-1、Ki-67、CD34、bcl-2和CD3标记,根据Hans分类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列出相关生存分析曲线,观察患者预后。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体能状态评分(PS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指数)、免疫表型及不同治疗方法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性别、民族、Ann Arbor分期、是否存在B症状、发病部位、血清LDH、ESR、β2-微球蛋白水平、组织学分型、bcl-2和bcl-6阳性、Ki-67指数与预后无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免疫表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GCB型较non-GCB型患者预后好。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进展快、预后差;预后与患者发病年龄、PS评分、IPI评分、免疫表型及不同治疗方式有关,其中免疫表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bcl-6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学分型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爱斌 谢晓恬 +4 位作者 石苇 邵越霞 刘兴元 傅晓燕 王耀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为探讨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ALCL)临床特点、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对4例儿童间变型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免疫分型、治疗、随访及疗效总结。结果:4例CALCL患儿中,CD30^+3例,T细胞型3例,B细胞型1例;部分缓... 为探讨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ALCL)临床特点、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对4例儿童间变型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免疫分型、治疗、随访及疗效总结。结果:4例CALCL患儿中,CD30^+3例,T细胞型3例,B细胞型1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3例,其中1例CR 7月后脑膜复发。结论: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ALC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恶性淋巴瘤相比恶性程度稍低,较少累及骨髓,预后较好,但与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型大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 免疫分型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12例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丹 米粲 +4 位作者 姜清明 叶秀峰 李昱 高敏娜 罗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SP法对每例行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6、MUM1、Ki-67、CK和...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SP法对每例行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6、MUM1、Ki-67、CK和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12例DLBCL并对每例进行详细的病理分型及随访。结果:女性10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49岁,右乳7例,左乳5例。12例均为AnnArborⅠE期,1例IPI2分,2例IPI1分,9例IPI0分。单侧乳腺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6例(50%)获得随访资料,其中4例存活,存活时间11~31个月;2例死亡,存活时间分别7、19个月。5例(41.7%)有淋巴上皮病变(Lymphoepithelial lesions,LEL)。7例(58.3%)为中心母细胞性变型,5例(41.7%)为免疫母细胞性变型。8例(66.7%)Bcl6阳性表达,12例(100%)MUM1阳性表达,12例(100%)CD10阴性表达,免疫套餐分型12例DLBCL(100%)全部为non GCB型。Ki-67指数中位40%,7例(58.3%)≥40%。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罕见,表现为non GCB型,病理活检加免疫表型检测有助确诊,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加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淋巴瘤 B细胞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甜 王莉 +6 位作者 朱华渊 梁金花 吴微 曹蕾 范磊 李建勇 徐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6-432,共7页
目的:总结原发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8年2月初诊的37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男性22例(59.... 目的:总结原发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8年2月初诊的37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男性22例(59.5%),女性15例(40.5%),中位年龄57(16-86)岁。能明确细胞起源的36例患者中,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占66.7%,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占33.3%。Ann Arbor分期Ⅰ期占40.5%,Ⅱ期占59.5%,无Ⅲ、Ⅳ期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10-101)月,2例患者(5.4%)失访。中位治疗6(3-8)个疗程后对35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6例(74.3%)达完全缓解(CR),8例(22.9%)达部分缓解(PR),1例(2.8%)患者疾病稳定(SD)。3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PFS)均为82.5%,3年及5年总生存(OS)均为95.5%。5例(13.5%)患者接受了放疗。年龄>60岁(P<0.05)或年龄> 70岁(P<0.05)的患者PFS均较相对年轻患者短;LDH水平增高(P<0.001)、治疗方案中未使用R(P<0.05)的患者OS相对短。结论:PT-DLBCL患者对放、化疗敏感,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获得长期生存,联合免疫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焱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异质性的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其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预后各异。近年来,对DLBCL进行了大量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试图对其进一步分型。作者综述DLBCL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异质性的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其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预后各异。近年来,对DLBCL进行了大量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试图对其进一步分型。作者综述DLBCL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表型 分子生物学 预后
下载PDF
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世荣 刘杨 +3 位作者 刘芳 王映梅 王哲 郭双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睾丸原发性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及Sanger测序法检测原发性DLBCL中MyD88及CD79 B基因突变...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睾丸原发性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及Sanger测序法检测原发性DLBCL中MyD88及CD79 B基因突变,分析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NF-κB蛋白在细胞核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15例DLBCL均为非生发中心B(non germinal center B,non-GCB)细胞型,4例存在CD79B基因Y196位点突变(26.7%),7例存在MyD88基因L265位点突变(46.7%),3例同时存在CD79B及MyD88基因突变(20%)。8例患者获得随访,未发现CD79B及MyD88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论中国人睾丸原发性DLBCL中存在较高的CD79B基因Y196位点和(或)MyD88基因L265位点突变,为针对这些突变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淋巴瘤 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MyD88基因突变 CD79B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免疫学分型的预后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燕 章玉英 +2 位作者 钟赟 彭志强 双跃荣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788-791,817,共5页
目的比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Hans、Choi及Tally免疫学分型中不同免疫亚型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差异,探讨3种免疫分型法评价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初治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化疗组(CHOP)及免疫化疗组(R-C... 目的比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Hans、Choi及Tally免疫学分型中不同免疫亚型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差异,探讨3种免疫分型法评价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初治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化疗组(CHOP)及免疫化疗组(R-CHOP),对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ans、Choi和Tally 3种分型法进行免疫学分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3种分型结果得到的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均低于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活化B细胞型(ABC型)。Hans分型中,化疗组中GCB型预后好于Non-GCB型,5年总生存(0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3);而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1)。而在Choi和Tally分型中,无论化疗组还是免疫化疗组,GCB型的预后均好于ABC型/Non-GCB型,两者的5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ns分型用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免疫化疗时代DLBCL患者可能并不适用Hans分型来判断预后,而Choi及Tally分型更具有预后判断价值,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分型 预后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ZH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世荣 王映梅 +1 位作者 刘杨 郭双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EZH2蛋白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Ventana Ultra View两步法检测17例睾丸原发性DLBCL中EZH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形态、...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EZH2蛋白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Ventana Ultra View两步法检测17例睾丸原发性DLBCL中EZH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Sanger法检测EZH2 641位点酪氨酸(Y641)突变。结果 11例肿瘤细胞类似中心母细胞,3例肿瘤细胞类似免疫母细胞,3例肿瘤细胞具有间变亚型特点。免疫组化标记显示14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 germinal centre B cell like,non-GCB)型,3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re B cell like,GCB)型;其中15例肿瘤细胞核强阳性表达EZH2蛋白,2例约70%肿瘤细胞核中等强度表达EZH2蛋白;未检测到EZH2 Y641点突变。随访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EZ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结论睾丸原发性DLBCL属于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绝大部分为non-GCB型;EZH2蛋白在睾丸原发性DLBCL过表达,其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ZH2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FOXP1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岑洪 胡晓桦 +3 位作者 谭晓虹 周文献 刘志辉 陆永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观察FOXP1蛋白在不同亚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明确、病例资料齐全的DLBCL患者的... 目的:观察FOXP1蛋白在不同亚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明确、病例资料齐全的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共8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FOXP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FOXP1不同表达组与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86例DLBCL标本中,生发中心型47例,其中FOXP1阳性者10例(21.28%);非生发中心型39例,其中FOXP1阳性者31例(79.49%);2组患者的FOXP1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1阳性的41例患者中化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10例(24.39%),FOXP1阴性的45例患者中化疗后CR者29例(64.44%),2者CR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1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PS评分、淋巴结外侵犯情况、B症状及有无巨大包块均无关。结论:FOXP1蛋白主要在非生发中心型DLBCL组织中表达,阳性表达的患者CR率低,可以利用FOXP1蛋白表达水平预测DLBCL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FOXP1蛋白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免疫表型与CARMA1基因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义国 陈玉梅 +3 位作者 杨文秀 钟愉 孟青 裴媛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比较CD10、Bcl6和MUM1全阳性和全阴性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CARMA1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27例CD10、Bcl6和MUM1全阳性或全阴性表达的DLBCL病例,检测肿瘤细胞Ki67表达水... 目的比较CD10、Bcl6和MUM1全阳性和全阴性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CARMA1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27例CD10、Bcl6和MUM1全阳性或全阴性表达的DLBCL病例,检测肿瘤细胞Ki67表达水平,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ARMA1 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CD10、Bcl6和MUM1全阴性组比较,全阳性组病例Ki67表达率升高,临床分期较晚,中位生存时间缩短,CARMA1 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CD10、Bcl6和MUM1全阳性表达的DLBCL病例的临床过程和预后较全阴性表达组差,CARMA1可能在全阳性DLBCL中存在过表达并参与病变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免疫表型分型 CARMA1基因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晖 黄传生 +2 位作者 黄慧 杨文萍 郜玉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8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DLBCL中CD10、bcl-6、MUMl和CD5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 57例DLBCL中表达CD10... 目的:探讨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DLBCL中CD10、bcl-6、MUMl和CD5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 57例DLBCL中表达CD10、bcl-6、MUM1和CD5分别有9例(15.8%)、36例(63.2%)、34例(59.6%)、4例(7.0%);GCB型17例(29.8%)、non-GCB型40例(70.2%)。57例DLBCL中死亡19例,GCB型预后与non-GCB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CD5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但与CD5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Ⅲ~Ⅳ期和年龄>60岁DLBCL患者死亡率高(P=0.001、P=0.017)。结论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与Hans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免疫分型标记物和CD43在非特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黄晖 黄传生 +4 位作者 余秀荣 刘军 黄慧 高文 刘志良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分型标记物和CD43在非特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NO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DLBCL NOS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bcl-6、MUM-1和CD43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 目的探讨免疫分型标记物和CD43在非特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NO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DLBCL NOS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bcl-6、MUM-1和CD43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 120例DLBCL,NOS中GCB型和non-GCB型分别为38例和82例,Hans分型与DLBCL NOS预后无关(P>0.05)。120例DLBCL NOS中CD43阳性33例(27.5%),CD43表达与性别、临床分期和免疫分型均无关(P>0.05),与年龄(P=0.036)和生存状态(P=0.004)有关。结论 DLBCL NOS预后差与CD43阳性表达有关,与Hans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43 免疫分型 预后
下载PDF
维吾尔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免疫表型及疗效分析
15
作者 徐丽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1 位作者 海热萨·阿不力米提 马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临床、免疫表型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6年5月收治46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预...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临床、免疫表型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6年5月收治46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情况。结果103例NHL病例中DLBCL46例,约占44.66%,男女比例约2:1。Non-GCB型发病率(69.57%)明显高于GCB型(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5表达阳性6例,占13.04%。DLBCL病例中GCB型预后好于non-GCB型,另CD5阳性者预后较差。结论维吾尔族DLBCL临床及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特征,其中免疫表型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分析
16
作者 韩永胜 杨海燕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3-84,97,共3页
目的:探讨CD10、bcl-6、MUM1和bcl-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 目的:探讨CD10、bcl-6、MUM1和bcl-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分析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59例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20.3%(12/59)、37.3%(22/59)、50.8%(30/59)和67.8(40/59)%。Hans分型:28.8%(17/59)为GCB型,71.2%(42/59)为非GCB型。bcl-6表达阳性和GCB亚型患者总生存(OS)率高于bcl-6表达阴性和非GCB亚型患者(P值分别为0.030和0.047),而CD10、MUM1和bcl-2表达对OS率均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057、0.992和0.419)。结论:bcl-6表达和免疫分型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可成为DLBCL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Bcl-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琪 范姝琼 +8 位作者 张子臻 沈丹平 刘佳骅 陈奕宽 韩虎林 付海花 苏欣莹 殷晓璐 倪醒之 《胃肠病学》 2017年第5期266-271,共6页
背景:Bcl-2基因转录异常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系密切,对Bcl-2与原发性胃肠道DLBCL(PGI-DLBCL)的关系则缺乏充分研究。目的:探讨PGI-DLBCL中Bcl-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 背景:Bcl-2基因转录异常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系密切,对Bcl-2与原发性胃肠道DLBCL(PGI-DLBCL)的关系则缺乏充分研究。目的:探讨PGI-DLBCL中Bcl-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6例手术治疗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生存信息。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Bcl-2基因扩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中,33例(24.3%)Bcl-2基因扩增阳性,90例(66.2%)Bcl-2蛋白表达阳性;基因扩增与肿瘤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和免疫表型相关(P<0.05)。Bcl-2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和免疫表型为非GCB型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显著低于相应阴性患者(41.5%对71.5%,P<0.05;54.6%对84.6%,P<0.05)。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CHOP化疗的5年OS显著低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48.6%对80.3%,P<0.05;66.4%对83.4%,P<0.05)。结论: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PGI-DLBCL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Bcl-2基因扩增者预后较差。非GCB型PGI-DLBCL中,Bcl-2蛋白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利妥昔单抗可提高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东光 杨文萍 《肿瘤药学》 CAS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在第四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根据形态学及临床特征,将DLBCL分为非特殊类型、特殊亚型和独立疾病。DLBCL在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上具有显著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在第四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根据形态学及临床特征,将DLBCL分为非特殊类型、特殊亚型和独立疾病。DLBCL在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根据基因表达谱,DLBCL可分为预后较好的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DLBCL和活化B细胞型(ABC型)DLBCL。根据免疫组化分型,也可将DLBCL分为GCB型和非GCB型(或ABC型)。GCB型和非GCB型(或ABC型)的预后因素通过不同的通路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表现在蛋白的异常表达或基因的断裂重排、扩增及易位。但这些蛋效应是否影响着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DLBCL患者的预后,目前还不是很确定。本文通过对DLBCL的分类、免疫分型等研究进展的总结,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柯晓康 张清平 +2 位作者 袁静萍 夏良兵 何惠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8~70岁,中位年龄59.2岁,均为单侧乳腺肿块,其中左乳3例,右乳2例。镜下见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成片的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表型,4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为60%~90%;根据 Ann Arbor 分期标准,5例均为II E期。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分别于7和19个月后死亡;2例健在,分别已存活12和72个月;另外一例失访。结论 PB-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以右侧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以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达娃卓玛 高子芬 +4 位作者 李沛 达珍 德吉曲宗 李敏 央拉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会诊及常规外检的152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会诊及常规外检的152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GCET1、FOXP1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bcl-6和c-myc基因异常情况,筛选双重打击淋巴瘤(DHL)。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52例DLBCL中,男女比例为1.49∶1,中位发病年龄59岁(7~90岁),原发于淋巴结内79例(52.0%)。全部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6个月(1~101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0.2%、44.7%及30.3%。R-CHOP方案治疗组OS好于CHOP方案治疗组及未治疗组( P =0.001)。137例进行双重打击免疫组织化学评分(DHS评分)的患者中,0分56例,1分57例,2分24例,不同DHS评分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11)。FISH检测结果,29例检测c-myc基因患者中,c-myc基因断裂2例,扩增3例;26例行bcl-2基因检测的患者中,bcl-2扩增2例;26例行bcl-6基因检测的患者中,bcl-6扩增2例,基因断裂3例。1例患者同时存在myc和bcl-2基因扩增,合并bcl-6基因断裂,即三重打击淋巴瘤。DHS评分0分组发现1例双基因异常,1分组发现1例单基因异常,2分组发现5例单基因异常及1例三基因异常,基因异常与蛋白表达不一致。 结论 我国DLBCL中DHL发生率低,基因异常以c-myc或bcl-2、bcl-6单基因异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