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汉语祖先义“先”字同位结构的语体类型考察
1
作者 张雨涛 丁治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古汉语文献中常见同位结构,但不同典籍中同一语义的同位结构在外在形式上往往差别很大。以上古汉语中常用的祖先义“先”字为例,对《尚书》《殷周金文集成》《左传》《国语》和《史记》中的祖先义“先”字结构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古汉语文献中常见同位结构,但不同典籍中同一语义的同位结构在外在形式上往往差别很大。以上古汉语中常用的祖先义“先”字为例,对《尚书》《殷周金文集成》《左传》《国语》和《史记》中的祖先义“先”字结构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发现《尚书》和《殷周金文集成》罕见使用“先”类同位结构,而《左传》《国语》和《史记》中的“先”类同位结构使用频率较高,且《史记》中“先”类的同位组合形式更多样。结合“时空律”和“长短律”等语体定律来看,可知“先”类同位结构拥有更多的时空因素,且不同类型的同位结构亦存在差别。《史记》中出现的新式组合,因为前后项长短不一、结构上前轻后重,展现出更多口语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结构 祖先义“先” 语体差异 时空律 长短律 前后项差别
下载PDF
汉语“宪法”意义考正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太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8,共16页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从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作为一个偏正语词,"宪"是"法"的修饰词,"宪法"有"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时还指称一种治道与治法,但仍无"根本法"之义,仅蕴涵着人们对法的一种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用义 尊称
下载PDF
五味之名及其引申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绍愚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5-61,共7页
汉语中五味的名称,上古是"甘、苦、辛、咸、酸",后来变成了"甜、苦、辣、咸、酸"。除了"咸"古今义没有变化,没有引申义外,其他4个词的引申义古今都有所不同。
关键词 “甘(甜)” “苦” “辛(辣)” “成” “酸” 本义 引申义
下载PDF
试论“地方(政区)”的文化意蕴与“合法性”意义——以“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范今朝 斯灵芝 蒋瑶璐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1年第4期186-192,共7页
"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具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但学术界目前对政区(包括县和县级政区)的意义、作用等,认识上还较片面,还没有认识到其所具备或隐含的那些先在的、既定的、不言而喻的文化意蕴和"合法性"意义,实... "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具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但学术界目前对政区(包括县和县级政区)的意义、作用等,认识上还较片面,还没有认识到其所具备或隐含的那些先在的、既定的、不言而喻的文化意蕴和"合法性"意义,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对其所承载的地方意义、地方遗产的必要尊重。这样,出现随意调整、无视其重要作用、价值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即导致"地方的消失"这样一种状态。作者以县为例分析了地方的文化意蕴和"合法性"意义,认为,"县"在中国的政区体系中具有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即表象来看,从历史发展和现实态势而言,在长达2000余年不间断的发展历史中,县在客观上成为介于地方和基层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各方作用的政区层级;而从深层来分析,县实际上还具有形成地方特色、文化景观,并进而维系地方,形成地方性、地方遗产的重要作用,也是政府治理"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政区 行政区划 文化意蕴 合法性 中国
下载PDF
“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宗守云 《励耘语言学刊》 200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我们把“闲着也是闲着”“扔了也是扔了”这样的句式称为“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在这类句式中,“也是”前后的VP一般以两个音节居多,V是闲置类动词或舍弃类动词.“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的型式语义为:a.存在着闲置或舍弃这样的现状;b.... 我们把“闲着也是闲着”“扔了也是扔了”这样的句式称为“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在这类句式中,“也是”前后的VP一般以两个音节居多,V是闲置类动词或舍弃类动词.“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的型式语义为:a.存在着闲置或舍弃这样的现状;b.这样的现状对说话人来说是可惜的.“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具有粘着性,它常常出现在舍取语篇和因果语篇中,在舍取语篇中表示“舍”的意义,在因果语篇中表示“因”的意义.“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表现了说话人希望性心理倾向,反映了随意性的话语语气,还具有口语性表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 闲置类动词 舍弃类动词 型式语义
下载PDF
黑人文学中“祖先崇拜”的文化哲学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学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祖先崇拜"是黑人原始宗教的典型仪式。黑人作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演绎着黑人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的主题,使之成为黑人文学传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祖先崇拜"的主题对于美国黑人不仅具有文化寻根的宗... "祖先崇拜"是黑人原始宗教的典型仪式。黑人作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演绎着黑人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的主题,使之成为黑人文学传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祖先崇拜"的主题对于美国黑人不仅具有文化寻根的宗族伦理意义,同时还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祖先崇拜"在黑人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是现当代黑人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转换,从终极追求的高度使之具有了文化身份认同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伦理内涵 哲学底蕴 终极追求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统湘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6-90,共5页
通过全面整理和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情况,并与其他甲骨卜辞的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进行比较,完善甲骨卜辞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三宾语句类型。
关键词 花园庄东地甲骨文 祭祀动词 双宾语句型 三宾语句型
下载PDF
“先”与“后”的精神世界——汉字中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文化
8
作者 綦岩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生殖崇拜文化和祖先崇拜文化。通过对"先"与"后"的释义,阐述"先"与"后"所包含的尊母敬君的"忠""孝"观、"自强务实""族...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生殖崇拜文化和祖先崇拜文化。通过对"先"与"后"的释义,阐述"先"与"后"所包含的尊母敬君的"忠""孝"观、"自强务实""族群团结"的责任观、"人文主义"的自然观与"女尊男卑"的原始女性观,论证汉字"先"与"后"特有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与“后” 生殖崇拜 祖先崇拜 汉字 精神世界
下载PDF
元明时期“弦索”在北曲中的角色变迁
9
作者 侯丽俊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0-63,共4页
元明以来,弦索乐器逐渐成为北曲伴奏中的主要角色,在语体和曲谱上与北曲丝丝相扣,代表了北曲特有的审美风格,也形成了北曲较为固定的音乐体式。随着南北曲的不断交融,南曲吸收了北曲音乐精华,并将弦索乐器进行改良,引入南曲伴奏中,弦索... 元明以来,弦索乐器逐渐成为北曲伴奏中的主要角色,在语体和曲谱上与北曲丝丝相扣,代表了北曲特有的审美风格,也形成了北曲较为固定的音乐体式。随着南北曲的不断交融,南曲吸收了北曲音乐精华,并将弦索乐器进行改良,引入南曲伴奏中,弦索也逐渐从北曲中脱离开来,至此走上一条多元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索含义 教坊主角 以弦存谱 弦索格律 南音化
下载PDF
祖先崇拜的人神伦理观及其在闽台民间的传承
10
作者 赖萱萱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8,共5页
祖先崇拜的伦理关系经历了由神本到人本的过程,表现为宗教情感、宗教规范及宗教目的的人本转变。而关于人神伦理的解释与论证方式也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理论提升。人神的沟通条件与方式,诸如立尸立主仪式、祭祀乐舞、神职人员都蕴含着... 祖先崇拜的伦理关系经历了由神本到人本的过程,表现为宗教情感、宗教规范及宗教目的的人本转变。而关于人神伦理的解释与论证方式也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理论提升。人神的沟通条件与方式,诸如立尸立主仪式、祭祀乐舞、神职人员都蕴含着伦理意义和道德要求。闽台两地同根同祖,祖先崇拜人神伦理观所蕴含的亲、敬、信等伦理观念和宗教情感等是联系闽台民众的一条重要纽带,对于增进民族认同感和发挥文化软实力、促进两岸社会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人神伦理 人本转变 沟通媒介 闽台
下载PDF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11
作者 祝一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案。这些命名、题诗、批评在实证的基础上沿袭和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风雅,体现了李渔对花木世界的深层观照,宣告了自己审美价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命名 题诗 翻案
下载PDF
岭南冼夫人信仰的形成及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童敖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2-87,共6页
冼夫人在岭南地区被尊称为"岭南圣母",以冼夫人精神为核心的信仰已经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冼夫人民间信仰经历了从祖先崇拜到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再升格为神灵崇拜的衍变过程。如今,冼夫人信仰在岭南粤西和海... 冼夫人在岭南地区被尊称为"岭南圣母",以冼夫人精神为核心的信仰已经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冼夫人民间信仰经历了从祖先崇拜到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再升格为神灵崇拜的衍变过程。如今,冼夫人信仰在岭南粤西和海南部分地区,体现出显著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得到了政府和地方组织的重视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夫人信仰 祖先崇拜 英雄崇拜 神灵崇拜
下载PDF
浅说“闲房”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晶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闲房"是一个古今常用词,在历史文献中有"静室"和"空闲的房间"两常见义。文章结合其历代使用情况,认为"闲房"的"空闲的房间"义是由"静室"义引申而来。
关键词 闲房 词义引申
下载PDF
祖先崇拜与民众信仰的循环建构——以冼夫人信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欣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6-8,共3页
岭南地区的冼夫人信仰是在对冯宝和冼夫人的家族祭祀基础上形成的祖先祭祀圈,经过家族祭祀、官方造神运动、民众添加作用逐渐发展为冼夫人信仰圈。信仰圈内的民众对冼夫人的崇拜与其实际生活、理想愿望联系在一起,信仰圈的扩大和强化又... 岭南地区的冼夫人信仰是在对冯宝和冼夫人的家族祭祀基础上形成的祖先祭祀圈,经过家族祭祀、官方造神运动、民众添加作用逐渐发展为冼夫人信仰圈。信仰圈内的民众对冼夫人的崇拜与其实际生活、理想愿望联系在一起,信仰圈的扩大和强化又反过来促进冯姓成员对祖先及谱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冼夫人信仰 官方意识 信仰圈
下载PDF
对季羡林《二月兰》中“二月兰”象征寓意的异议
15
作者 余春柯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前很多人认为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二月兰》的"二月兰"象征着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笔者认为此象征说法有些不妥。笔者从作品本身出发,并联系季先生的其他散文篇什以及相... 目前很多人认为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二月兰》的"二月兰"象征着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笔者认为此象征说法有些不妥。笔者从作品本身出发,并联系季先生的其他散文篇什以及相关论述,认为季先生的"二月兰"寄寓了他对生命中有着非凡地位的几位亲人的深沉怀念和无尽哀思;歌颂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并且昭示着逆境中巍然屹立、顺从自然、顽强执着的品性;又有着对生命悲欢的哲学思考,我们从中看到了既情感丰富又豁达通脱的季老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二月兰 寓意
下载PDF
探究《牡丹亭》经典段落中的潜台词
16
作者 苗雨 《闽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9-61,共3页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传世巨作,作品中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先进意义,与此同时,作品又严格地遵循了中国传统艺术含蓄隽永的审美原则,潜台词的运用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语义策略、修...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传世巨作,作品中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先进意义,与此同时,作品又严格地遵循了中国传统艺术含蓄隽永的审美原则,潜台词的运用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语义策略、修辞策略和语句结构三方面探究潜台词在《牡丹亭》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发掘剧作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深入感悟和品味其经典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潜台词 语义 修辞 语句结构
下载PDF
对季羡林《二月兰》中“二月兰”象征寓意的异议
17
作者 余春柯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2-74,93,共4页
目前很多人认为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二月兰》的"二月兰"象征着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笔者认为此象征说法有些不妥。笔者从作品本身出发,并联系季先生的其他散文篇什以及相关论述,... 目前很多人认为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二月兰》的"二月兰"象征着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笔者认为此象征说法有些不妥。笔者从作品本身出发,并联系季先生的其他散文篇什以及相关论述,认为季先生的"二月兰"寄寓了他对生命中有着非凡地位的几位亲人的深沉怀念和无尽哀思;歌颂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表现了在逆境中巍然屹立、顺从自然、顽强执著的品性;又有着对生命悲欢的哲学思考,从中可看到既情感丰富又豁达通脱的季老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二月兰 象征寓意
下载PDF
《牡丹亭·圆驾》一出所引诗句考述
18
作者 杨奔奔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12-216,220,共6页
主要考察了《牡丹亭·圆驾》一出所引的十四句唐宋诗原出处及其本义,并以此为基础,对比这些诗句在《圆驾》一出中所重新建构的内涵与意义,试析其中所具有的联系和差异,最后借此窥探汤显祖在《牡丹亭·圆驾》的创作中引用唐宋诗... 主要考察了《牡丹亭·圆驾》一出所引的十四句唐宋诗原出处及其本义,并以此为基础,对比这些诗句在《圆驾》一出中所重新建构的内涵与意义,试析其中所具有的联系和差异,最后借此窥探汤显祖在《牡丹亭·圆驾》的创作中引用唐宋诗句所产生的独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圆驾》 汤显祖 诗句 原义 引申义
下载PDF
《说文解字》的分部与优选——以“弦部”为例
19
作者 刘玉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7-53,共7页
随着书写,汉字几乎不可能停留在字源的构型状态。历时平面上书写等自然因素的积累,给了文字的整理者与规范者选择的余地。为探讨汉字的“分理别义”现象以及《说文解字》的“字形优选”问题,现以“弦”部为例,从“弦”字的形义考释入手... 随着书写,汉字几乎不可能停留在字源的构型状态。历时平面上书写等自然因素的积累,给了文字的整理者与规范者选择的余地。为探讨汉字的“分理别义”现象以及《说文解字》的“字形优选”问题,现以“弦”部为例,从“弦”字的形义考释入手,分析“弦”部与“糸”部的关系以及“盭”“玅”“”三字的形体演变和字义变化,说明在形义双重制约下,“弦”部的立部、归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弦”部 形义考释 字形优选
下载PDF
汉字记录苗语神辞《家先一宗》初探
20
作者 吴琳 麻勇斌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1-66,共6页
《家先一宗》是汉字记录苗语神辞的文本,由《家先一宗》和《家先一课》两个部分构成,共82个页面。据收藏者介绍,该书的正本成于清朝末期,所使用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常用的汉字,有少部分是记录者自创的文字或符号。其对汉字的使用有两种... 《家先一宗》是汉字记录苗语神辞的文本,由《家先一宗》和《家先一课》两个部分构成,共82个页面。据收藏者介绍,该书的正本成于清朝末期,所使用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常用的汉字,有少部分是记录者自创的文字或符号。其对汉字的使用有两种情形:一是用音;二是用义。用音是大多数,用义是极少数。其使用汉字拟写苗语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些汉字的读音,多数不是时下汉语普通话确定的标准音,而是普通话标准音形成以前的黔东北、湘西、渝东南一带苗族地区使用的汉语语音;二是汉字的读音,与所记录的苗语语音,不是对等,而是大体接近。通过对该书部分内容的苗语音义还原,发现该书在具有一定价值的同时,隐含一些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先一宗》 苗语神辞 汉字记录 音义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