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抗浮锚杆布设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健 郑秀芳 +1 位作者 张璇 宁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1-345,共5页
为解决基础底板抗浮设计中抗浮锚杆布设时的优化问题,以某小区地下车库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加设抗浮锚杆的布设方式为研究对象,理论上计算出所需要的锚杆数量,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的分析方法,建立锚杆的面状非均匀布置、集中点状布置、... 为解决基础底板抗浮设计中抗浮锚杆布设时的优化问题,以某小区地下车库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加设抗浮锚杆的布设方式为研究对象,理论上计算出所需要的锚杆数量,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的分析方法,建立锚杆的面状非均匀布置、集中点状布置、空心型布置和梅花形布置方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锚杆的反力图,并结合基础底板的应力云图,研究得到抗浮锚杆的最优布置方案,在满足锚杆受力的同时减少锚杆使用数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底板 抗浮锚杆 有限元 布置方式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锚杆布置形式对多级边坡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国庆 张可 朱法广 《路基工程》 2017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锚杆布置形式下的边坡加固效果,以资溪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高速公路深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锚杆布置形式对锚杆轴力分布规律以及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锚杆布置形式下的边坡加固效果,以资溪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高速公路深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锚杆布置形式对锚杆轴力分布规律以及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杆轴力沿其长度方向不是均匀分布;锚杆长度的增加能够显著改善锚杆本身的加固效果,同一布设位置、相同长度锚杆的加固效果不受锚杆整体布置形式的影响;相同长度、布设位置不同的锚杆在极限状态下发挥着相近的作用;在锚杆总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锚杆布置形式的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注浆锚杆 布置形式 锚杆轴力 安全系数
下载PDF
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设计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坤 戴西行 杨勇 《山西建筑》 2011年第8期41-43,共3页
以具体工程实例为依据,从降低工程造价角度,对地下室抗浮锚杆集中点状布置与面状均匀布置两种布置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优选的布置方式,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抗浮锚杆设计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地下室 抗浮锚杆 布置方式
下载PDF
基于某工程项目大基坑开挖的锚杆支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志勇 《山西建筑》 2014年第4期67-69,共3页
以宁波某县金融中心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基坑情况,针对该基坑开挖深度大,施工难度高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该基坑锚杆支护的方案,并提出了支护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大基坑 支护 锚杆 平面布置图 细部构造图
下载PDF
应用于煤矿沿空留巷的巷内锚杆支护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丽弘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第9期101-102,105,共3页
为了提高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控制能力,以某煤矿沿空留巷布置方案为研究对象,详细指出了顶板锚杆锚索同排布置导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将留巷顶板锚杆锚索布置方式变为隔排间隔布置、调整锚杆锚索安装角度、增加锚杆锚索支护强... 为了提高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控制能力,以某煤矿沿空留巷布置方案为研究对象,详细指出了顶板锚杆锚索同排布置导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将留巷顶板锚杆锚索布置方式变为隔排间隔布置、调整锚杆锚索安装角度、增加锚杆锚索支护强度、改善锚杆锚索及其附件托板的合理配套、加大锚杆锚索预应力水平的优化方案,取得了良好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支护 沿空留巷 布置方案 锚索托板 预应力
下载PDF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上硬下软地层公路隧道施工优化
6
作者 袁刚 徐金峰 +2 位作者 李守仁 石州 严绍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153-162,共10页
针对临云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全、强风化花岗混合岩上硬下软地层的特殊地质情况,采用原开挖支护方案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收敛较大并可能发生局部坍塌、冒顶等问题,结合隧道变形监测结果,针对性提出缩短隧道台阶长度+锚杆长度及布置的优化方... 针对临云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全、强风化花岗混合岩上硬下软地层的特殊地质情况,采用原开挖支护方案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收敛较大并可能发生局部坍塌、冒顶等问题,结合隧道变形监测结果,针对性提出缩短隧道台阶长度+锚杆长度及布置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开挖支护工况的围岩压力、隧道变形、锚杆轴力和塑性区深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开挖至硬、软岩层交界处附近,由于拱脚下围岩性质软弱,无法形成可靠的支撑,上覆岩土体会挤压衬砌使其产生较大的沉降和收敛变形,且该交界位置的围岩压力最小;上硬下软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中台阶开挖支护对隧道变形收敛影响最大,随着中台阶长度的缩短,隧道变形收敛逐渐减小,围岩压力逐渐增大;短锚杆对围岩的变形控制作用较弱,增长锚杆长度可以更好发挥锚杆的悬吊增强作用,充分利用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小了开挖支护后隧道的变形;采用上台阶、中台阶、下台阶、仰拱长度分别为4,6,2,2 m,锚杆长度分别为4.5,6.0,6.0,4.5 m的开挖支护方案既可以满足隧道变形收敛要求,也可以方便实际施工,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快速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施工优化 数值模拟 台阶长度 锚杆布置 上硬下软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