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先舒的《南曲正韵》和曲韵论
1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7-82,114,115,共18页
《南曲正韵》是一部南曲专用韵谱。由于毛先舒认为四声韵系是语音之“正音”,而《洪武正韵》是四声韵系的韵谱,因此,他将《洪武正韵》作为设置韵部和收列韵字的主要依据,《南曲正韵》的二十二个韵部便是据《洪武正韵》设置的。他认为,... 《南曲正韵》是一部南曲专用韵谱。由于毛先舒认为四声韵系是语音之“正音”,而《洪武正韵》是四声韵系的韵谱,因此,他将《洪武正韵》作为设置韵部和收列韵字的主要依据,《南曲正韵》的二十二个韵部便是据《洪武正韵》设置的。他认为,曲韵的“正音”不能以地域来确定,应根据语音本身的自然规律来确定,若是以地域而定“正音”,那东、西、南、北,皆是土音,不是“正音”,只有融合了各地的土音,在此基础上制定的韵,才是“正音”。由于南曲采用了四声韵系为标准语音,故南曲不同于北曲,四声齐备,有入声字。南曲的入派三声,是南曲自身演唱作腔的需要,以与缠绵婉转的旋律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正音 入派三声 《南曲正韵》 《洪武正韵》
下载PDF
例谈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
作者 王颜 吴多康 +1 位作者 李月峰 孟丽 《科技风》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文章以十二平均律、《纪元历》中的太阳坐标换算、刘徽对圆面积公式的证明为例,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文章以十二平均律、《纪元历》中的太阳坐标换算、刘徽对圆面积公式的证明为例,探讨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和运用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 十二平均律 割圆术 反函数
下载PDF
隐形的“声调谱”:王士禛七古声韵探微
3
作者 黄金灿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渔洋七古最典型的句调格式,此外渔洋七古还综合运用多种句调格式,体现了极强的多样性。韵作为古诗声调的重要表达形式与古诗声调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渔洋七古中也得到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声调论 声调谱 七古 三平调
下载PDF
宋词入声用韵数理统计
4
作者 张建坤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前人对宋词韵的研究一般从《切韵》出发,采用传统的归纳法,把宋词入声韵分为3或4部,即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论别无二致,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面貌。而从《古今韵会举要》出发,利用其中的字母韵对宋词押韵字进行分类,然后采... 前人对宋词韵的研究一般从《切韵》出发,采用传统的归纳法,把宋词入声韵分为3或4部,即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论别无二致,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面貌。而从《古今韵会举要》出发,利用其中的字母韵对宋词押韵字进行分类,然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最终得出宋词入声韵分成6部的结论,更好地揭示了入声韵母系统的全貌,为研究宋元诗词用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入声韵 数理统计 用韵
下载PDF
上古汉语史传文语气系统简论
5
作者 张贺然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在《史记》《汉书》《左传》这些典型的上古汉语史传文中,语气系统作为故事叙述的语言表达机制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叙事语篇中对话占有较大篇幅,一部分故事更是以对话为线索进行,穿插了君臣之间的相互问答。这些语篇为研究上古... 在《史记》《汉书》《左传》这些典型的上古汉语史传文中,语气系统作为故事叙述的语言表达机制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叙事语篇中对话占有较大篇幅,一部分故事更是以对话为线索进行,穿插了君臣之间的相互问答。这些语篇为研究上古汉语史传文的语气系统提供了大量语料。文章运用系统分析与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重点探究上古汉语史传文语气系统的词类界定、特征流变及再划分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史传文 语气系统 词类
下载PDF
甘肃环县甜水话古清、次浊入声字的今读调类及其成因
6
作者 谭治琪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环县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处,其方言处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和兰银官话银吴片交界地带。古清、次浊入声字在甜水话中多数归阳平,少数归阴平、上声、去声。古清、次浊入多数读阳平是甜水话区别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 环县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处,其方言处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和兰银官话银吴片交界地带。古清、次浊入声字在甜水话中多数归阳平,少数归阴平、上声、去声。古清、次浊入多数读阳平是甜水话区别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其形成跟兰银官话银吴片方言的接触影响有关;少数读上声、去声,可能由普通话、近代汉语声调及词调的影响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宁交界方言 甜水话 古清、次浊入声字 今读调类
下载PDF
“樂”字的语音演变
7
作者 徐志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35-39,共5页
“樂”是多音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有yuè、lè、lào三个读音,依次对应《广韵》中的五教切、卢各切、五角切,但是“樂”字的语音演变情况与音义对应关系并不甚明朗。甲骨文文献出土后,学界对“樂”字的本义和本音有了新的... “樂”是多音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有yuè、lè、lào三个读音,依次对应《广韵》中的五教切、卢各切、五角切,但是“樂”字的语音演变情况与音义对应关系并不甚明朗。甲骨文文献出土后,学界对“樂”字的本义和本音有了新的认识。该文结合前人论述和早期文献,判定“樂”的本义应为树名,本音为於霄切,后来由树名引申出快乐义(卢各切),又因构词的需要产生音乐义(五角切)和动词义(五教切)。在入声消失以后,“樂”根据语音演变的原则分派在普通话中,卢各切演变为lè,五角切演变为yuè,lào是消失后汇入卢各切的痕迹,只保存在地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樂” 本义 本音 音变构词 语音演变 入声
下载PDF
安徽怀远方言的入声演变及归属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安生 贡贵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共9页
怀远县位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归属尚缺定论。怀远方言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无入声当属中原官话郑曹片,南片有入声当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南片话里的入声正在以信蚌片方式舒化,一俟舒化过程完结,南片将转入中原官话信蚌片... 怀远县位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归属尚缺定论。怀远方言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无入声当属中原官话郑曹片,南片有入声当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南片话里的入声正在以信蚌片方式舒化,一俟舒化过程完结,南片将转入中原官话信蚌片,中原官话将实现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全覆盖并全线推进到淮河南岸,这在"中原雅音"的南扩史上也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远方言 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 入声 归属
下载PDF
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 王临惠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0,95,共7页
本文描写了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太行山东西两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情况,认为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不高,而且多是按调类进行舒化,与之相比,太行山东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要大,而且入声... 本文描写了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太行山东西两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情况,认为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不高,而且多是按调类进行舒化,与之相比,太行山东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要大,而且入声舒化后的归调情况要比西麓方言复杂得多。最后,本文根据入声三分讨论了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沿麓 晋语 人声 演变
下载PDF
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玉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现象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是整个语音系统的一种渐变过程。渐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同式;一种是左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晋语 入声舒化 声母清浊 调类
下载PDF
晋城话中的入声字 被引量:10
11
作者 焦妮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52,共7页
晋城话入声字的发音非常特别:没有喉塞尾,没有独立的调类,但韵母主要元音具有独特的音质。正是由于韵母主要元音具有独特的音质,晋城话的入声字才得以保持独立的类的存在。晋城话入声字语音特征的发现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即增加一种入... 晋城话入声字的发音非常特别:没有喉塞尾,没有独立的调类,但韵母主要元音具有独特的音质。正是由于韵母主要元音具有独特的音质,晋城话的入声字才得以保持独立的类的存在。晋城话入声字语音特征的发现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即增加一种入声字类保持其独立存在的类型;为入声字的调类在方言中的演化结果添加一种新的类型;有助于预测部分晋语入声字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晋城话 入声字 入声 喉塞尾
下载PDF
山西中北部晋语的入声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贞彦 张安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山西中北部晋语入声调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八小类,入声调在调域、调形、舒入关系上表现了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入声调时长有两种类型,一是入声调短于所有的舒声调,一是入声调(特别是阳入)短于其舒声对应调,但长于某些舒声调。
关键词 山西中北部晋语 入声调 类型 时长 舒入对应
下载PDF
《诗》韵四声分押与古四声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佳佳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9,共12页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押韵 古四声 去声 音义相应
下载PDF
汉语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类型及其演变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泽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讨论汉语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类型及其演变,根据入声韵尾的现实表现分为五种类型:三分型、二分型、合流型、脱落型、双层型。下面又分一些次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入声韵尾演变的一般趋势,并且对少数方言点的特殊音变作了分析。文... 讨论汉语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类型及其演变,根据入声韵尾的现实表现分为五种类型:三分型、二分型、合流型、脱落型、双层型。下面又分一些次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入声韵尾演变的一般趋势,并且对少数方言点的特殊音变作了分析。文章首次指出,闽语的入声韵尾为特异的双层型,并对双层型的形成提出了一种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南方方言 入声韵尾 类型 语音 层次
下载PDF
《中原音韵》的文白异读与入声韵的演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宝奎 郑碧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中原音韵》两韵并收体现文白异读,文白差异促使白读音更决变化。入声韵的演化是不平衡的,元代"中原之音"的部分入声韵(白读音)已率先舒化。
关键词 两韵并收 文白异读 入声韵
下载PDF
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宋益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入声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以韵尾的演变为始,进一步带动声调的变化。喉塞尾阶段是大多数方言入声消失的前奏,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喉塞尾逐步弱化,音节时长逐渐变长;第二阶段喉塞尾完全脱落,时长上的舒促对立消失,但... 入声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以韵尾的演变为始,进一步带动声调的变化。喉塞尾阶段是大多数方言入声消失的前奏,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喉塞尾逐步弱化,音节时长逐渐变长;第二阶段喉塞尾完全脱落,时长上的舒促对立消失,但还保留入声调类,入声调值不变;第三阶段入声并入其他调类,最终消失。目前,南京方言整体上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同时个别入声音节已归入舒声调类,这是语音自身演变和普通话影响双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方言 入声演变 喉塞尾
下载PDF
沭阳方言入声现状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晓青 丁苏丽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97-102,共6页
沭阳位于苏北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交界处,境内各乡镇皆有入声调类,但入声字词在读音和连调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入声向舒声演变方式多样、过程复杂。
关键词 沭阳方言 入声 舒化 促化
下载PDF
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及归属 被引量:7
18
作者 贡贵训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44-50,96,共8页
淮南处于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接合带,其语音具有中原官话信蚌片的特征。入声字专题调查结果表明,淮南话没有独立的入声调,古入声字演变规律与相邻的凤台等地基本一致。从本地人的语感和历史沿革看,淮南话应该属于中原官话而非江淮官话。
关键词 淮南话 入声 中原官话 归属
下载PDF
《西蜀方言》音系性质辨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雪梅 邓英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反映当时成都话的文雅口语音。分歧的焦点在于19世纪末期成都话的入声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对比19世纪中晚期成都话相关文献可见,直到清末民初成都话的入声尚未完全消失,《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相对保守的成都语音。厘清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揭示成都话语音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蜀方言》 成都话 入声 语音演变
下载PDF
轻声音高模式的特性——以南京方言轻声和入声音变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柏莹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南京方言的"阳平+入声/轻声"组合中阳平会发生变调,变同"上声+入声/轻声"组合中的上声,于是"阳平+入声"与"上声+入声"连读调式相同,但"阳平+轻声"却与"上声+轻声"调式不相... 南京方言的"阳平+入声/轻声"组合中阳平会发生变调,变同"上声+入声/轻声"组合中的上声,于是"阳平+入声"与"上声+入声"连读调式相同,但"阳平+轻声"却与"上声+轻声"调式不相同,这是因为轻声连读调模式不同于非轻声连调模式。轻声音高模式具有特殊性。汉语轻声依据音高模式,可预测其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方言 入声 轻声 音高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