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Place to Go on the Great Wall——Sightseeing at Juyongguan Pass
1
作者 XIE LIN A RONG 《Women of China》 1999年第2期51-52,共2页
THE Great Wall,a symbol of thewisdom of ancient laboring Chinese,totals 6,700 kilometers in length,runningfrom Jiayuguan Pass in northwest China toShanhaiguan Pass in the northeast.Whatwas once a bastion of defense is... THE Great Wall,a symbol of thewisdom of ancient laboring Chinese,totals 6,700 kilometers in length,runningfrom Jiayuguan Pass in northwest China toShanhaiguan Pass in the northeast.Whatwas once a bastion of defense is n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New Place to Go on the great wall Sightseeing at Juyongguan pass
原文传递
明长城镇朔关考
2
作者 吴炎亮 陈山 刘明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镇朔关是明长城最东端的一座关口,也是明代辽东东南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因相关文献记载较少,且语焉不详,学界在镇朔关的地望和建置年代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记载比较详细、地理位置相对准确的明辽东镇长城关口的相关... 镇朔关是明长城最东端的一座关口,也是明代辽东东南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因相关文献记载较少,且语焉不详,学界在镇朔关的地望和建置年代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记载比较详细、地理位置相对准确的明辽东镇长城关口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出明辽东镇长城关口设置的共性特点,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推定镇朔关应在今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和凤城市邻境区域的大边沟河谷内与明长城墙体交叉处。通过梳理明嘉靖中后期辽东镇长城东段营建和经营的相关史料,推测镇朔关营建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辽东 镇朔关
下载PDF
宁夏方言古语词丛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鸿雁 边江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有的已改变为与本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本文选取11个有特点的古语词加以考释,探求方言词语流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根据这部分词语的使用范围,力图揭示影响宁夏方言词汇面貌的不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方言 古语词 明长城
下载PDF
基于锚固—层积理论的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村落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令公村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荣玥芳 吕虎臣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6期5-13,共9页
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北京三条文化带之一,凝练诸多文化遗产。长城文化带内分布大量传统村落,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各具特点。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这类村落老龄化严重,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且缺乏理... 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北京三条文化带之一,凝练诸多文化遗产。长城文化带内分布大量传统村落,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各具特点。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这类村落老龄化严重,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且缺乏理论指导,乡村文化无法传承等问题凸显。锚固—层积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城市历史景观进行研究,该理论经过转化也同样适用于传统村落。文章借鉴该理论研究方法并拓展,为传统村落保护引入新的视角,以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令公村乡村规划为例,挖掘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形成锚固点和相互作用的层积化空间,针对现状问题从山水、林田、遗址、街廊、建筑五个方面提出空间方案,指出传统村落的保护要协同周边环境、引入现代文化产业、重塑历史景观格局等针对性策略,以期对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进行拓展,为长城文化带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带 传统村落 文化传承 锚固—层积理论 北京市令公村
下载PDF
战国秦时期夯土长城加固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海英 汪稔 +2 位作者 李最雄 韩文峰 谌文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79-84,共6页
对已风化而频临危险的文物进行渗透加固保护以提高土的胶结强度,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科学加固方法。通过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渗透试验研究发现,抗压强度随浓度及加固次数增加而提高,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但加固剂的浓度增加不... 对已风化而频临危险的文物进行渗透加固保护以提高土的胶结强度,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科学加固方法。通过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渗透试验研究发现,抗压强度随浓度及加固次数增加而提高,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但加固剂的浓度增加不宜超过7%;φ值随加固剂浓度和加固次数有明显增加趋势,c值有所提高但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土经固化后的渗透系数略有降低,但变化在同一数量级内,不影响土的渗透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对于密度为1.3~1.50g·cm-3风化墙面,以浓度5%~7%的PS材料多次加固为宜;密度为1.5~1.7g·cm-3的风化墙面适宜以3%~5%浓度的PS材料多次加固。加固后强度和渗透性满足文物保护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长城 夯土 加固 PS材料
下载PDF
车辆振动对山丹明长城遗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玉成 郭青林 +1 位作者 刘琨 李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88-993,共6页
爆破振动、汽车、火车以及其它各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振动,对土遗址文物的安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振动防护问题乃是文物保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判定其影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振对策,对于土遗址文物防护非常重... 爆破振动、汽车、火车以及其它各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振动,对土遗址文物的安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振动防护问题乃是文物保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判定其影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振对策,对于土遗址文物防护非常重要。本文以甘肃山丹县新河驿明长城遗址为例,对各类车辆所产生的振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测试,获得了高速公路两侧长城土遗址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车辆载重、车速、场地条件等因素对振动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类型土遗址振动安全度安全阈值,为长城土遗址的振动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遗址 车辆 振动效应 振动防护阈值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土质隧道下穿明长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来弘鹏 遆甲峰 +1 位作者 张宏光 谢永利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0-196,202,共8页
针对西河口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明长城施工难点,为有效保护文物,确保施工安全,文章提出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地表注浆加双层大管棚的洞内外预加固措施、双侧壁导洞超短台阶施工工法及支护参数局部优化的综合安全控制技术。通过模型试验... 针对西河口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明长城施工难点,为有效保护文物,确保施工安全,文章提出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地表注浆加双层大管棚的洞内外预加固措施、双侧壁导洞超短台阶施工工法及支护参数局部优化的综合安全控制技术。通过模型试验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给出了确保下穿明长城安全施工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通过现场监测评价了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隧道 浅埋大断面 下穿明长城 安全控制技术 模型试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城市-景区”双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鲁 吴必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97-1906,共10页
城市溢出和景区辐射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有研究对城市周边和景区附近区位下"城市-景区"双驱动乡村的发展路径探索较少。以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村、北沟村、田仙峪村和辛营村4个行政村共同组成的"长城国际文化村"... 城市溢出和景区辐射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有研究对城市周边和景区附近区位下"城市-景区"双驱动乡村的发展路径探索较少。以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村、北沟村、田仙峪村和辛营村4个行政村共同组成的"长城国际文化村"为案例地,探索城市和景区双重优势驱动下的乡村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城市、景区和乡村自身等多元力量共同驱动乡村发展,继而导致其发展路径呈现出非线性、多元化的演变特征;(2)"城市-景区"双驱动型乡村的发展路径可分为"景区主导-城市辅助""城市-景区并重驱动""城市主导-景区辅助"和"城市-景区双重弱驱动"4种类型;(3)"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竞争性路径随着城乡、景乡间要素的差异化集聚引发了乡村产业结构变动及区域空间格局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区”双驱动 乡村发展 城市溢出 景区辐射 长城国际文化村
下载PDF
关于匈奴人种问题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全超 朱泓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居民的人类学资料表明,匈奴人的人种构成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匈奴人基本延续了较早时期的人种类型。“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周时期南下的牧人在人种类型上属于“古蒙古高原类型”,来源上应与蒙古...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居民的人类学资料表明,匈奴人的人种构成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匈奴人基本延续了较早时期的人种类型。“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周时期南下的牧人在人种类型上属于“古蒙古高原类型”,来源上应与蒙古高原以及外贝加尔石板墓的居民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到战国晚期以后,当长城以北强大的匈奴联盟形成的时候,这部分古代居民很有可能最终加入到了匈奴联盟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 古蒙古高原类型 匈奴
下载PDF
明长城内外三关军事聚落整体布局与联防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坤 李松洋 李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2-82,共11页
明代内三关与外三关成组分布于内长城沿线,是明长城军事聚落大跨度联防的重要实例。基于对内三关与外三关建设时序、军事级别、战事情况的梳理,和不同地理环境下六座关城空间布局和职能属性的分析,总结出明长城体系在内三关与外三关重... 明代内三关与外三关成组分布于内长城沿线,是明长城军事聚落大跨度联防的重要实例。基于对内三关与外三关建设时序、军事级别、战事情况的梳理,和不同地理环境下六座关城空间布局和职能属性的分析,总结出明长城体系在内三关与外三关重要关城节点处军事布局的整体性,以及其中体现出的扩大防区、联结两翼、统一调配、协同管理、全线相连、连线成面的联防策略。对内三关与外三关、内长城以及明长城军事体系整体观念的形成与整体性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三关 外三关 明长城军事体系 关城 内长城 内外三关
下载PDF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并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16,共8页
丝绸路上著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原王朝西方战略的发展及中西交通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该文披检有关史料,并经反复实地考察,考得西汉最早设置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嘉峪关市石关峡,置关时间约在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或稍... 丝绸路上著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原王朝西方战略的发展及中西交通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该文披检有关史料,并经反复实地考察,考得西汉最早设置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嘉峪关市石关峡,置关时间约在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或稍后;约在太初三、四年(公元前102-公元前101年)李广利第二次伐大宛之际,玉门关遂西迁至敦煌西北一带;约在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随着瓜州径通伊州(哈密)伊吾路的开通,玉门关又东迁至今瓜州县双塔堡附近;迨及五代宋初,作为瓜沙归义军政权与甘州回鹘政权的天然分疆之地,玉门关又重新设在石关峡。玉门关前后延续约114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关 汉长城 伊吾路 石关峡 小方盘城 双塔堡
下载PDF
丝路聚落与明长城聚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严 姚旺 +1 位作者 张玉坤 李哲 《新建筑》 2020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传统村落与军事聚落在古代与当代均承载了居住、防御、商贸等各项功能,有相似性,同时也因选址、功能、历史演变等因素影响有显著差异。文章以143个丝路沿线传统村落和918个明长城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平台和航照,分析二者的空... 传统村落与军事聚落在古代与当代均承载了居住、防御、商贸等各项功能,有相似性,同时也因选址、功能、历史演变等因素影响有显著差异。文章以143个丝路沿线传统村落和918个明长城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平台和航照,分析二者的空间分布和选址特征;借助中规院传统村落基础信息库和课题组明长城空间数据库,选择代表性案例量化比较二者各类功能布局的历史演变、结构与特征,以期为当代丝路与长城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提供“传承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传统村落 明长城 军事聚落 比较
下载PDF
试论地图上的长城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孝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70,共10页
中国古代地图上绘制长城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古地图上绘制的长城,除展现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之外,还表达了古人心目中所赋予长城的各种政治文化内涵,如作为"华夷"之间的界线等。对于明清两朝所绘专题性长城舆图的分... 中国古代地图上绘制长城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古地图上绘制的长城,除展现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之外,还表达了古人心目中所赋予长城的各种政治文化内涵,如作为"华夷"之间的界线等。对于明清两朝所绘专题性长城舆图的分析,使我们从中读到更多的历史信息,从而深化了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图 长城 九边 长城专题图
下载PDF
三大旅游板块视角下的山西传统村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金平 左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8-925,共8页
以《关于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为背景,利用GIS软件分析了山西传统村落在三大板块中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板块的聚落特色,举例说明处于板块不同片区的传统村落可依托所在片区的主旨文化和周... 以《关于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为背景,利用GIS软件分析了山西传统村落在三大板块中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板块的聚落特色,举例说明处于板块不同片区的传统村落可依托所在片区的主旨文化和周边核心景区,结合聚落的传统建筑、村落景观、民风民俗等探索活化自身的发展路径。将山西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整合到三大板块的整体战略部署中,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传统村落、活化山西聚落的良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板块 太行板块 长城板块 传统村落 活化
下载PDF
“长城文化遗产廊道”:边关古村镇整体保护之构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友文 张小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地处长城带的边关古村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功能不断演变,由最初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演变成一个集军事、商业、民俗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空间。长城带古村镇保护虽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保护方式忽视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 地处长城带的边关古村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功能不断演变,由最初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演变成一个集军事、商业、民俗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空间。长城带古村镇保护虽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保护方式忽视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并存性,以及它和生态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因而多是片面的、割裂式的。为了实现古村镇的整体保护目标,本文借鉴"民族走廊""遗产廊道"等理论成果,提出了"长城文化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以大同段保护模式的实践为例,旨在为整个长城带古村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方法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带 遗产廊道 边关古村镇 整体保护
下载PDF
唐山休闲旅游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淑娟 陈胜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9-91,共3页
唐山处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唐山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前提,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功能定位,根据资源的特点及优势划分为海洋生态游、农业生态游、工业科普游和古长城文化游四大板块,体... 唐山处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唐山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前提,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功能定位,根据资源的特点及优势划分为海洋生态游、农业生态游、工业科普游和古长城文化游四大板块,体现旅游内容的异质性,增强旅游资源吸引力,实现本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 休闲旅游 古长城文化 农业生态 海洋生态
下载PDF
区域之间的“接点”:界限逾越与空间重构——以河西走廊与东天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宗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2,共9页
历史上北方边疆地区的界限并没有阻断两边民众之间的交流,反而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贸易是促进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边疆贸易城市,它们既是关卡也是榷场,充当了过渡地带区域之间的"接点"。明... 历史上北方边疆地区的界限并没有阻断两边民众之间的交流,反而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贸易是促进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边疆贸易城市,它们既是关卡也是榷场,充当了过渡地带区域之间的"接点"。明清以来河西走廊与东天山地区之间出现过长城、嘉峪关等人为设置的界限,然而族群流动还是超越了界限,改变了空间结构。这两个地区的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形成了商业贸易的城市集群,使东天山地区-河西走廊西段这一过渡地带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嘉峪关 城市集群 河西走廊 东天山地区
下载PDF
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2,共8页
长城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是铁器和牛耕被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开发能力与土地价值提高的产物。中原历代王朝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主观上是为了防御游牧骑兵的南下,客观上却拉近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南北地区... 长城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是铁器和牛耕被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开发能力与土地价值提高的产物。中原历代王朝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主观上是为了防御游牧骑兵的南下,客观上却拉近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长城的出现促进了长城南北地区的统一,而局部的统一又为全国范围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始终存在着对中原华夏文化的向往与认同,从“以夏变夷”到“华夷一家”再到“满蒙汉一体”,长城南北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长城抗战”与“长城精神”相结合,内化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华夏 古代游牧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政治和文化观念的表述——以《华夷图》和《大明混一图》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管彦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5,共5页
历史上,以长城为中心的广袤地带,向来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互动交往的重要区域,自然,长城也就成为古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然而,在古代诸多强调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天下大势图上,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并不仅是绘图者随意... 历史上,以长城为中心的广袤地带,向来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互动交往的重要区域,自然,长城也就成为古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然而,在古代诸多强调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天下大势图上,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并不仅是绘图者随意的选择,可能蕴涵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政治与文化内涵,需要联系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历时的关联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舆图 长城图像 观念表述
下载PDF
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禹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5-29,共5页
黄河流经的内蒙古区域是黄河文化的最北端,主要地段是今天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和土默川等广大地区,是为内蒙古黄河文化区,这一地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高度交融汇聚的地带,其中最为显著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长城文化和村落文化。内蒙古... 黄河流经的内蒙古区域是黄河文化的最北端,主要地段是今天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和土默川等广大地区,是为内蒙古黄河文化区,这一地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高度交融汇聚的地带,其中最为显著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长城文化和村落文化。内蒙古境内的黄河文化成为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构建的历史文化基础,因此应以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传统村落和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开展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并以综合多维视角探讨长城和村落两种代表性综合型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此外还要重视长城和村落文化的区位问题,开展多部门、多领域和多角度的合作,实现合作共建、合作共赢,同时要以内蒙古黄河文化为中心开展历史文化基础性专题研究,重视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的交通建设问题,注重打造优秀文化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经济带 文化旅游 长城 村落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