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与传统文体学融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革新
1
作者 李翠叶 李山 +1 位作者 阎开振 唐雪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36-141,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为满足新时代文科建设的价值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等多种功能,该文探索中国本身学术生长体系中“文体学”在当代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学理支撑,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内实训等课...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为满足新时代文科建设的价值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等多种功能,该文探索中国本身学术生长体系中“文体学”在当代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学理支撑,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内实训等课程改革,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学理体系与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创新改革,形成广东省特色专业的核心建设成果。该文的初步探索涉及到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和教育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新文科建设 文体学 学理建构 价值认同 教育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与文献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中国艺术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图书门类,历代艺术典籍图书文献和出土文物史料汗牛充栋。西方提出艺术学学科百余年来传入中国,需要有一个与中国艺术创作实践、理论文献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中国艺术学当是中华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东西方文... 中国艺术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图书门类,历代艺术典籍图书文献和出土文物史料汗牛充栋。西方提出艺术学学科百余年来传入中国,需要有一个与中国艺术创作实践、理论文献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中国艺术学当是中华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有待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比较,中国艺术体系有待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整理。明确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属性,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彻底整理中国艺术文献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学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 中华国学 艺术文献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论“迷狂说”、“摹仿说”与“神感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洪涛 孙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关于诗本原理,古希腊哲学提出了“迷狂说”、“摹仿说”等,中国古代文论倡导“神感说”。“迷狂说”和“摹仿说”以纯理性超验主义为核心,“神感说”推崇感性经验主义,两者都不能全面阐明诗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诗本原理的认识还需进行... 关于诗本原理,古希腊哲学提出了“迷狂说”、“摹仿说”等,中国古代文论倡导“神感说”。“迷狂说”和“摹仿说”以纯理性超验主义为核心,“神感说”推崇感性经验主义,两者都不能全面阐明诗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诗本原理的认识还需进行语言思维、神话思维和宗教思维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原理 迷狂说 摹仿说 神感说 西方文艺理论 中国古代文论
下载PDF
古今通变,古为今用——论古代文论思想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继承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一鸣 孙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更不是改革掉传统,而是一种"通变",即把传统中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地为现实生活服务。中国古代文论对作家、作品分析评论的思想方法对我们极富启发性,把它运用到"...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更不是改革掉传统,而是一种"通变",即把传统中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地为现实生活服务。中国古代文论对作家、作品分析评论的思想方法对我们极富启发性,把它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改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古代文论 教学改革 通变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文艺理论中的融通与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并不是要西化 ,绝不能离开民族特色这个根 ,而是要在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融通中实现转换 ,比如言志抒情理论的延伸与转换、意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文艺社会功能的拓展及其特殊性。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文艺理论 融通 转换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动态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意境是一个由各要素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同时,意境又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作为过程,意境随每一个子系统(即意境再生状态)的生成而发展、丰富;每一个子系统的生成则是从创作到文本到接受的过程。意境子系统的生成过程,是原初状态、静... 意境是一个由各要素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同时,意境又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作为过程,意境随每一个子系统(即意境再生状态)的生成而发展、丰富;每一个子系统的生成则是从创作到文本到接受的过程。意境子系统的生成过程,是原初状态、静态、再生状态三种状态的历时态集合;对于作品的意义系统而言,这又形成一个共同的意义空间,使各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有机的整体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古典诗歌 意境 原初状态 静态 再生状态
下载PDF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晨辉 《艺术探索》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2016年10月22~23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演出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艺术院校、科研院所的26位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提交论文18篇。就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论文大致...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2016年10月22~23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演出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艺术院校、科研院所的26位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提交论文18篇。就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论文大致可分为:古代画家研究,古代绘画作品研究,古代绘画传播、鉴藏和消费研究,古代绘画理论研究,以及史料梳理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与民族艺术 古代绘画史论 古代画家研究 古代绘画作品研究 史料
下载PDF
文论建设之探索——20世纪90年代文论研究三题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守义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4-50,共7页
20世纪90年代的文论界,对文论建设进行了探索,在三个方面为今天的文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对文论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探讨,确立了文艺的市场经济机制,宣扬了文艺主体的价值追求;二是对以叙事学为代表的西方文论的借鉴和运用,这既... 20世纪90年代的文论界,对文论建设进行了探索,在三个方面为今天的文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对文论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探讨,确立了文艺的市场经济机制,宣扬了文艺主体的价值追求;二是对以叙事学为代表的西方文论的借鉴和运用,这既是深入文本内部的研究,更是一种文论方法的学习;三是立足于自身传统,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角度来思考今天的文论建设,这与借鉴西方文论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了90年代的文论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文艺状况 叙事学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下载PDF
“贵古贱今”辩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晓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贵古贱今"是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是对于复古文风的批评与概括。在文艺批评及文艺创作领域中,自古就存在着"贵古贱今"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人们深受"贵古贱今"传统心理的影响,总是以是否有&qu... "贵古贱今"是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是对于复古文风的批评与概括。在文艺批评及文艺创作领域中,自古就存在着"贵古贱今"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人们深受"贵古贱今"传统心理的影响,总是以是否有"古"意来衡量文艺作品的高下。文艺批评家看到了这种观念的存在,积极展开对"贵古贱今"观念的批判。这种观念的产生以及存在既与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主体人格有关,这包括文人道德修养、文人的尚古情结、距离产生美感的心理作用,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等其它条件的限制。"贵古贱今"观念的存在对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文艺批评既不能一味贵古,也不能一味贱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贵古贱今 尚古情结 影响
下载PDF
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失语症”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本身就是一个蕴含着理论困境的话题,其被视为当代文论建设根本途径的基本动因是学界急于疗治"失语症"的焦灼心态。而"失语症"说法本身亦有值得推敲之处,其之所以会引发轰动效应,主...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本身就是一个蕴含着理论困境的话题,其被视为当代文论建设根本途径的基本动因是学界急于疗治"失语症"的焦灼心态。而"失语症"说法本身亦有值得推敲之处,其之所以会引发轰动效应,主要是因为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学人的强烈的民族身份焦虑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总之,"失语症"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运动的轰动效应都是特殊时代背景和特殊学人心态的产物,并不是学界进行深入学理思考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作为历史事件的研究价值也许会远远大于对文论学科的实际建设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失语症” 全球化
下载PDF
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文论中的人性与神性
11
作者 赵怀俊 《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8-22,共5页
远在苏格拉底之先,古希腊文论中就出现了一定的神性和人性因素。在毕达哥拉斯那里,神性为主;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人性占上风;到了德谟克利特,人性居绝对优势。这两种倾向分别来源于古希腊的两种宗教俄尔甫斯教和奥林匹亚神教,并对后世文... 远在苏格拉底之先,古希腊文论中就出现了一定的神性和人性因素。在毕达哥拉斯那里,神性为主;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人性占上风;到了德谟克利特,人性居绝对优势。这两种倾向分别来源于古希腊的两种宗教俄尔甫斯教和奥林匹亚神教,并对后世文论产生了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文论 神性 人性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气”文化因子
12
作者 余斌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3-125,128,共4页
“气”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含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气”的哲学意义,论述了一“气”贯穿的中国古代文论,据此剖析了“气”文化的文艺特征。
关键词 “气”文化 哲学意义 古代文论 文艺特征
下载PDF
是“源”还是“流”?——对希腊神话与希腊后世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
13
作者 梁雪瑗 《运城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8-80,共3页
希腊神话与古代希腊后世艺术之间存在着继承创新的互动关系 ,尽管希腊神话对古希腊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之巨大是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现象 ,但产生于人类幼年时期的希腊神话 ,理应属于整个希腊文学艺术历史长河中的流 。
关键词 希腊神话 文学艺术 互动关系 继承 创新 意识形态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的早期形态
14
作者 张兰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对“风格类型”的区分,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站在审美立场上对艺术自身体貌与特色感悟体验的结果。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从先秦两汉时期孕育萌芽,到魏晋六朝时期正式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古人相关“艺术”的认... 对“风格类型”的区分,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站在审美立场上对艺术自身体貌与特色感悟体验的结果。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从先秦两汉时期孕育萌芽,到魏晋六朝时期正式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古人相关“艺术”的认知,从艺术与非艺术混杂,到门类艺术分列,始终被束缚于实用功能体系中。由于社会主流思想、审美观念不同,对艺术及风格类型的评价具有鲜明时代差异。先秦两汉时期大多统摄于“功能论”而显得不够明朗,魏晋六朝时期主要着眼于艺术自身“审美论”而使风格类型划分理论得到彰显,理论话语的审美特性由模糊趋于鲜明,体现出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早期形态的发展轨迹,为后世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艺术理论 风格类型划分 早期形态 理论文献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文艺学(专题讨论之一):中介的寻求与打通:古代文论进入当代文艺学之途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晶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当代中国 古代文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代文艺学的创新建构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立元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88,共3页
朱立元在文章中提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建构的核心主题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问题,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王振复则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是与“非中国化”、“... 朱立元在文章中提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建构的核心主题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问题,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王振复则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是与“非中国化”、“反中国化”同时发生、同时进行、同时完成的,应当重视与研究这一过程中的当下问题。汪涌豪认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经过甄别与梳理,完全可以为当代文艺学建构提供丰富的养料,这一工作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将取得有益与有效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当代中国 古代文论
原文传递
但开风气不为师:黄鸣奋教授学记
17
作者 朱晓军 《厦大中文学报》 2019年第1期51-61,共11页
黄鸣奋教授是我国数字媒介文艺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的学术生涯从古代文论起步,在一个看似偶然却又必然的契机之下,毅然决然转入了电子传媒冲击艺术变革的前沿地带,成为我国最早研究电脑文艺、数字艺术的人文学者之一。积三十... 黄鸣奋教授是我国数字媒介文艺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的学术生涯从古代文论起步,在一个看似偶然却又必然的契机之下,毅然决然转入了电子传媒冲击艺术变革的前沿地带,成为我国最早研究电脑文艺、数字艺术的人文学者之一。积三十年之功,他以其独创的需要理论和传播六要素学说为基础,沟通科艺、融汇古今,积累了超千万字的学术成果,填补了诸多的学术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鸣奋 古代文论 数字媒介 文艺理论 艺术变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