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线路视阈下川黔古盐道遗产体系与协同保护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军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9-25,共7页
川盐运黔在清乾隆初年已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在川盐入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地形成了由水路和陆路混合类型构成的川黔古盐道。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是以盐运文... 川盐运黔在清乾隆初年已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在川盐入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地形成了由水路和陆路混合类型构成的川黔古盐道。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是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其遗产体系以古盐道、古场镇、古街道、古码头、会馆、庙宇、碑刻、堰闸、运盐器具、档案文献及饮食、传统民间音乐、诗词等为核心,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的潜力。就保护层面而言,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凝练其内涵、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需沿线各地协同参与,对其进行整体性、多层次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地探索川黔渝地区跨省(直辖市)际大型文化线路保护利用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古盐道 川盐运黔 文化线路 盐运文化 协同保护
下载PDF
普陀山——清初对日民间贸易的枢纽港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章通过对日本江户时代中日贸易为背景的中国海商口述史料——"唐人风说书"相关文献的整理,提出明清海禁期间的普陀山依旧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枢纽港,是海禁期间浙江唯一的对日民间贸易始发港,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普陀山 海上丝绸之路 对日贸易 唐船
下载PDF
茶船古道的历史成因、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麦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2-44,共13页
茶船古道是发端于明末清初,为输出梧州六堡茶而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这条水上运输通道以茶叶为媒介,以船为主要载体,以上万公里的航运线路为纽带,在数百年间不断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这条运输线路的形成和发展... 茶船古道是发端于明末清初,为输出梧州六堡茶而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这条水上运输通道以茶叶为媒介,以船为主要载体,以上万公里的航运线路为纽带,在数百年间不断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这条运输线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内及外、由境内向境外逐步展开的递进模式,它在发展的高峰期与东南亚地区的大开发,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华工“下南洋”的风潮相伴相生,深深影响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消费需求。对茶船古道进行挖掘和研究,对于多视角多层面地了解中国对外文化交往和发展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船古道 西江流域 茶楼文化 下南洋 华工 锡矿开发 保健功效
下载PDF
六堡茶在茶船古道末端的运输与转移——以六堡茶在马来半岛“船运时代”的运输为考察对象
4
作者 彭庆中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4-47,共4页
六堡茶经海运到达马来半岛各地的港口后,经卸货分装再通过各种方式运输到华工社区。由于水网密集、安全系数高、木材资源丰富等原因,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尚未崛起的时代,马来半岛内陆经历了一个"船运时代",水运是当时输送六堡茶... 六堡茶经海运到达马来半岛各地的港口后,经卸货分装再通过各种方式运输到华工社区。由于水网密集、安全系数高、木材资源丰富等原因,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尚未崛起的时代,马来半岛内陆经历了一个"船运时代",水运是当时输送六堡茶的主要方式。六堡茶通过小平底船,穿行在马来半岛密集的河川上。这些深入南洋各地内陆的密集河网,与"茶船古道"的广西苍梧起点端、珠江水系、中国南海以及其他海域,共同构成了六堡茶向海外运输的完整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茶船古道 马来半岛 船运时代 水运
下载PDF
从刘熙《释名·释船》看汉代之“广船”
5
作者 金行德 《广东造船》 2015年第1期57-59,85,共4页
《释名》刘熙著,是船史界所熟悉的著作,著于汉。本文作者通过对其中《释船》、"南越王船"、珠海古渔船等的研究、探讨,认为《释船》所参照的是广船。作者还根据明清时期的船舶形制,推断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广船"... 《释名》刘熙著,是船史界所熟悉的著作,著于汉。本文作者通过对其中《释船》、"南越王船"、珠海古渔船等的研究、探讨,认为《释船》所参照的是广船。作者还根据明清时期的船舶形制,推断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广船"是装载量为三十吨左右,船长7丈余的单桅帆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船》 南越王船 珠海古渔船 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广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