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1
作者 贾振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5期6-8,共3页
新疆地区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融合了各民族浓郁的民族风韵。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流传中保留下来,作为民族刺绣艺术,它内容丰富、色彩绚丽、构图考究、工艺精湛、寓意深远,呈现出多元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对... 新疆地区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融合了各民族浓郁的民族风韵。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流传中保留下来,作为民族刺绣艺术,它内容丰富、色彩绚丽、构图考究、工艺精湛、寓意深远,呈现出多元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历史背景其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围绕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美学特征着重以图纹和色彩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传承和保护维吾尔族刺绣工艺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 新疆 丝绸古道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词翻译技巧 被引量:4
2
作者 祁玲 景治强 马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46-148,155,共4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大量古诗文的运用。本文运用语言翻译技巧知识,以该书维译本中的古诗词翻译为文本,通过分析、归纳和梳理,总结出古诗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技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词的翻译技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大量古诗文的运用。本文运用语言翻译技巧知识,以该书维译本中的古诗词翻译为文本,通过分析、归纳和梳理,总结出古诗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技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词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増译、减译、合译、转换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古诗词 维吾尔语 翻译技巧
下载PDF
试论回鹘文献语言的语音和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铁山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将回鹘文献语言的语音和谐分为元音和谐、辅音和谐和元辅音和谐三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们的组合关系和特点。
关键词 回鹘 文献语言 语音和谐
下载PDF
回鹘文献语言词汇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永红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结合回鹘人的历史,就回鹘语言词汇的分类、结构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论述了回鹘文献语言词汇的特点。
关键词 回鹘文献语言 词汇 特点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之音乐信息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尧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所反映的古代龟兹乐的演奏形式,充分发挥出乐器的性能,升华为边奏边舞、边奏边跳的形式,较大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这表明龟兹地区的乐器演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考虑到音响、音色、音域、演奏等的需要。在乐队排... 克孜尔石窟壁画所反映的古代龟兹乐的演奏形式,充分发挥出乐器的性能,升华为边奏边舞、边奏边跳的形式,较大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这表明龟兹地区的乐器演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考虑到音响、音色、音域、演奏等的需要。在乐队排列上,也强调了欣赏主体所需的艺术魅力。当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音舞形象,以及与龟兹乐队组合形式等的相似性,表明了其中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伎乐壁画 龟兹乐舞 维吾尔木卡姆
下载PDF
唤醒丝路记忆——维吾尔族桑皮纸古法技艺传承与开发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玉康 毛雅坤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20,共10页
桑皮纸古称"汉皮纸""棉纸",是维吾尔族重要的民间传统古法制造手工艺,工艺精湛,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对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的召... 桑皮纸古称"汉皮纸""棉纸",是维吾尔族重要的民间传统古法制造手工艺,工艺精湛,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对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的召开,对积极探索和推动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对桑皮纸全方位的科学研究、生产性发展、人才培养,桑皮纸技艺的活态传授、创新和探索,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皮纸 维吾尔族 古法制造手工艺 传承与开发策略
下载PDF
论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重音
7
作者 张铁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0-133,共4页
本文以回鹘文文献为基础,结合古代突厥语和现代突厥语言研究的成果,提出: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重音 还保留着古代突厥语(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的传统,即重音处于词的第一音节,但重音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 化,正处在由词首向词尾转移的变... 本文以回鹘文文献为基础,结合古代突厥语和现代突厥语言研究的成果,提出: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重音 还保留着古代突厥语(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的传统,即重音处于词的第一音节,但重音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 化,正处在由词首向词尾转移的变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文献语言 词重音 古代突厥语 现代突厥语 音节 少数民族语言
下载PDF
阿凡提故事《树瘿》的文化考释及其启示
8
作者 陈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阿凡提故事在新疆民间流传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景观。通过对阿凡提故事《树瘿》的文化考释,认为古维吾尔神话在阿凡提故事中仍有遗存,这对重新认识阿凡提故事中的多元文化、阿凡提故事与纳斯尔丁笑话的关系、阿凡提故事的整... 阿凡提故事在新疆民间流传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景观。通过对阿凡提故事《树瘿》的文化考释,认为古维吾尔神话在阿凡提故事中仍有遗存,这对重新认识阿凡提故事中的多元文化、阿凡提故事与纳斯尔丁笑话的关系、阿凡提故事的整理与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提故事 《树瘿》 神话 古维吾尔文化
下载PDF
关于回鹘文献语言的短元音e[e]
9
作者 张铁山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献语言死材料和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活材料两方面,论证了回鹘文献语言中不存在短元音e[e]。[作者简介]张铁山(1960—),男,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博士。
关键词 回鹘 文献语言 短元音e[e] 突厥语族
下载PDF
古代维吾尔语中的波斯语借词
10
作者 木再帕尔 高莲花 《满语研究》 2011年第2期26-28,共3页
古代维吾尔语中的波斯语借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波斯语及伊朗语族语言借入维吾尔语的,其借用与古代维吾尔人和波斯人的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具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古代维吾尔语 波斯语借词
下载PDF
高昌回鹘文献语言时期维吾尔语tur-的用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贺磊 郑文凯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文章探索了tur-的来源及其在高昌回鹘文献时期的演变过程,为tur-一词的语法化现象提供材料依据。
关键词 助动词tur- 演变过程 高昌回鹘文献时期
下载PDF
龟兹乐舞对现代维吾尔舞蹈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阿依努尔.卡斯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16,共3页
古代龟兹乐舞对现代维吾尔舞蹈有着深远影响,龟兹乐舞的精神是开放、包容且善于吸收各种文明并使之沉淀,最终融合形成特点,如何继承和发扬其内在核心、精神,对现代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 古代龟兹乐舞 现代维吾尔舞蹈 继承发展
下载PDF
新疆古代民居简析
13
作者 蔡美权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4-37,共4页
依据考古成果和历史文献中关于新疆古代民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民居受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的影响,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的制约。
关键词 维吉尔族 古代 民居 新疆 资料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历代古文献保护与利用思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玉苏甫.依格穆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6-189,共4页
新疆维吾尔族历代古文献是维吾尔族灿烂文化遗产,展现了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其历史与文献价值值得去进一步的研究。在维吾尔族的历代古文献中包含着大量的有关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资料,不仅是展现维吾尔族精神... 新疆维吾尔族历代古文献是维吾尔族灿烂文化遗产,展现了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其历史与文献价值值得去进一步的研究。在维吾尔族的历代古文献中包含着大量的有关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资料,不仅是展现维吾尔族精神与民族形态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探索新疆维吾尔族历代古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全方位挖掘古代文献资源,有利于实现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维吾尔族 历代古文献 保护 利用
原文传递
回鹘文契约中的“bil”与汉文契约中的“知”现象考
15
作者 刘戈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6,共8页
In modern Uygur dictionary the words with "bil" as the root usually mean "know" or "knowledge", while the words that denote "responsibility" or "assume" seldom contain... In modern Uygur dictionary the words with "bil" as the root usually mean "know" or "knowledge", while the words that denote "responsibility" or "assume" seldom contain the root "bil" in their composition. However, ancient Uygur contracts indicate that, the root "bil", originating from "zhi" (知) in ancient Chinese contracts, did have the meaning of responsibility in ancient Uygur language. The use of "bil" in ancient Uygur contracts was a trace left by the ancient Uygur people who absorbed the Han culture of Gaochang region after they migrated to Turpan region and changed their nomadism into the agricultural way of subs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契约 "bil" 汉文契约 "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