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zzy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provenance of ancient Yaozhou porcelain body 被引量:5
1
作者 LI Guoxia1, ZHAO Weijuan1, LI Rongwu2, XIE Jianzhong1, FENG Songlin3, FAN Dongyu3, ZHANG Ying3, CAI Zhifang3, ZHUO Zhenxi4 & GAO Zhengyao1 1. Faculty of Phys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1 位作者 3. High Energy Physics Institut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4. Archa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xi Province, Xian 710000,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i Guoxia (e-mail: Liguoxia@ zzu.edu.c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The technique of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has been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29 kinds of elements in the sample of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 Then a fuzzy cluster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to the NA... The technique of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has been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29 kinds of elements in the sample of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 Then a fuzzy cluster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to the NAA data and a diagram of the dynamic fuzzy cluster analysis has been achiev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tch of ancient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 which were of different overglaze color and were produced by different kilns during a period of over 800 years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D.) to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A.D.), has shared a stable and concentrated raw material source. Provenances of por-celain bodies from different times, though having their spe-cific independence, enjoy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are not far from one another. Provenances of porcelain bodies made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A.D.) are found to be closer to one another, while those of the Song (960—1279 A.D.) and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A.D.) are comparatively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areas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ang Dynasty. Both 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made in Yaozhou kiln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 of the Tang period are from the same prov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姚州 瓷胎 窑址 粘土矿 原料来源 中子活化分布 模糊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古耀州瓷釉起源的中子活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国霞 胥爱军 +8 位作者 李融武 谢建忠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之芳 禚振西 高正耀 赵维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瓷釉样品和耀州窑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这批时间跨越数百年、釉色迥然不同、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釉的原料来...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瓷釉样品和耀州窑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这批时间跨越数百年、釉色迥然不同、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釉的原料来源比较复杂。其中,唐代的黑釉原料产地非常集中,青釉和白釉原料产地分散;宋代兔毫瓷釉和酱色瓷釉的原料产地和唐代的黑色瓷釉接近。宋代的青瓷釉和金代的月白瓷釉原料产地较为集中,且有别于唐代。耀州窑唐三彩的原料产地稍分散,它们与其它耀州瓷釉样品的原料来源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耀州 瓷釉 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 粘土矿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古耀州瓷釉原料来源的指纹元素散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大伟 冀勇 +8 位作者 李融武 李国霞 赵维娟 高正耀 孙洪巍 谢建忠 郭敏 冯松林 禚振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耀州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为了探讨不同时代耀州瓷的釉料来源和分类关系,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瓷釉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唐代黑釉瓷和宋代兔毫釉瓷、酱釉瓷的原料成分比较接近,和唐代白... 耀州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为了探讨不同时代耀州瓷的釉料来源和分类关系,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瓷釉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唐代黑釉瓷和宋代兔毫釉瓷、酱釉瓷的原料成分比较接近,和唐代白釉瓷的原料成分相差较远.宋代青瓷的釉料来源和配方比较稳定,五代青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金代月白釉料成分和宋代青瓷釉料接近.唐三彩蓝釉料与其它耀州瓷釉料来源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耀州瓷釉 中子活化分析 指纹元素 散布分析 原料来源
下载PDF
用指纹元素散布分析研究古耀州瓷胎的起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维娟 李融武 +8 位作者 郭敏 高正耀 李国霞 谢建忠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之芳 禚振西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选取耀州窑瓷胎样品25个,唐三彩的胎3个,作坊匣钵料样品1个,耀州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4个.用中子活化分析测量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从这29种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将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的... 选取耀州窑瓷胎样品25个,唐三彩的胎3个,作坊匣钵料样品1个,耀州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4个.用中子活化分析测量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从这29种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将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的胎,有着长期稳定的、集中的原料产地.耀州窑唐三彩的胎料产地和耀州瓷胎的原料产地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 古耀州瓷胎 原料产地 指纹元素 散布分析 瓷器考古
下载PDF
古耀州瓷着色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融武 李国霞 +7 位作者 赵维娟 谢建忠 郭敏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之芳 禚振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3,共3页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 (NAA)技术 ,测定耀州瓷釉中 2 9种元素的质量含量 ,从中选取 2 4种着色元素 .通过对比分析 ,最后确定铁是耀州瓷的着色主元素 ,证明了考古界“耀州瓷以铁为着色主元素”的说法 .
关键词 古耀州瓷 着色元素 中子活化分析 着色主元素 质量含量 瓷釉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借助对应分析方法研究耀州古瓷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宝鎏 罗宏杰 李家治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8-82,共5页
对93个耀州窑瓷胎与83个耀州窑瓷釉的化学组成数据分别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发现,耀州古瓷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瓷胎与瓷釉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特点,这表明它们的制作原料及配方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耀州窑青瓷及白... 对93个耀州窑瓷胎与83个耀州窑瓷釉的化学组成数据分别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发现,耀州古瓷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瓷胎与瓷釉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特点,这表明它们的制作原料及配方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耀州窑青瓷及白瓷釉属于CaO系釉(或石灰釉),但是宋代及其以后的瓷釉含有较高的K2O及较低的C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统计分析 演变规律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时期古耀州瓷的无损鉴别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大伟 冀勇 +7 位作者 李融武 李国霞 赵维娟 郭敏 谢建忠 高正耀 承焕生 禚振西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耀州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为了无损鉴别不同时期的古耀州瓷,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技术无损测定古耀州瓷胎、釉样品中化学组成的含量,对这些化学组成进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唐、五代时期耀州瓷胎的化学组成较为接近,宋、金... 耀州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为了无损鉴别不同时期的古耀州瓷,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技术无损测定古耀州瓷胎、釉样品中化学组成的含量,对这些化学组成进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唐、五代时期耀州瓷胎的化学组成较为接近,宋、金时期耀州瓷胎的化学组成比较接近且有别于唐代。宋、金时期耀州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和配方较为接近,唐、五代时期的较为接近。唐、五代、宋代时期黑釉、酱釉瓷的分类关系较为密切,其化学组成和配方比较接近。耀州窑青瓷釉与黑瓷釉的配方明显不同。茶叶末釉的配方与其他耀州瓷釉的配方也有所不同。PIXE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为无损和科学鉴别不同时期的古耀州瓷,提供一种重要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耀州瓷 X射线 化学组成 鉴别
下载PDF
旬邑窑初探
8
作者 陈士萍 陈显求 +1 位作者 周学林 孙洪巍 《陶瓷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27-33,共7页
七十年代末发现的旬邑安仁古瓷窑,属耀州窑系的以烧制民间日用瓷为主的民窑。它丰富多彩的造型与纹饰为研究耀州窑系古瓷提供了新素材。研究结果表明旬邑窑黑釉与酱色釉也是一种析晶-分相釉,分相形成机理与著名建盏的金、灰、黄兔毫... 七十年代末发现的旬邑安仁古瓷窑,属耀州窑系的以烧制民间日用瓷为主的民窑。它丰富多彩的造型与纹饰为研究耀州窑系古瓷提供了新素材。研究结果表明旬邑窑黑釉与酱色釉也是一种析晶-分相釉,分相形成机理与著名建盏的金、灰、黄兔毫相似。而它们的胎属粘土—石英—长石系,但胎中Al2O3含量比耀州窑低,因而硅铝比远大于耀州窑,RO2的mole数5是旬邑窑和耀州窑的胎分界线,可作断源的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瓷 陶瓷 日用陶瓷 陶瓷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