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Quest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7
1
作者 Boli Zhang Shengli Yang De-an Guo 《Engineering》 SCIE EI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deeply rooted in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been practiced by Chinese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health and fight against disease. This ancient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deeply rooted in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been practiced by Chinese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health and fight against disease. This ancient Chinese wisdom has accumulated from the long struggle to cope with various diseases through hundreds or even thousands of trial-and-error practices. However, due to its empirical character, TCM has long been criticized as being deficient in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is still not widely accepted by the mainstream conventional medical system.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CM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its mechanisms remain an enormous challenge in the conversion of TCM into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anks to incredible progres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TCM has evolved at an astonishing pace in various aspects, as indicated by the 2015 Nobel Prize awarded to Professor Youyou Tu for her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chinese has accumulated
下载PDF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Chaoping LUO Jing +5 位作者 WAN Qiang CAO Meifang ZHA Qinglin LEI Zhiqiang Abid Naeem YANG Mi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123-140,共1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an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With “angina pectoris” as the key word, ... Objective To explore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an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With “angina pectoris” as the key word, ancient books prescriptions an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related to angina pectori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System,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atabase, New National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2 nd edition), and Chinese Pharmacopoeia(2020 edition) from January 1, 2015 to December 31, 2021. Core highfrequency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were defined, and their potential medication rul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Microsoft Access 2010 was used for data management. Data analysis software, including Excel and IBM SPSS Modeler 18.0 were used for drug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and Cytoscape 3.7.2 for visual display.Results There were 67 ancient books prescriptions and 258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containing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collected from relevant databases. In ancient books prescriptions, there were nine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with the frequency ≥10,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dicine was Danggui(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followed by Chenpi(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There were 33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with the frequency ≥10 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dicine was Danshen(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followed by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 and Sanqi(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In ancient books prescriptions, the medicines mainly belonged to intenal-warming medicines, Qi-regulating medicines, and blood circulation promoting and blood stasis removing medicines.There were eight medicine pairs with confidence equal to 100% in ancient books prescription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airs were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 +Danggui(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and Xiangfu(Cyperi Rhizoma) + Chenpi(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the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 could be combined with many other Chinese medicines, among which the Confidence and Support of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 + Danshen(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were at a high level.Conclusion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e mainly warm, and the flavors are mainly pungent, sweet, and bitter. They mainly access to the liver, gallbladder, and pericardium meridians.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ainly focuses on warming heart pulse,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ancient books prescription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gina pectoris Medication laws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
下载PDF
Impressions on the Book“On the 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y Professor XIE Zhu-fan,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2003)
3
作者 陈可冀 吕爱平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4年第1期70-71,共2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s indubitably on the top of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s,deeplyimpressed in the mind of Chinese people.Unfortunately,TCM is facing difficulties in the route towardsinternationaliz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s indubitably on the top of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s,deeplyimpressed in the mind of Chinese people.Unfortunately,TCM is facing difficulties in the route towardsinternationalization,up till now,TCM has not yet been granted a legal position for clinical practice in aconsiderable number of countries.So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CM internationalized and push TCMtobe accepted world—wide,even though we know that it is a long way to 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 the 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 by Professor XIE Zhu-fan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Impressions on the Book 2003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
4
作者 Li Gao Chun-Hua Jia Wei Wang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The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re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for TCM physicians.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healing many diseases are recorded in these ancient TCM books, ... The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re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for TCM physicians.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healing many diseases are recorded in these ancient TCM books, providing a huge number of references for modern TCM physicians on conducting diagnosis and administering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diseases. The ancient TCM books can be dated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is vast knowledge is recorded in different medical books in the form of text.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systematically assimilate much information in ancient TCM books.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ers are applying 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analyze the text data in the ancient TCM books. Advanced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applied include database construc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 analysis, fuzzy logic, data mi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technology. There ar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is study,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these technique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TCM books. Furthermore, as AI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tilized in the medical field as well a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TCM books, we also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AI technology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TCM boo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cient books recent advanc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痛风病中医认识源流考
5
作者 张冰 胥亦 +1 位作者 林志健 王雨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75-1880,1888,共7页
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致残性代谢疾病。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痛风病各阶段相关的中医药古籍记载,厘清其中医药认识发展脉络,明确各时期对痛风病的认知及其特点,为痛风病深入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中医药... 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致残性代谢疾病。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痛风病各阶段相关的中医药古籍记载,厘清其中医药认识发展脉络,明确各时期对痛风病的认知及其特点,为痛风病深入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中医药理论支撑。通过查阅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医医论、方书、本草及医案106部,从中归纳整理有关痛风病的中医药认识,包括病名、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等,探析其发展源流。先秦时期,中医药古籍零星记载了痛风病各阶段的症状、病名和(或)病因病机;汉至隋唐,医家在扩充病名、症状及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内外治法,标志着痛风病理论形成;宋元明清,证候分型、鉴别诊断及饮食禁忌等论述丰富了这一理论。中医药对痛风病的认识萌芽于先秦,理论形成于汉至隋唐,丰富发展于宋元明清,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痛风病中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病 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沉积 痛风性关节炎 代谢性疾病 中医理论 中医古籍 源流
下载PDF
传统中药炮制研究的四重证据法
6
作者 于大猛 范逸品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62-666,共5页
本草文献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乾嘉学派的考据学为主,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的一种治学方法。近年来,黄璐琦院士将二重证据法运用于本草文献研究中,倡导本草考古,即在本草文献考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出土的文物... 本草文献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乾嘉学派的考据学为主,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的一种治学方法。近年来,黄璐琦院士将二重证据法运用于本草文献研究中,倡导本草考古,即在本草文献考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出土的文物为依据,修正和补充历史文献的错漏、局限和缺佚。作者根据炮制文献研究的特殊性,提出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与炮制古法复原,并称为传统中药炮制研究的四重证据法,其核心内容为古法复原。运用该法着力解决:文献记载的炮制工艺是否真实的问题,古籍中同种药物不同炮制工艺的优劣比较问题,古代炮制文献中的疑难问题,现代中药炮制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并列举了具体的运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炮制 四重证据法 古法还原 方法学 本草
下载PDF
基于中医古籍知识库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建设
7
作者 廖欣欣 王国 +4 位作者 傅昊阳 王茂 王斯琪 皮文 高秋香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旨在探索中医古籍知识库在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与建设。中医古籍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然而由于古籍数量庞大且馆藏分散,保存状态参差不齐,使得医生在临床实践难以充分运用。因此,将中医古籍知识库与临床辅助决策系... 旨在探索中医古籍知识库在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与建设。中医古籍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然而由于古籍数量庞大且馆藏分散,保存状态参差不齐,使得医生在临床实践难以充分运用。因此,将中医古籍知识库与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逐渐成为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趋势之一。本研究收集岭南中医古籍共计278本,涵盖488种疾病,1198种证候,3907种症状,系统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出一个结构化和标准化的中医古籍库,同时关联引入现代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形成了综合性的中医临床知识库。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规则的推理引擎和机器学习算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信息,从中医古籍知识库中检索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通过实际应用和测试,验证了基于中医古籍知识库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可提高中医诊疗的有效性,系统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医古籍知识,也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知识库 临床辅助决策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馆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再生性保护与价值释放——基于中医药古籍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崔海英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通过调查统计河南省各类图书馆、文博单位等中医药古籍资源存藏、保护、整理和利用情况,分析河南省中医药古籍资源馆藏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领导与统筹”“深入挖掘整理河南省中医药古籍资源”“确... 通过调查统计河南省各类图书馆、文博单位等中医药古籍资源存藏、保护、整理和利用情况,分析河南省中医药古籍资源馆藏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领导与统筹”“深入挖掘整理河南省中医药古籍资源”“确定重点保护对象,推进中医药古籍多层级保护”“加大中医药古籍保护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中医药古籍艺术与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播”等推动河南省中医药发展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馆藏资源 中医药古籍 古籍整理 古籍保护 古籍利用 再生性保护 价值增值
下载PDF
中医正骨学古今教学特点刍议
9
作者 刘渊 张宁乐 周红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中医正骨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在古今都占有着重要的医疗地位。文章针对中医正骨学的古代和现代教学特点进行讨论,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模式的变化特点,以便更好地保持我国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正骨学保持学科特色、发... 中医正骨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在古今都占有着重要的医疗地位。文章针对中医正骨学的古代和现代教学特点进行讨论,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模式的变化特点,以便更好地保持我国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正骨学保持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走在科技的前线,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促进其教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学 古今教学 特点
下载PDF
墨子义利观视域下古代中医义利观分析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王颖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古代中医医家行医目的和取酬态度与墨子义利观具有高度相通性。在墨子“贵义尚利”思想的涵养和规约下,古代中医医家形成了以术利人、以义为先的行医目的和义利兼顾、以义获利的取酬态度。以古鉴今,将古代中医义利观的精髓,通过感染教育... 古代中医医家行医目的和取酬态度与墨子义利观具有高度相通性。在墨子“贵义尚利”思想的涵养和规约下,古代中医医家形成了以术利人、以义为先的行医目的和义利兼顾、以义获利的取酬态度。以古鉴今,将古代中医义利观的精髓,通过感染教育,培养医务人员以义为上的行医追求;利用课程思政和媒体宣传,鞭策医务人员守住以义制利的行医底线;借助激励机制,构建义利兼顾的薪酬分配等多种路径,有机融摄于当代医德义利观教育,以冀树立符合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医学义利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学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义利观 贵义尚利 古代中医 医德思想
下载PDF
从仲景古籍在非医机构的收藏情况谈中医教育
11
作者 李淑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18-20,共3页
《中华医藏·伤寒金匮类》的编纂需要进行大量的版本调研。调研过程中,作者发现,在仲景古籍的收藏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非医学机构都不逊于医学机构。仲景古籍的流传并非仅靠中医界人士,而是涉及整个学术圈。同样,对中医古籍的... 《中华医藏·伤寒金匮类》的编纂需要进行大量的版本调研。调研过程中,作者发现,在仲景古籍的收藏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非医学机构都不逊于医学机构。仲景古籍的流传并非仅靠中医界人士,而是涉及整个学术圈。同样,对中医古籍的研究也并非仅限于中医界,跨学科研究蔚然成风,很多非中医人士的中医学术研究成果斐然。这些现象引发多层次的思考,包括对现代社会中医教育的思考。中医教育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走向,是只强调学生的中医知识范畴,还是加强学生的综合学识培养,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古籍 非医机构 中医教育 古籍收藏
下载PDF
必要的张力--近百年来中西医之辨
12
作者 龚鹏 才清华 江岩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导下贯穿于中医近代史中。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间的张力让中医学持续受到关注,在批评中螺旋式进步。中医学最终经受住了冲击,找到了平衡,逐步完成了近代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体西用 古今之辨 中西之辨 新旧之辨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概述
13
作者 徐雪娇 范文栋 +3 位作者 刘俊麟 田家华 何秀丽 李天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63-67,共5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医学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国家,医学教育起源南朝刘宋时期,考试制度则源于西周,二者基于政治、思想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总结其中的经验,寻绎其中的规律,是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医学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国家,医学教育起源南朝刘宋时期,考试制度则源于西周,二者基于政治、思想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总结其中的经验,寻绎其中的规律,是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我们把握中国医学教育与考试的特色与规律、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医学、培养中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概括中国各朝代的医学教育和考试制度,尽力发掘与勾勒我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在不同时代的特点、意义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对于指导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培育和选取优秀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医 教育制度 考试制度 医学教育 医学考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风病古籍病名考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月华 周冉冉 +5 位作者 张聪 马莹莹 赵乐滢 王博学 王凯悦 陶晓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39-643,共5页
中风病古籍挖掘工作当以病名梳理甄别先行。本文对中风病古籍病名进行考辨,认为“中风”初为“中于风”之省文,以“中风”命名中风病始自汉代张仲景,至宋代才逐渐成为中风病的专称;卒中诸证与厥证和中风病的疾病内涵存在交叉,明清时期... 中风病古籍挖掘工作当以病名梳理甄别先行。本文对中风病古籍病名进行考辨,认为“中风”初为“中于风”之省文,以“中风”命名中风病始自汉代张仲景,至宋代才逐渐成为中风病的专称;卒中诸证与厥证和中风病的疾病内涵存在交叉,明清时期常被归属到类中风范畴;中风病古籍病证名称命名方式可以概括为以症状、病因、病情、病性命名四种;中风病古籍病名梳理,应秉持以症识病的原则,以中风病主证确定核心范围,以中风病兼证确定疾病外延,能够提高古籍挖掘的精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名 中风 中风病 中医古籍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视神经炎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冀鲁 焦文鑫 +2 位作者 周芷伊 龙思羽 王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视神经炎(ON)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使用中医药治疗ON的医案及文献。将中医证型、...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视神经炎(ON)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使用中医药治疗ON的医案及文献。将中医证型、处方组成及治法录入Excel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处理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的数据挖掘模块对中医证型、中药四气、五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医案15个和文献110篇,包含68种证型,“肝郁气滞证”出现频次最高(28次,12.02%);233个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11味,累计频次为2,579次,四气以寒性最多(49味,23.22%);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6味,36.02%);归经以肝经药物最多(73味,34.60%)。(2)高频中药使用频次:用药频次≥30次的中药共21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当归(165次,70.82%)、茯苓(143次,61.37%)、柴胡(127次,54.51%)、白芍(118次,50.64%)、白术(110次,47.21%)。(3)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共得到8类核心药对,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芍-当归”“柴胡-当归”“白术-当归”“白术-茯苓”“白芍-茯苓”。(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聚类,功效分别为清热凉血活血、疏肝健脾益气、养阴清心凉血、补肾益气利水。(5)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的核心处方为丹栀逍遥散加减,涵盖10味中药。结论 ON的中医辨证与“肝”密切相关,中药治疗ON以调肝为主,分别采用疏肝、清肝、养肝之法;且兼顾心脾,补益气血;同时辅以子类药,具有脏窍同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视神经炎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今医家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海燕 平欣悦 +2 位作者 黄佳榕 林曼迪 黄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古今医家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差异。方法古方以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中医药基本古籍数据库(博古通儒)、古今医案云平台为检索来源;今方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为检索来源,筛... 目的探讨古今医家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差异。方法古方以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中医药基本古籍数据库(博古通儒)、古今医案云平台为检索来源;今方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为检索来源,筛选建库至2022年9月发表文章中涉及的治疗乳腺癌方剂。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纳入方剂包含的中药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古今医家治疗乳腺癌使用频次靠前的中药均有当归、甘草、白芍、茯苓、白术,均为温、平、寒性,甘、苦、辛味药物应用较多,归经以脾、肝、肺经较多。古代医家治疗乳腺癌的高频药对为白芍—当归,现代医家治疗乳腺癌的高频药对为白术—茯苓。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古代医家治疗乳腺癌的核心处方为“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熟地黄、甘草”,现代医家治疗乳腺癌的核心处方为“白术、黄芪、茯苓、当归、白芍、柴胡、党参”。聚类分析显示,古代医家治疗乳腺癌相关高频药物共得到5个新方,现代医家治疗乳腺癌相关高频药物得到3个新方。结论古今医家治疗乳腺癌均遵循“扶正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古代医家侧重健脾益气,现代医家侧重疏肝健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古代医家 现代医家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差异 扶正固本
下载PDF
探析中兽药治疗动物淋证的用药规律
17
作者 崔媛 陈婷婷 +2 位作者 骆宗江 朱子欣 郝智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本文旨在为兽医临床治疗淋证遣方用药和新方创立提供参考,搜集整理《中兽医名著与方剂》中治疗淋证的方剂,经过药名规范、数据清洗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和SPSS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动物淋证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包括高... 本文旨在为兽医临床治疗淋证遣方用药和新方创立提供参考,搜集整理《中兽医名著与方剂》中治疗淋证的方剂,经过药名规范、数据清洗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和SPSS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动物淋证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包括高频药物、高频药对和关联规则等。结果显示,筛选出78个治疗淋证的处方;使用频次在15次及以上的中药有9味,其中,滑石、甘草、泽泻和车前子使用频次达25次以上;所有中药中甘味和寒性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归于肺经的药物最多;常用高频药对(共现次数≥15次)共5对,其中,滑石-泽泻、车前子-甘草、甘草-滑石3个药对处于强联系。本文统计分析所得高频药物体现了中兽医药治疗淋证多采用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医药 《中兽医名著与方剂》 淋证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GPTs的中医知识图谱实体和关系抽取研究
18
作者 何宇浩 李明 +4 位作者 罗晓兰 刘丽莉 杨琦 朱邦贤 吕宇涵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自定义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GPTs)抽取中医古籍文献中的实体与关系并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探索其在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挖掘中的潜在优势。方法以《中华医方》部分数据为例,首先通过比较测试国内外常用的GPTs产品处理中医古... 目的研究基于自定义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GPTs)抽取中医古籍文献中的实体与关系并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探索其在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挖掘中的潜在优势。方法以《中华医方》部分数据为例,首先通过比较测试国内外常用的GPTs产品处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方面的能力,筛选合适的大语言模型提取《中华医方》中的实体与关系,并将结果以实体表和关系表的形式输出;然后将实体表和关系表导入知识图谱构建工具neo4j,生成中医知识图谱;之后,比较深度学习模型CasRel、GPLinker与GPTs在中医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识别和提取《中华医方》中的实体和关系方面,预训练生成聊天模型4.0(ChatGPT4.0)的GPTs优于其他大语言模型;与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比较,其在准确率(P)、召回率(R)、调和平均数(F1)三个指标方面都比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的表现更好。结论利用GPTs进行中医古籍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可减少传统方法中人工标注语料和模型训练的需求,有望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快速推广。然而,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提示词的编写复杂度高、输出结果可能存在信息省略,以及处理较长文本时上下文窗口长度不足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大语言模型的使用策略,以提高其在中医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自定义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 中医 知识图谱 古籍文献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晒书活动现状及优化策略--以“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为例
19
作者 颜晨馨 于萌 丁岚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8,共6页
文章基于国家图书馆牵头发起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的典型案例,从晒书宗旨、晒书主体、晒书形式、晒书范围和晒书内涵5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晒书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多元联动、“四全媒体”赋... 文章基于国家图书馆牵头发起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的典型案例,从晒书宗旨、晒书主体、晒书形式、晒书范围和晒书内涵5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晒书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多元联动、“四全媒体”赋能、拓展受众群体及促进海外合作6个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晒书活动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晒书 中华传统晒书活动 古籍 古籍保护 古籍推广
下载PDF
中医古籍中搐鼻法的临床应用探析
20
作者 蓝晓艳 苏巧珍 李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54-1358,共5页
对中医古籍中有关搐鼻法的论述进行整理与分析。搐鼻法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鼻腔,从而通窍取嚏以治病。搐鼻法的中医取效机制与鼻为邪之出入通道之一有关,其取嚏机制与吐法类似,二者均具有通滞、祛邪外出、升提、解肌作用。... 对中医古籍中有关搐鼻法的论述进行整理与分析。搐鼻法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鼻腔,从而通窍取嚏以治病。搐鼻法的中医取效机制与鼻为邪之出入通道之一有关,其取嚏机制与吐法类似,二者均具有通滞、祛邪外出、升提、解肌作用。中医古籍中,搐鼻法最常用于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中风、猝死等急性病症的治疗;其次,在头痛、黄疸、盘肠生产(即生产时子肠脱出)、转胎(即胎位不正)、小儿惊风、鼻渊、目生翳障、瘟疫等内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鼻喉科疾病及传染病中也可散见其运用。搐鼻法常用药有皂荚、赤小豆、鹅不食草、瓜蒂、生半夏、细辛、麝香、荜茇、藜芦、蓖麻子、川芎、莱菔子等。探析中医古籍中有关搐鼻法的论述,可为搐鼻法的现代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搐鼻法 外治法 通滞 祛邪外出 升提 解肌 皂荚 鹅不食草 瓜蒂 中医古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