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tures, Transformation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Ancient Greek View of Friendship
1
作者 刘雪坤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3期180-182,共3页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view of friendship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Western culture history. Ancient Greek society built tension between friendship theory and reality, relying on Life characteristi...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view of friendship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Western culture history. Ancient Greek society built tension between friendship theory and reality, relying on Lif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contending. They integrated the common brotherhood love, friendship, fami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d and person, citizenship love into their lives through its unique lifestyle, and began a process of mutual shaping. It is intense and harmonious of sex and love,thi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ir friendship view.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of culture, politics and life for the Transition of Ancient Greek view of friendship. Ancient Greek view of friendship has been echoed in history, 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to China's cultur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ndship view ancient Greece transformation Mor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Children's Educational View of Charles Dickens in Oliver Twist
2
作者 单福利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Charles Dickens—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The age when he lived and his own experience contributed to hi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w-class people of the society... Charles Dickens—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The age when he lived and his own experience contributed to hi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w-class people of the society and children's education.His first work of critical realism Oliver Twist is also not exceptional which shows attention of the children's education,compassion and concerning about children's growth in the novel.The author argues from the view of pedagogy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tragic fate of five secondary typical characters(Monks,Dick,Noah,Dodger and Charley)to reveal children's educational view of Charles Dickens—the harmony of family relationships,the humanization of school system and the fraternity of social system in Oliver Twist.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would study that children educational view of Charles Dickens's influence on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especially for the education of delinquent children in moder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les-Dickens Oliver TWIST secondary characters children's educational view the education of DELINQUENT CHILDREN
下载PDF
The Function Evolution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3
作者 GENG Mingruo GONG Yongk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6期125-130,135,共7页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refers to the building called "pavilion" b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a traditional build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is not only the classical a...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refers to the building called "pavilion" b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a traditional build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is not only 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in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t also the symbolic literary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model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patial mood, etc. and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original func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ancient pavil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ilolog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Chinese PAVILION Function Evolution DEFENSE PAVILION Security pavilion Accommodation PAVILION viewing PAVILION
下载PDF
多视图融合DJ-TextRCNN的古籍文本主题推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帅 杨秀璋 何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5,共15页
传统编目分类和规则匹配方法存在工作效能低、过度依赖专家知识、缺乏对古籍文本自身语义的深层次挖掘、编目主题边界模糊、较难实现对古籍文本领域主题的精准推荐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古籍语料特征探究如何实现精准推荐符合研究者需... 传统编目分类和规则匹配方法存在工作效能低、过度依赖专家知识、缺乏对古籍文本自身语义的深层次挖掘、编目主题边界模糊、较难实现对古籍文本领域主题的精准推荐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古籍语料特征探究如何实现精准推荐符合研究者需求的文本主题内容的方法,以推动数字人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选取本课题组前期标注的古籍语料数据进行主题类别标注和视图分类;其次,构建融合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模型、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语义挖掘模型;最后,融入“主体-关系-客体”多视图的语义增强模型,构建DJ-TextRCNN(DianJi-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text classification)模型实现对典籍文本更细粒度、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语义挖掘。研究结果发现,DJ-TextRCNN模型在不同视图下的古籍主题推荐任务的准确率均为最优。在“主体-关系-客体”视图下,精确率达到88.54%,初步实现了对古籍文本的精准主题推荐,对中华文化深层次、细粒度的语义挖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古籍文本 主题推荐 多视图融合 DJ-TextRCNN
下载PDF
Multimodal Literacy in a New Era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Comparing Points of View in Animations of Children's and Adult Literature 被引量:1
5
作者 Len Unsworth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4年第2期384-405,共22页
Purpose The paper shows the interpretive impact of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the point of view available to the reader/viewer in book and animated movie versions of a children's picture book,a novel for pre-adole... Purpose The paper shows the interpretive impact of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the point of view available to the reader/viewer in book and animated movie versions of a children's picture book,a novel for pre-adolescents/early teenagers,and a graphic novel for adolescents and adults.Design/Approach/Methods Excerpts from book and animated movie versions of the same story are compared using multimodal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to show how the reader/viewer is positioned in rel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each version,complemented by analyses of ideational meaning to show the effect of point of view on interpretive possibilities.Findings Focusing mainly on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of point of view,the analyses show how interpretive possibilities of ostensibly the same story are significantly reconfigured in animated adaptations compared with book versions even when the verbal narrative remains substantially unchanged.Originality/Value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crucial to students’critical appreciation of,and their creative contribution to,their evolving digital literary culture that in this new era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ttention in literacy and literary education focuses on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s of digital multimodal narrative art,and that animated movie adaptations are not presented pedagogically as isomorphic with,or simply adjunct to,corresponding book ver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MULTIMODALITY point of view
原文传递
西藏古建筑多视图三维重建
6
作者 李建邦 杨晓波 +1 位作者 许应成 罗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4,46,共7页
针对藏式古建筑由于光照、复杂纹理等因素导致匹配误差而难以获取高分辨率深度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代价体聚合以及具有可靠注意力深度细化模块的深度学习网络。该深度学习网络采用从粗到精的策略,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 针对藏式古建筑由于光照、复杂纹理等因素导致匹配误差而难以获取高分辨率深度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代价体聚合以及具有可靠注意力深度细化模块的深度学习网络。该深度学习网络采用从粗到精的策略,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并使用自适应代价体聚合减少像素匹配误差;通过深度细化提高深度图精度并减少累积误差,经过迭代得到高分辨率深度图。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建数据集上的重建图像较完整、纹理清晰,在DTU数据集上的准确度误差、完整度误差和综合误差分别为0.297、0.347、0.322 mm。基于多视图的三维重建可为研究和保护藏式古建筑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多视图 自适应方法 深度细化 藏式古建筑
下载PDF
儒家色彩艺术研究
7
作者 王晓博 《色彩》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首先,将通过对儒家色彩艺术的历史文献和经典作品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儒家色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其次,将结...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首先,将通过对儒家色彩艺术的历史文献和经典作品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儒家色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其次,将结合当代艺术实践和社会现实,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儒家色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和文化传承意义,以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影响。最后,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不同角度的综合分析和深入探讨,构建儒家色彩艺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探究儒家色彩艺术的内涵、意义和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色彩 儒家色彩观 古代色彩文化 现代建筑 雕刻 现代色彩
下载PDF
反对泥古与崇古并存--论黄遵宪中西文化观的双重性
8
作者 苏全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0-94,共5页
论及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学术界普遍认定其反对泥古,却忽略了其思想的双重性,即反对泥古与崇古并存。黄遵宪的崇古思想十分丰富,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尊崇孔子,奉之为万世之师,至高无上,几近神化;体现之二是西学中源说,这其中西学墨源说是... 论及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学术界普遍认定其反对泥古,却忽略了其思想的双重性,即反对泥古与崇古并存。黄遵宪的崇古思想十分丰富,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尊崇孔子,奉之为万世之师,至高无上,几近神化;体现之二是西学中源说,这其中西学墨源说是核心。学术界强调黄遵宪反对泥古是片面的,以偏概全,背离了历史的真相。崇古思想的被忽略、被漠视,直接导致黄遵宪被拔高,甚至失真。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是在认同的基础之上生成认知。黄遵宪之所以被片面塑造成反对泥古的“典型”,与我国近代以来的反对泥古潮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文化观 泥古 崇古
下载PDF
论习近平历史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9
作者 程鹏宇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习近平历史观是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其所蕴含的人民观、改革观、科技观、制度文明观、文明交往观、历史人物评价观等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 习近平历史观是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其所蕴含的人民观、改革观、科技观、制度文明观、文明交往观、历史人物评价观等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观 中国古代史 课程思政 历史教育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传统建筑的“绿色”理念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军 朱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体合无违、和睦并存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并物化和体现在传统建筑及城市的建设上。剖析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及其对建筑活动的影响。传统建筑的绿色理念包含:尊重环境、就地取材、节约资源...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体合无违、和睦并存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并物化和体现在传统建筑及城市的建设上。剖析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及其对建筑活动的影响。传统建筑的绿色理念包含:尊重环境、就地取材、节约资源、抗震减灾等。古代城市建设注重的是城乡统一、规模适度、合理布局及融合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古代城市 自然观 绿色建筑
下载PDF
佛教世界观对中国古代地理中心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2,共8页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由此中国的昆仑中心说从神话观念走向实际的地理知识,佛教的宗教地理观念也逐渐实化为地理知识。同时佛教的印度文化中心观也对中国的文化中心论带来冲击,使中国人的文化观、民族观及其心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多元论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世界观 中国古代地理 地理中心观念
下载PDF
洪堡特的翻译观及其对典籍英译的启示 被引量:7
12
作者 覃江华 曾文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4期77-81,共5页
洪堡特认为:原作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辩证的;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翻译目的,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要充分发掘译入语的潜能;典籍翻译的首要标准是"简单忠实",最高目标是让读者领略到一丝异国情调;多译本并存是必要的,因为翻译是... 洪堡特认为:原作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辩证的;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翻译目的,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要充分发掘译入语的潜能;典籍翻译的首要标准是"简单忠实",最高目标是让读者领略到一丝异国情调;多译本并存是必要的,因为翻译是同样精神的不同影像,每种译文只是传达了能把握住和能再现出的那部分精神。洪堡特的这些思想对汉语典籍英译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活动都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特 语言观 翻译观 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中国古典美学有四大特点,即与中国宇宙观相连而来的特点,与中国天下观相连而来的特点,与中国文化以整体性为主而非区分性为主而来的理论形态,以及由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丰富性而来的多样内容和发展逻辑。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宇宙观 天下观 讲整体的文化形态 历史丰富性
下载PDF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被废除的吗?——意大利学界的争论和基于《狄奥多西法典》的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9,共7页
我国学界通常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被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废除的。意大利学界就此问题也展开过长期的论战,核心点即是否存在着一个专门以废除奥运会为目的的法律。对《狄奥多西法典》的考察证明,罗马帝国后期的基督教皇帝们并未直接... 我国学界通常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被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废除的。意大利学界就此问题也展开过长期的论战,核心点即是否存在着一个专门以废除奥运会为目的的法律。对《狄奥多西法典》的考察证明,罗马帝国后期的基督教皇帝们并未直接颁布过以专门废除奥运会为目的的敕令。奥运会并非是被废除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消亡过程。从公元394年9月狄奥多西一世全面镇压异教的敕令适用于罗马帝国全境开始,古代奥运会便走上了其消亡之旅。而到公元453年11月狄奥多西二世颁布对异教镇压的最终敕令后,古代奥运会将不再有任何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废除说 消亡说 狄奥多西一世 《狄奥多西法典》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作为世界观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6-40,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天下和谐是其基本要旨;倡导用整体的视角看世界;"天人合一"世界观包涵浓厚的仁爱情怀;"天人合一"世界观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天人合一 世界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舆图上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以传世宋代舆图为考察重点 被引量:12
16
作者 管彦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古之舆图,并非一些看似简单的线条、符号的拼缀,而是时人表述其所认知的政治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对世界地理空间的认知中,由"华"与"夷"构成的"天下"作为最大的空间单... 古之舆图,并非一些看似简单的线条、符号的拼缀,而是时人表述其所认知的政治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对世界地理空间的认知中,由"华"与"夷"构成的"天下"作为最大的空间单位,它在地图上主要以"禹迹"图和"华夷"图两个主要的系列传承发展,平面展开则以华夏核心区域为中心而逐渐延展,凸显的是以"天朝上国"为中心的天下。相对于中心的四夷部分,其范围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它可以到人们认识或想象的边缘地带。地图绘制中详近略远、重中心轻边缘,或者对未知地域空而不绘的处理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古代地图的绘制还是以客观认知的地理范围为基础由近及远不断延展,但对"华夏"之外"四夷"部分的处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舆地图 天下观 华夷秩序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语言美学观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汶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在全球化日益高涨的今天,在大力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想成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本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宝贵遗产。文章拟对我国古代美学中的语言美学观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 在全球化日益高涨的今天,在大力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想成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本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宝贵遗产。文章拟对我国古代美学中的语言美学观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世界性和当代意义。从中国古代语言美学观的内在构成看,可以将这方面的诸多理论归纳为儒家、道家、禅宗、诗家四大派理论,即儒家的"文质彬彬"、道家的"言不尽意"、禅宗的"不立文字"、诗家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语言观 语言美学观
下载PDF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0
18
作者 裴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48,共4页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跳丧舞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原始生命意识 生死观 巫风文化 鄂西地区 丧葬仪典
下载PDF
叶燮“诗是心声”初探——兼论古人的艺术与人生理想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殊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1-174,共4页
叶燮的"诗是心声"说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涉及了诸如诚、胸襟、品量、创新、工拙、是非、善恶、才人之诗、志士之诗、平淡之美等问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古人以真、善、美为标准的艺术观和人生观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关键词 叶燮 “诗是心声” 古人 艺术观 人生理想 美学思想 诗歌 抒情 人品
下载PDF
中国古代趋新派文变观中的时间之维——兼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之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冬华 占淑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时变思想,这与进化论所持的线性时间观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趋新派 文变观 时间观 进化论文学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