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城市视野下的杭绍古城山城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欣 李烨 冯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7,共6页
山水城市是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美好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风景园林与城市的有机关系。以杭绍古城山丘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1 600多年中,从建城到基本格局固定的历史样貌,并进一步研究其在山水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较杭绍两城山城... 山水城市是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美好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风景园林与城市的有机关系。以杭绍古城山丘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1 600多年中,从建城到基本格局固定的历史样貌,并进一步研究其在山水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较杭绍两城山城关系异同,发现在同样的山水理法之下,存在"仙山"和"形胜"2种景观意象,并由此形成2种山水城市意象原型。在此过程中,通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山丘成为城市重要文化景观。在新时代,要继承和发展山水城市优秀传统,建设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和文态俱美的公园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城市 山丘 杭绍古城 公园城市
下载PDF
网络视角下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成因——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姚云浩 高启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但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鲜有比较视野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出发,以产业...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但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鲜有比较视野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出发,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选择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4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归纳法得出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间的关系和差异,并解释了造成集群绩效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网络特征 SCP范式 案例比较 平遥古城 剑门蜀道 黄陂乡村 杭州西湖
下载PDF
杭州变迁的历史轨迹
3
作者 梁宁森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8-84,共7页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都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古都杭州形成、变迁的过程既复杂又多变。从相传4000年前大禹会诸侯于会稽开始到清朝末年,古都杭州变迁的历史轨迹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初创期(秦汉之前)、孕育期(秦汉至魏...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都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古都杭州形成、变迁的过程既复杂又多变。从相传4000年前大禹会诸侯于会稽开始到清朝末年,古都杭州变迁的历史轨迹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初创期(秦汉之前)、孕育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期(隋唐)、繁荣期(五代十国至宋)和衰弱与复苏期(元至明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都 杭州 历史变迁 五个时期
下载PDF
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探索——以京杭大运河苏州古城段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凯伦 赵晶 +1 位作者 刘安然 杨立彬 《园林》 2022年第7期39-48,共10页
大运河开凿至今2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 大运河开凿至今2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困境,遗产价值逐渐被消解。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为例,从大运河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两方面分别对遗产资源点及城市空间环境展开分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这对各地进行的遗产保护规划、线性廊道构建、城市风貌建设等内容同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风景遗产 京杭大运河 苏州古城 运河遗产
下载PDF
古代杭州城市洪旱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鲁攀力 王欣 +1 位作者 姚巧娟 张蕊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3期45-49,共5页
文章基于对地方史志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通过绘图、统计等方法探究古代杭州山水城市的发展与洪旱适应性建设的关系,研究发现杭州古城经历了择山水而居、治山水而兴、合山水而美的过程。在选址上杭州古城趋利避害,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在城... 文章基于对地方史志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通过绘图、统计等方法探究古代杭州山水城市的发展与洪旱适应性建设的关系,研究发现杭州古城经历了择山水而居、治山水而兴、合山水而美的过程。在选址上杭州古城趋利避害,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在城市形态上,杭州古城积极地与周围山水环境相适应,营造了山水城相融的格局。南宋时期,杭州山水田园城共治模式形成,洪旱适应性建设日趋成熟,其中的生态智慧和美学智慧值得当今城市建设关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洪旱适应性 山水田园城共治模式 杭州古城
下载PDF
临清州城水利风景体系特征解析
6
作者 王越 万博涵 《园林》 2022年第5期76-84,共9页
明清临清古城水网发达、漕运繁荣,为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以重要运河城市临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水利建设与水利风景营建特征。首先,梳理运河苏兴、鼎盛及衰败三个阶段的区域水环境变迁、水利建设活动及临清城邑发展过... 明清临清古城水网发达、漕运繁荣,为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以重要运河城市临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水利建设与水利风景营建特征。首先,梳理运河苏兴、鼎盛及衰败三个阶段的区域水环境变迁、水利建设活动及临清城邑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河道本体、调蓄体系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特征,总结出筑坝分水、动态调蓄的水利运行机制。基于区域水环境影响的临清城邑景观体系特征主要包含5个方面:因水兴城,双城并置的城池形态;保仓设城,商住外拓的空间格局;堆山引水,沿运成景的景观风貌;山水为底,人文点染的十景意象;汉回交融,护河保运的世俗空间,深入探讨了区域水环境、水利建设、商贸发展及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的临清水利—风景复合空间景观体系特征,为临清运河风貌保护、遗产保护及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临清段 水利体系 运行机制 临清州城 水利—风景复合空间 特征解析
下载PDF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钟家港南段2016年的发掘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凯凯(执笔/拍摄) +10 位作者 赵晔 王永磊(执笔/拍摄) 刘斌 王宁远 张念哲(绘图) 廖文艳(绘图) 韩燕民(绘图) 吴新儿(绘图) 范畴(拍摄) 刘晓伟(拍摄) 李永嘉(拍摄)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9,F0002,共20页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2007年发现并确认,201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钟家港古河道位于古城内东部、莫角山台地东侧,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雉山南麓,南与现良渚港相连,是古城内南北向主干河道。经勘探确认古河道长约1...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2007年发现并确认,201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钟家港古河道位于古城内东部、莫角山台地东侧,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雉山南麓,南与现良渚港相连,是古城内南北向主干河道。经勘探确认古河道长约1000、宽18~80、深约3米。古河道两岸分布较多良渚文化人工台地。2015~2018年,为配合申遗工作,对良文化时期古地貌进行标识和局部恢复,了解古河道及两岸台地的情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钟家港古河道进行分段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余杭区 良渚古城 钟家港南段 手工业作坊区 良渚文化晚期
原文传递
杭州市良渚古城外郭的探查与美人地和扁担山的发掘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宁远 刘斌 +1 位作者 闫凯凯 陈明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9,2,共16页
对良渚古城外围进行重点探查时,发现古城外围存在若干围绕城墙分布的土垄。对美人地、里山、扁担山等地点进行发掘后,确认土垄是良渚文化时期的人工堆筑物,其上为居住址。它们的使用年代和城墙两侧的废弃堆积年代一致。推测这些与良渚... 对良渚古城外围进行重点探查时,发现古城外围存在若干围绕城墙分布的土垄。对美人地、里山、扁担山等地点进行发掘后,确认土垄是良渚文化时期的人工堆筑物,其上为居住址。它们的使用年代和城墙两侧的废弃堆积年代一致。推测这些与良渚一般聚落分布特点不同的居住址,应是良渚古城的外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良渚古城 外郭 美人地遗址 扁担山遗址
原文传递
杭州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调查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宁远 刘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2,共11页
良渚文化遗址群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西部山地的雨水裹挟泥沙向东排泄,在此形成冲积平原,海拔2—5米,地势西高东低。东天目山余脉在余杭彭公分成两支向东延伸,北支为高耸绵延的大遮山丘陵,南支为断续散布的大雄... 良渚文化遗址群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西部山地的雨水裹挟泥沙向东排泄,在此形成冲积平原,海拔2—5米,地势西高东低。东天目山余脉在余杭彭公分成两支向东延伸,北支为高耸绵延的大遮山丘陵,南支为断续散布的大雄山、大观山丘陵,它们以夹抱之势分列遗址群的北侧和南缘,遗址群东部则是平坦开阔的水网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良渚古城 水利系统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姜家山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明辉 朱叶菲 +3 位作者 宋姝 刘斌 王宁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55,F0002,共22页
2015~2018年对姜家山墓地的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7座。男性墓头向朝南,女性墓头向朝北,显示出与反山、瑶山墓地不一样的头向传统。该墓地发掘后,确立了以反山和瑶山为代表的王族墓地、以姜家山为代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以文家山为代... 2015~2018年对姜家山墓地的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7座。男性墓头向朝南,女性墓头向朝北,显示出与反山、瑶山墓地不一样的头向传统。该墓地发掘后,确立了以反山和瑶山为代表的王族墓地、以姜家山为代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以文家山为代表的低等级贵族墓地、以卞家山为代表的平民墓地的墓地等级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良渚古城 姜家山墓地 高等级贵族
原文传递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钟家港中段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永磊 陈明辉 +2 位作者 朱雪菲 刘斌 王宁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4,F0002,共21页
2016~2018年对钟家港中段古河道的发掘,发现了良渚文化五个阶段的台地营建与垃圾堆积的连续过程。发掘了土台、房址、护岸设施、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了木构件、陶器、石器、漆木器等遗物。首次明确了莫角山东坡开始堆筑于良渚文化早期... 2016~2018年对钟家港中段古河道的发掘,发现了良渚文化五个阶段的台地营建与垃圾堆积的连续过程。发掘了土台、房址、护岸设施、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了木构件、陶器、石器、漆木器等遗物。首次明确了莫角山东坡开始堆筑于良渚文化早期;钟家港古河道最初是南北贯通的,其后被人工土台截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良渚古城 钟家港中段 古河道 木构件
原文传递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老虎岭水坝考古勘探与发掘 被引量:6
12
作者 郎剑锋 王清刚 +3 位作者 王宁远 詹森杨(绘制/拍摄) 杨薇(绘制) 赵孟坤(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F0002,共13页
2015~2016年对老虎岭水坝的发掘,明确了水坝的整体结构、堆积层次和营建方式,获得了一组关于水坝相对年代的明确地层叠压关系。发掘了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年代特征明确的陶器、石器等遗物。为确认老虎岭水坝年代,探索良渚古城外围... 2015~2016年对老虎岭水坝的发掘,明确了水坝的整体结构、堆积层次和营建方式,获得了一组关于水坝相对年代的明确地层叠压关系。发掘了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年代特征明确的陶器、石器等遗物。为确认老虎岭水坝年代,探索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修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良渚古城 水利系统 老虎岭水坝 营建方式
原文传递
运河之都济宁兴起和发展
13
作者 高秀丽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第1期59-66,共8页
以京杭运河流域的综合系统分析;阐述了济宁古城形成、发展和变迁。分析了济宁区域的漕运和经济特点。
关键词 京杭运河 济宁古城 漕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