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时期古词语在山西阳城方言中的遗存
1
作者 张文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山西阳城历史悠久,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唐宋时期的古词语。其中,有不少词语完全继承下来,没有发生变化;但也有一些词语词形、义位或语法义出现了一些变化。新词形的出现体现了汉语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的变化规律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义位的... 山西阳城历史悠久,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唐宋时期的古词语。其中,有不少词语完全继承下来,没有发生变化;但也有一些词语词形、义位或语法义出现了一些变化。新词形的出现体现了汉语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的变化规律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义位的变化有义位增加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现象,通常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阳城方言 唐宋时期 古词语
下载PDF
地名用字异读现象及其规范化
2
作者 刘波 李佳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6-20,共5页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的一种,其读音往往能够反映出某一地区的历史语音情况。我国一部分地名用字在读音上存在着异读现象,具体表现为地名的用字具有不同于普通话常用读音的特殊读音。该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地名用字及读...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的一种,其读音往往能够反映出某一地区的历史语音情况。我国一部分地名用字在读音上存在着异读现象,具体表现为地名的用字具有不同于普通话常用读音的特殊读音。该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地名用字及读音,就我国目前地名用字异读现象进行考察,发现其与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名用字的异读现象呼吁的是地名定音、定字的规范化,而地名的读音问题受到历史、方言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审定工作需要结合历史读音,并尊重当地读音,同时遵循汉语语音的发展趋势,以制定合适的标准并进行专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地名用字 异读 规范化 方言 古音
下载PDF
錢坫《詩音表》語音性質獻疑
3
作者 王相帥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40-252,286,287,共15页
乾嘉年間錢坫的《詩音表》是清代研究上古聲母的重要著作,學界已對其古聲母研究成就有較多探討。本文從探討錢坫撰述《詩音表》的思路入手,分建立語音關係框架、選擇語音基礎、字組歸併入表三個層面來分析《詩音表》的語音性質。錢坫依... 乾嘉年間錢坫的《詩音表》是清代研究上古聲母的重要著作,學界已對其古聲母研究成就有較多探討。本文從探討錢坫撰述《詩音表》的思路入手,分建立語音關係框架、選擇語音基礎、字組歸併入表三個層面來分析《詩音表》的語音性質。錢坫依據當時語音理念分爲十一張表,選擇熟悉的吴語爲語音基礎,構建各類聲母相諧關係,進行字組歸併,在歸併過程中進行古音考證,從而呈現出上古聲母系統。“雙聲”表顯示的聲母系統實際是吴語聲母系統在上古的鏡像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音表》 上古聲母 吴語 《詩經》 語音觀念
下载PDF
宁夏方言古语词丛考
4
作者 刘鸿雁 边江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有的已改变为与本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本文选取11个有特点的古语词加以考释,探求方言词语流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根据这部分词语的使用范围,力图揭示影响宁夏方言词汇面貌的不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方言 古语词 明长城
下载PDF
海南古代文献所述土著族群辨析
5
作者 詹坚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当前学术界有关海南古代历史的研究,存在把海南汉唐间出现的土著人群都当作黎族先民,把宋代以后文献中的“黎”都当作黎族的简单化和泛化倾向。事实上,先秦时期迁居海南的人群,除了黎族先民之外,还有临高语族群祖先等。讨论海南古代土... 当前学术界有关海南古代历史的研究,存在把海南汉唐间出现的土著人群都当作黎族先民,把宋代以后文献中的“黎”都当作黎族的简单化和泛化倾向。事实上,先秦时期迁居海南的人群,除了黎族先民之外,还有临高语族群祖先等。讨论海南古代土著人群的历史,要把所有人考虑在内。汉唐史书所述海南汉代土著居民并非主要指黎族先民,而应主要指临高语族群祖先。宋代方志所说的海南以织棉布为业者并非黎族妇女,而应是临高语族群妇女。宋代苏轼、李光所记载的黎人也多指临高语族群。明清时期临高语族群仍被当作黎族。因此,研究者在使用相关史料时,要谨慎地加以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古代文献 黎族 临高语族群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转型空间生产机制研究——以流坑古村落为例
6
作者 朱梅 谢菲 +1 位作者 焦胜 于涵 《华中建筑》 2023年第9期147-152,共6页
传统村落旅游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如何化解旅游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发展危机仍是许多传统村落待解的难题。该文引入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元辩证法”,结合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语境,构建“文化制度—... 传统村落旅游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如何化解旅游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发展危机仍是许多传统村落待解的难题。该文引入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元辩证法”,结合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语境,构建“文化制度—物质—社会”三元空间分析框架,并对流坑古村旅游转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权力、资本、社会要素共同推动流坑古村空间生产,并造成了文化空间符号化、空间功能异质化、村民角色分化等多重社会空间危机。研究旨在探索社会与空间分析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路径,以期为传统村落旅游转型的长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转型 传统村落 空间生产 三元辩证法 流坑古村
下载PDF
莆仙戏清代手抄剧本方言俗字俗词例释
7
作者 宋佳丽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传世的清代古戏文抄本中保留了珍贵的语言线索,戏文中方言用字极具地方特色,与其他闽方言的戏文用字大不相同,是观察莆仙方言口语演变的历史窗口。通过对十七... 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传世的清代古戏文抄本中保留了珍贵的语言线索,戏文中方言用字极具地方特色,与其他闽方言的戏文用字大不相同,是观察莆仙方言口语演变的历史窗口。通过对十七个剧目清代古抄本的校对、梳理,选取“[亻那]、[口店]、■、迈、不但”五个常用字词详加考释,以补方言史、戏剧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古抄本 方言 俗字俗词
下载PDF
从《二南遗音》看清初关中诗歌用韵及关中方音
8
作者 孙梦城 《现代语文》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清代学者刘绍攽所辑录的《二南遗音》,是以关中籍诗人作品为主的地域性诗歌总集。在《二南遗音》中,关中文人所创作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用韵特征,近体诗用韵基本是传统诗韵与清初官话的混合产物,古体诗则包含了传统诗韵、清初... 清代学者刘绍攽所辑录的《二南遗音》,是以关中籍诗人作品为主的地域性诗歌总集。在《二南遗音》中,关中文人所创作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用韵特征,近体诗用韵基本是传统诗韵与清初官话的混合产物,古体诗则包含了传统诗韵、清初官话和关中方言三个语音层次。古体诗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押韵特征,如止、蟹混押,止、遇混押,遇、流混押,通、梗、曾混并,-m、-n、-?韵尾混并,入声韵尾混并等,既能在唐五代关中方音、前代及同时期韵文中找到对应,又与现代关中方言一致。因此,应认为是清初关中方音的实际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南遗音》 近体诗 古体诗 用韵 关中方音
下载PDF
大理喜洲白族传统合院民居对汉式传统空间营造思想的辩证传承
9
作者 黄小桐 杨大禹 《当代建筑》 202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在汉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合院建筑中的空间营造思想与文化内涵深深影响了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部分地区。在一个地区的建筑营造方面,自然气候、政治文化、民族习俗等都是建筑师们不能忽视的因素,其中文化内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形... 在汉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合院建筑中的空间营造思想与文化内涵深深影响了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部分地区。在一个地区的建筑营造方面,自然气候、政治文化、民族习俗等都是建筑师们不能忽视的因素,其中文化内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形式。建筑形式外在的相似性反映出潜藏建筑背后文化的同源性与相关性,通过建筑形式的流变,可以看到一种相同内在文化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其反映出的是对文化辩证传承的选择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洲古镇 白族传统合院 营造思想 辩证传承
下载PDF
《蜀语》所见古方言词研究--兼论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向学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移民的迁徙引起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导致方言的产生,移民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移民史可以用来解释方言的部分成因,反过来方言也可以为移民史提供佐证。四川是一个有着复杂移民历史的地区,四川方言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移民背景下逐... 移民的迁徙引起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导致方言的产生,移民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移民史可以用来解释方言的部分成因,反过来方言也可以为移民史提供佐证。四川是一个有着复杂移民历史的地区,四川方言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移民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对《蜀语》中所见古方言词语进行考察,由此探寻四川方言的来源、性质及其与四川移民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语》 古方言词 四川方言 移民
下载PDF
论双声符字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玉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双声符字是指由音同或音近的两个声符构成的字,包括两个部件都只表音而不表义的纯双声符字和一个或两个部件都兼义的双声符字。其逐渐增多是汉字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双声符字的来源主要有:"造字之初就是双声符字"、"在... 双声符字是指由音同或音近的两个声符构成的字,包括两个部件都只表音而不表义的纯双声符字和一个或两个部件都兼义的双声符字。其逐渐增多是汉字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双声符字的来源主要有:"造字之初就是双声符字"、"在只表读音的假借字上累加声符而成"、"在表意初文上再添加声符,原来的表意初文也表音"、"在造字时有意选用一个构件即充当意符又作声符"、"两个音义均相同或相近的构件组成一个双声符字"、"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形成的双声符字"、"方言字"、"讹变、饰笔、类化等原因形成的双声符字"等八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声符字 二重形声 古文字 方言
下载PDF
江苏方言古语词的历史积淀及若干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褚红 古敬恒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江苏方言中留存着一大批不同历史时期古今意义差异较大的古语词,这是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材料。江苏方言古语词的历史积淀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各方言所存古语词具有地域差异;二是不同方言间古语词存在挪移与交融现象;三是各方... 江苏方言中留存着一大批不同历史时期古今意义差异较大的古语词,这是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材料。江苏方言古语词的历史积淀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各方言所存古语词具有地域差异;二是不同方言间古语词存在挪移与交融现象;三是各方言对所存古语词作了部分的书写形式或语音形式的改变;四是一大批口语色彩浓厚的古语词其本字尚待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方言 古语词 历史层次 地域性 交融 变式
下载PDF
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层次及年代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伟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20-328,共9页
文章以闽语、侗台语表"给予"的h■6和*h■3都来自早期汉语"与"的认识为前提,讨论了h■6、*h■3的音韵层次,以及它们分别进入闽语、侗台语的年代;文章还借助楚地的出土文献资料,试图说明云、以母字在南方方言、侗台... 文章以闽语、侗台语表"给予"的h■6和*h■3都来自早期汉语"与"的认识为前提,讨论了h■6、*h■3的音韵层次,以及它们分别进入闽语、侗台语的年代;文章还借助楚地的出土文献资料,试图说明云、以母字在南方方言、侗台语汉借词中读擦音,可能是古代楚方言读音层次的保留,大概无需用复辅音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侗台语古 楚语
下载PDF
汉语方言指示词“尔”的共时分布与历史来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7,共18页
文章讨论指示词"尔"在现代方言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汉语史文献中的渊源。现代方言中用"尔"作指示词的包括吴、徽、湘、赣、闽等南方方言,其读音大多为自成音节的鼻音[n/η],或者是[ni/ηi]等以高元音为韵母的鼻音声... 文章讨论指示词"尔"在现代方言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汉语史文献中的渊源。现代方言中用"尔"作指示词的包括吴、徽、湘、赣、闽等南方方言,其读音大多为自成音节的鼻音[n/η],或者是[ni/ηi]等以高元音为韵母的鼻音声母字,其音韵地位可以跟日母支韵字"尔"相对应。语法功能上,"尔"在现代方言中指近、指远皆有,一般作基本指示词(相当于"这""那"),少数方言可用作方式、性状指示词(相当于"这样、那样")。从历史来源上看,指示词"尔"("尔馨、尔许")是常见于《世说新语》和南方佛经译著等江东地区文献的南朝江东方言词,相关的指示词还有"如许、如馨、宁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地理分布 古江东方言 虚词史
下载PDF
中上古蜀语研究三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启明 赵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语 中上古 近现代四川方言 巴蜀方言 巴蜀文化 巴蜀地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治水的科学思想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论证治水在中国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现代人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在古代治水中找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学 治水 古代 文化 中国
下载PDF
《方言》“散,杀也”疏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方言》卷三记载古齐方言"散,杀也",但是前人研究中只找到两个文献用例,且不甚妥当,不免使人生疑。文章指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之语"何所不散"、东周齐国兵器铭文"散戈"等中的"散"... 《方言》卷三记载古齐方言"散,杀也",但是前人研究中只找到两个文献用例,且不甚妥当,不免使人生疑。文章指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之语"何所不散"、东周齐国兵器铭文"散戈"等中的"散"都是杀伐义,齐国兵器铭文所记当然是齐方言,韩信是淮阴人(今江苏淮安),地近东齐,应该也会说东齐方言,证明训杀伐之"散"确实是古齐方言。根据出土先秦文献的用字习惯,文章又研究"散"之语源,指出训杀伐之"散"应语源于当翦灭讲的"刬"。"散"表杀义,不是一般地杀,而是全部地彻底地击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齐方言 出土文献
下载PDF
从《诗经》四等相押看古韵主元音分布和介音分类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易青 胡佳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28,共16页
现代古音研究中,研究和构拟上古元音和介音,主要是根据对音、方音、域外译音、反切等这些主要用来研究中古音的材料,而往上古推;《诗经》韵文主要用来研究上古音分部。但诗韵尽可能追求韵母的和谐,可以反映元音和介音的信息。通过建立... 现代古音研究中,研究和构拟上古元音和介音,主要是根据对音、方音、域外译音、反切等这些主要用来研究中古音的材料,而往上古推;《诗经》韵文主要用来研究上古音分部。但诗韵尽可能追求韵母的和谐,可以反映元音和介音的信息。通过建立《诗经》押韵数据库,统计分析全诗4540个必韵句、1695个韵段中,四等七类韵字的相押情况,比较分析相押反映的七类之间的远近疏密关系,可以从中获得古韵部主元音分布和介音分类及其关系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古音 四等 古方音 重纽 元音 介音
下载PDF
中古以来的南北方言试说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晓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汉语有方言乃自古而然。但重视南北之别,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却是从中古开始的。魏晋以来颜之推等诸家多有论及南北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语方言的南北演变大势。中古以来的南北演变在现代方言中留下痕迹,如"大"字读音的差异... 汉语有方言乃自古而然。但重视南北之别,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却是从中古开始的。魏晋以来颜之推等诸家多有论及南北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语方言的南北演变大势。中古以来的南北演变在现代方言中留下痕迹,如"大"字读音的差异,止摄开口齿音字的不同分布以及同义词"下"与"落"应用搭配的从北而南此消彼长,都反映出中古以来汉语南北演变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南方 北方 方言 演变
下载PDF
庄河方言词语例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虎 孙文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9-73,共5页
在庄河方言中存在很多有特色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如"扭扭扎扎""熬糟""仰歪扎撒""果子"等词语。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白清桂民间歌谣集》为语料,以训诂的方... 在庄河方言中存在很多有特色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如"扭扭扎扎""熬糟""仰歪扎撒""果子"等词语。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白清桂民间歌谣集》为语料,以训诂的方法对这些古语词进行探源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河方言 古语词 考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