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1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下载PDF
论唐枢的经学思想
2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的克除与对性情的燮理。经学为唐枢的心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心学则为唐氏解经提供了价值取向。唐枢的经学思想对中晚明心学解经思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心”的领域为明代经学诠释扩展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枢 经学 心学 甘泉学派
下载PDF
蒋悌生《毛诗序》接受的汉学取向及其学术史意义
3
作者 拜昆芬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8-95,共8页
作为汉儒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阐释构建的政教性诗学话语体系,《毛诗序》正式确立了儒家诗学的相关原则,在古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汉代至清代的《诗序》存废之争接受史,实际上乃为不同时期士人为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所依... 作为汉儒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阐释构建的政教性诗学话语体系,《毛诗序》正式确立了儒家诗学的相关原则,在古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汉代至清代的《诗序》存废之争接受史,实际上乃为不同时期士人为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所依从或构建的汉学与宋学之经典解释范式之争。作为明初学者,蒋悌生对汉宋学派《诗序》存废之争所涉及的《诗序》作者、内容等问题加以裁断,表现出偏于《诗序》的汉学倾向。蒋悌生在朱子学独尊的明初学风下力倡《诗序》,为明中后期汉学复兴之先声,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悌生 《毛诗序》 《诗经》 汉学 经学
下载PDF
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探研 被引量:3
4
作者 汪高鑫 马新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幾,他虽然以史学的视角质疑经书记载的部分内容,却并不否定经学思想,反而强调史著需要维护名教。唐中后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新《春秋》学派,他们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进行批评、质疑,重视分辨经史之别,而其注重褒贬义理的经学思想,对唐中后期史学新变乃至宋以后史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疑古惑经 刘知幾 新《春秋》学派 经史之辨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历史学 经学 历史借鉴
下载PDF
宗朱学派的四书学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7-93,共7页
宋代四书学是由儒学系统内部诸多学派支持的经学活动。其中主要一家是宗本朱熹思想学说的宗朱学派。这一学派学者宗本朱学的学术践行主要是 :自觉建树朱学的承传统绪、深入发掘经典的原理精神。
关键词 儒家 经学 朱子学派 四书学
下载PDF
方宗诚与柏堂学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昭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方宗诚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著述丰富。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恪尊程朱理学,讲究为学之道;排斥汉学、心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实体力行三个方面。他在理学方面虽无大的创见,但却较为系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时期程朱理学的理论水平和... 方宗诚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著述丰富。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恪尊程朱理学,讲究为学之道;排斥汉学、心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实体力行三个方面。他在理学方面虽无大的创见,但却较为系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时期程朱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宗诚 程朱理学 汉学 心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经学辩论与东汉论说文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尚学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9,共6页
汉代的经学辩论是讲学和著述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经学学术活动,它以辨明学术是非和切磋交流、倡导学术为目的。经学辩论有力地冲击了烦琐僵化的章句之学,导致了追求义理明通和崇尚理论著述的风气。受其影响,东汉论说文在形式上多问难之体... 汉代的经学辩论是讲学和著述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经学学术活动,它以辨明学术是非和切磋交流、倡导学术为目的。经学辩论有力地冲击了烦琐僵化的章句之学,导致了追求义理明通和崇尚理论著述的风气。受其影响,东汉论说文在形式上多问难之体,在论证方式上形成了实证求真和思辨析理的特色。经学论辩是汉代经学通向魏晋玄学以及汉代散文通向魏晋文章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辩论 今古文经学 经学问难 魏晋玄学 东汉论说文
下载PDF
超越“经学”“国学”的“古典学”新境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天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54-165,共12页
倡言建立"中西合璧"的"中国古典学",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文社科研究者摒弃过多的本土情结和感情色彩,做到学术研究上的价值中立和理性判断,以便更好地到寻找到实现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的有效途径。"... 倡言建立"中西合璧"的"中国古典学",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文社科研究者摒弃过多的本土情结和感情色彩,做到学术研究上的价值中立和理性判断,以便更好地到寻找到实现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的有效途径。"古典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的确为我们扬弃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历史局限、平等对待"经学"和"子学""中学"和"西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如此即不会陷入"中学为体"的拘囿,也不会步"西学为用"的后尘而再遭"牛体马用"之戏谑。如今,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亟需我们以大气谦和的姿态吸收中西文化的优长,尽可能地使华夏文明"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并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教文化等域外文化相互补充、和谐共生。惟其如此,和谐文明才得以构建、和谐世界才得以存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学 国学 经学 子学 中西合璧
下载PDF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祥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1,共5页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汉代经学 道论 认识论 经学解释学
下载PDF
论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明德 江梓荣 江裕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7,共7页
“书院”始于唐代 ,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 ,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 ,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 ,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 ,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 ,对官... “书院”始于唐代 ,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 ,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 ,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 ,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 ,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 ,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 1 )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 ,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 ;( 2 )大力提倡教育兴国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仅吉州继文天祥后 ,又有 1 7名学子荣登进士科状元 ,至明清共有 2 72 8名学子进士及第 ,故吉州享誉“南宋进士的摇篮”。江万里十分重视书院教育 ,并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 1 )重视思想教育 ,是南宋书院教学的灵魂 ;( 2 )提倡学术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精舍 理学 祠堂 进士科 江万里 朱熹 南宋
下载PDF
论唐代官学制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世民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构,还是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等方面,都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性质特点,并对以后中国古代学制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官学制度 尊崇儒术 兼重佛老 经学学校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周予同与经今古文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永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周予同是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型学者,受五四时期重新审查一切古代典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之学术思想体系的观念深刻影响,首次尝试对二千年的经学进行系统清理。经今古文学则不仅是其研究入手处,亦是其一生治学重点。其主要代表作《经... 周予同是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型学者,受五四时期重新审查一切古代典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之学术思想体系的观念深刻影响,首次尝试对二千年的经学进行系统清理。经今古文学则不仅是其研究入手处,亦是其一生治学重点。其主要代表作《经今古文学》,辨析经学两大流派的异同、揭示两派演进脉络及原因、挖掘今文学的学术思想价值并探讨两派与其他学术的关系,在20世纪经学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其最初研究虽带有今文学倾向,但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提高,他逐渐摆脱了学派影响,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研究真正达到科学、客观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予同 经今古文学 进化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华夏固有学术视域中的“红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30,共16页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红学 四部之学 学科重建
下载PDF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俞樾、阮元经学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雄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长达30多年,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这些人活跃于江、浙地区乃至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各地。他们或为山长,或任教职,或以官员身份引领提倡,从而扩大了汉学在这些地...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长达30多年,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这些人活跃于江、浙地区乃至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各地。他们或为山长,或任教职,或以官员身份引领提倡,从而扩大了汉学在这些地区的影响,浙江地区更因之成为汉学的重要基地。在经学教育中,俞樾继承了阮元"尊经崇汉"的宗旨,并提倡"独得之见"和学术创新;同时尊重门生的学术取向,且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诂经精舍 经学教育
下载PDF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共11页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国学院 四川存古学堂 保存国粹 官绅合作 近代蜀学
下载PDF
试论马融的经学贡献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斌 《唐都学刊》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马融的经学著述十分丰富,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五经"。马融经学的立足点是古文经学,他在为经书作注时,多采用古文本,重视重文字训诂、名物的训释。马融也熟悉礼制,并以礼解经。然而马融并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他在... 马融的经学著述十分丰富,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五经"。马融经学的立足点是古文经学,他在为经书作注时,多采用古文本,重视重文字训诂、名物的训释。马融也熟悉礼制,并以礼解经。然而马融并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他在以古学为宗的同时,对今文也有所汲取和采纳。马融经学对东汉乃至东汉以后的经学家注经风格都产生了影响,并对汉晋之间学术风气的转变起到了先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融 经学 今古文
下载PDF
蜀汉经学考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龙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响,王长文有拟经之作,谯周集谶纬学大成。蜀汉经学是三国时期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规模稍逊曹魏,然而成就斐然,独具特色,对蜀学与曹魏、东吴、西晋三朝经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郑王之争 荆州学派 经学 谶纬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