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istory of Xu-style Garden in the Pre-Qin Period
1
作者 LIU Xiaolu YAN Hua +1 位作者 KONG Lingyuan QIN 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1期11-14,共4页
Based on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y,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of ancient Xuzhou in the pre-Qin period,including regional changes,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ardening activi... Based on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y,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of ancient Xuzhou in the pre-Qin period,including regional changes,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The study found that ancient Xuzhou had been inhabited by human beings as early as 6,000 years ago,and villages and kingdoms had gradually formed.When Yu the Great ruled the country(also known as Jiuzhou,or nine states),Xu was one of the nine states,known as Xuzhou.Loc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as superior,the transportation was convenient,economy and society was relatively developed,thus by the Zhou Dynasty,ancient Xuzhou region had already had a large number of early garden forms.This period was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Xu-style ga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cient Xuzhou pre-qin period GARDEN
下载PDF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78-283,共6页
朱熹理学把理解的目标规定为"穷理",而"格物"和"读书"这两种外求的方式,"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理解方法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知先行后"说更是把理解限... 朱熹理学把理解的目标规定为"穷理",而"格物"和"读书"这两种外求的方式,"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理解方法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知先行后"说更是把理解限定在知识论范围。朱熹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属于知识论诠释学的;陆九渊心学则转向了"发明本心"以"穷理"的思路,内求成为"明理"的关键,"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理解方法成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诠释学 宋明理学 知识论诠释学 实践论诠释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被引量:7
3
作者 余恕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各时期散文的主要样式、成就、重要作家、流派及代表性著作,均有评述,从中可见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脉络和主要艺术特征。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先秦散文 唐宋八大家 小品文
下载PDF
我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嫁妆——以北宋仁宗和哲宗时代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楠 王翠改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在仁宗和哲宗时代,与嫁妆相关的国家法律文本被重新修订,修订的趋势是嫁妆类法规的日趋细密,修订的结果是承分人序列的增加和改变。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北宋中后期的户婚财产立法宗旨:在照顾血缘亲情和同居之谊的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 在仁宗和哲宗时代,与嫁妆相关的国家法律文本被重新修订,修订的趋势是嫁妆类法规的日趋细密,修订的结果是承分人序列的增加和改变。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北宋中后期的户婚财产立法宗旨:在照顾血缘亲情和同居之谊的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次分配,以消弭争讼,稳定社会,同时兼顾社会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北宋 法律文本 嫁妆 仁宗和哲宗时代
下载PDF
唐宋变革论体系的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熊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5期92-96,共5页
自近代以来,由日本学者构筑的唐宋变革论体系,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新的知识资源的扩充,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本文旨在揭示这一演化的历史过程,尝试着分析这一过程变动发展的原因,并由此作出区别于以往的评价。
关键词 唐宋变革论 社会进化论 古史分期
下载PDF
从宋本《玉篇》古今字看中古时期楷书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忠峰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从宋本《玉篇》古今字可见中古时期楷书演变有两种情况。一是造字者不断创制新的楷字。新字创制有"等价式造字、职能分化式造字、假借基础上造字"三种方式,其中"等价式造字"使用最多,其次是"职能分化式造字&qu... 从宋本《玉篇》古今字可见中古时期楷书演变有两种情况。一是造字者不断创制新的楷字。新字创制有"等价式造字、职能分化式造字、假借基础上造字"三种方式,其中"等价式造字"使用最多,其次是"职能分化式造字","假借基础上造字"使用得较少。二是楷字合并,包括"包含式合并、等价式合并、假借式合并"三种方式,从数量上看,"假借式合并"使用最多,"等价式合并"次之,最后是"包含式合并"。这两种演变情况具有三方面的原因:楷书系统的开放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社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本《玉篇》 古今字 中古时期 楷书 演变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唐宋文之辨
7
作者 何诗海 王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共11页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代古文对六朝文的延续。清初兴起宗宋思潮,主张宋文的正统地位,奉欧阳修为最高典范。经由钱谦益、艾南英、朱彝尊等古文家倡导,及清中叶桐城派的继承,“宗宋”成为清代古文的主流风气。与此同时,又有针对宋文繁冗无当、诋诃先儒、不讲考据或浅薄平庸等缺陷的批评,而宗唐观念始终不绝如缕,对宗宋观念起着补弊救偏的积极作用,推动着古文创作的良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古文演进 唐文 宋文 文章辨体
下载PDF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音乐类型研究成果检视
8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83,共10页
文章围绕中国中古时期乐人身份制度的形成以及中古伎乐演化的论题,对中古时期乐人、伎乐歌舞研究成果作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其中也涉及伎乐歌舞的类型与行为方面身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论。作者对相关乐人、伎乐研究成果的... 文章围绕中国中古时期乐人身份制度的形成以及中古伎乐演化的论题,对中古时期乐人、伎乐歌舞研究成果作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其中也涉及伎乐歌舞的类型与行为方面身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论。作者对相关乐人、伎乐研究成果的检视,为学界开展中古乐人社会地位与中古伎乐演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古时期 伎乐歌舞 乐人 社会身份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朴素的语言 美好的情感——浅析几首先秦古歌的思想价值
9
作者 赵长慧 《科教文汇》 2012年第2期79-79,81,共2页
散见于《周易》、《史记》等典籍中的部分先秦古歌,朴素简短,但却传达出古人美好的情感:它们有的吟唱友情,有的抒发忧国之思,有的赞美诚信守诺,有的表现修身养性,这些思想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先秦古歌 友情 爱国 守信 修身
下载PDF
长沙市芙蓉区允嘉巷古井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栋洋 李建伟 +3 位作者 王传明 李强 高铁 鲁红卫 《文博》 2015年第6期10-20,共11页
2013年8~10月、2014年4~6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芙蓉区允嘉巷世茂广场和泰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在工地范围内发现并清理古井49口。其中15口古井,出土器物相对丰富,时代跨度从战国至宋元,为研究历史时期长沙城的发展演变以及物... 2013年8~10月、2014年4~6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芙蓉区允嘉巷世茂广场和泰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在工地范围内发现并清理古井49口。其中15口古井,出土器物相对丰富,时代跨度从战国至宋元,为研究历史时期长沙城的发展演变以及物质文化变迁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 古井 战国 魏晋南朝 唐宋
下载PDF
柳开古文理论探析
11
作者 郭丽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宋初期 骈文 古文理论
下载PDF
宋金以前歇山建筑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毅捷 何洋 韩效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5期9-13,共5页
歇山是我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屋顶形式之一,等级高、应用广、技术有代表性,因此歇山是我国建筑史,特别是建筑技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宋金以前歇山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以宋金以前歇山技术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 歇山是我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屋顶形式之一,等级高、应用广、技术有代表性,因此歇山是我国建筑史,特别是建筑技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宋金以前歇山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以宋金以前歇山技术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要点的角度梳理了其自1931年以来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 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 歇山(厦两头、九脊殿) 宋金以前
下载PDF
上海金山柘湖考略
13
作者 孙昌麒麟 《上海地方志》 2021年第2期58-64,95,共8页
柘湖是上海西南地区一座业已消失的古湖泊。通过梳理文献,推导柘湖位于今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张堰镇、金山卫、大金山岛和漕泾镇之间,拥有黄姑泾、张泾等十八条入水道,小官浦和金山浦两条出水道。湖体形成于公元2年之前、在北宋政和年间... 柘湖是上海西南地区一座业已消失的古湖泊。通过梳理文献,推导柘湖位于今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张堰镇、金山卫、大金山岛和漕泾镇之间,拥有黄姑泾、张泾等十八条入水道,小官浦和金山浦两条出水道。湖体形成于公元2年之前、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进入消亡期,元代完全淤积成陆。柘湖处于咸淡水过渡区,起到淡化南来海水和宣泄北来洪水的作用,对周边水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淤塞之后形成的水道又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农业灌溉和水路运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湖 古湖泊 上海 北宋政和年间 作用
下载PDF
试论宋代杜甫诗歌“集大成”说的生成与内涵
14
作者 李新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0-56,共7页
杜甫诗歌的"集大成说"在两宋得以定型并获得后世杜诗学史的认同,其主要内涵是"宪章汉魏,取材六朝",也即杜诗在诗歌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对汉魏六朝文学名家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并集合了诸家之长。两宋大量诗话皆结合杜... 杜甫诗歌的"集大成说"在两宋得以定型并获得后世杜诗学史的认同,其主要内涵是"宪章汉魏,取材六朝",也即杜诗在诗歌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对汉魏六朝文学名家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并集合了诸家之长。两宋大量诗话皆结合杜甫的创作对"集大成说"进行了论述。杜诗"集大成"说的定型,对"诗圣"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大成 杜甫 两宋 诗话 诗圣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ICP-MS trace element analysis in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 被引量:1
15
作者 Baoping Li Jianxin Zhao +1 位作者 Kenneth D. Collerson Alan Grei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2期1219-1224,共6页
Thirty-nine trace elements of the Song-Yuan period (960—1368 AD) porcelain bodies from Cizhou, Jizhou and Longquanwu kilns were analyzed with ICP-MS, a tech-nique rarely used in Chinese archaeometry, to investigate i... Thirty-nine trace elements of the Song-Yuan period (960—1368 AD) porcelain bodies from Cizhou, Jizhou and Longquanwu kilns were analyzed with ICP-MS, a tech-nique rarely used in Chinese archaeometry, to investiga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uch studies.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clearly reflect the distinctive raw materials and their mineralogy at the three kilns and allow their products to be distinguished. Significant chemical variations a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Yuan and Song-Jing dynasties samples from Cizhou as well as fine and coarse porcelain bodies from Longquanwu. In Cizhou, porcelains of better quality which imitate the famous Ding kiln have trace element features distinctive from ordinary Cizhou products, that indicates geochemically distinctive raw materials were used and which possibly also underwent extra refining prior to use. The dis-tinct trace element features of different kilns and the various types of porcelains from an individual kiln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a geochemical perspective. ICP-MS can provide a large amoun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 as it is capable of analyzing >40 elements with a typical of precision <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zhou kiln Jizhou kiln Longquanwu kiln Ding kiln ancient CERAMICS Chinese song-Yuan period TRACE elements ICP-MS.
原文传递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勃 王睿 +10 位作者 束家平 王小迎 刘刚 池军 陈昊 王俊 马大秋 张珠子 邵会珍 常素玲 马秋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39,共17页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北部的蜀岗南缘,城圈夯土墙体保存现状较好,环绕城址外围的现代河塘与城壕关系密切。2013年4-7月,为了配合城壕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城壕整治等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北部的蜀岗南缘,城圈夯土墙体保存现状较好,环绕城址外围的现代河塘与城壕关系密切。2013年4-7月,为了配合城壕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城壕整治等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位于北城墙东段的两个豁口处及其外侧现代河塘的北侧、城圈东北外拐角及其外侧现代河塘的北侧和东侧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约1100平方米,清理出汉至宋代的城墙夯土、城壕岸线等遗迹,揭露出城圈东北外拐角。发掘出的夯土墙体始筑年代不早于汉代,发掘结果表明,在南宋修筑宝!城之前的六朝、唐、宋时期都曾有过修缮;该段城墙上现有的两处豁口,西侧的豁口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东侧的豁口或与城门类设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蜀岗 城址 城墙 城壕 汉至宋
原文传递
釉灰新证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大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8-82,共5页
The use of glaze ash wa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in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making.In 1987, through excavation at the Guantai kiln-site of Cizhou ware in Cixian county, Hebei, a ruined kiln (designated No. 1) was foun... The use of glaze ash wa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in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making.In 1987, through excavation at the Guantai kiln-site of Cizhou ware in Cixian county, Hebei, a ruined kiln (designated No. 1) was found to be the vestiges of a kiln for firing glaze ash as )udged by its structure and the remaining deposits of the firewood and slaked lime alternately piled in it. This discovery transferred the reliable date of the first use of glaze ash in China to an earlier period, i.e. to Emperor Huizong' s reign,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application of glaze ash greatly expanded the limits of selecting raw materials for making glaze. At the Cizhou Kilns, the glaze made by means of glaze ash must have imitated that on the white porcelain of Ding ware. The firewood used for formulating glaze ash was in great variety, reflecting the initial form witho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terial selection. In addition, the discovery evidences that there was certain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production at the Cizhou Kilns of the late Northern So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炉结构 釉灰窑 北宋时期 陶瓷工艺 地层堆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