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volatile profiles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sun-dried Pu-erh tea leaves from ancient tea plants on Bulang Mountain measured by GC-MS and HPLC 被引量:8
1
作者 Wen-jie ZHANG Cong LIU +4 位作者 Rui-juan YANG Ting-ting ZHENG Miao-miao ZHAO Li MA Liang Y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563-575,共13页
To explore the volatile profiles and the contents of ten bioactive components(polyphenols and caffeine) of sun-dried Pu-erh tea leaves from ancient tea plants on Bulang Mountain,17 samples of three tea varieties were ... To explore the volatile profiles and the contents of ten bioactive components(polyphenols and caffeine) of sun-dried Pu-erh tea leaves from ancient tea plants on Bulang Mountain,17 samples of three tea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by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A total of 75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Laomaner(LME),Laobanzhang(LBZ),and other teas on Bulang Mountain(BL) contained 70,53,and 71 volatile compounds,respectively.Among the volatile compounds,alcohols(30.2%-45.8%),hydrocarbons(13.7%-17.5%),and ketones(12.4%-23.4%) were qualitatively the most dominant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different tea varieties.The average content of polyphenol was highest in LME(102.1 mg/g),followed by BL(98.7 mg/g) and LBZ(88.0 mg/g),while caffeine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27.3 mg/g in LME,33.5 mg/g in BL,and 38.1 mg/g in LBZ.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pplied to both the volatile compounds and ten bioactive components showed a poor separation of samples according to varieties,while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 showed satisfactory discrimination.Thirty-four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five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selected as major discriminators(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 among the tea varietie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romatographic data combined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uld provide a useful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and distinguish the sun-dried Pu-erh tea leaves from ancient tea varieties on Bulang Mount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dried Pu-erh tea ancient tea plant Bulang Mountain Volatile compound Bioactive component
原文传递
Ancient Road For Tea Horse Trade
2
《China's Tibet》 2002年第3期24-26,共3页
For many, manypeople in theworld,a roadexclusively devot-ed to the tea-horse tradewould be considered some-thing of a tall tale.However,such a road did exist,fromthe Tang Dynasty(618-907)to the opening of the Yun-nan-... For many, manypeople in theworld,a roadexclusively devot-ed to the tea-horse tradewould be considered some-thing of a tall tale.However,such a road did exist,fromthe Tang Dynasty(618-907)to the opening of the Yun-nan-Tibet and Sichuan-TibetHighways in the 196Os.Insome areas,sections of theroad are still used for trans-port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Road For tea Horse Trade In
下载PDF
从“茶马贸易”到“茶马古道”:对一个当代中国原创学术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时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 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贸易”或“茶马互市”概念的革命,主要体现在概念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所涉学科和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议题从国内民族问题到国际性议题的延伸、从单一的学术价值向多维价值的迁移以及从历史文献研究到文化遗产研究的转向等五个方面。“茶马古道”概念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是中国当代学者学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典型例证。但在学术话语转型中,该概念存在语义场过于丰富和多元、地方本位主义和学术边缘化以及强势话语遮蔽所带来的失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茶马贸易 概念史 文化遗产
下载PDF
Fragrant Tea and Tea Culture of Bashu
4
作者 Zhang Xuejun Huang Y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2期49-63,共15页
The Chinese tea drinking habit started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and had its origin in Bashu.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Bashu tea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production with large sales.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Chinese tea drinking habit started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and had its origin in Bashu.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Bashu tea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production with large sales.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tea culture,Bashu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both the Chinese and global tea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Bashu tea production tea ceremony tea culture
下载PDF
Estimating the Age of Oil-tea Camellia Trees 被引量:2
5
作者 Yanming XU Yongzhong CHEN +4 位作者 Longsheng CHEN Zhen ZHANG Jian LUO Xiangnan WANG Shaofeng P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4期190-195,共6页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oil-tea camellia trees, regression equations including Logistic, Mitscherlich, Gompertz, Korf, and Richar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ccumulative growth rate using basal trunk disc and investigat...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oil-tea camellia trees, regression equations including Logistic, Mitscherlich, Gompertz, Korf, and Richar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ccumulative growth rate using basal trunk disc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ge of oil-tea camellia trees and their growth rate of secondary trunk. The Gompertz equation Y=71.296 1exp (-3.874 4exp (-0.006 4t)) was the most optimal equation to simulate the accumulative growth rate of basal trunk disc. This equation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age of oil-tea camellia trees that grow under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Korf equation Y=576.900 1exp (-4.153 0x -0.314 2 ) was the best equation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and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secondary trunks. With th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and average growth of different secondary trunk discs, it is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age of ancient oil-tea camellia trees that grow under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aking three or more discs from the same diameter group and calculating their average growth rate could lead to more accurate results. For trees that grow in different are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when using the above two equations to predict the age of ancient oil-tea camellia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tree Basal trunk disc Growth equation Oil-tea camellia
下载PDF
茶文化助力鹤峰茶产业发展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博 张琳 +4 位作者 王东辉 陈昌鸿 张月芳 张具权 胡强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71-75,共5页
鹤峰茶历史悠久,因其当地民俗风情、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通过对鹤峰茶文化发展史的梳理,从容美贡茶、鹤峰宜红、万里茶道茶源地3个方面对鹤峰茶文化亮点进行了全面挖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鹤峰茶文化助力茶产... 鹤峰茶历史悠久,因其当地民俗风情、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通过对鹤峰茶文化发展史的梳理,从容美贡茶、鹤峰宜红、万里茶道茶源地3个方面对鹤峰茶文化亮点进行了全面挖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鹤峰茶文化助力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丰富“鹤峰茶”品牌内涵,助力鹤峰茶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峰茶 容美贡茶 宜红 古茶道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薇 周晓 蓝增全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磷、氨态氮、硝态氮含量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少量疏枝、免耕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13.55 mg/kg)、速效钾(171.44 mg/kg)、全钾(13.27g/kg)等养分的含量,更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不疏枝、浅耕管理方式对提高古茶园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效果最佳,更利于提高古茶园的土壤肥力。古茶园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的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更适宜评价古茶园多数土壤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栽培管理方式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四川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小军 包兴伟 +7 位作者 郑旭霞 秦秀珍 邱金华 王小亚 沈世魁 辛国田 赵芸 黄海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为探究甘孜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区域、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基本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7份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的21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为探究甘孜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区域、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基本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7份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的21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九龙古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变异丰富,除树型和树姿外,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7~1.27,平均为0.82,其中以花瓣颜色多样性指数最小,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9.94%,平均为15.27%,以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高,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低。主成分分析显示,前11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在76.49%,其中叶宽、叶长、叶色和花瓣颜色等性状是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表现出差异的主要因素。21个质量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16.9时,可将67份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本次调查的古茶树种质资源中有13份种质位于海拔2400 m以上,长势良好,展现出良好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此外,还有2份种质花瓣颜色特异,1份种质籽粒较大且结果率高。研究结果为九龙古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 古茶树 农艺性状 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云南古茶园茶树土壤菌群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响应
9
作者 龙坤 常河 +2 位作者 潘萍 谢萌丽 张玮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4期170-172,共3页
为研究茶叶生长的土壤表层不同深度的营养元素循环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大寨古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岩石、土壤和茶叶样品。土壤细菌群落及营养元素含量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CP-AES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测... 为研究茶叶生长的土壤表层不同深度的营养元素循环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大寨古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岩石、土壤和茶叶样品。土壤细菌群落及营养元素含量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CP-AES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测量。结果表明,(1)云南古茶园表层土壤中,P、K、Ca、Mg、Na相对于背景值较为匮乏。土壤营养元素的迁移富集能力排序为K>Fe>Mn>Mg>P>Ca>S>Cu>Na,其中K、Fe的迁移富集系数大于1;茶叶生物富集系数的排序为Ca>P>Mn>K>Na>Cu>Mg>S>Al>Fe,其中Ca、P、Mn、K的系数大于1,表明其会在茶叶中积累,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增;(2)D1~D6深度土壤中均以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绿弯菌门为主要优势类群。蛋白菌、浮霉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会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硝化螺旋菌门则会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3)K、Fe、Cu、Na、P、Mn、S在风化成土阶段与土壤菌群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可以促进茶叶生长,而在茶叶生长阶段表现出的负相关关系则与茶树生长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土壤细菌 古茶园 循环响应
下载PDF
云南勐库古茶园重金属分布与微生物生态特征
10
作者 杨伟康 潘萍 +3 位作者 常河 龙坤 谢萌丽 张炜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文章通过ICP-AES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序技术探讨了云南勐库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的作用,并揭示了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Cr、Cu、Sn、Hg等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 文章通过ICP-AES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序技术探讨了云南勐库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的作用,并揭示了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Cr、Cu、Sn、Hg等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中富集,而Mo、Pb等重金属元素亏损。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不仅降低了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种群数量,还影响到了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化和多样性。土壤中的优势门类细菌,如酸杆菌门等,与多数重金属元素呈负相关关系,对茶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解重金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土壤细菌 云南古茶园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11
作者 唐文静 刘鹏程 徐伦先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根据2017—2019年最近一期云南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全省古树名木总株数为1038015株。其中,单株古树75636株(包括445株既是古树又是名木古树),占全省总株数的7.29%;古树群2109个962262株,占全省总株数的92.70%;名木117株,占全省总株数的0... 根据2017—2019年最近一期云南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全省古树名木总株数为1038015株。其中,单株古树75636株(包括445株既是古树又是名木古树),占全省总株数的7.29%;古树群2109个962262株,占全省总株数的92.70%;名木117株,占全省总株数的0.01%。古树(不包括名木)1037898株中,一级古树592163株,二级古树279815株,三级古树16592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古树群 单株古树 古茶树 云南省
下载PDF
政府治理行为对景迈山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的影响
12
作者 张优优 李皙雯 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5个阶段;政府治... 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5个阶段;政府治理与景观演变具有密切关系,对村落生产、生态景观演变和村落整体景观蜕变都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强度及治理策略变化,会在古茶林村落景观的潜变、突变及蜕变演化时表现出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林村落 政府治理 景观 景迈山
下载PDF
茶马古道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3
作者 凌文锋 木霁弘 杨海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本文以CNKI和CSSC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样本,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茶马古道知识演进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茶马古道研究的热点主要有茶马古道概念与分布、茶文化传播、节点城镇、物资与文化交流、线性文化遗产... 本文以CNKI和CSSC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样本,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茶马古道知识演进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茶马古道研究的热点主要有茶马古道概念与分布、茶文化传播、节点城镇、物资与文化交流、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研究成果较多,高质量的成果较少,学者间的联系较少,跨机构、跨区域的学者合作也都较少;新形势下茶马古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启示、沿线传统村落振兴、文化旅游开发等问题将成为茶马古道研究的热点。从方法论上看,知识图谱分析是对于形式的定量研究,由其得出的具体结论需要通过对于内容的定性分析予以弥补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与管护探讨
14
作者 徐萍 罗文富 +4 位作者 张志强 苏家红 李根会 覃忠义 李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资源总量较少;天然和天然萌生各占一半,生长前期茶树主干遭受损坏,生长情况一般,生长势主要处于中等状态,幼树更新旺盛,但较大树木较少,竞争后期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研究区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不够理想,除自然因素干扰以外,管护措施也不到位,仍需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宣传保护和科研开发协调平衡,破除制约野生种古茶树生存发展障碍,实现地区野生种古茶树资源发展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古茶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茶树资源 古茶树管护
下载PDF
湘西州黄金茶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研究
15
作者 杜天冬 汤自军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金茶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开展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研究,对完善地方立法、推动保护条例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现实与法律上的困境,文章在概括...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金茶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开展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研究,对完善地方立法、推动保护条例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现实与法律上的困境,文章在概括古茶树概念、黄金茶特色优势与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从扩展保护路径、完善条例内容、完善处罚规定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黄金茶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州 黄金茶 古茶树资源 种质资源 法律保护现状
下载PDF
景迈山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16
作者 於莉军 王桥美 +2 位作者 彭文书 严亮 杨瑞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7-24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采用冗余分析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关系进行探索。【结果】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铵态氮、有效磷和水分高于古茶园,具有显著差异;不同茶园的优势细菌种群均为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真菌种群均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和担子菌门,除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属以外,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的优势菌属组成非常相似,但是每个菌属在不同茶园中的相对丰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表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和铵态氮是造成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养分与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古茶园,不同茶园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属组成高度相似,但其丰度差异显著,与土壤养分呈现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普洱茶 古茶园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培肥模式对古老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肖梦娜 罗义菊 +2 位作者 蓝增全 陶燕蓝 王德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9-2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合古老茶园种植的培肥模式。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雪山古老茶园为试验地,通过配施农家肥+茶树专用肥和间作绿肥,测定春、秋季的茶叶特定成分,对春、秋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两...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合古老茶园种植的培肥模式。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雪山古老茶园为试验地,通过配施农家肥+茶树专用肥和间作绿肥,测定春、秋季的茶叶特定成分,对春、秋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两季的干茶、茶汤和叶底进行电子鼻分析,最后运用熵权法对不同培肥模式下的春茶、秋茶各项特征性成分和感官审评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农家肥+茶树专用肥和绿肥均显著提高了春、秋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降低了茶叶酚氨比,提高了茶叶鲜爽度,培肥影响了茶叶的挥发性物质。对不同培肥模式下的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茶品质的表现为牛粪+茶树专用肥>紫花苜蓿+油菜>鸡粪+茶树专用肥>紫云英+油菜>毛苕子+油菜>油枯+茶树专用肥>农家肥对照>绿肥对照,秋茶品质的表现为油枯+茶树专用肥>鸡粪+茶树专用肥>牛粪+茶树专用肥>紫云英+油菜>紫花苜蓿+油菜>毛苕子+油菜>绿肥对照>农家肥对照。结论农家肥+茶树专用肥配合施用是适宜古老茶园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施肥模式,初步认为牛粪+茶树专用肥和紫花苜蓿+油菜能较好改良古老茶园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茶园 培肥模式 茶叶品质
下载PDF
文化线路遗产与现代性--以西南茶马古道为例
18
作者 席格伦 安倬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茶马古道是指连接中国西南部茶叶生产区(即云南和四川)与云南、四川、西藏及其他地区茶叶消费区的交通路线网络,但“茶马古道”一词的能指大于其各部分的总和。自20世纪90年代初命名以来,茶马古道成为此路线遗产概念创造、分类、遗产化... 茶马古道是指连接中国西南部茶叶生产区(即云南和四川)与云南、四川、西藏及其他地区茶叶消费区的交通路线网络,但“茶马古道”一词的能指大于其各部分的总和。自20世纪90年代初命名以来,茶马古道成为此路线遗产概念创造、分类、遗产化以及存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从学术概念发展为一个被国内学术界、官方遗产话语、市场经济以及大众文化所广泛接受的对象。本文以“现代性”作为研究框架,将茶的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的故事称为“流动性叙事”,认为茶马古道作为路线遗产和流动性叙事之概念化历史,与其宣称和所表征的实际历史一样重要,茶马古道的命名行为不仅识别了一件历史文物(即“茶马古道”),还形成了一个远远超出创作者初衷的实体,它也是新兴的中国现代性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遗产 现代性 茶马古道 流动性叙述
下载PDF
古茶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
19
作者 罗雪旎 王绍梅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探究“锦绣茶尊”古茶园助力凤庆县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发展,还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探究“锦绣茶尊”古茶园助力凤庆县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发展,还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锦绣茶尊”古茶园在当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仍需解决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管护政策落实不力、茶产品质量监控不到位与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等问题。可行的发展方向有:发掘与推广“锦绣茶尊”古茶园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完善与落实古茶树管护政策、宣传与打响锦秀古茶品牌等,以进一步释放“锦绣茶尊”古茶园的发展潜能,助力凤庆县高质量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乡村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梧州六堡茶出口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20
作者 林少烽 邱瑞瑾 +5 位作者 吴平 韦云飞 陈耀进 黄少莲 邱北连 龙志荣 《中国茶叶》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六堡茶是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经“茶船古道”畅销东南亚。近年来,梧州市不断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六堡茶出口均价长期高于全国茶叶出口均价,但也存在着出口市场单一,出口企业数量少,出口量持续下降等问题。文章概述了六堡茶出口的历... 六堡茶是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经“茶船古道”畅销东南亚。近年来,梧州市不断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六堡茶出口均价长期高于全国茶叶出口均价,但也存在着出口市场单一,出口企业数量少,出口量持续下降等问题。文章概述了六堡茶出口的历史及出口路线,分析了六堡茶出口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六堡茶乃至我国茶叶外贸出口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出口 茶船古道 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