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湖南地区清朝古桥可视化研究
1
作者 龙馨雨 李哲 张景昊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14-18,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从大量零散的古籍文本中挖掘有效信息,可以在保持人工成本的前提下,极大提高建筑类古籍的利...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从大量零散的古籍文本中挖掘有效信息,可以在保持人工成本的前提下,极大提高建筑类古籍的利用率,促进历史建筑的古籍文献基础研究。将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Bert-BiLSTM-CRF模型图像分类方法和基于BiLSTM-CRF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实体方法对湖南清代地方志古籍进行古桥相关信息提取。建立数据库并将挖掘出桥梁相关的有效信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可视化研究。总结出桥名的命名方式、古桥建设情况,并结合ArcGIS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历史建筑文献研究和古籍挖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文本挖掘 古桥研究 可视化 人工智能
下载PDF
20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时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77-89,共13页
20世纪是传统训诂学由语文学转向语言学的新开拓时期,百年来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和训诂学的性质,发展趋向等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很多成果,尤其古白话俗语词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 20世纪 训诂学 语言学 理论体系 词义训释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计算机与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于亭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从计算机汉字大字符集和通用工作平台、计算机古籍资料库的建设、古籍整理辅助研究系统等三个方面,就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 古籍整理 古籍资料库 汉字编码 网络信息技术
下载PDF
国内科研院所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被引量:3
4
作者 毛建军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对国内科研院所的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古籍 书目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
下载PDF
咬文嚼字学俞老——古文句读与古画论研究
5
作者 李福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4,共3页
研究古画论,要正确理解原意,第一步是正确句读。而至今出版的一些画论类的注释书籍,存在句读失误的现象。使语义发生错误,误导读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注释者缺乏书画以外的常识,对断句无法判断,只能凭感觉句读,容易造成失误。
关键词 古文句读 古画论 咬文嚼字
下载PDF
由性理转向经史:明清之际学术的新趋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16,共6页
在 1 6、1 7世纪 ,中国大多数学者仍然恪守理学道德心性的思辨体系 ,但有少数学者却转而根据实证标准从事经史典籍中的事实性考辨。在顾炎武之前 ,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以及陈第、方以智的学术取向 ,都与明代的性理之学迥异。这表明 ... 在 1 6、1 7世纪 ,中国大多数学者仍然恪守理学道德心性的思辨体系 ,但有少数学者却转而根据实证标准从事经史典籍中的事实性考辨。在顾炎武之前 ,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以及陈第、方以智的学术取向 ,都与明代的性理之学迥异。这表明 ,在乾嘉学派形成以前 ,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学者在从事经学、天文、小学、地理以及数学方面的实证性研究 ,由他们那里发轫出来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 ,恰是清儒考据学重要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史 考据 音韵 训诂
下载PDF
古代脏腑推拿应用概述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景潇 吴秋君 +3 位作者 范顺 张海宁 李华南 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883-887,共5页
脏腑推拿,又称腹部推拿,是一种作用于腹部绿色安全,且被逐渐认可的一种中医手段。古代脏腑推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涉及内科、儿科、妇科、男科疾病及急诊、养生、腹诊等诸多学科内容,尤其在内科消化系统、儿科疾病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脏腑推拿,又称腹部推拿,是一种作用于腹部绿色安全,且被逐渐认可的一种中医手段。古代脏腑推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涉及内科、儿科、妇科、男科疾病及急诊、养生、腹诊等诸多学科内容,尤其在内科消化系统、儿科疾病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以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究古代脏腑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期为脏腑推拿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脏腑推拿 文献研究 诊疗思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巴陵古城考
8
作者 陈湘源 《云梦学刊》 2001年第6期56-58,共3页
岳阳 (古巴陵 )境内 ,有三座古城。巴陵古城位于岳阳楼附近一带 ;麋子国城在游港河畔 ;而彭城则可能在铜鼓山遗址一带。
关键词 岳阳市 巴陵古城 糜子国城 彭城 考证 铜鼓山遗址 地理位置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史研究的形式之维
9
作者 孙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8-11,共4页
"实质研究"和"形式研究"是构成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两大范畴,中国教育经典文本史研究属于"形式研究"范畴。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为主体的"实质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成果,为开展... "实质研究"和"形式研究"是构成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两大范畴,中国教育经典文本史研究属于"形式研究"范畴。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为主体的"实质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成果,为开展以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为个案的"形式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研究基础。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的选取,应以作为中国古代教育价值核心的儒家和儒学为主导,围绕"为什么要有教育?凭什么能教育?为什么而教育?用什么来教育?怎么教育?由什么人来教育?教育什么人?"七个层面的基本教育问题,以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两个高峰为中心而展开。陈元晖在《中国教育学史遗稿》之中对于《礼记》之《学记》《大学》篇章的重新解读,为开展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史研究提供了学术案例。以范畴话语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史研究,既是对《〈礼记〉新读》研究成果的学术继承和学理发展,更是试图在突破现有研究范畴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古代教育学范畴发生、发展和嬗变的发生学视角,重新解读和诠释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所蕴含的范畴体系和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 儒学主导 《〈礼记〉新读》 范畴话语
下载PDF
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创新与史料电子全文数据库的工具价值——以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为例
10
作者 吴显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运用古籍电子全文数据库可弥补原典研究的不足,是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创新的基础。史料电子全文数据库,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借鉴实验哲学方法创造了条件;政治学定量分析的统计方法,可以借助上述数据库得以运用和创新;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主... 运用古籍电子全文数据库可弥补原典研究的不足,是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创新的基础。史料电子全文数据库,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借鉴实验哲学方法创造了条件;政治学定量分析的统计方法,可以借助上述数据库得以运用和创新;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主义方法、史学实证方法、年鉴学派方法、新社会文化史方法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创新运用,都可以通过利用和发掘上述数据库的功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研究方法 史料电子全文数据库
下载PDF
从古籍征引谈借鉴西方学术规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从古籍征引的角度讨论借鉴西方学术规范的议题,具体探讨学术论文中征引中国古籍时书目格式应采用何种规范。通过作者自己在西方从事学术研究与写作中古籍征引的一些实例,作者论证了西方通行的学术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并阐述... 本文从古籍征引的角度讨论借鉴西方学术规范的议题,具体探讨学术论文中征引中国古籍时书目格式应采用何种规范。通过作者自己在西方从事学术研究与写作中古籍征引的一些实例,作者论证了西方通行的学术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借鉴西方规范是必要的,但照搬西方规范却是不可取的;国内学术界应该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文化和学术传统的需要而又能与国际通例接轨的学术规范。此外,作者还认为对古籍的征引也需要扎实的考证功夫,批评了转引他人对古籍的征引而不加注明的抄袭行为;提倡学者的学术道德和自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征引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考证 转引
下载PDF
谈古代文学研究应严守中庸——从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看研究的基本原则
12
作者 姜洪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年第4期135-137,共3页
人们对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存在争论的原因在于今天的古代文学研究,过分追求新奇,流于片面和偏激,破坏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只有在内容意义与形式结构、对象客观与主观建构、文学传统与现实需求、作家与读者及其他古代文学研究必须面... 人们对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存在争论的原因在于今天的古代文学研究,过分追求新奇,流于片面和偏激,破坏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只有在内容意义与形式结构、对象客观与主观建构、文学传统与现实需求、作家与读者及其他古代文学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矛盾里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严守中庸,才能重建并凸显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理论研究 文本批评 中庸观 基本原则
下载PDF
李白《丁都护歌》“石芒砀”解
13
作者 赵翔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7-18,共2页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训诂学 社科知识 考证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南粤古驿道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14
作者 侯叶 王少斌 孙莹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1期105-107,共3页
在南粤古驿道相关工作从"五年成线"到"十年成网"的关键时期,为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借助CiteSpace文本分析软件,对从CNKI上爬取并筛选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文献数量、文献发表、研究热点与趋势几个方面... 在南粤古驿道相关工作从"五年成线"到"十年成网"的关键时期,为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借助CiteSpace文本分析软件,对从CNKI上爬取并筛选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文献数量、文献发表、研究热点与趋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南粤古驿道作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具有包括明晰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建构古道学、深入乡村振兴路径、多元化理论的引入和数字化技术的介入等五类研究趋势的结论,为未来南粤古驿道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粤古驿道 文本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下载PDF
基于Vos Viewer软件文献分析的潇贺古道文化研究进展
15
作者 肖悦 刘金广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164-169,共6页
潇贺古道保留有丰富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秦汉至今两千年的文明形态和历史风俗,研究潇贺古道文化对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拓展乡村经济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丰富潇贺古道文化的理论研究,对潇贺古... 潇贺古道保留有丰富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秦汉至今两千年的文明形态和历史风俗,研究潇贺古道文化对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拓展乡村经济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丰富潇贺古道文化的理论研究,对潇贺古道文化的研究进展、来源期刊、研究机构以及重点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和探讨潇贺古道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性,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挖掘潇贺古道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深度开发以及现代化发展的研究;以及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以及网络文本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但对古道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总体收益评价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定量探析,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文化研究 文献综述 网络文本研究
下载PDF
比较文学方法论探索与建构的杰出典范——严绍璗先生的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学研究
16
作者 刘耘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23,共18页
发生学作为一种探索事物之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依据的方法论,早已为学界所知,但是提出“比较文学发生学”这一概念并结合日本古代文学生成之案例对此做出精深而独特阐发者,放眼世界,似乎只有严绍璗先生。严先生认为,各民族文学中广... 发生学作为一种探索事物之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依据的方法论,早已为学界所知,但是提出“比较文学发生学”这一概念并结合日本古代文学生成之案例对此做出精深而独特阐发者,放眼世界,似乎只有严绍璗先生。严先生认为,各民族文学中广泛存在的“变异体”现象,要求研究者突破狭隘的民族意识的藩篱,跃进到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的相互关系的视域中,采取比较文学发生学的方法论,获得对其“唯一”本相的认知。他以“原典性的实证研究”作为发生学方法论的切入点,在“文化语境”之中考察文学变异之所以发生的诸种“中间媒体”及其“不正确理解”的运行机制,进而从“描述的文化”中考镜源流、彰明学术,找到“文学变异体”之“事实的文化”层面的本相,达到了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现象与本质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绍璗 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学 比较文学方法论 原典性的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论阮元折衷汉宋的兼容并包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爱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7-105,共9页
阮元是清代汉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乾嘉学派的殿军。其学术思想中折衷汉宋,兼采二者之长的主张,自清末民初以来,学者多有指出及肯定,其所撰《拟国史儒林传序》一文,尤被学者视为"调和汉宋"的主要依据。但针对此文的学术倾... 阮元是清代汉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乾嘉学派的殿军。其学术思想中折衷汉宋,兼采二者之长的主张,自清末民初以来,学者多有指出及肯定,其所撰《拟国史儒林传序》一文,尤被学者视为"调和汉宋"的主要依据。但针对此文的学术倾向以及与之相关的阮元思想主张和学术实践,学术界亦有不同见解,近年来又有学者再次提出异议。本文通过分析《拟国史儒林传序》,考察《儒林传》的撰写情形和阮元自身的学术实践,认为阮元在国史《儒林传》的编纂过程中,从宗旨、凡例的确立,入传人物的考量,到撰写方法的制定,记述内容的采择,都在坚持汉学立场的前提下,鲜明地表现出折衷汉宋的思想倾向。阮元自己的学术研究,也以文字训诂为职志,以经书义理为归宿,努力追求训诂与义理的结合,走出了一条由训诂以明义理的治学途径,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拟国史儒林传序》一文,可谓集中体现了其力持汉宋之平的兼容并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折衷汉宋 《儒林传》 训诂 义理
原文传递
敦煌古佚和疑伪经词语新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淑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8,共4页
文章择取敦煌古佚和疑伪经中的"顾录""顿乏""惭谢""荡尽""津通""轻突""五擿"等词语试加考释。
关键词 敦煌 古佚经 疑伪经 词语 考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