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死亡预测模型构建及临床效能分析
1
作者 孙铁男 李志忠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构建一个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MIMIC-Ⅳ中2008—2019年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的患者2090例,根据是否发... 目的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构建一个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MIMIC-Ⅳ中2008—2019年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的患者2090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非死亡组(1434例)及死亡组(65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系统评分等数据。通过Lasso回归筛选相关变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院内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末梢血氧饱和度[比值比=0.968,95%置信区间(CI):0.949~0.987,P=0.001]和血白蛋白(比值比=0.764,95%CI:0.626~0.932,P=0.008)为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比值比=1.043,95%CI:1.034~1.051,P<0.001)、女性(比值比=1.304,95%CI:1.052~1.615,P=0.015)、体温<36℃(比值比=1.720,95%CI:1.284~2.304,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值比=1.404,95%CI:1.131~1.744,P=0.002)、血液透析(比值比=2.210,95%CI:1.710~2.856,P<0.001)、血乳酸(比值比=1.149,95%CI:1.100~1.200,P<0.00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值比=1.113,95%CI:1.080~1.146,P<0.001)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列线图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度为72.6%,特异度为66.9%。内部验证的重抽样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理想曲线和实际曲线拟合良好。DCA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本研究基于MIMIC-Ⅳ,通过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末梢血氧饱和度、体温<36℃、血液透析、血白蛋白、血乳酸、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构建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患者的院内死亡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校准度、预测效能以及临床净获益,能帮助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优化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充血性心力衰竭 院内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贫血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天民 董利平 +4 位作者 李方江 王立新 高云英 张万森 张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贫血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接受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情况下,追... 目的:探讨贫血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接受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情况下,追踪观察3年,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贫血对重度CHF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合并贫血的重度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高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P<0.05);中度贫血的重度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高于轻度贫血组及Hb正常组(P<0.05);3年后中度贫血的重度CHF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V)及6min步行距离与住院时及正常组比较其心功能更差(P<0.05)。结论:重度CHF合并贫血的患者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且贫血的程度越重,其病情也越严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预后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血红蛋白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晓勤 杨明 +3 位作者 王青 邹凤军 段军 徐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红蛋白(Hb)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 69例,根据本次住院确诊的心功能(NYHA)Ⅰ、Ⅱ、Ⅲ和Ⅳ级依次分为1组33例、2组34例、3组59例和4组4 3例。对4组患者Hb、EPO及是否死亡进行...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红蛋白(Hb)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 69例,根据本次住院确诊的心功能(NYHA)Ⅰ、Ⅱ、Ⅲ和Ⅳ级依次分为1组33例、2组34例、3组59例和4组4 3例。对4组患者Hb、EPO及是否死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1组比较,2、3和4组lg EPO水平明显上升,Hb水平明显下降(P<0.01);4组患者lg EPO和Hb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PO及肌酐(OR=0.978,35.820,1.013,P<0.01)均是影响老年CHF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PO随患者CHF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b值则降低。Hb、EPO及肌酐均为影响CHF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蛋白类 心力衰竭 贫血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安芳 王林 +3 位作者 黄姣红 杨艳华 李广平 马金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整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1980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心功能NYHA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60例,按照利尿剂使用与否及是否合用醛固...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整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1980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心功能NYHA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60例,按照利尿剂使用与否及是否合用醛固酮拮抗剂分为未用利尿剂组(A组)、合用保钾利尿剂组(非保钾利尿剂与醛固酮拮抗剂合用,B组)及非保钾利尿剂组(C组)。结果:C组与B组患者比较,各项临床特征及治疗药物基本相似。B组、C组与A组患者相比入院血钠水平偏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更高,心功能NYHA分级较差,提示病情较重。β-受体阻滞剂在C组应用率最低,洋地黄制剂在B组、C组的使用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其他药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B组,分别为15.1%、5.8%、6.9%(均P<0.01),B组患者病情虽然比A组严重,但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保钾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合用保钾利尿剂即醛固酮拮抗剂可以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住院 利尿药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勤 陶新曹 +3 位作者 柳志红 赵智慧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评价睡眠呼吸暂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年龄大于18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45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的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结果分为CHF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CHF合并... 目的:评价睡眠呼吸暂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年龄大于18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45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的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结果分为CHF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CHF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组和CHF合并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组。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结束时比较各组间死亡率。结果:共入选128例患者,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3例。128例入选患者中,CHF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23例、CHF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组55例和CHF合并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组50例。平均随访35个月。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组(分别为6.72/100人年和18.22/100人年,P=0.017),非存活患者中CHF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者(分别为90%和79%,P=0.017)。多元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混杂因素后,不管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包括OSA或CSA),还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如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与CHF患者全因死亡均无明显独立相关。结论:CHF合并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死亡率高于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CHF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睡眠呼吸暂停对CHF患者的预后未达独立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预后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裴志勇 赵玉生 +3 位作者 李佳月 刘立新 武云涛 姚依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院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 319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 目的回顾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院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 319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心肌梗死、肺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肺心病、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是影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 d死亡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疾病并存对于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独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金萍 王林 +7 位作者 党群 李永健 李喜元 陈树涛 丛洪良 张承宗 李广平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天津市部分地区30年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整理1973年7月—2002年7月冠心病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由专人统计性别、年龄、病因、高血压和心功能等临床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天津市部分地区30年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整理1973年7月—2002年7月冠心病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由专人统计性别、年龄、病因、高血压和心功能等临床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入选共1647例,占同期心衰住院患者的42.69%(1647/3858)。再入院率23.6%(389/1647)。男∶女为1.16∶1,男性多于女性(χ2=8.598,P=0.003)。年龄20~98岁,平均年龄(69.75±9.08)岁。年龄≥60岁以上和≥65岁者分别占85.4%和74.9%。冠心病有心肌梗死者占37%,无心肌梗死占63%,以后者居多(χ2=111.743,P=0.000)。死亡132例,住院病死率为8.0%。心功能级别、病变部位、高血压、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阻滞剂对生存有影响。较差的心功能以及心肌梗死是生存的危险因素,而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和β-阻滞剂则是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切实改善心功能以及应用全面的治疗对于慢性心衰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住院 预后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15年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尹巧香 赵玉生 +1 位作者 侯晓平 缪京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调查15年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30 d病死率的变化趋势和住院日情况。方法选择199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15年间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319例(男4543例,女2776例),统计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病死率及住院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 目的调查15年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30 d病死率的变化趋势和住院日情况。方法选择199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15年间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319例(男4543例,女2776例),统计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病死率及住院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不同时段的生存时间。结果 15年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年龄呈增长趋势(P=0.000),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P=0.000)。在院30 d病死率从1993—1997年的7.0%,到1998—2002年的4.5%,再到2003—2007年的5.1%(P=0.002)。不同性别在不同时段的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为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院病死率下降极为显著(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时段与病死率相关(2003—2007年比1993—1997年,HR 0.59,95%CI 0.46~0.76,P<0.001)。结论调整年龄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研究时段30 d在院病死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住院患者年龄呈显著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院病死率 趋势
下载PDF
住院慢性心衰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血红蛋白浓度对其住院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叶长青 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7-980,共4页
目的:了解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与NYHA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评估血红蛋白(Hb)浓度对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HF患者共1415例,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继发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 目的:了解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与NYHA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评估血红蛋白(Hb)浓度对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HF患者共1415例,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继发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15例患者中有413例贫血(29.2%),心功能I级17.9%(5/28),Ⅱ级24.7%(125/507),Ⅲ级26.3%(151/574),Ⅳ级43.1%(132/306),贫血患病率与患者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严重心衰(11级和Ⅳ级)贫血患病率(32.2%)与轻度心衰(I级和Ⅱ级)贫血患病率(24.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Hb水平为140~159g/L的患者住院死亡率最低,Hb水平〈80g/L、80~99g/L、100~119g/L、120~139g/L及≥160g/L的患者住院死亡率增高,呈u形曲线关系。对于Hb〈160g/L的心衰患者,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础病因、糖尿病、心功能分级、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Hb水平对住院死亡率仍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子。结论:住院CHF患者中贫血相当普遍,贫血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b水平显著影响CHF患者的住院死亡率,Hb水平〈160g/L是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独立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心功能 血红蛋白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利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和住院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志 华琦 王艳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利钠肽浓度与其急性期心力衰竭和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AMI患者294例,其中住院期间存活272例,死亡22例;LVEF≥40%262例,<40%32例;Killip分级Ⅰ级152例,Ⅱ级99例,Ⅲ~Ⅳ级43例。记...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利钠肽浓度与其急性期心力衰竭和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AMI患者294例,其中住院期间存活272例,死亡22例;LVEF≥40%262例,<40%32例;Killip分级Ⅰ级152例,Ⅱ级99例,Ⅲ~Ⅳ级43例。记录发病14~18h血浆利钠肽浓度,发病24~48 h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LVEF和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比值(E/A),对各因素间的利钠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血浆利钠肽随着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与利钠肽呈正相关,E/A与利钠肽呈负相关。死亡患者血浆利钠肽明显高于存活患者[(2399.0±1626.0)ng/L vs(480.8±676.0)ng/L,P<0.01]。利钠肽是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强预测因素(OR=1.259,P=0.028)。结论血浆利钠肽在AMI后的高危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舒张功能及死亡均显著相关,可以尝试用于AMI后心功能不全及死亡危险性的早期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一星 王曼 +2 位作者 杨德辉 朱新林 谭兵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究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第163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HF患者。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出院前以国际通用的Fried衰弱评估标准评估其衰弱状况。依据... 目的探究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第163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HF患者。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出院前以国际通用的Fried衰弱评估标准评估其衰弱状况。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衰弱将其分为衰弱组(295例)和非衰弱组(22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住院和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HF患者518例,其中男性219例,女性299例;合并衰弱患者295例,衰弱患病率为56.9%。衰弱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衰弱患者(15 d vs 11 d,P <0.05)。出院后1年,合并衰弱HF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衰弱患者(17%vs 10%,P=0.012;44%vs 26%,P <0.001)。合并衰弱综合征是老年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HR 1.81,95%CI 1.44~4.68)和再住院(HR 3.02,95%CI 1.41~5.13)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衰弱综合征会增加老年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综合征 心力衰竭 死亡 再住院 预后
下载PDF
多种疾病共存是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巧香 赵玉生 侯晓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本项研究主要是调查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住院患者多种疾病共存分布特点,及对CHF患者30天在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6949名CHF住院患者(男性4344例,女性2605例)按照共存疾病数目分成5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目的本项研究主要是调查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住院患者多种疾病共存分布特点,及对CHF患者30天在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6949名CHF住院患者(男性4344例,女性2605例)按照共存疾病数目分成5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各组间的共存疾病特点及30天在院病死率。结果 CHF住院患者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45%)、瓣膜性心脏病(27.5%)和肺心病(9.6%)。年轻人以单病因为主(18~39岁,P<0.001),老年人以多种疾病共存为主(≥80岁,P<0.001)。最常见的单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多病因是冠心病伴发高血压、糖尿病。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HF住院患者的在院病死率随疾病数目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多种疾病共存是预测CHF住院患者在院3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因 共病 在院病死率
下载PDF
贫血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中伟 朱孔博 +4 位作者 方理刚 张抒扬 严晓伟 朱文玲 方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 目的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贫血[血红蛋白<120 g/L(男性)或110 g/L(女性)]分为两组,贫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242例患者入选,对197例进行随访,14例(7.1%)失访,经过平均(20±9)个月(2~41个月)随访,共36例(20%)发生全因死亡,包括贫血组13例(34%)和对照组23例(16%)(χ2=6.415,P=0.011)。结论贫血在CHF住院患者中常见,贫血增加CHF死亡率,因此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高度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死亡率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6949例在院30d病死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巧香 赵玉生 侯晓平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虽然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心衰住院患者的在院病死率仍然很高。本项研究主要是调查影响心衰住院患者30 d在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15年间心衰住院患者6 949(男4 344,女2 ... 目的:虽然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心衰住院患者的在院病死率仍然很高。本项研究主要是调查影响心衰住院患者30 d在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15年间心衰住院患者6 949(男4 344,女2 605)例,用Cox风险模型统计心衰住院患者在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心衰住院患者在院病死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老龄[HR 1.030,95%CI(1.021-1.039)P=0.000];疾病包括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死、肺炎、脑血管病、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P=0.000),心肌病(P=0.006)、瓣膜性心脏病(P=0.025)、慢性阻塞型肺病(P=0.032)。Kaplan-Meier生成曲线显示共患疾病数目越多,死亡概率越大(HR 1.04,95%CI 0.74-1.47到HR 2.88,95%CI 2.19-3.80,P<0.01);本研究时段(1998-2002vs.1993-1997,HR 0.71 95%CI 0.55-0.93,P<0.05);(2003-2007 vs.1993-1997,HR 0.59 95%CI 0.46-0.76,P<0.01)。结论:老龄、并发疾病、时段是影响心衰住院患者30 d在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并发疾病 在院病死率
下载PDF
性别因素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巧香 赵玉生 侯晓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7-129,F0003,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性别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次住院有效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949例(男4344例,女2605例),按照性别不同分成2组,比较各组间的病因及30 d在院病死率。结果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 目的调查不同性别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次住院有效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949例(男4344例,女2605例),按照性别不同分成2组,比较各组间的病因及30 d在院病死率。结果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男性病因以冠心病(49.6%)、高血压(39.3%)和心肌病(8.0%)为主。而女性以瓣膜性心脏病(37.5%),肺心病(10.6%)和甲亢(1.0%)为主。在18~29岁人群组,女性的死亡率几乎为男性的3倍(4.8%vs 1.7%);在≥80岁以上人群组,女性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16.1%vs 11.4%)。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均增加。结论性别不同,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和在院死亡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性别因素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血红蛋白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德贤 李庆军 陈康荣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7期739-741,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血红蛋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YHAⅠ-Ⅳ级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根据血红蛋白(Hb)分为6个亚组:血红蛋白〈80...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血红蛋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YHAⅠ-Ⅳ级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根据血红蛋白(Hb)分为6个亚组:血红蛋白〈80 g/L组、80-99 g/L组、100-119 g/L组、120-139 g/L组、140-159 g/L组、〉160 g/L组,比较不同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3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6.67%、24.07%、28.93%、43.0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LVEF、Hb、HCT、Na+含量明显降低,Sc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浓度组:120-139 g/L组LVEDD、Scr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P〈0.01);〈80 g/L组、80-99 g/L组、100-119 g/L组、〉160 g/L组死亡率明显高于120-139 g/L组与140-159 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与LVEDD、Scr、NYHA-class呈正相关(β=1.129-1.425,OR=2.125-3.178,95%CI=1.013-4.402,Wald X^2=11.336-14.685,P〈0.05),与LVEF、Hb呈负相关(β=-0.895,OR=2.312,95%CI=1.545-3.121,Wald X^2=10.498,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相当普遍,贫血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红蛋白含量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贫血 血红蛋白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陈阿娣 陆也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心肌梗塞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入院时血糖浓度增高在6.6...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心肌梗塞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入院时血糖浓度增高在6.6~11.1mmol/L为B组。入院时血糖浓度>11.1mmol/L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衰发生率10.7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57%,住院病死率3.57%;B组心衰发生率41.1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9.41%,住院病死率26.47%;C组心衰发生率52.6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1.58%,住院病死率26.32%。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浓度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甲状腺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低甲状腺素水平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晓霞 黄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低甲状腺素水平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老年CHF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对4 2例符合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 0例) :常规抗心力衰竭+小剂量...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低甲状腺素水平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老年CHF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对4 2例符合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 0例) :常规抗心力衰竭+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乙组(2 2例) :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及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峰与A峰比(E/A)、6min步行试验,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次数,死亡例数,T3 、T4、FT3 、FT4水平,平均心率变化。结果 甲、乙两组治疗后LVEF、E/A、及6min步行试验均有提高,LVDd缩小,T3 、T4、FT3 、FT4纠正接近正常(P <0 .0 1) ,尤以甲组显著。两组治疗后LVEF、E/A、6min步行试验、LVDd和T3 、T4、FT3 、FT4有显著差异(P <0 .0 5 )。而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均显著降低(P <0 .0 1) ,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甲组住院率及病死率均低于乙组(P <0 .0 1)。结论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伴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其心功能,并降低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且对心率无增快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率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学及近期预后的15年变迁 被引量:52
19
作者 裴志勇 赵玉生 +3 位作者 李佳月 薛桥 高磊 王士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439,共6页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病因学及近期预后的变迁.方法 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院的心衰住院患者7319例,以5年为期分成1993-1997、1998-2002、2003-2007三个时间段,分析比较三个时间...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病因学及近期预后的变迁.方法 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院的心衰住院患者7319例,以5年为期分成1993-1997、1998-2002、2003-2007三个时间段,分析比较三个时间段心衰住院患者病因、诱因、并存疾病以及30 d病死率的变迁.结果 (1)7319例心衰患者中,男性占62.07%(P〈0.01).1993-1997、1998-2002、2003-2007三个时问段平均住院年龄依次为(56.0±17.5)岁、(57.8±17.6)岁、(62.7±15.5)岁,逐渐增大(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3±17.4)d、(22.7±14.1)d、(20.1±15.2)d,呈逐渐缩短(P〈0.01).(2)心衰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糖尿病.从1993-1997至2003-2007时间段,冠心病从37.2%升至46.8%,高血压病从23.3%增至46.7%,糖尿病由12.3%升至21.1%,风心病由35.2%减至16.6%(均为P〈0.05).(3)心衰主要诱因或并存疾病主要是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梗)、肺炎、慢性阻寒性肺病和肾功能衰竭.从1993-1997至2003-2007时间段,心房颤动始终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23.2%、23.2%和20.6%),心梗、肺炎、肾功能衰竭分别从11.0%、8.9%及5.2%增至14.7%、14.5%和9.1%,而慢性阻寒性肺病由12.9%降至8.4%(均为P〈0.05).(4)三个时间段住院30 d病死率依次为7.0%、4.5%、5.1%,其中近10年的两个时间段心衰病死率均低于1993-1997时间段(均为P〈0.05).50~79岁之间的三个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减少最明显(分别从4.5%、8.O%和11.9%降为1.6%、3.1%和6.6%,均为P〈0.05).男性病死率较女性下降明显(分别从7.2%、6.8%降为5.0%、5.2%,P〈0.05).不同心衰病因中,由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引起的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由冠心病引起的病死率下降最为明显,三个时间段依次为9.3%、5.O%和3.8%(均为P〈0.05).不同诱因或并存疾病中仅有合并心梗的心衰患者30 d病死率有明显降低(P〈0.05),三个时间段病死率依次为21.8%、18.3%和11.1%.合并4~5种疾病的心衰患者30 d住院病死率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 15年来,心衰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风心病为主,前L二者呈递增趋势,而风心病呈递减趋势.心衰合并多种疾病的比例增加.30 d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冠心病为病因或合并心梗的心衰患者30 d病死率下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死亡率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被引量:44
20
作者 韦丙奇 杨跃进 +12 位作者 张健 张春玲 顾晴 高鑫 窦克非 张宇辉 黄晓红 康连鸣 杨艳敏 戴研 于丽天 张慧敏 吕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 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医院病死率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