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bryo quality and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in embryos from couples undergo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using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1
作者 Mina Niusha Seyed Ali Rahmani +3 位作者 Leila Kohan Ladan Sadeghi Mohammad Nouri Hamid Reza Nejabat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Objective:To detect common chromosomal aneuploidy variations in embryos from couples undergo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and their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embryo qualit... Objective:To detect common chromosomal aneuploidy variations in embryos from couples undergo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and their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embryo quality.Methods:In this study,359 embryos from 62 couples were screened for chromosomes 13,21,18,X,and Y by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or biopsy of blastomere,a laser was used to remove a significantly smaller portion of the zona pellucida.One blastomere was gently biopsied by an aspiration pipette through the hole.After biopsy,the embryo was immediately returned to the embryo scope until transfer.Embryo integrity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were assessed on day 5.Results:Totally,282 embryos from 62 couples were evaluated.The chromosomes were normal in 199(70.57%)embryos and abnormal in 83(29.43%)embryo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embryos and numerical chromosomal abnormality(P=0.67).Conclusions:Embryo quality i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ts genetic status.Hence,the quality of embryos determined by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is not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choosing embryos without these abnorm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aneuploidy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embryo quality BLASTOMERE BLASTOCYST
下载PDF
女性体质量指数与胚胎倍性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2
作者 李洁 赵晴 +5 位作者 崔巍然 燕月月 周炜 倪天翔 张倩 颜军昊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7期481-487,共7页
目的:分析女性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影响胚胎倍性,并探讨其与整倍体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随机分配至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组的606例不孕症女性,根据BMI将PGT-A患者分为4组:体重过低(<18.5 kg/m^(2)... 目的:分析女性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影响胚胎倍性,并探讨其与整倍体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随机分配至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组的606例不孕症女性,根据BMI将PGT-A患者分为4组:体重过低(<18.5 kg/m^(2),45例)、正常(18.5~24.9kg/m^(2),407例)、超重(25~29.9kg/m^(2),130例)和肥胖(≥30kg/m^(2),24例)。分析四组患者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PGT-A检测结果、整倍体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BMI<18.5kg/m^(2)、18.5~24.9 kg/m^(2)、25~29.9kg/m^(2)和≥30kg/m^(2)组的整倍体率分别为70.37%、69.63%、70.00%和69.44%,累积活产率分别为82.22%、77.39%、75.38%和7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各组间的胚胎倍性及临床结局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后良好人群中,女性BMI与胚胎倍性和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胚胎倍性 临床结果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行PGT-A妇女的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李为玉 周欣 段金良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8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妇女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T-A)技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9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症妇女,其中反复种植失败(RIF)行PGT-A妇女79例(RIF组),对照组419例。根据是否获得整倍体胚胎将79例RIF患者分为获得... 目的分析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妇女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T-A)技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9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症妇女,其中反复种植失败(RIF)行PGT-A妇女79例(RIF组),对照组419例。根据是否获得整倍体胚胎将79例RIF患者分为获得整倍体胚胎组51例(RIF-S)和未获得组28例(RIF-F)。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RIF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基础窦卵泡计数(AFC)少于对照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获卵数、MII卵数、2PN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RIF-S组年龄小于RIF-F组,活检胚胎数、D3优胚数、囊胚数、优囊数均多于RIF-F组(P<0.05)。结论高龄及卵巢储备功能差的女性容易发生R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胚胎非整倍性
下载PDF
嵌合体胚胎移植的临床研究现状
4
作者 闫惠惠 张云山(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03-507,共5页
嵌合体胚胎是介于整倍体胚胎和非整倍体胚胎之间的第3种胚胎,是包含2种及2种以上遗传学不同细胞系的胚胎。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二代测序技术对嵌合体胚胎的检出准确率更高。嵌合体胚胎移植结局的不确定性较高,着床失败率、流产率明显... 嵌合体胚胎是介于整倍体胚胎和非整倍体胚胎之间的第3种胚胎,是包含2种及2种以上遗传学不同细胞系的胚胎。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二代测序技术对嵌合体胚胎的检出准确率更高。嵌合体胚胎移植结局的不确定性较高,着床失败率、流产率明显高于整倍体胚胎移植,对于能否移植嵌合体胚胎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但嵌合体胚胎移植为无整倍体胚胎的患者提供了生育可能性,因此,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尽管2017—2018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发布了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指南,但仍缺乏嵌合体胚胎移植的指导意见。综述目前嵌合体胚胎移植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及相关科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胚胎移植 产前诊断 非整倍体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体外受精
下载PDF
用11色探针检测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史秋雯 丘映 +2 位作者 许长龙 黄茜 陈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建立用11种不同的染色体探针进行三轮FISH杂交检测单卵裂球的技术,同时探讨胚胎中的嵌合体现象及1PN胚胎的整倍性。方法收集IVF/ICSI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的废弃胚胎31枚,包括15枚2PN胚胎和16枚1PN胚胎用于研究。蛋白酶消化透明带... 目的建立用11种不同的染色体探针进行三轮FISH杂交检测单卵裂球的技术,同时探讨胚胎中的嵌合体现象及1PN胚胎的整倍性。方法收集IVF/ICSI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的废弃胚胎31枚,包括15枚2PN胚胎和16枚1PN胚胎用于研究。蛋白酶消化透明带,每个胚胎中吸取2、3个卵裂球,用0.2%Tween-20/0.01N HCl+甲醇/冰醋酸(3∶1)法固定,用11种染色体探针进行FISH杂交分析。结果共获72个卵裂球,成功固定核69个,成功率为95.8%;FISH杂交后,66个核信号完整,杂交成功率为95.6%;9个胚胎为嵌合型,嵌合体率为29.0%;16个1PN胚胎中6个正常,正常率为37.5%。结论建立了较稳定的应用11色探针进行FISH杂交诊断单卵裂球技术;第3天胚胎中嵌合体率较高,会增加PGS的误诊率;部分1PN胚胎染色体正常,在无2PN胚胎移植的情况下,1PN胚胎也可作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整倍体 胚胎 植入前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用于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永焕 宋学茹 +3 位作者 鲁琳琳 赵晓徽 吕睿 白晓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9期618-623,共6页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冻存的正常8细胞胚胎4枚,患者夫妇均自愿捐献冻存胚胎用于科研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分...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冻存的正常8细胞胚胎4枚,患者夫妇均自愿捐献冻存胚胎用于科研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分别从4枚冻融胚胎中获取卵裂球进行多重置换扩增,扩增产物经过酶切、荧光标记、纯化、定量后与处理后的正常女性单个淋巴细胞扩增产物共同杂交(采用aCGH芯片),利用Agilent扫描仪扫描芯片、获取图像并通过软件读取和分析数据,将重复/缺失区域在染色体上定位.结果:胚胎1的1~4号样本中1号样本的aCGH结果为47,XX,del(5)(p15.33-p12),del(9)(q13-q34.13),+21;2~4号样本均为46,XX.胚胎2的5、6号样本结果均为47,XX,+19.胚胎3的7、8号样本结果均为46,XX.胚胎4的9、10号样本结果均为46,XY.结论:aCGH能够用于检测植入前胚胎单个卵裂球细胞全基因组的非整倍体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非整倍体 多重置换扩增
下载PDF
检测着床前胚胎非整倍性诱变的小鼠动物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帅祖兵 黄天华 +2 位作者 曾荔苹 黄建民 孙希海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建立检测化学物对着床前胚胎是否具有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 ,探讨非整倍性诱变剂秋水仙素 (colchicine ,COL)对着床前胚胎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作受试动物 ,分为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秋水仙素 (0 .2 5mg/kg、0 .5mg/k... 目的 :建立检测化学物对着床前胚胎是否具有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 ,探讨非整倍性诱变剂秋水仙素 (colchicine ,COL)对着床前胚胎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作受试动物 ,分为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秋水仙素 (0 .2 5mg/kg、0 .5mg/kg、0 .75mg/kg)处理组共 5个组 ,观察小鼠着床前胚胎丝裂指数和微核率的变化。结果 :① 0 .75mg/kg组的丝裂指数比空白对照显著增高 (P <0 .0 1) ;②微核率随秋水仙素剂量增加而升高 ,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①通过一系列预备试验 ,建立了一种有效地检测化学物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 ;②秋水仙素只有在其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才能中止着床前胚胎细胞分裂 ;秋水仙素可诱导着床前胚胎细胞出现非整倍性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非整倍性 前床前胚胎 秋水仙素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倩 郑叶 颜军昊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应用于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非整倍体)检测,以期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如囊胚期活检、比较基因组杂交...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应用于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非整倍体)检测,以期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如囊胚期活检、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微阵列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等,显著增加了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风险。同时,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的广泛应用也面临许多挑战。综述该领域的应用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诊断 生殖技术 辅助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非整倍性 囊胚 核酸杂交 微阵列分析 DNA 嵌合体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嵌合胚胎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小璇 吴畏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8-82,共5页
随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PGT)的应用及其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嵌合胚胎作为整倍体胚胎、非整倍体胚胎以外的第三种胚胎类型,在移植前胚胎中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胚胎嵌合可导致流产、死产和遗传异常风险的... 随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PGT)的应用及其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嵌合胚胎作为整倍体胚胎、非整倍体胚胎以外的第三种胚胎类型,在移植前胚胎中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胚胎嵌合可导致流产、死产和遗传异常风险的增加,但也可发育为健康活产儿。嵌合胚胎在染色体异常类型、异常细胞比例和嵌合部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为其移植的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使其移植后的结局具有极大未知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的错误,将导致非整倍体胚胎的形成;而受精卵形成后细胞的有丝分裂错误,产生了嵌合胚胎。理解嵌合胚胎形成机制,了解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发育结局,对避免错误地丢弃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现象 染色体 非整倍性 胚胎植入 植入前诊断
下载PDF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文浩 张四林 +1 位作者 王永博 师娟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通过种植前遗传学筛查患者的胚胎和染色体结果分析,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种植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胚胎培养至卵裂期和囊胚期活检,PGS检测采用a... 目的通过种植前遗传学筛查患者的胚胎和染色体结果分析,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种植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胚胎培养至卵裂期和囊胚期活检,PGS检测采用array-CGH(BlueGnome 24SureV3),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的结果。结果 PGS共活检348枚胚胎,其中卵裂期67例,囊胚期281例,囊胚期胚胎的整倍体率高于卵裂期胚胎(43.68%vs 14.75%,P<0.01),卵裂期胚胎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5条最为常见(42.31%),而囊胚中异常染色体数目为1条最为常见(53.79%)。卵裂期胚胎中20,21,16,14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00%);8,4,12号染色体发生率较低(<3.00%)。囊胚中22,16,19,7,1,性染色体,21,15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00%);10,17,12,3号染色体发生率较低(<3.00%)。在染色体缺失异常中,20,16,22,1,21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8.14%,6.98%,6.98%,6.59%,5.81%,均>5.50%);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低(0.78%)。染色体重复异常中19,16,22,21,性染色体,7,15,13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50%);12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最低(1.46%)。结论囊胚期胚胎的整倍体率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5条最为常见,囊胚中异常染色体数目为1条最为常见。卵裂期胚胎中20,21,16,14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而囊胚22,16,19,7,1,性染色体,21,15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卵裂期胚胎 囊胚 染色体异常 非整倍体
下载PDF
PGT-A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彦奇 庞敏 +1 位作者 李维娟 黄卫东 《新疆医学》 2019年第10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T-A)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新疆佳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85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行PGT-A组(n=34)和未行PGT-A组(n=51),用单细胞全基因组...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T-A)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新疆佳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85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行PGT-A组(n=34)和未行PGT-A组(n=51),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WGA)和二代测序技术(NGS)对行PGT-A组胚胎染色体进行筛查,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对两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行PGT-A检测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为42.86%(54/126),其中15例行单胚胎冻融移植,临床妊娠率66.67%(10/15),高于未行行PGT-A组(45.1%),行行PGT-A组的自然流产率20%(2/10)显著低于未行行PGT-A组(26.09%)。结论通过行PGT-A,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可以有效筛选出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降低自然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复发性自然流产 胚胎染色体异常 临床妊娠率 流产率
下载PDF
PGT-A前冷冻囊胚活检与新鲜囊胚活检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张京业 张晓丽 吴克良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0-912,918,共4页
目的针对常规体外授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有剩余冷冻囊胚,却反复种植失败、反复流产或流产物基因检测有异常的患者,探讨将其剩余冷冻囊胚活检并行染色体整倍体性检测以改善妊娠结局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IVF/ICS... 目的针对常规体外授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有剩余冷冻囊胚,却反复种植失败、反复流产或流产物基因检测有异常的患者,探讨将其剩余冷冻囊胚活检并行染色体整倍体性检测以改善妊娠结局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IVF/ICSI周期中冷冻囊胚活检的患者为冻胚活检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周期中新鲜囊胚活检的患者为鲜胚活检组。比较两组囊胚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冻胚活检组(96例患者)与鲜胚活检组(104例患者)囊胚解冻后总的囊胚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8.9%,P=0.211),移植后的胚胎着床率(61.9%vs 65.2%,P=0.630)和流产率(18.5%vs 18.3%,P=0.9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冻胚活检组的胚胎整倍体率显著高于鲜胚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4%vs 48.6%,P=0.027)。结论冻胚活检法作为一种非常规的PGT-A活检方法安全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的胚胎利用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此类患者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胚活检 鲜胚活检 解冻存活率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
下载PDF
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对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患者胚胎整倍体率及累积妊娠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赵绍彤 刘颖博 +2 位作者 张倩 倪天翔 颜军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2874-2880,共7页
目的研究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对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uRPL)患者胚胎整倍体率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2021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第1次行PGT-A治疗的不明原因uRPL的女性患者共799例,根... 目的研究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对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uRPL)患者胚胎整倍体率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2021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第1次行PGT-A治疗的不明原因uRPL的女性患者共799例,根据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分为3组: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次(445例)、3次(251例)和≥4次(103例),并按照年龄(≤37岁、>37岁)进行分层分析,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别比较3组的胚胎整倍体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累积活产率和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活产率、临床妊娠丢失率和胚胎整倍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为(34.7±5.1)岁。≤37岁患者[分别为48.9%(539/1103)、50.6%(354/700)和52.1%(152/292),P=0.567]和>37岁患者[分别为26.2%(103/393)、28.8%(55/191)和20.5%(16/78),P=0.377]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3和≥4次组间胚胎整倍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岁患者中,与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和3次组相比,≥4次组累积活产率较低[分别为52.6%(153/291)、52.8%(93/176)和34.3%(25/73),P=0.014],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较高[分别为15.8%(31/196)、15.3%(18/118)和46.9%(23/49),P<0.001]。校正年龄、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窦卵泡数后,在≤37岁的患者中,既往流产次数≥4次是累积活产率(OR=0.461,95%CI:0.263~0.807,P=0.007)和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OR=4.382,95%CI:2.165~8.873,P<0.001)的相关因素;在>37岁的患者中,既往流产次数与累积活产率、临床妊娠丢失率和胚胎整倍体率无相关性。结论在uRPL人群中,≥4次自然流产会降低≤37岁患者的累积活产率,增加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反复妊娠丢失 胚胎整倍体率 累积活产率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原文传递
原核形态、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见桥 庄广伦 +4 位作者 龙晓林 杜红姿 石宇 黄玉玲 黄艳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原核形态评分(原核评分)、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对需要行胚胎植入前诊断(PGD)的7例患者,于受精后第3天,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选用13、18、21、X、Y5种染色... 目的探讨原核形态评分(原核评分)、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对需要行胚胎植入前诊断(PGD)的7例患者,于受精后第3天,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选用13、18、21、X、Y5种染色体探针筛查这些病人种植前胚胎的非整倍体,同时分析原核评分、胚胎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7例患者各行PGD1个周期,共获得73个胚胎;根据原核评分将所有胚胎分成A、B两组,原核评分≥14分的胚胎为A组,共49个;<14分者为B组,24个;在A组中,优质胚胎比例为46·9%(23/49),显著高于B组的20·8%(5/24),P<0·05;对52个胚胎进行活检,51个胚胎有FISH诊断结果;在有FISH诊断结果、原核评分≥14分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51·4%(19/37),显著高于评分<14分胚胎的21·4%(3/14),P<0·05;优质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55·6%(15/27),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的29·2%(7/24),P<0·05。原核评分≥14分的优质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为70·0%(14/20),高于优质胚胎的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分高的原核有更大的机会发育成优质胚胎和染色体正常的胚胎,优质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高于非优质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形态 卵裂胚 诊断 种植前 染色体 非整倍体
原文传递
人类早期体外发育停滞胚胎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技术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超敏 方丛 +2 位作者 李俐琳 汪翔 张敏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早期体外发育停滞胚胎染色体整倍体性,探索早期胚胎发育停滞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系,为胚胎发育停滞机制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方法选择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的胚胎13枚:四细胞期停滞胚胎5枚,八细胞期停滞胚胎4枚,... 目的了解人类早期体外发育停滞胚胎染色体整倍体性,探索早期胚胎发育停滞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系,为胚胎发育停滞机制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方法选择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的胚胎13枚:四细胞期停滞胚胎5枚,八细胞期停滞胚胎4枚,囊胚4枚,分别进行活检、全基因组扩增、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基因芯片分析。结果5枚四细胞期停滞胚胎有2枚染色体整倍体性正常。4枚八细胞期停滞胚胎均为非整倍体。4枚囊胚中仅1枚形态较差的囊胚染色体存在微缺失,另3枚形态学评分分别为好、中、差的囊胚均为整倍体。另外对卵裂期停滞的4枚胚胎取不同活检细胞分别观察,除1例扩增失败、1例均为整倍体外,剩余2枚胚胎不同卵裂球染色体整倍体性不一致,即存在嵌合现象。结论卵裂期停滞胚胎及形态学差的囊胚染色体整倍体性可为正常,早期胚胎嵌合普遍,提示胚胎发育停滞的机制可能不仅是由染色体非整倍体导致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整倍体性 嵌合 停滞胚胎
原文传递
染色体多态性:PGT-A新指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鲍晓 史昊 孙莹璞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是否可以作为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指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PG...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是否可以作为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指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PGT-A解冻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新鲜移植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妇染色体核型,PGT-A周期分为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及双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双方多态组),同期染色体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体正常组);IVF周期分为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同期染色体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体正常组);比较组间实验室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PGT-A周期中,各组间活检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解冻移植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新鲜胚胎移植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助孕后早期流产患者中,女方多态组、男方多态组和染色体正常组流产组织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6.67%(4/15)、57.89%(11/19)、64.59%(36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夫妇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不影响胚胎非整倍体,同时不影响PGT-A周期和IVF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目前无明确证据支持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可作为PGT-A新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染色体多态性变异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胚胎非整倍体 流产组织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既往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者的囊胚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靖雅 张莹莹 +3 位作者 严茜 丁晨晖 王静 王琼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分析既往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previous chromosome abnormality miscarriage,PCAM)患者囊胚的染色体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比较因PCAM(PCAM组)和因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对照组)进行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prei... 目的分析既往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previous chromosome abnormality miscarriage,PCAM)患者囊胚的染色体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比较因PCAM(PCAM组)和因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对照组)进行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PGT-A)患者的活检囊胚染色体异常率,并分析其与双方年龄、基础促卵泡激素(FSH)、FSH/黄体生成素(LH)、体质量指数(BMI)、既往自然流产次数、新鲜取卵周期数、MⅡ卵子率、受精率、囊胚形成率、活检囊胚数和有无PCAM的关系。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女方年龄和有无PCAM对活检囊胚的染色体异常率有影响。女方年龄≤30岁、31~34岁和35~38岁,PCMA组和对照组的囊胚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5.29%、27.43%、45.76%和18.22%、19.85%、31.55%(P=0.034、P=0.044、P=0.011);>38岁时,PCMA组和对照组的囊胚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63.64%和46.15%(P=0.227)。结论 >38岁PCAM患者的囊胚染色体异常率超过60%,建议行PGT-A以降低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再次流产风险。35~38岁PCAM患者的囊胚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考虑行PG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胚胎 染色体 囊胚 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PGT-A)
原文传递
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虹 郑锦霞 +2 位作者 孙子莉 伍园园 陈智勤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7-565,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PGT-A治疗的63例RIF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179例RIF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女方年龄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促排卵结果和妊娠结局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每移植周期累计活产率的因素。结果最终20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研究组61例,对照组142例,匹配了年龄差异后两组间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因素、不孕年限、既往移植失败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窦卵泡计数和卵巢刺激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无可用胚胎数比例[45.90%(28/61)]高于对照组[13.38%(19/142)],而可移植胚胎数[1(0,2)个]低于对照组[2(1,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61.54%(24/39)]、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61.54%(24/39)]、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61.54%(24/39)]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61.54%(24/39)]均高于对照组[27.47%(75/273),P<0.001;41.51%(66/159),P=0.024;37.11%(59/159),P=0.006和37.11%(59/159),P=0.006];但其累计活产率[39.34%(24/61)]与对照组[41.55%(59/1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是否采用PGT-A治疗为影响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71(1.32~5.58),P=0.007],而对累计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OR(95%CI)=2.49(0.87~7.13),P=0.089]。结论相较常规IVF治疗,NGS-PGT策略虽然能提高RIF患者的每移植周期活产率,但不会提高其累计活产率。因此,NGS-PGT策略在RI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仍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活产率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不孕因素 临床疗效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PGT-A后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囊胚的移植临床结局及转录组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磊 党诗莹 +4 位作者 许素铭 张志平 范俊梅 张栋栋 武学清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探讨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后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对其转录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山西... 目的探讨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后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对其转录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A后选择整倍体囊胚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5个移植周期,分别按照囊胚发育时间[第5日(day 5,D5)组和第6日(day 6,D6)组]及囊胚评级(高质量组和一般质量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囊胚移植临床结局。通过比较来自GEO和ENA数据平台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的囊胚单细胞转录组数据(scRNA-seq),分析不同组间的转录组水平差异。结果①D5组和D6组男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和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MⅡ卵率[86.35%(2051/2375)比82.71%(1770/2140),P=0.001]、囊胚形成率[68.08%(725/1065)比62.14%(540/869),P=0.006]、着床率[72.78%(115/158)比52.55%(72/137),P<0.001]、临床妊娠率[56.33%(89/158)比43.80%(60/137),P=0.032]和活产率[53.80%(85/158)比40.87%(56/137),P=0.027]相比较,D5组都显著高于D6组,两组间流产率、早产率、男性比例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高质量组和一般质量组男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BMI、FSH、LH、雌二醇和获卵数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MⅡ卵率[87.06%(1251/1437)比83.50%(2570/3078),P=0.002]、囊胚形成率[73.38%(499/680)比61.08%(766/1254),P<0.001]、着床率[77.90%(74/95)比56.50%(113/200),P<0.001]、临床妊娠率[61.05%(58/95)比45.50%(91/200),P=0.013]和活产率[56.84%(54/95)比43.50%(87/200),P=0.032]相比较,高质量组都显著高于一般质量组,两组间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男性比例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基于GEO和ENA数据平台的scRNA-seq数据,挖掘D5和D6囊胚以及高质量和一般质量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和外滋养层(trophectoderm,TE)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经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D5组较D6组ICM/TE上调的DEGs显著富集在285/288个信号通路;高质量组较一般质量组ICM/TE上调的DEGs显著富集在207/3个信号通路。结论发育D5囊胚比发育D6囊胚,高质量囊胚比一般质量囊胚都具有较好的着床和继续临床妊娠能力。对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的囊胚进行转录组水平分析比较,显示转录组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囊胚转录组水平的分析,对囊胚着床及继续临床妊娠能力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 囊胚发育时间 囊胚评级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在Y染色体AZFc微缺失不育患者助孕治疗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喜良 王彦坤 +3 位作者 侯开波 郝冬梅 费嘉 于月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在Y染色体AZFc微缺失不育患者助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56例Y染色体AZFc微缺失导致不育且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在Y染色体AZFc微缺失不育患者助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56例Y染色体AZFc微缺失导致不育且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进行助孕治疗的男性患者,年龄(34.22±4.15)岁,年龄范围为26~43岁;配偶年龄(32.93±3.91)岁,年龄范围为27~41岁。充分沟通后,根据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分为PGT-A组(n=31)与形态学组(n=25),PGT-A组患者对胚胎活检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染色体结果选择胚胎进行移植;形态学组患者根据形态学观测结果选择胚胎进行移植。比较两组患者配偶移植情况、临床妊娠率、移植周期活产率、抱婴夫妻占比及单胚活产率。结果形态学组22例患者进入移植周期,共进行29个移植周期,移植54枚胚胎,14个移植周期获得临床妊娠,10个移植周期获得活胎分娩,男胎6例,女胎5例(含双胞胎1例);PGT-A组21例患者进入移植周期,共进行21个移植周期,移植21枚胚胎,18个移植周期获得临床妊娠,15个移植周期获得活胎分娩,男胎1例,女胎15例(含双胞胎1例);形态学组移植周期数及移植胚胎数量均高于PG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临床妊娠率[85.7%(18/21)]、抱婴夫妻占比[48.4%(15/31)]及单胚活产率[71.4%(15/21)]均高于形态学组[48.3%(14/29)、40.0%(10/25)、18.5%(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A能在显著减少移植次数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获得无生育风险的后代,且不降低患者的抱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Fc微缺失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