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喜玲 张宏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显下降 ,t分别5.32和5.23(P<0.01) ,治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χ2=4.93 ,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他汀类药物 治疗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萍 王化芬 +1 位作者 崔庆 刘慧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 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 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胸痛2、4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6、12、24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 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组胸痛6、12、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华英 黄胜 陈康荣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诊断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分别测定68例健康者(对照组)、7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例]发病3 h、6 h的血清IMA、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诊断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分别测定68例健康者(对照组)、7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例]发病3 h、6 h的血清IMA、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IMA、c Tn I、CK-MB诊断ACS的效能。结果 UA、AMI组发病3 h、6 h时血清I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3 h、6 h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AMI组发病3 h时血清c Tn 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 h血清c Tn I、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 h时IMA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80.9%,c Tn I分别为7.7%、92.6%,CK-MB分别为10.3%、86.8%,IMA、c Tn I、CK-MB 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9%、97.1%。6 h时IMA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83.8%,c Tn I分别为38.5%、97.1%,CK-MB分别为44.9%、92.6%,IMA、c Tn I、CK-MB 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9%、98.5%。结论血清IMA水平可作为ACS患者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指标,IMA、c Tn I、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肌酸激酶 心肌肌钙蛋白 I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单支动脉闭塞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睿 司良毅 +2 位作者 张航向 龚卫琴 李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 4 2例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组 )和 5 4例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B组 )的近期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泵功能...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 4 2例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组 )和 5 4例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B组 )的近期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泵功能、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phosphokinase,CPK)峰值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显示 :A组心脏射血分数及KillipI(无泵功能障碍 )率低于B组 ,A组KillipII IV(有不同程度的泵功能障碍 )率高于B组 ;CPK峰值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A组高于B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均 <0 .0 1)。结论B组CPK峰值降低 ,表明老年B组梗塞后所致心肌坏死面积减小 ,从而可以解释其泵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单支动脉闭塞性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老年人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华 王媛媛 +1 位作者 郗昆 王绍明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心内一科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4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心内一科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4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物、低分子肝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尼可地尔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异舒吉组给予异舒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电图疗效,ST段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尼可地尔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9%;异舒吉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6%,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与用药后,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的次数,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受性良好。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病症,同时可显著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可以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运动诱导型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友丽 陈光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运动诱导型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后仍有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EECP治疗,30个小节为1疗程,每个治疗小...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运动诱导型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后仍有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EECP治疗,30个小节为1疗程,每个治疗小节持续1小时,每天1个治疗小节。每疗程前、后分别做平板运动试验。观察EECP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基准期和治疗结束时的心绞痛次数;②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③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④运动后ST段下降0.1 mv所需的时间;⑤运动持续的时间。结果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P<0.01);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乘积轻度变化(P>0.05);明显延长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的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的时间及运动持续的时间(P<0.05)。结论EECP治疗可以减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次数,延长其因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心电体表地形图系统简介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洪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15-3518,共4页
心电体表地形图是一种在体表标记心脏电活动的全新心电标测系统,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相比,该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无特异性改变,而80导... 心电体表地形图是一种在体表标记心脏电活动的全新心电标测系统,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相比,该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无特异性改变,而80导联心电体表地形图有助于UA/NSTEMI的诊断和治疗。对那些症状和体征疑似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包括心电体表地形图检测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可以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图 胸痛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被引量:4
8
作者 何丽 《现代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按照指南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扩冠、降低心肌耗氧、调脂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静点舒血...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按照指南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扩冠、降低心肌耗氧、调脂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静点舒血宁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频度、持续时间、程度及反应心肌缺血的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1)。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扩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改善缺血病人的微循环、稳定细胞膜等作用,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与西药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缺血修饰清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张然蓉 刘政 +1 位作者 杨镇帆 邱广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6期2174-2175,21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17例ACS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MA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IMA检测对于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当临界值为73.25U/mL时,血清IM...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17例ACS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MA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IMA检测对于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当临界值为73.25U/mL时,血清IMA检测判断A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86.0%、84.93%和94.68%。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的血清中I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IMA和CK-MB诊断ACS敏感性提升至91.5%,此时特异性为71.5%。结论血清IMA水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IMA和CK-MB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清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邱红 江淑芳 +2 位作者 邢继成 郝虹 赵钊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7期496-497,共2页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 A)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冠心病与IM A的关系。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13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M A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 A)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冠心病与IM A的关系。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13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M A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IM 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心梗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IM A水平对了解其心肌缺血状况有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11
作者 杨海娜 王伟 +1 位作者 卢绍禹 端木伟文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缬沙坦组(60例)。常规组: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缬沙坦组(60例)。常规组: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连续服药6个月,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缬沙坦80—160mg,每天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的改变、心电图sT段变化、血压变化及左心室肥厚的改变等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组和缬沙坦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ST-T段压低减轻,左心室肥厚明显逆转(均P〈0.05),缬沙坦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UAP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对UAP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高血压 原发性 心肌缺血 ST段改变
下载PDF
Entire process of electrocardiogram recording of Wellens syndrome:A case report
12
作者 Na Tang Yi-Hua Li +2 位作者 Liang Kang Rong Li Qing-Min C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9期6672-6678,共7页
BACKGROUND Wellens syndrome is an electrocardiogram(ECG)pattern see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verted or biphasic T-waves that change into positive or pseudo-normaliz... BACKGROUND Wellens syndrome is an electrocardiogram(ECG)pattern see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verted or biphasic T-waves that change into positive or pseudo-normalized waves at precordial leads when the patient experiences an angina attack;however,the mechanism for this condition remains unclear.CASE SUMMARY A 47-year-old male patient experienced repeated,unprovoked episodes of chest pain for>20 d,with worsening during the previous day.On the day of admission,he experienced episodes of paroxysmal chest pain lasting more than 30 min,in addition to radiating pain to the left arm and exertional dyspnea.The patient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no chest pain or other discomfort at that time.ECG at presentation showed sinus tachycardia and Twave changes,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Wellens syndrome when combined with previous ECG findings.ECGs and myocardial enzymology examinations were normal when angina was present,but the ECG showed inverted or biphasic Twaves when angina was absent.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he ECGs demonstrated inverted or biphasic T-waves in the anterior precordial leads on days 0,1,and 2,but normal T-waves on day 3.The ECGs showed no subsequent ischemic ST-T-wave changes.CONCLUSION The Wellens syndrome pseudo-normalized T-waves likely reflect develop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to the hyperacute phase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ens syndrome Pseudo-normalized T-wave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schemia ELECTROCARDIOGRAM Case report
下载PDF
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5 位作者 王强 曹剑 吴建中 尹慧君 胡亦新 刘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终点事件,包括随访期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结果随访4.4~6.7(5.5±0.9)年,20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30.9%。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7%vs 27.4%,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2.10倍(95%CI:1.39~3.17,P<0.01)。经多因素校正后,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1.64倍(95%CI:1.15~2.35,P<0.01)。结论贫血是老年患者远期因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死亡住院风险独立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卒中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王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2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两组均治疗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收缩压与心率乘积、每日硝酸甘油用量、24h心电图ST段最大下移幅度、总下移时间及24h缺血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在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减少、每日硝酸甘油用量指标上联合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显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传统药物辅以曲美他嗪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亚昭 许军星 +3 位作者 崔利锋 郭宏峰 李春栾 寇会合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4期4389-4391,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0例UA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2组,常规组30例给予硝酸甘油、拜阿司匹林、能量合剂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0例UA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2组,常规组30例给予硝酸甘油、拜阿司匹林、能量合剂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推,2组治疗15 d后观察2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和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心电图总有效率80%;常规组分别为80%和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UA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 2012年第9期1410-141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9例非冠心病(CHD)患者血清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 AMI组CK-MB、cTn...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9例非冠心病(CHD)患者血清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 AMI组CK-MB、cTnT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UA组及AMI组血清IMA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两组患者发病6 h内均显著高于发病6~12 h(P<0.01),发病6~12 h患者与非CH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IMA≥67.70 U/mL为阳性,得出IMA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79.3%。结论 IMA可成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其诊断ACS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立中 叶承刚 杨伟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测定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测定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其中卡维地洛组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移减轻(P<0.01,<0.05),但卡维地洛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2%(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抑制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细胞间粘附分子 P选择素 心肌缺血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 2012年第8期1245-1246,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结果 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组cTnT及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下载PDF
心肌“缺血记忆”分子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凯丽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7-840,共4页
胸痛患者到急诊科就诊是常见现象,但心肌短暂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胸痛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经消失或缓解。在胸痛消失后,常规的心脏检查方法一般难以准确诊断曾经发生过的心肌短暂缺血,这将会导致心肌缺血的漏诊。心肌短暂缺血... 胸痛患者到急诊科就诊是常见现象,但心肌短暂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胸痛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经消失或缓解。在胸痛消失后,常规的心脏检查方法一般难以准确诊断曾经发生过的心肌短暂缺血,这将会导致心肌缺血的漏诊。心肌短暂缺血后,心肌细胞血流减少,同时也会在细胞代谢、基因分子、受体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的持续时间比心肌血流变化的持续时间较长,基于以上变化的分子影像学检查能够检测到症状消失后的心肌缺血,这种现象称心肌"缺血记忆"。本文基于"缺血记忆"原理,在细胞代谢、基因分子、受体等方面阐述分子影像学诊断心肌缺血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心肌缺血 缺血记忆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少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瑞舒伐他汀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瑞舒伐他汀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5),常规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TNF-α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别(分别为P>0.05和P>0.05)。瑞舒伐他汀组病人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P<0.05和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P<0.05),ST段压低减轻(P<0.05),但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