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bone density,and follow-up in implant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inclined adjacent teeth
1
作者 Yi Yang Shun-Cheng Zhou +2 位作者 Yi-Hui Ma Xiang Wang Qing-Shan Do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4期5542-5548,共7页
BACKGROUND Tooth defects can cause elongation of occlusal teeth,leading to insufficient repair space.The combination of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oblique adjacent teeth has a significant ... BACKGROUND Tooth defects can cause elongation of occlusal teeth,leading to insufficient repair space.The combination of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oblique adjacent teeth has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AIM To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bone density,and follow-up of implant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inclined adjacent teeth.METHODS In total,98 patients with oblique adjacent teeth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mplant restoration combined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group A,n=49)or to receive implant restoration alone(group B,n=49).Changes in alveolar ridge bone density and apical bone densit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Changes in chewing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Follow-up lasted for 12 mo after repair to observe any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ral cavity.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97.96%and 85.71%,respectively,with group A having a higher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than group B.After treatment,the bone density of the alveolar ridge and apical bone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while the chewing and language functions improved.The changes in various indicators in group A were more significant.After treatment,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group A(97.96%)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79.59%).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A(2.04%)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24.49%).CONCLUSION The amalgamation of implant restorat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adjacent tilted teeth demonstrates notable clinical efficacy,diminishes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and fosters patient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while exhibiting negligible adverse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Orthodontic correction Tilt adjacent tee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lveolar bone mineral density
下载PDF
48例Locator种植覆盖全口义齿5年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2
作者 周团锋 杨雪 +2 位作者 张华 张智勇 陈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观察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长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采用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48例,其中双颌全口义齿修复21例,单颌27例,共植入种植体230颗。观察种植... 目的:观察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长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采用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48例,其中双颌全口义齿修复21例,单颌27例,共植入种植体230颗。观察种植体的留存率、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变化、义齿基托折裂和人工牙脱落折断等并发症,以及义齿固位力变化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年观察期间,5颗种植体脱落,1颗前牙区窄颈种植体颈部折断,12颗失访,种植体存留率为97.25%。种植修复后1年,48颗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21.4%),平均出血指数(BI)为0.21±0.42,前牙区高于后牙区。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为(0.21±0.35) mm,义齿基托折断2例。修复后5年,163颗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76.89%),BI为1.00±0.70,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为(0.58±0.85) mm;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指数与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在男女之间、前牙区与后牙区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观察期和5年观察期间,种植体周黏膜平均出血指数、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义齿折裂17例,折裂率为26.15%,人工牙脱落折断率为16.92%,多发于前牙中线区及Locator基台附着体安放位置,因固位力下降首次更换Locator基台固位垫圈平均(34.2±10.3)个月。结论: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有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并发症多见于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和垂直向骨吸收,随着戴用时间延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次是义齿基托折裂及人工牙脱落与折断,种植体脱落及折断。提示义齿制作时应加强金属支架在Locator基台位置和前牙中线区的强度,前牙区尽量避免使用窄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无牙颌 覆盖全口义齿 出血指数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牙槽骨形态测量分析
3
作者 王凡 常荍 梁舒然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比骨性Ⅲ类及I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结果骨性Ⅲ类组下前牙牙根唇侧和舌侧牙槽骨厚度均显著低于骨性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组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与骨性I类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切牙唇侧及舌侧牙槽骨厚度明显较骨性I类患者薄,在对其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尤其要注意转矩的控制,评估牙齿安全移动范围,以降低治疗风险,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田华 郝天喜 邓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 髁突 上尖牙牙槽骨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牙弓形态、牙槽骨厚度及矢状面位置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玉亭 扈宗鑫 +1 位作者 甘抗 朱娟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 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 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 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分析,根据牙弓形态、年龄、性别对其分组,对患者的320张上颌中切牙矢状位CBCT图像进行了检查,以测量唇侧骨板和腭侧骨板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骨厚度因牙弓形态和SRP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方圆形牙弓型和Ⅰ类SRP在腭侧的骨厚度最高。尖圆形弓型和Ⅱ类SRP在唇侧骨厚度最高。牙弓形态与SR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年龄、性别、牙弓形态、SRP与牙槽骨的根尖水平厚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牙弓形态和SRP与上颌中切牙的牙槽骨厚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医生在计划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牙弓形态 牙槽骨厚度 种植牙
下载PDF
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的CBCT随访研究
6
作者 夏珏瑶 张赞赞 +5 位作者 钟冲 金晶 俞沣洋 张佳男 方群智 卢海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治疗后以及经两年恢复期的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纳入15例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治疗前(T0),治疗后(T1),保持两年后(T2)拍... 目的:研究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治疗后以及经两年恢复期的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纳入15例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治疗前(T0),治疗后(T1),保持两年后(T2)拍摄CBCT片,用DophinImaging多平面重建后分别测量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在各测量位点牙槽骨厚度(ABA),测量点分别为:釉-牙骨质界下3 mm(CEJ-3 mm)处、牙根颈部、中部、根尖部,分别记为TAC、TA1、TA2、TA3。各牙唇腭侧牙槽嵴顶到CEJ高度(BH)分别记为BCL、BCP,不同阶段间变化量记为Δ。经头颅标志点重叠后测量上颌中切牙水平内收量及垂直压低量,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0-T1期,仅尖牙唇侧BH增加,余均减少。T1-T2期,中切牙及侧切牙腭侧有显著增加。T0-T2阶段,中切牙唇侧BH较治疗前增加。T0-T1阶段,各牙TA1、TA2减少,TA3增加。T1-T2期,中切牙及侧切牙TAC增加。T0-T2期,各牙TA1减少。T0-T1期,牙齿水平内收量与ΔBCP呈显著相关,其次是ΔTA3。T0-T2期,ΔBCP、ΔTA2、ΔTA3与牙齿水平内收量呈现低度负相关。T0-T1期,牙齿压低量与ΔTAC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是与ΔTA3、ΔTA1呈低度相关。结论: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在拔牙矫治期牙齿的垂直压低量和水平内收量与保持期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在保持期牙槽骨厚度增加,高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改建 正畸学 前牙 CBCT
下载PDF
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高红侠 徐蓬 +1 位作者 许荣宸 王立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口腔科接收的8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共88颗上颌埋伏前牙,所有患者均因牙列不齐、缺失等情况就诊...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口腔科接收的8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共88颗上颌埋伏前牙,所有患者均因牙列不齐、缺失等情况就诊,牙槽骨九分区法后加颞颌骨CBCT片发现埋伏牙。统计牙冠牙根的外上、外中、外下、中上、中中、中下、内上、内中、内下上颌前部埋伏牙的颗数以及埋伏牙位置、牙冠定位及牙根弯曲情况等。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埋伏牙位置、牙冠定位及牙根弯曲情况等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牙槽骨九分区法分类及CBCT的研究结果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88颗埋伏牙中,50颗牙冠、根在邻牙同侧,5颗牙冠、牙根在邻牙间,33颗牙冠、牙根在邻牙不同侧。埋伏牙牙冠、牙根以位于上颌骨内中和外上2个区间最多(占23.86%和19.32%)。88颗埋伏牙的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1.340、4.460、4.570、0.900、0.930、0.030、0.040、0.200,P<0.05)。结论: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具有清晰直观、准确便捷的优点,牙槽骨九分区法对治疗复杂上颌前部埋伏牙具有精确定位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诊治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三维重建 牙槽骨九分区法 上颌前部埋伏牙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埋伏上切牙正畸牵引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郭苏莹 陆史俊 丁元凤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3例),对侧同名牙根尖孔发育完成的为B组(17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A、B组埋伏的上切牙牵引前后的牙根长度,比较患牙牵引后与对侧同名牙以及1年后患牙的牙槽骨(牙槽骨宽度、唇侧骨板厚度、牙槽骨高度)及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 埋伏上切牙牵引后牙根长度较牵引前均有所增长(P<0.05);A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接近对侧同名牙牙槽骨宽度(P>0.05),而B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牵引后的唇侧骨板均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的高度及厚度(P<0.05),角化龈宽度也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P<0.05);但A组1年后的回访中,角化龈宽度显著增长(P<0.05)。结论 对埋伏上切牙牵引,有利于埋伏的上切牙牙根生长、牙槽骨的改建和角化龈的生长,但仍无法达到与对侧同名牙完全对称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角化龈宽度 牙槽骨宽度 牙根长度 锥形束CT 正畸牵引 前牙美学 牙龈生物型
下载PDF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评价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槽骨、CGRP水平及微环境改建的影响
9
作者 徐绅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讨广义估计方程评价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槽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微环境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2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43... 目的探讨广义估计方程评价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槽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微环境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2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43,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和观察组(n=143,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CGRP水平、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并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患者正畸治疗后CGRP水平与牙槽骨及微环境改建的关联;运用Spearman分析CGRP水平与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TNF-α、IL-6、IL-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后30d和治疗后1年的CGRP水平上升、前牙覆盖距离缩小、牙周袋深度减小、牙槽骨高度减小、出血指数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IL-2分泌减少,且观察组前牙移位患者的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前牙移位患者(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CGRP与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TNF-α、IL-6、IL-2呈显著负相关(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的深度、牙槽骨的高度、出血的指数、TNF-α、IL-6、IL-2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RP水平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及微环境改建的密切相关,可以依据CGRP水平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及微环境改建的相关性判断出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良好,在口腔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估计方程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牙槽骨 微环境改建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合并短根异常症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形态测量
10
作者 黄敏 赵磊 +2 位作者 何丽明 季红梅 周翠玲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短根异常症(SRA)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槽骨三维形态学特征,对其正畸治疗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SRA患者)与对照组(正...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短根异常症(SRA)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槽骨三维形态学特征,对其正畸治疗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SRA患者)与对照组(正常牙根患者)各56例。拍摄锥形束CT(CBCT)后测量两组患者左右两侧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骨开窗和骨开裂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平面、根尖平面均小于对照组;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平面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唇侧牙槽骨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平面<1 mm占比高于对照组,在根中和根尖平面>2 mm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安氏Ⅱ类2分类SRA患者的正畸治疗,应结合其上颌中切牙牙槽骨菲薄、附着高度小、骨缺损发生率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牙移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短根异常症 上颌中切牙 牙槽骨形态 骨缺损
下载PDF
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邓大贵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行义齿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期种植,研究组采取即...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行义齿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期种植,研究组采取即刻种植。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牙体植入6个月与12个月后牙槽骨吸收值均低于对照组,种植总有效率、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结论:即刻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延期种植,患者牙槽骨吸收值低,主观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延期种植 后牙区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种植在上前牙微创拔牙术后种植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罗小敏 王延安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种植治疗对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术后种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64例,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行位点保存种植... 目的探讨比较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种植治疗对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术后种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64例,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行位点保存种植,观察组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比较两组红白美学效果[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牙槽骨相关指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ES评分(13.53±0.21)分及WES评分(9.75±0.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86±0.16)分、(8.69±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槽骨高度(14.66±1.32)mm、牙槽骨宽度(6.87±0.83)mm及牙槽骨密度(1.67±0.11)g/cm^(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54±1.41)mm、(5.71±0.76)mm、(1.33±0.2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采用即刻种植治疗相较于位点保存种植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提升红白美学效果,并改善牙槽骨相关指标,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位点保存种植 红白美学效果 牙槽骨相关指标 满意度
下载PDF
正畸拔牙矫治对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牙槽骨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海龙 高静 王斯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814-1818,1822,共6页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对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宝鸡市中医院、宝鸡市口腔医院和渭南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MP-SN...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对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宝鸡市中医院、宝鸡市口腔医院和渭南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MP-SN)角度及面高指数分为高角组、低角组、均角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正畸拔牙矫治处理,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牙槽骨厚度变化。【结果】矫治后,高角组、低角组患者右上[牙合]颌面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6 mm、9 mm、根尖点处牙槽骨总厚度降低,且高角组低于低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患者右侧下颌[牙合]颌面距CEJ 3 mm、6 mm、9 mm牙槽骨总厚度和唇侧牙槽骨厚度降低最多,左侧[牙合]颌面距CEJ 6 mm、9 mm,根尖点牙槽骨总厚度及距CEJ 9 mm唇侧和距CEJ 6 mm腭侧减少量最多(P<0.05)。高角组距CEJ 3 mm处腭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低角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根距CEJ 3 mm、6 mm、9 mm处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P<0.05)。矫治后,低角组近远中根颊舌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高角组颊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P<0.05);高角组近中根唇侧牙槽骨减少量高于低角组(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能减少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高角患者牙槽骨厚度,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错[牙合] 安氏Ⅱ类 牙槽骨质丢失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舒然 王凡 +1 位作者 常荍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上颌中...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为(3.34±1.33)mm,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1.24±0.51)mm,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30±0.89)mm,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68±0.88)mm。上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切牙唇倾度负相关,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齿长度和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较薄,附着高度较低,舌侧牙槽骨较厚、附着高度较高。上切牙牙槽骨形态与切牙唇倾度、牙齿长度、下颌平面角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锥体束CT
下载PDF
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谢飘 唐镇 刘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52-456,共5页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牙槽骨会跟随牙齿以1:1的比例改建,张力侧骨新生、压力侧骨吸收以维持牙槽骨的平衡。但是近年研究显示,一些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出现了骨丧失,说明牙槽骨并不是即刻跟随牙齿发生等比例改建。前牙大范...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牙槽骨会跟随牙齿以1:1的比例改建,张力侧骨新生、压力侧骨吸收以维持牙槽骨的平衡。但是近年研究显示,一些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出现了骨丧失,说明牙槽骨并不是即刻跟随牙齿发生等比例改建。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周围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正畸患者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综述结果表明,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前牙牙根舌/腭侧根颈部位点处的牙槽骨较易出现骨缺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同于以往采用二维影像对牙槽骨进行研究,现多使用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其结果更加精确,但目前基于锥形束CT的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多因素研究较少。基于三维影像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前牙区牙槽骨长期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骨面型、牙齿移动方式等与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矫治 前牙内收 牙槽骨改建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厚度 骨新生 骨吸收 头颅侧位片 锥形束CT
下载PDF
颊侧开窗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慧娜 伍靖 +1 位作者 杜新雅 李晓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颊侧开窗法能否在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同时,有效保留牙槽骨高度,预防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的形成。方法:纳入门诊就诊的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40例,采用颊侧开窗法拔除智齿;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颊侧开窗法能否在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同时,有效保留牙槽骨高度,预防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的形成。方法:纳入门诊就诊的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40例,采用颊侧开窗法拔除智齿;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去骨法拔除智齿。术后1周、12个月、36个月时复查,术后1周检查并记录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术后12、36个月时,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评估拔牙区骨质情况,分别记录2组患者拔牙区牙槽骨高度,邻近第二磨牙探诊深度、松动度。对牙槽骨下降高度、第二磨牙是否形成深牙周袋、形成深牙周袋的第二磨牙探诊深度、是否出现第二磨牙松动及是否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拔牙区牙槽骨高度较术前平均降低1 mm;对照组较术前平均降低7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6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形成深牙周袋,术后12个月时6例患者第二磨牙平均探诊深度为4.5 mm,术后36个月时为5 mm;对照组有32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形成深牙周袋,术后12个月时32例患者第二磨牙平均探诊深度为7.5 mm,术后36个月时为8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现患者出现第二磨牙松动;对照组在术后12个月时有30例患者第二磨牙出现Ⅰ度松动,术后36个月时有32例患者第二磨牙出现Ⅰ度松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并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并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侧开窗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可有效保留拔牙术区牙槽骨高度,降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的发生率,同时并未增加下牙槽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拔除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埋伏阻生智齿 颊侧开窗法 远中牙周袋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去蛋白牛骨基质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金娜娜 马钧 +3 位作者 王静宜 曹晓丽 常静 李罗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 Bio-Oss)联合可吸收生物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置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 Bio-Oss)联合可吸收生物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置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9例,根据患者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试验组采用Bio-Oss联合Bio-Gide置于下颌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即中间距离(opposite height, OH)和颊侧距离(buccal height, BH)、近侧山脊高度变化(proximal ridge height changes, MHplateC)和远端山脊高度变化(distal ridge height variation, DHplateC)和牙周探诊等结果。结果 术前试验组OH和BH均高于对照组[(6.93±2.81)mm比(5.53±1.63)mm,(4.34±1.81)mm比(3.26±1.42)mm],术后OH低于对照组[(2.47±0.82)mm比(3.45±1.4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试验组MHplateC低于对照组[0.38(-4.54,3.12)mm比0.49(-2.38,4.56)mm],DHplateC高于对照组[2.30(-0.59,6.72)mm比0.20(-5.64,3.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试验组中间深度高于对照组[(7.15±2.98)mm比(6.84±2.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可以再生,Bio-Oss和Bio-Gide联合应用可促进第二磨牙牙槽骨高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蛋白牛骨基质 可吸收生物膜 下颌阻生智齿 位点保存术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在前牙区早期种植术后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牛休闲 梅玲 +4 位作者 朱泓 徐浩国 张冠雄 张菊会 王恩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47-3449,3461,共4页
目的:比较在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前牙区的种植切口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40例前牙区早期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腭通路翻瓣组(20例)和传统翻瓣组(20例),记录种植术后1、3、6个月... 目的:比较在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前牙区的种植切口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40例前牙区早期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腭通路翻瓣组(20例)和传统翻瓣组(20例),记录种植术后1、3、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和术后5d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平均差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量化表对术后5d疼痛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腭通路翻瓣组患者舒适度较好。结论:腭通路翻瓣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牙槽骨吸收,同时减轻患者疼痛,但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技术是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种植 传统翻瓣技术 腭通路翻瓣技术 前牙美学区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双颌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的CBCT研究
19
作者 吴晓玫 郭宏铭 +1 位作者 曾东 牛光良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研究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以了解牙齿的安全移动限度。方法选取31例安氏Ι类双颌前突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图像,测量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前牙内收后,除了侧切牙及尖牙根中1/2外,其... 目的研究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以了解牙齿的安全移动限度。方法选取31例安氏Ι类双颌前突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图像,测量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前牙内收后,除了侧切牙及尖牙根中1/2外,其余唇侧位点牙槽骨厚度均增加;腭侧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腭侧骨开裂率均增高,上侧切牙唇侧骨开窗率降低。结论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唇侧牙槽骨有一定的增生,腭侧牙槽骨明显吸收,牙槽骨改建能力有限,提示我们在正畸治疗前需明确牙槽骨的结构特点及牙根位于牙槽骨中的位置,避免医源性骨缺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前牙内收 牙槽骨厚度 牙槽骨改建
下载PDF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变化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张涛 王晓东 +2 位作者 刘珊珊 王笑妹 邸盈璐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0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前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和牙槽骨高度...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前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和牙槽骨高度,多因素偏回归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2年后牙槽骨高度低的影响因素。结果拔除2年后,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的深度明显深于拔除前,牙槽骨高度明显低于拔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术后出血、拔牙手术时间>30min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拔除2年后牙槽骨高度低于均年龄<35岁、术后未出血、拔牙手术时间≤30mi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术后出血、拔牙手术时间>30min均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2年后牙槽骨高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拔牙手术时间>30min、术后出血对牙槽骨再生有显著的影响,下颌阻生智齿应及早拔除,拔牙时尽量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