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ting Angular-movement Transducer Using a Fabry-Perot Structure
1
作者 ① LI Zhiquan (Yanshan University,Qinghuangdao 066004,CHN)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1996年第4期67-71,77,共6页
A novel grating angular-movement transducer using a multiplex Fabry-Perot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The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FPI)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to examine either small spectral ran... A novel grating angular-movement transducer using a multiplex Fabry-Perot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The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FPI)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to examine either small spectral ranges or relatively simple spectra.Recently,however,th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FPI can be competitive with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over extended spectral ranges.A relatively new FPI is described based on two gra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ular-movement TRANSDUCER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GRATING Transducers
全文增补中
浅埋深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飞亚 郭文兵 王晨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以西部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为工程背景,选取典型的浅埋深高强度开采工作面523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设立地表岩移观测站,并结合RTK观测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基于关键层理论和CISPM综合地表沉陷预计模型软件,综合分析在浅埋... 以西部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为工程背景,选取典型的浅埋深高强度开采工作面523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设立地表岩移观测站,并结合RTK观测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基于关键层理论和CISPM综合地表沉陷预计模型软件,综合分析在浅埋深高强度开采条件影响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地表岩移角值参数变化以及地裂缝发育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面从开切眼向前推进过程中,地表下沉值在开切眼位置较小,之后突然迅速增大,下沉曲线急剧变陡,当达到最大下沉值时,下沉速度开始变缓;地表移动变形主要集中在工作面中部,工作面四周下沉变形较小,地表移动影响范围较小;大柳塔矿区地表岩移角值参数偏大,基岩移动角和边界角分别达到了87.7°和84.1°。开采引起的地裂缝整体呈“C”字型主要分布在工作面中部;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地裂缝从开切眼位置开始继续向回风巷一侧缓慢延伸、发育并逐渐闭合,最终形成连续包围“漏斗”型形状;地裂缝总是滞后于工作面出现,地裂缝滞后距与工作面推进速度呈线性增大的关系。根据地表沉陷规律及地裂缝发育分析结果得出,在浅埋深厚煤层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由于工作面开采强度大、推进速度快、关键层结构单一且赋存层位低,引起顶板活动剧烈、易滑落失稳,从而造成地表下沉盆地四周收敛快、中部破坏严重,地裂缝发育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地表沉陷规律 地表岩移角值参数 地裂缝 浅埋深厚煤层
下载PDF
超重力场分离机的功率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柳松年 郭锴 +1 位作者 宋云华 郑冲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1-56,共6页
文中从理论上阐述了超重力场分离机消耗功率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从实验及实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其功率的分配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超重力场 分离机 功率 传质设备 分离
下载PDF
弹丸外弹道运动学分析及模拟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关世玺 张斐 范国勇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5-166,169,共3页
通过对旋转弹丸外弹道角运动轨迹和攻角方程的理论分析,研究了以二圆运动模式为基础的弹丸运动矢量表示方法,进而将其分解为进动、章动和自转3个分运动。以二圆运动机械结构设计为依据,分别采用不同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弹丸角运动的3个分运... 通过对旋转弹丸外弹道角运动轨迹和攻角方程的理论分析,研究了以二圆运动模式为基础的弹丸运动矢量表示方法,进而将其分解为进动、章动和自转3个分运动。以二圆运动机械结构设计为依据,分别采用不同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弹丸角运动的3个分运动,将3个分运动的机械结构合成后,完成了弹丸角运动模拟试验台的研制。最后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验证了弹丸外弹道角运动轨迹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运动 二圆运动 回转试验台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旋转载体锥形运动的两轴旋转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双彪 苏中 李兴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8,共7页
针对旋转载体因旋转表征方式不同出现姿态解算诱导误差问题,通过分析旋转特点,提出两轴旋转表征方法。定义锥形运动的姿态角,建立角运动方程及姿态解算方程,并给出与常规姿态角的关系式,仿真分析不同表征方式的角速度和姿态解算的差异,... 针对旋转载体因旋转表征方式不同出现姿态解算诱导误差问题,通过分析旋转特点,提出两轴旋转表征方法。定义锥形运动的姿态角,建立角运动方程及姿态解算方程,并给出与常规姿态角的关系式,仿真分析不同表征方式的角速度和姿态解算的差异,并通过试验设计进行对比验证。综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锥形运动条件下,两轴旋转表征方法与三轴旋转表征方法的差异随着锥形运动条件的恶劣而变大,但两轴旋转表征方法解算姿态误差较小,因此采用两轴旋转表征方法更为有效。该表征方法不但为旋转载体的抑制姿态误差提供理论基础,还能为攻角和侧滑角测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载体 角运动 表征方法 姿态误差
下载PDF
墨脱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郑来林 廖光宇 +4 位作者 耿全如 董翰 孙志民 楼雄英 李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在传统的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一条时代为晚三叠世的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并查明中侏罗世杂色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该蛇绿混杂岩带两侧的地层之上,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中有一条印支晚期叠合的缝合带。查证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 在传统的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一条时代为晚三叠世的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并查明中侏罗世杂色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该蛇绿混杂岩带两侧的地层之上,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中有一条印支晚期叠合的缝合带。查证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展布和物质组成。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蛇绿混杂岩,呈向NE凸的倒U字型连续分布于南迦巴瓦变质岩系和冈底斯岩浆弧之间,主要由变质的超镁铁质侵入岩、辉绿-辉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该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剪切变形和糜棱岩化作用,主期韧性剪切的性质为伸展拆离,变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日喀则地区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基本相同。将南迦巴瓦岩群解体,厘定了该岩群原岩及变质峰期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浆弧 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 角度不整合 印支运动 南迦巴瓦变质岩系 高压麻粒岩 喜马拉雅
下载PDF
粗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影响的虚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强 张卓宇 +1 位作者 罗桑 高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9-1435,共7页
为评价粗集料形态特征对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的影响,结合CT扫描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虚拟间接拉伸试验。通过虚拟试验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劲度模量和粗集料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建立粗集料棱角性与其抗拉性能及运动轨迹的相... 为评价粗集料形态特征对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的影响,结合CT扫描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虚拟间接拉伸试验。通过虚拟试验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劲度模量和粗集料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建立粗集料棱角性与其抗拉性能及运动轨迹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粗集料棱角性指标与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劲度模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与粗集料平均平动位移量及平均主轴方向增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但是其相关关系均依赖于级配类型。与AC-20混合料相比,AC-13混合料粗集料棱角性指标略小且分布更为集中,试验后其粗集料普遍产生了更大幅度的平动和转动变形,从集料形态特征和运动轨迹角度均证实其具有更优的抗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有限元法 间接拉伸 棱角性 运动轨迹
下载PDF
SAS角运动补偿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三文 胡金华 +1 位作者 唐劲松 张森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6564-6567,共4页
合成孔径声呐是具有距离和方位二维高分辨特性的成像声呐,运动补偿是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析了多子阵SAS阵元角运动基础上,给出了空间角运动引起的空变相位误差的补偿方法。补偿算法首先将宽测绘带回波数据在距离向分块... 合成孔径声呐是具有距离和方位二维高分辨特性的成像声呐,运动补偿是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析了多子阵SAS阵元角运动基础上,给出了空间角运动引起的空变相位误差的补偿方法。补偿算法首先将宽测绘带回波数据在距离向分块,然后依照等效相位中心相对每个距离块中心线视线偏移对回波数据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补偿算法可有效补偿由多子阵空间角运动误引起的空变相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子阵 合成孔径声呐 角运动 运动补偿 等效相位中心 空变相位误差
下载PDF
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姚华舟 段其发 +5 位作者 牛志军 王建雄 白云山 甘金木 魏君奇 曾波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orientusYaoShaetZhang,Q.longitatusYaoShaet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orientusYaoShaetZhang,Q.longitatusYaoShaet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idiumamnicumMü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古近纪 动植物化石 三叠系岛弧火山岩 角度不整合 印支运动 同位素年代数据
下载PDF
雪峰山基底隆升带及其邻区印支期陆内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4
10
作者 李三忠 王涛 +5 位作者 金宠 戴黎明 刘鑫 周小军 王岳军 张国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105,共13页
狭义的华南陆块东部包括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而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是扬子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雪峰山地区印支期地层角度不整合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空间分布区域依次由东往西... 狭义的华南陆块东部包括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而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是扬子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雪峰山地区印支期地层角度不整合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空间分布区域依次由东往西递变渐新。根据褶皱变形分析得出,雪峰山地区在印支期发育了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2个轴迹方向的褶皱,后期叠加了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区域构造背景和动力学分析表明,扬子地块内部印支期总体北东向的变形形迹与东西轴向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南部东西轴向的构造线相垂直;其原因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最终陆内收缩变形的时间比扬子与华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间碰撞拼合的时间早,印支早期的先存北北东向构造线在印支晚期由于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变位为北东东向,从而决定了印支早期现今北东东向的构造线,随后的第二幕北北东向构造线的形成是在与早期第一幕变形的应力场相同的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但是,秦岭—大别造山带近东西向的构造线取决于主动大陆边缘,即总体近东西向的华北陆块南缘边界,其原始方位为总体近东西向。这些复杂边界条件和旋转决定了先形成彼此近于垂直的构造线,然后拼接形成现今构造线垂直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 三叠纪 华南 角度不整合 扬子地块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基于量测飞行参数的螺旋运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兴城 张双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3-1228,共6页
为研究旋转弹飞行时的螺旋运动稳定性,以弹体坐标系下的螺旋角运动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量测飞行参数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了螺旋角运动的局部动态稳定条件.通过对某制导弹药飞行数据的仿真和分析发现:螺旋角及其变化率呈正弦... 为研究旋转弹飞行时的螺旋运动稳定性,以弹体坐标系下的螺旋角运动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量测飞行参数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了螺旋角运动的局部动态稳定条件.通过对某制导弹药飞行数据的仿真和分析发现:螺旋角及其变化率呈正弦曲线型周期变化,弹体在局部动态稳定时呈现出极限环形式的螺旋运动,而在局部动态不稳定时呈现出幅值增大形式的螺旋运动.结果表明,以解算出的螺旋角及其变化率为控制系统的参考依据,利用前半周期变换率的反信号,校正后半周期的螺旋角,结果显示可以将平均螺旋张角减小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弹 螺旋运动 稳定性 角运动方程 飞行参数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高超 徐乃忠 +1 位作者 刘贵 倪向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为研究近浅埋深、中厚基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在东坡煤矿914工作面地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了观测。经对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到一套完整的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和角量参数,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角量参数与动态变形特征。结... 为研究近浅埋深、中厚基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在东坡煤矿914工作面地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了观测。经对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到一套完整的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和角量参数,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角量参数与动态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东坡煤矿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开采影响传播角分别为0.74、0.25、2.95、86.5°;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的初始期较短,活跃期内地表下沉速度大,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比例大。在近浅埋深、中厚基岩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具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预计参数 角量参数 动态特征 移动周期
下载PDF
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角速度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高伟 蔺海晓 贾慧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00-607,共8页
针对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这一风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建立风-沙-温度相互耦合作用的描述风沙运动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定量分析表明:不同高度处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分布概率服从单峰非对称... 针对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这一风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建立风-沙-温度相互耦合作用的描述风沙运动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定量分析表明:不同高度处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分布概率服从单峰非对称分布,峰值呈尖点,且沙粒下旋旋转角速度约400 r/s时沙粒概率密度最大;旋转沙粒起跳后开始上升及快要落地阶段,其旋转速度变化较大.同时,Magnus效应对沙粒平均跃移轨迹、输沙率等风沙运动宏观因素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us效应 风沙运动 沙粒旋转角速度
下载PDF
柔性驱动对转子碰摩运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建敏 吕景林 杨万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建立了柔性驱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到了柔性驱动器的扭转响应和转子与定子碰摩后的冲击角加速度响应。讨论分析了柔性驱动在控制转子碰摩运动中的作用,发现转子的冲击角加速度随柔性驱动器扭转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柔... 建立了柔性驱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到了柔性驱动器的扭转响应和转子与定子碰摩后的冲击角加速度响应。讨论分析了柔性驱动在控制转子碰摩运动中的作用,发现转子的冲击角加速度随柔性驱动器扭转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柔性驱动器扭转刚度的减小而减小,说明在转子系统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可通过调整柔性驱动器的扭转刚度以达到提高转子运动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柔性驱动 转子系统 碰摩运动 冲击角加速度
下载PDF
成像导引头光轴与视线之间相对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花文涛 丁海山 +1 位作者 贾晓洪 赵桂瑾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视线在惯性空间中运动所形成的角速度是导引头输出的重要的制导信息。从运动学的角度将视线在惯性空间的运动分解成视线相对导引头光轴的运动和光轴相对惯性空间的运动。基于刚体定点转动理论,分析了目标在导引头视场中运动时视线相对... 视线在惯性空间中运动所形成的角速度是导引头输出的重要的制导信息。从运动学的角度将视线在惯性空间的运动分解成视线相对导引头光轴的运动和光轴相对惯性空间的运动。基于刚体定点转动理论,分析了目标在导引头视场中运动时视线相对光轴运动所形成的角速度以及该角速度垂直于视线的分量,分别得到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成像导引头提供的失调角信息能够精确解算出该角速度中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线角速度 相对运动 成像导引头
下载PDF
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器官运动与角量参数变化的超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2218-2221,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器官运动与角量参数变化的超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并能完成有效Valsalva运动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会阴超声检查,并且在静息状态下获...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器官运动与角量参数变化的超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并能完成有效Valsalva运动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会阴超声检查,并且在静息状态下获得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图像。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脱垂分为脱垂组与非脱垂组。参考盆腔器官脱垂Green分型法将患者分为GreenⅠ型组、GreenⅡ型组与GreenⅢ型组,比较各组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β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距离(BSD)、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中轴线的夹角(α角)等角度参数变化、动作状态下角度参数变化。结果脱垂组精细状态下与Valsalva运动状态α角,均高于非脱垂组(P<0.05);脱垂组精细状态下BSD,低于非脱垂组(P<0.05);脱垂组Valsalva运动状态BSD,高于非脱垂组(P<0.05);GreenⅠ型组精细状态下与Valsalva运动状态α角,均高于GreenⅡ型组、GreenⅢ型组(P<0.05);GreenⅠ型组精细状态下BSD,高于GreenⅠ型组(P<0.05);GreenⅠ型组Valsalva运动状态BSD,低于GreenⅠ型组(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效果理想,能反映器官脱垂患者器官运动及角量情况,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运动 角量参数 超声 盆底组织
下载PDF
地球磁场起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全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307,共19页
研究提出了一套地球磁场起源理论体系,包括:引起地球内部各相态粒子运动的动力理论、定律理论,粒子的运动起电理论、电生磁理论,磁场叠加、磁场倒转理论。其中,地球内部粒子的规律性运动、粒子起电、电生磁等为地球磁场起源的三个关键... 研究提出了一套地球磁场起源理论体系,包括:引起地球内部各相态粒子运动的动力理论、定律理论,粒子的运动起电理论、电生磁理论,磁场叠加、磁场倒转理论。其中,地球内部粒子的规律性运动、粒子起电、电生磁等为地球磁场起源的三个关键性理论。针对这三个关键理论问题展开阐述:描述了采用数理逻辑分析的导致地球内部粒子运动的动力与角动量守恒定律,采用实验分析结果的粒子起电双电层理论与流动起电电流,转引了成熟的电生磁理论的核心。提出了形成地球磁场的动力磁场与定律磁场概念及其磁场叠加的计算公式,论述了该理论体系下地球磁场倒转的模型,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地球磁场起源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倒转 双电层 流动起电 角动量守恒定律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地球运动的超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文熊 马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98-100,共3页
根据超非线性速度理论,研究了地球的自转状态,得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沿半径方向有突变和减小,并由此计算了地壳相对于地核的角速度差值,算得赤道表面每年西移1.75cm,符合已报道的观测数据.
关键词 地球自转 地壳运动 超非线性速度 角速度
下载PDF
机械与机电系统中力学量的Saber仿真分析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恩涌 郭文奎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9-21,共3页
通过对Saber仿真软件在机械与机电系统中的力学量仿真分析探讨,说明了sa- ber仿真不仅可以代替许多有关力学实验,而且可以在建立准确模型的基础上对机械及机电混合系统的力学应用和分析发挥作用。
关键词 SABER仿真 KCL KVL 转矩 位移 速度 角速度
下载PDF
路径转弯对语篇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
20
作者 陈洁彬 鲁忠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采用回指解决方法,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路径转弯对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机制。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读者在建构含有路径转弯的语篇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路径转弯效应。总体趋势为当语篇的空间描述简单(转弯次数<2)时,目标句的阅... 采用回指解决方法,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路径转弯对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机制。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读者在建构含有路径转弯的语篇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路径转弯效应。总体趋势为当语篇的空间描述简单(转弯次数<2)时,目标句的阅读时间会随着转弯次数的增多而增长,但当语篇的空间描述复杂(转弯次数>2)时,不仅不再出现路径转弯效应,反而出现了该效应的反转现象。实验3借助眼动仪监测,运用语篇与主人公行走路线同步动态呈现模式,让被试实时追随主人公行走路线,控制转弯次数和路径距离,以当前位置与回指地点间的直线距离为自变量,探究读者在空间描述复杂时建构空间情境模型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阅读空间描述简单的语篇时,读者建构的空间情境模型是路线型的,通过逆向搜索的方式进行回指解决;当语篇的空间描述较为复杂时,读者倾向于建构地图型空间情境模型,以俯视的视角通过空间搭桥寻找空间最短直线距离进行回指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理解 情境模型 空间距离效应 路径转弯效应 眼动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