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光参差性近视的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武校 蓝方方 +2 位作者 刘洪婷 李志超 甘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3,57,共4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特性及其对病因学研究价值。方法选择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45例。使用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测量仪检测患者双眼角膜的形态学数据,包括角膜前、后表面的Diff值、Sim K值、角膜J...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特性及其对病因学研究价值。方法选择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45例。使用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测量仪检测患者双眼角膜的形态学数据,包括角膜前、后表面的Diff值、Sim K值、角膜Jackson交叉柱镜负柱镜轴向(Jackson cross cylinder,JCC)、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Kappa角等指标,按所对应眼屈光度数高低将每例患者的检测数据分别归入高度数组和低度数组。高度数组和低度数组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地形图参数值在患者双眼间的关系,以及患者等效球镜值与角膜地形图参数值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度数组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06±0.006)mm,后表面Diff值为(0.025±0.006)mm,Sim K值为(0.96±0.61)D,JCC为95°±79°,J0为(-0.09±0.42)D,J45为(-0.04±0.38)D,CCT为(553±36)μm,Kappa角为4.2°±1.2°;而低度数组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07±0.005)mm,后表面Diff值为(0.026±0.007)mm,Sim K值为(1.03±0.64)D,JCC轴向为90°±77°,J0为(-0.03±0.50)D,J45为(-0.01±0.35)D,CCT为(555±32)μm,Kappa角为4.4°±1.4°。以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Diff值、Sim K值、CCT、Kappa角等参数在两组间呈明显正相关(r=0.341、0.741、0.928、0.597,均为P<0.05)。而患者等效球镜值仅与Kappa角存在相关性(r=0.597,P<0.01)。结论本研究数据不支持角膜形态与屈光参差性近视相关联的猜测;尽管双眼屈光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双眼在角膜地形图参数上存在很大的对称性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近视 角膜地形图 KAPPA角 等效球镜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黄建忠 刘伟民 +2 位作者 赵武校 林恩韦 肖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8~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40(21.2±7.4)岁。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8~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40(21.2±7.4)岁。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数据,将屈光参差患者双眼数据分别列入高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4.81±1.79)DS]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2.44±1.78)DS]。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对高屈光度数眼组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的屈光度和其总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s,HOA)、彗差(Coma)、三叶草像差(Trefoil)、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屈光度数组与低屈光度数组的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7±0.15)μm、(0.37±0.14)μm;彗差分别为(0.21±0.14)μm、(0.19±0.11)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6±0.10)μm、(0.17±0.12)μm;球差分别为(0.11±0.14)μm、(0.12±0.17)μm。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提示:仅高度数眼组的屈光度与其总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r=-0.275,P<0.033),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高度数眼与其总高阶像差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近视 高阶像差 等效球镜
下载PDF
基线近视屈光度对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杰 张钰 +1 位作者 陈跃国 张纯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近视屈光度对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效果的影响。方法:自身双眼对照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或框架眼镜矫正的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儿童。4... 目的:探讨基线近视屈光度对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效果的影响。方法:自身双眼对照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或框架眼镜矫正的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儿童。49例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青少年儿童纳入实验组;32例接受框架眼镜矫正的青少年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戴镜前的等效球镜度(SE)将同一患者的双眼分成2个亚组:较高度数眼分别纳入实验A组或对照A组;较低度数眼分别纳入实验B组或对照B组。记录基线双眼角膜地形图、眼轴长度、屈光度及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实验A、B组基线SE分别为(-5.00±1.53)D和(-3.06±1.60)D(t=-20.593,P<0.001);两亚组间基线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角膜E值、角膜厚度及瞳孔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A、B组基线SE为(-5.05±1.43)D和-2.81(-2.00,-4.38)D(Z=-4.952,P<0.001)。戴镜1年后,实验A、B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03±0.14)mm和(0.12±0.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7,P<0.001)。对照A、B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49(0.07,0.75)mm和0.40(0.17,0.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0,P=0.610)。实验组基线双眼眼轴差值为(0.72±0.34)mm,戴镜1年后减少为(0.63±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7,P<0.001)。对照组基线双眼眼轴差值为(0.74±0.38)mm,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差值的中位数为0.83(0.38,1.0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0,P=0.610)。结论:基线近视屈光度越高,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可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影响因素 近视性屈光参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