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in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 被引量:2
1
作者 Antonio Mazzotti Alberto Arceri +3 位作者 Simone Zielli Simone Bonelli Valentina Viglione Cesare Faldin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3期230-237,共8页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adoption of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reflects the improvements in implant design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including the use of preoperative navigation system and patient-specific instrum...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adoption of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reflects the improvements in implant design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including the use of preoperative navigation system and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such as custom-made cutting guides.Cutting guides are customized with respect to each patient's anatomy based on preoperative ankl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and they drive the saw intra-operativel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one resection and implant positioning.Despite some promising results,the main queries in the literature are whether PSI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achieving neutral ankle alignment and more accurate implant sizing,whether it is actually superior over standard techniques,and whether it is cost effective.Moreover,the advantages of PSI in clinical outcomes are still theoretical becau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does not allow to confirm its superiority.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herefore to asses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PSI in TAA with regard to current implants with PSI,templating and preoperative planning strategies,alignment and sizing,clinical outcomes,cost analysis,and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ankle computer navigation system Preoperative navigation PROPHECY INFINITY INBONE II
下载PDF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with INBONE-II prosthesis: A short-to-medium-term follow-up study i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Yong Wu Hanyuan Yang +2 位作者 Xiangbin Guo Hui Du Xiaofeng G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459-1465,共7页
Background: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is a viable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stage ankle arthritis.In China,the INBONE-II implant is the only total ankle prosthesis approved since 2016.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 Background: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is a viable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stage ankle arthritis.In China,the INBONE-II implant is the only total ankle prosthesis approved since 2016.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a large sample of findings for the TAR with INBONE-II prosthesis.Methods: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end-stage ankle arthritis,who underwent primary TAR using INBONE-II by the same surgeon from 2016 to 2019,at a single institu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single-center study.Clinical data,radiographic findings,survival rate,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and assess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most recent follow-up.Results:A total of 64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follow-up at least 2 years after surgery;the mean follow-up duration for clinical outcomes was 37.9 months(24–59 months),and for radiographic findings was 22.8 months(12–59 months).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P<0.01)in the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hindfoot scale,the visual analog scale for pain,and the Short Form-36.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arisons of the talar tilt angle(TT)and the 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in the radiographic findings(TT from 4.7±4.3°to 1.3±1.3°,TLS from 80.4±7.7°to 87.4±2.3°,P<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provement of the 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P=0.14).Ten complications(all low grade)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 Glazebrook classification system.The survivorship of the prosthesis was 100%(64/64).Conclusion:Patients who underwent TAR with INBONE-II prosthesi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all measures of pain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in radiographic findings.High survival and a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 OUTCOMES COMPLICATIONS INBONE-II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佩福 王岩 +5 位作者 李静东 董纪元 周勇刚 林峰 郝立波 许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回顾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17例,总结分析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异位骨化组织、内固定物以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17例病人中有14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7个月(...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回顾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17例,总结分析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异位骨化组织、内固定物以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17例病人中有14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7个月(1年2个月~9年8个月).出现感染1例,脱位1例,无菌松动2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者2例,其中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1分,提高到术后89分.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关节成形 自体骨移植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人工踝关节置换49例7年8个月随访报告 被引量:7
4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王毳 司全明 李新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肌广泛切除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后1例。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2岁(28~66岁)。[结果]除6例失访外,余49例获平均7年8个月(3年~10年7个月)随访。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75)14例,42分(16~59)35例;术后优(85~100分)35例,良(75~84分)12例,差(60~74分)2例,无失败(<60分)患者,优良率96.6%。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站立相超过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 置换
下载PDF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5
5
作者 许骏 谢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8-373,共6页
背景:目前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和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但是何种治疗方式可使患者获益更多尚无定论。目的:探究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 背景:目前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和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但是何种治疗方式可使患者获益更多尚无定论。目的:探究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省中西结合医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64例64踝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26踝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38例38踝行踝关节融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翻修率、跛行率以及出院后随访情况,同时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踝关节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情况。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Kofoed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切口愈合延迟率、纤维粘连和踝关节疼痛或肿胀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4)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时的翻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轻度跛行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综上,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术后跛行率较高;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则在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术后翻修率和部分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年龄以及经济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积极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融合术 假体植入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的早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廖翔 杨述华 +3 位作者 邵增务 杨操 叶哲伟 熊晓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1-273,i0003,共4页
[目的]探索采用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实施STAR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均53.5岁;创伤性关节炎7例,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索采用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实施STAR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均53.5岁;创伤性关节炎7例,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病程9—60个月。按Kofoe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8例,随访时间14—76个月,平均38个月。8例患者术前Kofoed评分:6—48分,平均29分;术后Kofoed评分:58—95分,平均80分。术前踝关节疼痛评分:0一15分,平均7分;术后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分。1例患者术中内踝劈裂,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完成假体置换;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随访时摄x线片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STAR非限制活动负重型假体全踝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踝关节畸形,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假体 置换
下载PDF
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16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帅垒 孙永强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疗效,评价髋臼骨缺损进行自体骨重建的优越性。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16例(16髋)... 目的 :观察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疗效,评价髋臼骨缺损进行自体骨重建的优越性。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16例(16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1~72岁,平均56.3岁;病程3.6~37.2年;交通事故伤12例,坠落伤4例。所有患者进行系统跟踪随访,评定术后1个月髋关节疼痛指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变化。结果:16例(16髋)均获随访,时间11~78个月,平均27.3个月。16例(16髋)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56.2±23.4)°,VAS评分86.3±7.2,Harris评分32.6±12.6;术后1个月髋关节总活动度(181.8±17.6)°,VAS评分11.1±2.6,Harris评分86.3±7.2,均较术前改善,术后解决了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受限,假体位置均完好。结论 :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髋臼的初始稳定性及远期稳定性均较好,自体骨植骨避免了异体骨的并发症,骨源合理利用,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 自体骨 骨移植
下载PDF
全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亚星 张晖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74-778,共5页
全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一项可行性手术方案。失败的早期假体设计使得这一技术被放弃,然而,随着近年来假体设计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全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进展,其适应人群的范围也有所拓展。研究表明全踝关节置换... 全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一项可行性手术方案。失败的早期假体设计使得这一技术被放弃,然而,随着近年来假体设计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全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进展,其适应人群的范围也有所拓展。研究表明全踝关节置换术的中长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前景值得期待。与踝关节融合术相比,这一技术本身的优点显著,即保留或改善关节功能、较好步态活动以及避免邻近关节退变。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全踝关节置换术必将取代踝关节融合术成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金标准。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包括:经济花费高、生存率低、翻修率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设计 适应证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闵重函 张洪美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评估血友病性踝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疗效,讨论关节置换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功能改善的主要方面及相关原因,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由门诊收治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踝关节炎患者6例8踝,均为男性,年... 目的:评估血友病性踝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疗效,讨论关节置换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功能改善的主要方面及相关原因,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由门诊收治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踝关节炎患者6例8踝,均为男性,年龄23~57岁,平均41.2岁,予踝关节置换,以Kofoed和AOFAS系统评价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个月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对于Kofoed评价系统,关节置换能显著改善术前、术后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总分方面的评分(P<0.05),除疼痛项外,其他3项又存在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评分的差异(P<0.05);在功能活动度的各项评分细类中,手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变(P<0.05),而背伸功能在术后12个月的改善程度较术后6个月更加显著(P<0.05)。对于AOFAS足-后踝评分系统,总分、疼痛、功能和力线方面的评分均存在手术前后的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疼痛和力线没有显著改变(P>0.05),而总分和功能评分存在差异(P<0.05);在关节功能的各细类评分中,手术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行走距离和屈伸活动存在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差异(P<0.05)。两个评分系统均显示关节置换术前后显著的疗效差异(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结果提示其稳定性(P>0.05)。结论:短期观察,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缓解血友病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随着适应性的提高和下肢肌力的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将平稳而长久地增强,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踝关节 血友病 关节炎
下载PDF
应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勇 王岩 +1 位作者 赖良鹏 杨磊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斯堪的纳维亚踝关节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STAR)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STAR治疗的35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 目的探讨应用斯堪的纳维亚踝关节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STAR)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STAR治疗的35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价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调查患者主观满意度。采用影像学检查和多项影像学测量指标评价人工踝关节假体的位置、力线以及异位骨化和邻近关节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为(60. 0±9. 0)岁,BMI为(25. 3±1. 5) kg/m2。术后随访(107. 5±30. 6)个月。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AOFAS评分分别为(46. 8±3. 8)分和(77. 0±16. 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术前与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 8±0. 7)分和(3. 3±2. 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ROM分别为(33. 7±7. 3)°和(42. 6±1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 4%(32/35)。结论应用STAR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志锐 董纪元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40-341,411,共3页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9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5(8-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9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5(8-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Kofoed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踝关节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8°,改善为术后平均18.6°;跖屈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2.5°,改善为术后平均28.3°;Kofoed评分由术前平均42.2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0.7分。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及感染表现。结论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下载PDF
CAD结合3D打印技术在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辉亮 丁焕文 +1 位作者 黄敏强 王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3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CAD结合3D打印技术在全踝关节置换(T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8例踝关节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CAD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板技术辅助下行TAR,对照... 目的探讨CAD结合3D打印技术在全踝关节置换(T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8例踝关节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CAD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板技术辅助下行TAR,对照组采取常规TAR。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后Kofoed评分差异,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1年Kofoed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TAR能显著提高手术精度,改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导航模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浩 赵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踝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各项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踝置换术治疗相比,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踝置换术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岩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对在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单间室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64例单间室膝骨... 目的对在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单间室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64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该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单髁置换术治疗,对两种手术方式下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的时间、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及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的时间(6.84±2.51)d、首次直腿抬高时间(2.54±1.33)d、住院时间(5.43±1.24)d均明显较对照组(11.14±3.73)d、(4.46±1.42)d、(7.63±1.44)d短(t=2.74、2.38、2.91,P=0.006、0.04、0.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及HSS评分分别为(118.26±4.71)°、(86.72±7.87)分,均显著高于术前(t=3.74、6.25,P=0.0006、0.0003),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及HSS评分分别为(112.41±3.21)°、(85.87±8.14)分,均显著高于术前(t=2.32、5.88,P=0.04、0.0004),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较大(t=2.81,P=0.005),但HS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在单髁置换术下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在术前应对病例进行严格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对比
下载PDF
全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武勇 赖良鹏 +4 位作者 王岩 王金辉 龚晓峰 许毅博 王满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9-706,共8页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73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资料,男34例,女39例;年龄37~76岁,平均59.6岁;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73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资料,男34例,女39例;年龄37~76岁,平均59.6岁;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8~ 28.0 kg/m2,平均25.3 kg/m2;均为Morrey-Wiedeman关节炎分期3期.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Kofoed踝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足踝关节功能.分别以年龄55岁和术前冠状面成角10°为界分组,比较两组间AOF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7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除5例关节置换失败(2例衬垫断裂给予置换;2例金属假体移位或下沉,其中1例行胫距跟融合,1例翻修并融合下胫腓;1例深部感染一期取出假体二期融合)外,余68例随访时间为12~ 110个月,平均55.2个月.59例对疗效表示较满意,满意率为80.8% (59/73).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46.6±3.5)分,术后(86.6±4.3)分;Kofoed评分:术前(43.0±4.7)分,术后(82.6±4.6)分;VAS评分:术前(8.7±0.7)分,术后(3.0±1.0)分;ROM:术前34.4°±7.1°,术后45.1°±8.2°;各指标比较,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年龄55岁以下组的AOFAS评分、AOFAS功能项评分和ROM分别为(86.1±3.8)分、(47.0±2.7)分、45.7°±7.0°,55岁以上组分别为(86.7±4.6)分、(46.8±3.1)分、44.9°±8.8°;术前冠状面成角>10°(10° ~25°)组分别为(86.1±4.7)分、(47.0±2.7)分、43.0°±7.7°,术前冠状面成角< 10°(-5°~7°)组分别为(86.8±4.2)分、(46.8±3.1)分、46.1°±8.2°,两组各项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踝关节活动度并改善功能,是治疗部分三期踝关节炎的良好选择;术前冠状面畸形不应成为全踝关节置换的禁忌证;全踝关节置换可扩大至部分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全踝关节置换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6
16
作者 殷建华 周一新 +1 位作者 周乙雄 李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介绍采用STAR活动负重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2月,共施行STAR活动负重型踝关节置换术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8~69岁,平均63.4岁;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3例,大... 目的介绍采用STAR活动负重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2月,共施行STAR活动负重型踝关节置换术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8~69岁,平均63.4岁;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3例,大骨节病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病程8~42个月。按Kofoed踝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8例,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6个月。该8例患者术前踝关节评分:6~49分,平均29分;术后踝关节评分:56~99分,平均82分。术前踝关节疼痛评分:0~15分,平均7分;术后踝关节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分。1例患者术中发生内踝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后未影响假体稳定性,1例患者术中发生外踝骨折而改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随访时摄X线片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STAR活动负重型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踝关节畸形,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踝关节置换 治疗 终末期踝关节炎 假体
原文传递
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7
作者 毛宾尧 胡裕桐 +1 位作者 应忠追 司全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8例患者18踝行人工踝关节置换,其中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后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粉碎骨折踝关节融合后1例。结果随访1~5年,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16例,良...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8例患者18踝行人工踝关节置换,其中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后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粉碎骨折踝关节融合后1例。结果随访1~5年,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16例,良2例。患足背伸范围6°~12°,跖屈范围8°~16°,背伸和跖屈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改善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踝损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踝关节 临床疗效 置换治疗 关节病 创伤性踝关节炎 距骨缺血坏死 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17
18
作者 唐佩福 王岩 +6 位作者 李静东 董纪元 周勇刚 林峰 郝立波 王惠先 许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内固定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导致疗效不佳,行全髋关节置换(TH 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1例,因术后27~63个月(平均46.5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继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内固定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导致疗效不佳,行全髋关节置换(TH 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1例,因术后27~63个月(平均46.5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继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合并髋臼骨缺损6例,进行颗粒性植骨2例,结构性加颗粒性植骨4例;异位骨化4例,均发生于K-L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9例,髂股延伸切口2例,其中6例为原手术切口。结果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1年6个月~7年3个月,平均3年5个月。出现感染1例,脱位1例,无菌松动1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2例,其中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 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提高到术后88分。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关节成形术 自体骨移植 全髋关节置换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人工踝关节置换74例并发症防范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宾尧 王毳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防范。[方法]自1998年10月~2011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防范。[方法]自1998年10月~2011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男49例,女25例;平均56.8岁(28~68岁)。[结果]本组74例获平均8年10个月随访(2年10月~13年8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3分(61~74分)13例,47分(30~60分)43例,16分(0~29分)18例。术后效果优(85~100分)39例,良(75~84分)32例,可(60~74分)2例,差(59分以下)1例。优良率95.9%。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以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规范施术、植骨和早期负重等,是防范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 植骨 置换
原文传递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骨病早中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先哲 陈朦村 +2 位作者 杨述华 许伟华 冯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探讨斯堪的纳维亚踝关节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STAR)治疗原发性踝关节疾病及继发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13年1月43例(44踝)行STAR的患者病历资料,男22例,女2... 目的探讨斯堪的纳维亚踝关节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STAR)治疗原发性踝关节疾病及继发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13年1月43例(44踝)行STAR的患者病历资料,男22例,女21例;年龄35~56岁,平均46岁;终末期原发性骨关节炎2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距骨缺血坏死4例;病程9~15年。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2年,平均6.7年。术前Kofoed总分(27.0±10.5)分,其中疼痛评分(16.5±12.8)分、功能评分(10.6±7.4)分、活动度评分(8.2±5.2)分;术后随访37例踝关节Kofoed总分(86.5±13.2)分,疼痛评分(49.5±4.5)分、功能评分(19.7±9.5)分、活动度评分(19.2±3.2)分。术后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Kofoed总分优35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3%(36/37)。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由术前(40.5+6.3)分提高至术后(80.6+-9,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8.4±2.1)分降至术后(2.5±0.7)分。影像学上37例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结论STAR是治疗终末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距骨缺血坏死的有效手段之一,早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