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N方法的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建军 唐致远 +1 位作者 王占良 刘春燕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的预测和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某一个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是放电电流、电压、温度以及过去电池充放电的历史等参数的函数。运用ANN方法即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可逼近任何多输入输出参数函... 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的预测和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某一个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是放电电流、电压、温度以及过去电池充放电的历史等参数的函数。运用ANN方法即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可逼近任何多输入输出参数函数的性能 ,预测不同放电电流和电压下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的大小。结果表明 ,ANN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 ,可用来预测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方法 锂离子电池 放电容量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矩阵符号函数求解代数Riccati方程的ANN方法
2
作者 张剑 刘永清 沈建京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本文基于矩阵符号函数方法,运用神经网络技术的智能特性,给出了一种求解连续及离散代数Riccati方程的ANN(artificianeuralnetwork)方法.最后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 矩阵符号函数 神经网络 ann方法
下载PDF
ANN方法分析预测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
3
作者 张兴华 李梅 +2 位作者 林志定 李郁峰 梁慧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1-72,共2页
利用B_P人工神经网络 (ANN)对聚丙烯 (PP)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首先将PP材料按纯PP、共混和增韧及填充和增强PP等进行分类 ,并根据这些数据的特点建立B_P网络 ,然后用各类PP材料的组成和力学性能数据对网络进行学习训练 ,最后... 利用B_P人工神经网络 (ANN)对聚丙烯 (PP)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首先将PP材料按纯PP、共混和增韧及填充和增强PP等进行分类 ,并根据这些数据的特点建立B_P网络 ,然后用各类PP材料的组成和力学性能数据对网络进行学习训练 ,最后用“未知样品”的数据对网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网络能反映PP的力学性能特性 ,预测有一定的准确性 ,但不同类别的材料预测准确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 ann方法
下载PDF
材料研究中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倩 唐清 李文超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8-181,共4页
介绍了目前材料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 ,包括 :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其原理和特点做了比较 ,并列举了应用实例。
关键词 材料研究 工艺参数 优化方法 ann方法
下载PDF
基于ANN的销售电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晖 王玮 李晓梅 《湖南电力》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在东北地区电力供需形势逐渐缓和的情况下 ,电力市场开拓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 ,正确地预测出地区销售电量的水平 ,对于决策者合理地确定销售总定额 ,分解销售指标 ,搞好电力企业的经营是十分关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中的 BP算法 ,... 在东北地区电力供需形势逐渐缓和的情况下 ,电力市场开拓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 ,正确地预测出地区销售电量的水平 ,对于决策者合理地确定销售总定额 ,分解销售指标 ,搞好电力企业的经营是十分关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中的 BP算法 ,利用长春地区历年来销售电量的数据 ,建立起预测模型 ,并用 2 0 0 3年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校验 ,证明了该方法较之传统的回归预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销售电量 预测模型 ann回归分析方法
下载PDF
改进的BP算法在数据相关性检验中的应用
6
作者 章玲 周德群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6X期28-30,共3页
本文提出了用改进的BP算法来检验数据的相关性,数据的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用MATLAB编程实现了该算法;用例子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说明利用该方法检验数据相关性时要求至少有一组数据是单调的。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数据相关性检验 ann方法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及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靳聪聪 迟世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90-1400,共11页
采用改进PZC弹塑性模型和动力固结有限元程序SWANDYNEⅡ,对糯扎渡高土石坝进行动力分析,直接得到大坝永久变形,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计算基础.采用坝顶相对震陷率作为易损性性能参数,根据糯扎渡高土石坝所在区域的主要潜在震源区内统计... 采用改进PZC弹塑性模型和动力固结有限元程序SWANDYNEⅡ,对糯扎渡高土石坝进行动力分析,直接得到大坝永久变形,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计算基础.采用坝顶相对震陷率作为易损性性能参数,根据糯扎渡高土石坝所在区域的主要潜在震源区内统计地震情况,从PEER中选取60条吻合较好的地震动记录.基于性能的大坝抗震设防水准和土石坝震害等级,提出适合高土石坝的性能水平划分.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多条带分法,提出基于ANN-MSA的高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选取的地震动记录调幅处理,利用SWANDYNEⅡ程序对地震动进行分析,得到不同PGA的坝顶相对震陷率,作为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采用RBFNN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和检验后的模型预测坝顶相对震陷率.结合ANN预测结果和MSA方法,对糯扎渡高土石坝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计算出该大坝的三维地震易损性曲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PZC弹塑性模型 SWANDYNEⅡ程序 ann方法 MSA方法
下载PDF
基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我国金融业效率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中宣 杨洋洋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151,共5页
综合运用DEA方法和ANN方法,以我国省域2003—2015年金融业相关数据为样本,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测度我国金融业效率和金融业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区域维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规模效率位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上方,纯技术效率... 综合运用DEA方法和ANN方法,以我国省域2003—2015年金融业相关数据为样本,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测度我国金融业效率和金融业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区域维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规模效率位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上方,纯技术效率曲线与技术效率曲线基本重合,各地区金融业效率影响因素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0.304)、经济增长速度(0.288)、劳动生产率(0.229)、企业规模(0.092)和投资力度(0.087)。从时间维度来看,2003—2015年,规模效率变化较大,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曲线基本重合,金融业效率影响因素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0.346)、劳动生产率(0.309)、经济增长速度(0.154)、投资力度(0.143)和企业规模(0.047)。总体来看,我国各地区金融业效率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金融业效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 效率 DEA方法 ann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杂电路的流图解法
9
作者 张颂正 陈光前 《大学物理》 1987年第8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复杂电路 图解法 ann方法 电路部分 电磁学 行列式 普适性 计算
下载PD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10
作者 刘海滨 吴冲龙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210-214,共5页
Based 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 3 D structure the sedimentary modeling, the unit entity model has been adopted to transfer the heterogeneous complex passage system into limited simple homogeneous entity, and th... Based 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 3 D structure the sedimentary modeling, the unit entity model has been adopted to transfer the heterogeneous complex passage system into limited simple homogeneous entity, and then the traditional dynamic simulation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phase and the drive forces of the hydrocarbon ,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resolve such problems as the direction, velocity and quantity of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mong the unit entities. Through simulating of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Zhu Ⅲ depression,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has been open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nonlinear course an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