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Land Surface Heterogeneitie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Annual Scale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新民 刘金波 +3 位作者 马柱国 宋帅 席朝笠 王汉杰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1-163,共13页
The "combined approach", which is suitable to represent subgrid land surface heterogeneity in both interpatch and intra-patch variabilities, is employed in the 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BATS) as a land... The "combined approach", which is suitable to represent subgrid land surface heterogeneity in both interpatch and intra-patch variabilities, is employed in the 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BATS) as a land surface component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to consider the heterogeneitie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at the land surface, and then annual-scale simulations for 5 years (1988-1992) were condu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annual scale, the model's response to the heterogeneities is quite sensitive, a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heterogeneity (TH)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e moisture heterogeneity (MH). On the intraannual scale, TH may lead to more (less) precipitation in warm (cold) seasons, and hence lead to larger intraannual variability in precipitation; the major MH effects may be lagged by about 1 month during the warm, rainy seasons, inducing -6% more precipitation for some sub-regions. Additionally, the modeled climate for the northern sub-regions shows larger sensitivities to the land surface heterogeneities than those for the southern sub-regions. Since state-of-art land surface models seldom account for surface intra-patch variabilities,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this kind of variability in the land surfac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limate model heterogeneitie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imulation on the annual scale sensitivity
下载PDF
高校院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报告的建立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娜 吴洋 +1 位作者 卿大咏 罗米娜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大型仪器设备缺少精细化管理以及开放共享不足一直是各高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学校的分析测试共享平台网络大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和总结,建立院级平台各仪器设备的年度使用报告。年度使用报告的建... 大型仪器设备缺少精细化管理以及开放共享不足一直是各高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学校的分析测试共享平台网络大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和总结,建立院级平台各仪器设备的年度使用报告。年度使用报告的建立以每台设备为核心,通过对设备的年度使用情况、每月的使用机时、用户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可及时发现仪器设备在管理流程中的漏洞,制定纠正措施,有助于构建精确的管理流程和策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仪器开放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型仪器 精细化管理 大数据 年度使用报告
下载PDF
激励、目标考核机制对专科护士护理门诊运作管理效能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早兰 卢小芹 +1 位作者 郭银桂 刘映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激励、目标考核机制对专科护士护理门诊运作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12月采用目标考核机制管理的45例专科护理门诊出诊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22年2月—7月采用激励联合目标考核机制管理的46例专科护理门诊... 目的研究激励、目标考核机制对专科护士护理门诊运作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12月采用目标考核机制管理的45例专科护理门诊出诊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22年2月—7月采用激励联合目标考核机制管理的46例专科护理门诊出诊人员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年度工作量、医生对护士认可程度、护理质量、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两组护士负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年度工作量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年度工作量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医生对两组认可程度各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沟通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应急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能力及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护理病例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质量、岗位工作质量及总均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所负责患者的总满意率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P<0.05)。结论激励与目标考核机制管理专科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可明显提升护士年度工作量及护理质量,医生对护士认可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目标考核机制 专科护理门诊出诊 运作管理效能 年度工作量 护理质量 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
下载PDF
1981-2015年东北地区寒潮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伟 李晓玉 +4 位作者 史雯琪 谷佳桐 赵海根 孙琛 游松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3-432,共10页
利用东北地区1981-2015年226个气象台站日最低气温数据,以国家标准《寒潮等级》(GB/T 21987-2017)为依据,计算35a来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次数和日数。应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东北地区寒潮事件的年际尺度及... 利用东北地区1981-2015年226个气象台站日最低气温数据,以国家标准《寒潮等级》(GB/T 21987-2017)为依据,计算35a来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次数和日数。应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东北地区寒潮事件的年际尺度及月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5年东北地区寒潮、强寒潮及超强寒潮三种级别寒潮事件,空间分布规律符合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日数多,低纬度和平原地区日数少的特点,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高海拔地区。研究期内整个东北地区寒潮事件呈减少趋势;寒潮及强寒潮主要呈低纬度减少而中高纬度增多的趋势,超强寒潮主要呈减弱的趋势;各月份三种级别寒潮事件年均次数及日数趋势变化幅度小,均在[-1, 1]区间内。1月和5月寒潮事件呈增多趋势,2月和10月呈减少趋势;3月增多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4月呈次数减少而日数增加的趋势;9月呈次数增加而日数减少;11月寒潮事件主要呈中高纬度增加而低纬度地区减少的特点;12月与11月变化趋势相反,主要呈中低纬度增加而高纬度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寒潮事件 年尺度 月尺度 特征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Phenomena on La Paz Bay Hydrographic Variability
5
作者 Cristóbal Guevara-Guillén Bernardo Shirasago-Germán Edgar Leonardo Pérez-Lezama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5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We analyzed the hydrographic variability of La Paz Bay, the largest coastal water body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cific large-scale phenomena, including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 We analyzed the hydrographic variability of La Paz Bay, the largest coastal water body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cific large-scale phenomena, including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Pacific-North America pattern (PNA), and North Pacific pattern (NP). We used several indices related to these phenomena and the hydrographic variability data of La Paz Bay, consisting of the annu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atterns from satellite imagery from 2000 to 2010 and the mixed layer depths measured with?in situ?data from 1994 to 2009.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luctua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ith 2007 as the coldest year and 2009 as the warmest. Two perio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nnual thermal cycle of the bay, one period of warmth from June to November, and one of cold from December to May.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ENSO. The mixed layer depth analysis showed its absence during August-September, while the deepest ones were in November-March. The unusual 100 m mixed layer depth noted during February 2002 and its absence in March 1996 and 2009 were related to uncommon atmospheric conditions in the annual patterns of the ENSO, PNA, and NP.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ixed layer depth is primarily related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NP. We concluded that the hydrographic conditions of La Paz Bay are most influenced by the NP during the cold phase of its annual cycle, and by the ENSO during the warm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IFIC LARGE-scale PHENOMENA LA Paz BAY GULF of California Hydrography annual Patterns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濂水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1 位作者 余敏琪 戴余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7,217,共8页
为深入分析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水沙变化机理机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水沙关系曲线、经验统计分析法... 为深入分析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水沙变化机理机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水沙关系曲线、经验统计分析法等,分析水沙变化特征,建立不同时期水沙关系,并定量评估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在年尺度,流域径流深、输沙量分别呈非显著下降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年和1995年。(2)与基准期相比,变化期不同时间尺度的径流深和输沙量波动更大,且水沙相关性均增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和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均增大。(3)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1%,101.1%和30.2%,69.8%,对输沙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0.5%,99.5%和-2.0%,102.0%。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的水沙合理调控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尺度 场次暴雨尺度 水沙变化 水沙关系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广东省年降水量分布及大尺度地形对其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芝林 周买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3,共9页
通过对广东省1951—2018年期间86个雨量站降水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广东省年降水量呈阶段性、不显著性、总体增加的趋势变化,而且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率不同,如中心城市的总体增长率约为全省的1.6倍。Pearson-Ⅲ型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 通过对广东省1951—2018年期间86个雨量站降水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广东省年降水量呈阶段性、不显著性、总体增加的趋势变化,而且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率不同,如中心城市的总体增长率约为全省的1.6倍。Pearson-Ⅲ型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对比分析表明,广东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的特征明显强于其时间分布特征(两种分布曲线的NS拟合度,在地理上分别为0.965和0.845;在时间上,年内分别为0.357和0.670,年际分别为0.582和0.547);年降水量区域分布、年内分布和年际分布的Cv值(分别为0.111,1.643和0.138)表明,广东省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虽然时间长度上偏于对称(如每年雨、旱季的时间均约为6个月),但降水量值上差异明显,其峰谷比远超过其空间上和年际间的峰谷比。根据年降水量-区域累积面积分布曲线,广东省年降水区型与其大尺度地形相对应,包括:(1)粤东、粤西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区和中部清远丘陵区为多雨/富雨区,(2)中部清远丘陵区到粤北山区的交接地带及其向粤东、粤西两侧山区的延伸为平雨区,(3)粤东、粤西、粤北山区的背风区和雷州半岛地区为少雨/较少雨区;尤其从东雷州半岛、至粤西山区、至粤北山区前麓及到粤东武夷山山区前麓一带,年降水量与站点高程呈显著的对数关系,此处水汽趋于稳定并分层,形成了多雨区与少雨区的过渡带、分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尺度 年降水 时空分布 广东省
下载PDF
环境引导气流两类典型年际模态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联系
8
作者 杨昕玮 邵宇行 +3 位作者 赵海坤 韩翔 周育锋 姜明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资料及美国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6年7-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海盆尺度大尺度环境... 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资料及美国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6年7-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海盆尺度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的年际变化与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在年际尺度上存在两个典型模态。其中第一典型模态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呈现经向分布的偶极型环流型,该模态与东部型ENSO密切相关;第二典型模态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呈明显的局地反气旋环流形态,其与中部型ENSO和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紧密关联。(2)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第一典型模态异常年份之间TC活动(生成位置、路径、强度和持续时间)具有显著差异,TC生成空间分布南北差异显著;TC路径尤其西北行和西行盛行路径也具有显著差异。(3)第二典型模态异常年份之间,TC生成位置和路径差异与第一模态呈现显著不同,TC生成位置呈现较为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在东南象限TC生成差异尤为显著,TC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西北行和近海转向两类盛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引导气流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移动 海温异常 年际尺度
下载PDF
多尺度相容的林木年生长模型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代劲松 季碧勇 +1 位作者 徐达 陶吉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1-58,共8页
本文以浙江省2018年和201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252个固定样地数据为建模样本,其中,随机预留10%的样本用于对蓄积、胸径、树高模型进行独立验证,其余数据用于建模,分为林分和散生四旁树2类建模单元,对4个不同的树种组(松木、杉木、硬... 本文以浙江省2018年和201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252个固定样地数据为建模样本,其中,随机预留10%的样本用于对蓄积、胸径、树高模型进行独立验证,其余数据用于建模,分为林分和散生四旁树2类建模单元,对4个不同的树种组(松木、杉木、硬阔和软阔)建立蓄积、胸径、树高的生长率模型,并结合转换系数建立省、市、县多尺度相容的林木年生长模型组——蓄积生长模型、树高生长模型、胸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的R^(2)均在0.63以上,rRMSE小于0.2,胸径生长模型的R^(2)均在0.98以上,rRMSE小于0.1,树高生长模型的R^(2)均在0.61以上,rRMSE小于0.2,模型组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组应用于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的年蓄积生长率验证效果较好(R^(2)为0.8109,rRMSE小于0.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建立林木年生长模型组,能够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的模型更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度监测 生长模型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 尺度变换 浙江省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标的石家庄市旱情分析
10
作者 李彦 《地下水》 2023年第1期201-203,共3页
干旱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当地作物产量和人们日常生活,会对经济和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以石家庄为例,分析了1956年至2020年该市的降水情况,研究了降雨的年内分布状况,并借助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标对石家庄市旱情发展规律进行描述,通过年... 干旱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当地作物产量和人们日常生活,会对经济和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以石家庄为例,分析了1956年至2020年该市的降水情况,研究了降雨的年内分布状况,并借助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标对石家庄市旱情发展规律进行描述,通过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来分析了旱情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年内的分配不平均;在夏季(7-8月)降雨量最大,降水量主要来自汛期;石家庄市干旱情况最严重的是2007年与1981年,在2020年以后,干旱有一定的概率会变严重,或是干旱级别转变的节点;干旱在每个季节出现概率的大小依次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轻度、中度干旱在石家庄市出现的概率都略高,和之前轻度、中度干旱在年尺度条件出现概率大致相同,这表示使用此指标可以对旱情进行很好的描述,并且表现出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标 年尺度 降雨量
下载PDF
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前三维波速结构的演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龙泉 刘杰 张晓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30,共11页
尝试在年度尺度上对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以确定2003年大姚地震前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演化,并对其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探讨.检测板分辨试验显示,在年度尺度上,大姚附近区域15km深度上节点解的分辨率在0.6左右;误差分析显... 尝试在年度尺度上对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以确定2003年大姚地震前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演化,并对其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探讨.检测板分辨试验显示,在年度尺度上,大姚附近区域15km深度上节点解的分辨率在0.6左右;误差分析显示,在震源附近的误差(约0.02km/s)远小于速度变化的幅度(约0.15km/s).研究结果表明,大姚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形成一条北北西向的高、低波速交界带,其走向与两次大姚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走向以及通过余震精定位确定的断层走向基本吻合,且震源位于交界带的高波速一侧.此外,大姚地震震后在震源下方形成一低速体.本文得到的大姚地震前的波速结构演化可为探讨其孕震、发震条件提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地震 速度结构演化 地震层析成像 年度尺度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地区旱涝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冬梅 杨贵羽 +1 位作者 严登华 方宏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针对水旱灾害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1746~1950年的水旱灾害资料和95个水文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历史时期旱涝情况、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0年旱涝时空变化特征及四季旱涝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 针对水旱灾害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1746~1950年的水旱灾害资料和95个水文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历史时期旱涝情况、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0年旱涝时空变化特征及四季旱涝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61~2010年旱涝变化特征与历史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旱涝发生频次有增加趋势,且西北部发生干旱较东南部频繁,洪涝则是南部发生频数高于北部;东北地区近50年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区域干旱化,其中东北部属于干旱多发区,西南部与中部为洪涝多发区;东北部春季干旱覆盖面积最大,受灾最严重,冬季次之,以黑龙江省为最;夏、秋季洪涝较为频繁,以西南部为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年际尺度 季节尺度 SPI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与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巧倩 简茂球 罗会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7,共9页
利用NCEP/NCAR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 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 利用NCEP/NCAR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 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间的主要相互耦合关系,即强(弱)的东亚冬季风对应类似LaNi na(ElNi no)型的海温距平分布;超前东亚冬季风两个月左右的赤道东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对后期弱(强)东亚冬季风的遥相关影响作用最显著,而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则对同期及落后1个月左右的南海正(负)海温异常的强迫影响作用最直接、最显著;东亚冬季风指数与落后1个月左右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有最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同期的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有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海温 年际尺度 耦合关系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洪滨 邵雪梅 +3 位作者 黄磊 梁尔源 方修琦 王丽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试图揭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世纪尺度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千年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13~18世纪中的200年主控周期最为明显,并在15~17世纪达到最强... 试图揭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世纪尺度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千年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13~18世纪中的200年主控周期最为明显,并在15~17世纪达到最强,而近200年则以准120年的周期振荡为主,且在19世纪两种主要周期变化趋势相反,在近百年又趋向一致.年降水量序列的均值突变一般以30~100年尺度最为明显,世纪尺度的均值突变时段分别为公元1100~1111年、1403~1449年及1615~166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公元1321~1348年、1497~1557年、1728~1743年及1885~189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增加.20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方差突变主要表现为序列的低频变化幅度,从公元1220年前后至1580年前后持续增大,且以15世纪的方差突变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年降水量 百年尺度 周期变化 气候突变
下载PDF
南海及周边地区TBB年及以上时间尺度振荡特征诊断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建茵 李春晖 吴尚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1-11,共11页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1980~1997年逐日TBB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约6~15个月)和年际时间尺度(2~5年)变化显著。年时间尺度变化,在纬向上东传特征明显,在经向上具有赤道反对称的分布特征。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1980~1997年逐日TBB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约6~15个月)和年际时间尺度(2~5年)变化显著。年时间尺度变化,在纬向上东传特征明显,在经向上具有赤道反对称的分布特征。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变化振幅与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调制作用。TBB年际时间尺度变化具有lO年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年际时间尺度变化显著,1990年代明显减弱。该时间尺度变化与Nino3区海温异常有非常显著的关系,El Nino期间,南海地区TBB较高,对流相对较弱;La Nina期间,南海地区TBB较低,对流较强,表明南海地区大气环流对太平洋海温异常有明显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 小波变换 年时间尺度 年际时间尺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多时间尺度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琦 潘学标 +1 位作者 李秋月 邵长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47-2652,共6页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年代、年、生长季)下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年太阳辐射总量年代际递减,变化幅度为-1.1%/10...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年代、年、生长季)下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年太阳辐射总量年代际递减,变化幅度为-1.1%/10a,主要由春季和夏季太阳辐射减少所致。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生长季延长,导致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时间尺度 年太阳辐射 生长季太阳辐射 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rr小波在水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晓峰 顾海燕 马晓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97,共2页
利用小波分析的时域、频域多分辨功能,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站83a的年径流量为例,通过Marr小波变换系数图,得出不同的水文周期和径流量异常的具体时间及丰、枯交替变化过程。从而为水文系统中、长期预测提供背景分析资料及依据。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时间尺度 年径流量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姚永明 姚雷 邓伟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采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 2008年中国753个台站逐日温度资料,挑选出长江中下游地区(27.5°~32.5°N、112°~123°E)的51个测站,对该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的... 本文采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 2008年中国753个台站逐日温度资料,挑选出长江中下游地区(27.5°~32.5°N、112°~123°E)的51个测站,对该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的发生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趋势,总体频次减少。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80年代,类寒潮发生频次逐渐减少,90年代类寒潮又略增多,1973年前后出现突变。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5年和14年信号周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分别为每年3月和11月,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年际差异最大的区域在皖南、赣北和浙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类寒潮天气 时空特征 年变化特征
下载PDF
降雨量对广西地区白蜡虫死亡及其种虫白蜡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岑明 计鸿贤 林发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在广西四县一市,比较了五个不同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白蜡虫死亡及其种虫、白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对白蜡虫种虫的死亡影响不大;年降雨量则是引起白蜡虫种虫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每次大雨过后,即出现一个雌虫死亡高峰。... 在广西四县一市,比较了五个不同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白蜡虫死亡及其种虫、白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对白蜡虫种虫的死亡影响不大;年降雨量则是引起白蜡虫种虫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每次大雨过后,即出现一个雌虫死亡高峰。雌虫比雄虫敏感,其上限为1552.5mm左右。在这个上限以下,雌、雄蜡虫均生长发育良好,死亡率低产蜡量高;反之,雌虫大批死亡,其死亡百分率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雄虫虽不及雌虫敏感,但是,在雨量过多的情况下,蜡花也常常长霉变黑,间接致使雄蜡虫死亡,产蜡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降雨量 产量
下载PDF
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演变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蔺秋生 范北林 黄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2,共4页
水文时间序列往往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运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对宜昌水文站1882—2006年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 水文时间序列往往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运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对宜昌水文站1882—2006年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30--40年、10~20年及10年以下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变化主周期为14年,第二周期为7年,第三周期为34年;自2006年以后的3年左右,宜昌站年径流量将处于一个相对偏枯期,之后又将进入一个丰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水文站 年径流量 多时间尺度 小波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