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ailability of MCNP & MATLAB for reconstructing the water-vapor two-phase flow pattern in neutron radiography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Qixi FENG Quanke TAKESHI Kawa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82-289,共8页
The China Advanced Research Reactor (CARR) is scheduled to be operated in the autumn of 2008.In this paper,we report preparations for installing the neutron radiography instrument (NRI) and for utilizing it efficientl... The China Advanced Research Reactor (CARR) is scheduled to be operated in the autumn of 2008.In this paper,we report preparations for installing the neutron radiography instrument (NRI) and for utilizing it efficiently. The 2-D relative neutron intensity profiles for the water-vapor two-phase flow inside the robe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MCNP code without influence of y-ray and electronic-noise.The MCNP simulation of the 2-D neutron intensity profile for the water-vapor two-phase flow was demonstrated.The simulated 2-D neutron intensity profiles could be used as the benchmark data base by calibrating part of the data measured by the CARR-NRI.The 3-D objective images allow us to understand the flow pattern more clearly and it is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MATLAB through the threshold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s.And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CNP code and the MATLAB are very useful for constructing the benchmark data bas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ater-vapor two-phase flow using the CARR-N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X射线照相术 水汽两相流
下载PDF
Effect on the Flow Behaviors by Adding Internals in a Riser Reactor
2
作者 Liuhai Feng Yifeng Bu +2 位作者 Juan Wang Yu Mao Zhuowu Men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7年第1期72-82,共11页
Riser reactor is a key unit in the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and i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increasing the yield coefficient of gas and oil. In this paper, the behaviors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in the tr... Riser reactor is a key unit in the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and i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increasing the yield coefficient of gas and oil. In this paper, the behaviors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in the traditional y-type riser reactor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calculate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verified the advanced models and calculating methods.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such as core-annulus flow, may result in the unreasonable matching relationship of catalyst-to-oil ratio. An optimized riser with cuneal internals is proposed and the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riser reactor is presente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neal internals in the riser both can block effectively the slip down of the particles near wall region and weaken core-annulus flow structure due to the re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The results also prove that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becomes uniform along the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in the optimized riser by adding cuneal internals, which would be benefits for the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ER Reactor GAS-SOLID two-phase flow Core-annulus flow Struc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垂直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实验
3
作者 尹邦堂 王树龙 +3 位作者 张绪亮 张旭鑫 王志远 孙宝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溢流期间井筒环空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垂直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实验装置,创建了电容层析成像(ECVT)和含气率分析的流型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该实验揭示了含气率随气液相表观速度、黏度... 为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溢流期间井筒环空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垂直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实验装置,创建了电容层析成像(ECVT)和含气率分析的流型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该实验揭示了含气率随气液相表观速度、黏度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对不透明井筒环空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实时可视化和定量化表征。该实验装置可作为垂直井筒环空中气液两相流动特征、气体运移、流型转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气液两相流动 垂直环空 可视化 定量化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vective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narrow-gap annulus tubes
4
作者 LIBin ZHAOJian-Fu +2 位作者 ZHOUFang-De FANGZe-Mei HUWen-Ru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Since convective boiling or highly subcooled single-phase forced convection in micro-channels is an effective cooling mechanism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r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re- quir... Since convective boiling or highly subcooled single-phase forced convection in micro-channels is an effective cooling mechanism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r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re- quired to explain and verify the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 in narrow channels.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we model the convective boiling behavior of water with low latent heat substance Freon 113 (R-113), with the purpose of sav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visualizing experiments. Both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 tics were measured in subcooled and saturated concentric narrow gap forced convection boiling. Data were obtained to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gap size, pressure, flow rate and wall superheat on boiling regimes and the tran- sition between various regimes.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unconfined forced convection boiling were found, and also, the flow patterns in narrow vertical annulus tubes have been studied quantit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沸腾热传导 窄带环面管 两相流 冷却机制
下载PDF
气泡影响下的电磁流量测量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葛亮 袁一萍 +2 位作者 白洋 曾文 阳彩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252,共11页
电磁流量测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易受流体中气泡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出现波动进而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测量精度的优化十分关键。针对电磁流量测量精度受气泡影响的测量优化问题,本文首先从权重函数角度入手... 电磁流量测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易受流体中气泡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出现波动进而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测量精度的优化十分关键。针对电磁流量测量精度受气泡影响的测量优化问题,本文首先从权重函数角度入手,建立了气泡对电磁流量测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其次,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气泡对权重函数的影响,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优化方法降低气泡对电磁流量测量的影响;最后,为了验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开发了气泡图像处理算法,并搭建气液两相流流体电磁流量测量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法补偿后的电磁流量测量系统受气泡影响的敏感程度得到有效降低,误差降低幅度均在82.63%以上,最大误差降低幅度可达91%,优化后气泡存在时的测量误差在±3.03%以内。研究有效降低了电磁流量测量受气泡影响产生的误差,为进一步提高气泡影响下的电磁流量测量精度和实现气液两相流电磁测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流量测量 气液两相流 权重函数 测量精度 优化研究
下载PDF
变叶片安装角对旋风机气固两相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华 吴燕妮 +1 位作者 张浩睿 宫武旗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5-882,共8页
针对某实际运行的矿用对旋风机叶片存在的磨损问题,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Finnie磨损模型,对不同叶片安装角下风机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选择风机静压、功率和效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风机性能试验,对数值计算方法... 针对某实际运行的矿用对旋风机叶片存在的磨损问题,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Finnie磨损模型,对不同叶片安装角下风机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选择风机静压、功率和效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风机性能试验,对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设计的6种叶片安装角方案,对叶片压力面的磨损特征和气固两相流风机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叶片安装角下气固两相流风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具有最佳抗磨效果和最优风机性能的叶片安装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的叶片安装角,增大后级安装角后的叶片面平均磨损率降低了6.0×10^(-8)kg/(m^(2)·s);同时,增大后级安装角能够有效地缓解后级叶片前缘和尾缘处的分离涡现象,提高风机的性能,达到叶片抗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对旋风机 数值模拟研究 气固两相流 磨损特征 叶片安装角 风机性能 风机流场
下载PDF
短管节流阀内流动噪声的实验研究及降噪措施
7
作者 周绍华 詹飞龙 +4 位作者 丁国良 张浩 邵艳坡 刘艳涛 郜哲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3-121,共9页
短管节流阀作为节流机构,因其结构简单而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器中,当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经短管节流阀时会产生严重的噪声。设计并搭建了短管节流阀流动噪声测试台,实验研究了制冷剂流型、流量和干度对短管节流阀内流动噪声频率和声压级... 短管节流阀作为节流机构,因其结构简单而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器中,当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经短管节流阀时会产生严重的噪声。设计并搭建了短管节流阀流动噪声测试台,实验研究了制冷剂流型、流量和干度对短管节流阀内流动噪声频率和声压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噪措施。实验结果表明,阀进口流型为搅浑流时产生的流动噪声声压级最大,阀进口流型为泡状流型和环状流型时产生的流动噪声较小;流动噪声的峰值频率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质量流量由20 kg/h增大到80 kg/h时,流动噪声的峰值频率增大38.6%;干度由0.05增大到0.4时,流动噪声的平均声压级先增大7 dB,后减小3 dB。提出了将阀芯入口处的突扩突缩结构改为喇叭口渐缩结构的方式来实现降噪的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结构方案可将流动噪声的平均声压级降低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管节流阀 流动噪声 两相流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微间隙内R134a空化可视化实验研究
8
作者 颜少航 赖天伟 +2 位作者 王彦武 侯予 陈双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4-1061,共8页
为了研究在受限空间和高剪切状态下工质空化特性,设计并搭建了微间隙工质空化演变规律可视化实验台。对不同进出口压差、过冷度及来流速度下R134a在微间隙下空化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空化特征下空化面积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在受限空间和高剪切状态下工质空化特性,设计并搭建了微间隙工质空化演变规律可视化实验台。对不同进出口压差、过冷度及来流速度下R134a在微间隙下空化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空化特征下空化面积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工质入口流速和空化数决定了工质在微间隙内空化形态。按此空化形态差异可将空化过程分为单气泡空化模式、多气泡空化模式、气液掺混空化模式及雾态核心区空化模式。单气泡模式与多气泡模式出现有一定随机性,与实验时工质内空化汽核相关,两者多发生于低流速情况下。单气泡模式下气泡面积近似指数增长,气液掺混空化模式及雾态核心区空化模式多发生在较高流速和较低空化数下,此时空化面积演变遵循近线性增长规律。各模式下,过冷度的减小都会促进空化产生。多气泡模式下,工质空化初生时表现为多个相对独立微小气泡。随着空化发展,气泡体积增大,彼此相互干扰,存在气泡间的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微间隙 可视化研究 多相流 相变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套管放气井环空流动与电泵井合理沉没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2 位作者 张翼翼 陶军 朱丽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在套管放气状态下,环空中液体相处于停滞状态,液相和油套管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受油套管粗糙度影响的雷诺数失去原有的意义,不能直接应用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多相流计算方法。针对国内电泵井高含气和套管需要定压放气的生产特征,对套管定... 在套管放气状态下,环空中液体相处于停滞状态,液相和油套管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受油套管粗糙度影响的雷诺数失去原有的意义,不能直接应用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多相流计算方法。针对国内电泵井高含气和套管需要定压放气的生产特征,对套管定压放气井油套环空多相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泰勒气泡在黏滞流体中的上升流速作为主要依据,建立了不同油黏度下套管环空放气流动的截面含气率和压降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不同黏度、不同气油比的套管定压放气井环空流动计算及套管压力分布的多相流模型,该模型主要适用于泡流和段塞流。在此基础上,将入泵流体截面含气率10%作为判据,提出了套管环空放气电泵井沉没度设计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国内油田不同类型油井40口,检测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放气井 环空流体流动 套管压力分布 多相流模型 电泵 沉没度 设计模型
下载PDF
欠平衡钻井环空多相流井底压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周英操 高德利 刘永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对井底负压值精确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开发了随钻井底压力测量仪器。对井底压力的大小实测发现,原有的气液两相流井底负压控制计算模型的计算误差较大,达到13%。为此,在H.V.Nickens所建立的钻井过程... 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对井底负压值精确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开发了随钻井底压力测量仪器。对井底压力的大小实测发现,原有的气液两相流井底负压控制计算模型的计算误差较大,达到13%。为此,在H.V.Nickens所建立的钻井过程气侵时的两相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直井环空多相流井底压力流动型态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岩屑固相和多相加速度压降的影响,精度较高,利用深层欠平衡钻井实测数据,计算表明误差小于3%,为欠平衡设计计算与精确控制井底负压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欠平衡钻井 环空多相流 井底压力 计算模型
下载PDF
我国旅游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晋峰 王鑫 +1 位作者 郭峰 李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6,共7页
旅游流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旅游流研究成果,找出我国旅前流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1987—2010年我国旅游流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旅游流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可划分... 旅游流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旅游流研究成果,找出我国旅前流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1987—2010年我国旅游流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旅游流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可划分为时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和规模预测等六类研究主题,但我国旅游流研究也存在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旅游流研究更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实验方法研究 (Ⅰ)方案论证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江 何国强 +2 位作者 秦飞 刘佩进 陈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分析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和绝热层烧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预示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建立高过载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建立高过载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过载... 分析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和绝热层烧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预示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建立高过载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建立高过载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过载发动机绝热层设计和烧蚀预示方法。其中关键技术是高过载流场的模拟,对粒子加入法和弯管分离法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认为弯管分离法原理上是可行的。为了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开展了弯管通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弯管装置具有使凝相粒子聚集形成高浓度粒子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速度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二相流 数值仿真 方案论证
下载PDF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杰 孙红彦 +1 位作者 梁志鹏 严大凡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7-31,共5页
利用白油和自来水作为实验介质,在内径为26.1mm、长约30m的水平不锈钢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油水两相流实验。实验中进行了流型测量和观察,观察到7种油水两相流型,分别属于分散、分离和分散分离混合流型。对油水两相流型及流型间的转... 利用白油和自来水作为实验介质,在内径为26.1mm、长约30m的水平不锈钢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油水两相流实验。实验中进行了流型测量和观察,观察到7种油水两相流型,分别属于分散、分离和分散分离混合流型。对油水两相流型及流型间的转化作了仔细的描述,根据流型特征进行了流型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集输管道 油水两相流 流型 特征 流变学
下载PDF
渣浆泵叶轮磨损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陶艺 袁寿其 +2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帆 陶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3-69,F0004,共8页
为研究渣浆泵运行过程中叶轮的磨损情况,该文以一台离心式工程塑料渣浆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全流场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划分,首先对包括设计工况点在内的5个工况进行了清水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最大误差不超过5%,设计... 为研究渣浆泵运行过程中叶轮的磨损情况,该文以一台离心式工程塑料渣浆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全流场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划分,首先对包括设计工况点在内的5个工况进行了清水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最大误差不超过5%,设计工况点误差不超过3%,说明所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随后基于ANSYS CFX商用软件中的Particle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模型泵内流场进行了固液两相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快速磨损试验,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叶轮磨损较严重的部位位于叶片进口边、流道中前段靠近叶片压力面的后盖板内侧、叶片压力面与后盖板交界处及叶片压力面端面;背叶片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叶片压力面外缘,并由此处开始往轮毂处发展,磨损形状大致呈抛物线型,分析认为隔舌处的高压引起流道中颗粒相回流撞击背叶片外缘是造成背叶片磨损的主要原因。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渣浆泵运行时叶轮的磨损,其结果可较好地解释磨损产生的原因,该研究可为今后渣浆泵叶轮抗磨损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方法 叶轮 渣浆泵 试验研究 固液两相流 磨损
下载PDF
气侵期间环空气液两相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志红 高兴坤 曹锡玲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钻井过程中地层气体一旦侵入井眼,环空中会形成气液两相流,如果控制不及时或不当,极有可能产生井喷。为研究气侵期间环空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规律,以及时控制气侵及防止井喷的发生,以空气—钻井液为介质,分析了垂直井眼环空中气液两相流... 钻井过程中地层气体一旦侵入井眼,环空中会形成气液两相流,如果控制不及时或不当,极有可能产生井喷。为研究气侵期间环空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规律,以及时控制气侵及防止井喷的发生,以空气—钻井液为介质,分析了垂直井眼环空中气液两相流流型,建立了环空流场的物理流动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对紊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在模拟条件下,得出了气侵发生前后环空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规律与气侵期间井眼流体实际流动情况相符,并给出了气侵发生后,流体流型转变、气体运移速度及气体在环空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对井控计算机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 气侵 气液两相流动 物理模型 计算机模拟 井控
下载PDF
油套环空放空防止气井井筒生成水合物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颖川 王志彬 钟海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1,共4页
基于气液两相流沿气井油管上升流动过程中质量和动量守恒及井筒传热机理,建立了压力和温度梯度耦合模型,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该模型中考虑了流体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及环空介质和地层热物性沿井深的变化,分析了大牛地低渗低产... 基于气液两相流沿气井油管上升流动过程中质量和动量守恒及井筒传热机理,建立了压力和温度梯度耦合模型,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该模型中考虑了流体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及环空介质和地层热物性沿井深的变化,分析了大牛地低渗低产D2-56气井环空介质换热系数和井筒总传热系数与套压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若井下安装封隔器,并将油套环空放空,可显著降低井筒总传热能力和油管内流体的热损失,提高油管内流体温度,可防止水合物在油管中生成。对于产量较高的气井,降低油套环空压力对防止水合物生成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筒流动 气液两相流动 传热机理 环空放空技术 水合物生成
下载PDF
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鹿院卫 王跃社 周芳德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气水、油气为工质,对水平进口、垂直出口向上的90°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内径为45mm、弯曲半径为180mm的弯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气水、油气两相流体流过弯管时的局部阻力变化规律,重新提出... 以气水、油气为工质,对水平进口、垂直出口向上的90°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内径为45mm、弯曲半径为180mm的弯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气水、油气两相流体流过弯管时的局部阻力变化规律,重新提出了计算弯管局部阻力的统一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阻力 油气两相液 计算模型 弯管 油气运输
下载PDF
气侵钻井过程中井底衡压的节流阀开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孔祥伟 林元华 +1 位作者 邱伊婕 袁继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基于钻井中的多相流控制体方程,建立了井底衡压的节流阀套压补偿控制模型,通过节流阀的实时调节可补偿气相滑脱压降,使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保持平衡.结果表明,气侵发现得越早,井底衡压控制越容易实现,气侵早期发现依靠井底气侵监测装置;... 基于钻井中的多相流控制体方程,建立了井底衡压的节流阀套压补偿控制模型,通过节流阀的实时调节可补偿气相滑脱压降,使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保持平衡.结果表明,气侵发现得越早,井底衡压控制越容易实现,气侵早期发现依靠井底气侵监测装置;当发现井底气侵时,大幅调节节流阀开度,使节流阀产生的套压快速平衡地层压力,此时根据井底欠压差的变化调节节流阀;随气体沿环空上移,微调节流阀开度,实时平衡气体滑脱产生的压降,此时调节节流阀依靠补偿控制模型;随气体循环出井口,环空中呈现0气流,节流阀开度及套压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压钻井 节流阀开度 气液两相 环空 流量系数
下载PDF
冲蚀与空蚀交互磨损三相流场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庞佑霞 唐勇 +4 位作者 梁亮 朱宗铭 许焰 刘厚才 李彬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研究在模拟水轮机工况下,冲蚀与空蚀交互作用时,试件表面上汽液固三相流场的动力学特性(压力场、速度场、汽相体积比分布),然后在转盘式磨损装置上,进行汽液固三相冲蚀与空蚀交互磨损试验,并对试件微观形貌进...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研究在模拟水轮机工况下,冲蚀与空蚀交互作用时,试件表面上汽液固三相流场的动力学特性(压力场、速度场、汽相体积比分布),然后在转盘式磨损装置上,进行汽液固三相冲蚀与空蚀交互磨损试验,并对试件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得到试件表面最小和最大压力值、气泡速度最大值和汽相比例最大值均出现在空化孔附近,其他位置基本不变,说明空化孔附近交互磨损比单一空蚀磨损严重。就某一空化孔而言,顺着转盘旋转方向的孔边某一夹角展开区域汽相比例较大,并且出现最小和最大压力;从试件微观磨痕分析,其上存在短程犁沟和空蚀孔,磨痕呈现规律性。仿真的气泡轨迹和试件磨痕基本一致,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从而证明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上述数值仿真为揭示流体机械过流部件冲蚀与空蚀交互作用磨损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与空蚀 交互磨损 汽液固三相 流场仿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环空管内气—液两相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军 陈听宽 金友煌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6期47-51,共5页
环空管气—液两相流出现在石油开发的许多场合,与圆管两相流相比,对环空管两相流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自80 年代以来,只有Sadatom i、Caetano、Kelessidis、Hasan 等少数研究者对环空管气... 环空管气—液两相流出现在石油开发的许多场合,与圆管两相流相比,对环空管两相流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自80 年代以来,只有Sadatom i、Caetano、Kelessidis、Hasan 等少数研究者对环空管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含气率及压力降等进行了研究.本文对20 年来环空管气—液两相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些介绍,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压力降 流型 环空管 含气率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