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Two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s of 2-Tridecanone against Red Imported Fire Ants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 Chen 《Advances in Entomology》 2016年第1期37-46,共10页
2-tridecanone is a major constitute of defensive secretion in tawny crazy ants, Nylanderia fulva that is an ant species reported to be able to displace red imported fire ants, Solenopsis invicta in the field. 2-tridec... 2-tridecanone is a major constitute of defensive secretion in tawny crazy ants, Nylanderia fulva that is an ant species reported to be able to displace red imported fire ants, Solenopsis invicta in the field. 2-tridecanone was proven to be toxic to S. invicta. Although 2-tridecanone 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utilization of this naturally occurring compound in fire ant managemen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two 2-tridecanone formulations were assessed against S. invicta. Two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s were prepared using 2-tridecanone as an active ingredient, vegetable oil as a solvent and polyoxyethylene tridecyl ether as a surfactant. Piperonyl butoxide (PBO) was used as a synergist in one formulation. Both formula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toxicity in laboratory bioassays. In a field trial, at application rate of 5.28 mL/L and 14 days after mound drench treatment, 100% control was achieved for formulation with PBO and 90% control for the formulation without PBO. In conclusion, both formulations had significant efficacy against S. invicta. Due to the low mammalian toxicity of 2-tridecanone, no involvement of hazardous synthetic organic solvents, no phytotoxicity at applied concentrations, and relatively low cost, both formulations are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commercial insecticide products for fire ant mound drench. The outstanding efficacy of both formulation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warrants further research on their efficacy against other pest ins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nsive Chemical Fire ant Control mound Drench
下载PDF
蚁丘形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郭童童 刘艳 +4 位作者 陈梦娇 崔靖 李兰平 梁德飞 任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84-3393,共10页
蚂蚁类属土壤节肢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因子。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对象,在青海省门源县设置小蚁丘(S)、中蚁丘(M)、大蚁丘(B)和废弃蚁丘(A)4个处理,探讨了不同面积蚁丘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蚂蚁类属土壤节肢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因子。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对象,在青海省门源县设置小蚁丘(S)、中蚁丘(M)、大蚁丘(B)和废弃蚁丘(A)4个处理,探讨了不同面积蚁丘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蚁丘随机分布,随蚁丘面积增大,草地植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降低,而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变化。沿着小蚁丘(S)、中蚁丘(M)、大蚁丘(B)的环境梯度,禾草科功能群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莎草科先降低后升高,豆科类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持续降低。因此,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随蚁丘面积的增加改变了禾草科、莎草科、豆科类和杂类草等功能群多样性;但废弃蚁丘上群落多样性具备自我恢复能力,与天然群落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丘类型 高寒草甸 植物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广东吴川红火蚁消长规律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宁东 曾玲 +1 位作者 梁广文 陆永跃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广东吴川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蚁巢数量、蚁丘体积和工蚁的年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之中红火蚁活动蚁巢密度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6—8月和10~12月;4—7月和10-11月新增活动蚁巢数量较大;蚁巢自...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广东吴川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蚁巢数量、蚁丘体积和工蚁的年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之中红火蚁活动蚁巢密度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6—8月和10~12月;4—7月和10-11月新增活动蚁巢数量较大;蚁巢自然消亡出现在多个时间,其中以9月最多。4-11月红火蚁工蚁活动旺盛,用诱饵诱集法监测,5、6月和10、11月红火蚁工蚁出现2个明显盛期,而陷阱法中工蚁数量为单峰型,高峰出现在7月。2种监测方法获得的工蚁数量间相关系数为0.88,达到极显著相关。气温、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与2种方法获得的工蚁数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8,0.86和0.93,0.94,0.95,均达极显著水平。红火蚁蚁丘体积4—6月、9—12月增大幅度较大,其中6月份蚁巢增长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活动蚁巢 工蚁 蚁丘体积 动态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掘穴蚁蚁丘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任涛 赵哈林 赵学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6-380,共5页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上掘穴蚁的蚁丘密度、直径、盖度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讨论了不同地形和土壤环境对掘穴蚁筑丘活动的影响,并探讨了蚁丘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受到地形变化影响...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上掘穴蚁的蚁丘密度、直径、盖度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讨论了不同地形和土壤环境对掘穴蚁筑丘活动的影响,并探讨了蚁丘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受到地形变化影响的土壤环境和地形共同影响掘蚁穴的筑巢活动,蚁丘密度表现为丘顶>背风坡>迎风坡;蚁丘直径和盖度均表现为丘顶>迎风坡>背风坡,并且亦均受到蚁丘密度的制约.蚁丘的空间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型.地形及土壤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掘穴蚁的筑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丘 分布 土壤性状 地形 流动沙丘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杰 吕利华 +3 位作者 陈焕瑜 冯夏 周小毛 何余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灌巢 本地蚂蚁 诱集
下载PDF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吴碧球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黄焕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48-4259,共12页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m、大蚁巢1和3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m)、7月(34.06%,3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m;59.52%,3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单个蚁巢 不同距离 蚂蚁类群 多样性
下载PDF
深圳红火蚁蚁巢密度、社会型研究及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绍宁 罗礼智 +2 位作者 张蕾 张森泉 王文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5,共4页
本文报道了深圳红火蚁生境类型与蚁巢密度的关系,社会型的鉴别以及应用茚虫威对多后型和单后型、多后型共存地区的防治效果。红火蚁的蚁巢密度(巢/100m2)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在所调查的5类生境中,待建地的蚁巢密度最高,为3.81巢... 本文报道了深圳红火蚁生境类型与蚁巢密度的关系,社会型的鉴别以及应用茚虫威对多后型和单后型、多后型共存地区的防治效果。红火蚁的蚁巢密度(巢/100m2)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在所调查的5类生境中,待建地的蚁巢密度最高,为3.81巢/100m2,公路边的次之,为2.95巢/100群,城市绿地的最低,为0.63巢/100m2。应用多元PCR技术对6个行政区社会型进行鉴别的结果表明,福田、龙岗、南山区为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单后型与多后型的比仅为1:(3~4)。罗湖、宝安、盐田3区全部为多后型;多后型地区的蚁巢密度(2.2巢/100m2)比单后型地区(L9巢/100m2)的为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应用茚虫威进行防治60d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多后型地区的防治效果(97.8%)比单后型地区(96.7%)的要好,但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文对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蚁巢密度 单后型 多后型 生境类型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沙丘微地形生境蚁丘分布特征及其对恢复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曾飞越 刘任涛 +2 位作者 吉雪茹 白燕娇 杨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507-7516,共10页
为了阐明沙丘微地形生境蚁丘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沙丘固定过程的响应规律,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固沙阶段沙丘的4个方位(西北、东南、西南、东北)布设调查样地,测定了不同样地的蚁丘密度、直径和高度,分析了不同样地蚁丘特征及空... 为了阐明沙丘微地形生境蚁丘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沙丘固定过程的响应规律,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固沙阶段沙丘的4个方位(西北、东南、西南、东北)布设调查样地,测定了不同样地的蚁丘密度、直径和高度,分析了不同样地蚁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背风向(即东南方位)蚁丘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方位,但从流动沙丘到半流动沙丘,背风向(即东南方位)蚁丘密度显著低于其他方位;从半固定沙丘开始,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微地形对蚁丘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小。(2)在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不同微地形生境中蚁丘直径和高度均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即东南方位均小于其他方位。在固定沙丘,蚁丘高度表现为东南方位亦较低,但蚁丘直径表现为西南和东北方位显著小于西北方位。(3)在流动沙丘,西北、西南和东南方位上蚁丘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型,而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4个方位上蚁丘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型。(4)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固沙阶段不同微生境下蚁丘密度、高度、直径与植物密度、多样性间的相关性不同。随着固沙阶段演替,不同微生境下蚁丘特征与植物密度、多样性的相关性增强。研究表明,在科尔沁沙地,随着流动沙丘固定和生境逐渐恢复,沙丘不同空间方位上蚁丘密度分布差异缩小,而蚁丘直径和高度仍存在沙丘微地形间显著差异性,并且蚁丘空间方位上均呈现聚集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丘 空间分布 沙丘固定 沙丘微地形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粤北地区3种生境红火蚁蚁丘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郭靖 刘锐英 +2 位作者 孔令枝 肖榕 黄红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研究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中红火蚁蚁丘的分布特征,为该虫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方法调查3种生境(荒地、田埂、草坪)红火蚁蚁丘的密度和大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函数回归模型对蚁丘的空间分... 【目的】研究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中红火蚁蚁丘的分布特征,为该虫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方法调查3种生境(荒地、田埂、草坪)红火蚁蚁丘的密度和大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函数回归模型对蚁丘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对荒地生境蚁丘密度和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埂蚁丘密度明显高于荒地和草坪,高达18.67个/100 m^2,超过草坪生境蚁丘密度的10倍;荒地、田埂和草坪生境蚁丘基部周长相差不明显,但荒地生境蚁巢高度明显高于田埂和草坪;通过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函数来看,荒地和田埂生境蚁丘多表现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而草坪生境蚁丘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研究发现粤北地区红火蚁入侵并未造成荒地生境植物多样性下降。【结论】受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田埂、荒地、草坪;蚁丘在荒地和田埂上多呈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草坪上多呈聚集分布,这种分布差异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和红火蚁筑巢习性共同引起的;红火蚁蚁丘密度与荒地中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生境 蚁丘 分布型 密度
下载PDF
红火蚁蚁丘大小与诱集工蚁数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俊 陆永跃 +2 位作者 许益镌 梁广文 曾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92-1997,共6页
采用诱饵诱集法研究了荒地、绿化带生境中红火蚁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与诱集工蚁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地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增大减缓、最终趋于平衡的规律,当蚁丘体积、蚁丘表... 采用诱饵诱集法研究了荒地、绿化带生境中红火蚁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与诱集工蚁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地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增大减缓、最终趋于平衡的规律,当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分别为11634cm3、1308cm2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91头;在绿化带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动态与荒地生境相似,当蚁丘体积>18089cm3时,诱集工蚁数量的增幅明显变缓,当蚁丘体积为25974cm3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32头.韦布尔函数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与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蚁丘体积 蚁丘表面基部面积 诱集工蚁数量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掘穴蚁(Formica cunicularia)筑丘活动及其对土壤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任涛 赵哈林 +3 位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云建英 曲浩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坡度地形上掘穴蚁的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讨论了不同坡度地形对掘穴蚁筑丘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掘穴蚁筑丘对不同坡度地形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底、坡中及丘...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坡度地形上掘穴蚁的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讨论了不同坡度地形对掘穴蚁筑丘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掘穴蚁筑丘对不同坡度地形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底、坡中及丘顶对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影响明显,其中蚁丘直径迎风坡坡中显著小于其他坡度地形(P<0.05);密度和盖度分布顺序均表现为:丘顶>坡中>坡底。掘穴蚁筑丘改变了土壤性状,导致土壤含水量升高,pH值变小而电导率变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微地貌条件下,蚁丘含水量和全氮含量迎风坡坡底较高,而蚁丘有机质含量背风坡坡底较高,但蚁丘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丘顶较小。整个流动沙丘土壤基质均比较疏松,流动沙丘微环境易受风力作用而改变,从而影响掘穴蚁的筑丘活动分布,但不同坡度地形间蚁丘分布差异基本上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丘 微地貌 土壤性状 流动沙丘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蚂蚁巢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邵军 王红 李霁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6-921,共6页
为探明热带森林蚂蚁巢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样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定居巢穴蚂蚁的种类及其巢穴的密度、盖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土壤理化环境与蚂蚁种类总数、巢穴密度及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 为探明热带森林蚂蚁巢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样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定居巢穴蚂蚁的种类及其巢穴的密度、盖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土壤理化环境与蚂蚁种类总数、巢穴密度及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蚂蚁种类总数、巢穴的密度及盖度大小顺序为: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群落>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群落>思茅崖豆(Mellettia leptobotrya)群落,并且热带森林的演替类型显著影响蚂蚁种类总数及巢穴密度,而对巢穴盖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蚂蚁种类总数、巢穴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和水解氮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显著负相关,但所选择的土壤理化指标与巢穴盖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蚂蚁巢穴的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格局。我们的数据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所形成的植被类型及土壤环境状况共同影响定居的蚂蚁种类总数与筑巢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巢穴 蚂蚁种类 空间分布 土壤性质 热带森林演替
原文传递
红火蚁蚁巢表层各虫态数量与蚁丘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妙凤 郭强 +4 位作者 韩诗畴 蒋露 叶静文 戴建青 李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3-457,共5页
采用挖巢取样法调查广州市番禺区6个地点的红火蚁蚁巢表层各虫态数量,分析各虫态数量与蚁丘大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80个蚁巢中,占蚁巢总数57.78%的红火蚁蚁丘体积<5000 cm^3,占蚁巢总数20.56%的红火蚁蚁丘体积介于5000~1... 采用挖巢取样法调查广州市番禺区6个地点的红火蚁蚁巢表层各虫态数量,分析各虫态数量与蚁丘大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80个蚁巢中,占蚁巢总数57.78%的红火蚁蚁丘体积<5000 cm^3,占蚁巢总数20.56%的红火蚁蚁丘体积介于5000~10000 cm^3,占蚁巢总数21.67%的红火蚁蚁丘体积>10000 cm^3;占蚁巢总数32.78%的红火蚁蚁巢蚁丘表面基部面积<500 cm^2,占蚁巢总数42.78%的红火蚁蚁巢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在500~1000 cm^2,占蚁巢总数24.44%的红火蚁蚁巢蚁丘表面基部面积>1000 cm^2。平均1cm^3有效蚁丘体积中有3头红火蚁,1 cm^2蚁丘表面基部面积有22头红火蚁。红火蚁各虫态数量和蚁群总数均明显地随着蚁丘体积和表面基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工蚁数量与蚁丘体积及表面基部面积的正相关性较其他虫态强;红火蚁数量与蚁丘体积的相关性强于该蚁数量与蚁丘表面基部面积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虫态 蚁丘体积 蚁丘表面基部面积
原文传递
4种杀虫剂对西昌市红火蚁的防控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俊 晋华斌 +4 位作者 邹勤 施乾芮 董义霞 吴学昌 文忠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7,共4页
在西昌市试验了4种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控的杀虫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茚虫威饵剂施用24 d后对蚁巢和工蚁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1.5%和96.5%,在另一时间段氟蚁腙饵剂施用23 d后对蚁巢和工蚁的平均防效为62.3%和77.0%,以上两种杀... 在西昌市试验了4种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控的杀虫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茚虫威饵剂施用24 d后对蚁巢和工蚁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1.5%和96.5%,在另一时间段氟蚁腙饵剂施用23 d后对蚁巢和工蚁的平均防效为62.3%和77.0%,以上两种杀虫剂分别施用5次后对蚁巢和工蚁的防效都超过97%,适合在西昌市推广应用。高效氯氰菊酯粉剂施用24 d后对蚁巢和工蚁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7.5%和76.0%,其杀灭速度较快,适用于应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蚁巢 工蚁 杀虫剂 防控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