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组合方法规划髋臼前柱置钉通道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易礼杨 李必文 +2 位作者 唐鹏 唐虎 谭文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01-80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大密度点云数据实现对髋臼前柱置钉通道的全局优化。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完整CT扫描成年人正常骨盆CT数据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4岁。选取其中3个样本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试验研究。规划髋臼前柱置钉通道... 目的:探讨基于大密度点云数据实现对髋臼前柱置钉通道的全局优化。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完整CT扫描成年人正常骨盆CT数据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4岁。选取其中3个样本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试验研究。规划髋臼前柱置钉通道,针对现行CAD规划方法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问题,提出了点云获取渠道相同、方向线创建软件各异、三维设计与虚拟试验软件相同的4种组合方法:Mimics+Imageware+UG、Mimics+3DReshaper+UG、Mimics+ZEISS Quality Suite+UG与Mimics+Design X+UG,并依据二次修剪模型的中心点点集和实体点云分别创建方向线,应用于3个髋臼样本左侧前柱置钉通道的规划。以未出现髋臼窝和耻骨穿破现象的最大内接圆柱体作为髋臼前柱的置钉安全通道来评价各方法的先进性。结果:在选取相关特征明显的中心点点集作为样本点时,方向线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未去噪的实体点云拟合效果;Mimics+Imageware+UG和Mimics+3DReshaper+UG的组合方法在利用中心点点集进行规划时能够高效、稳定地获得理想的规划结果,分别在髋臼样本1、2、3中得到的最大内接圆直径为10.35、9.62、9.24 mm;方向线依据实体点云时,Mimics+ZEISS Quality Suite+UG和Mimics+Design X+UG的组合方法均不适用;而Mimics+3DReshaper+UG的实体点云去噪规划法可以稳定地获得数值最大的置钉安全通道,分别在髋臼样本1、2、3中得到的最大内接圆直径为10.66、10.96、9.48 mm。结论:在进行髋臼内固定术时推荐置钉通道规划人员采用鲁棒性好的Mimics+Imageware+UG或Mimics+3DReshaper+UG中心点点集规划法,如果时间充裕,建议采用Mimics+3DReshaper+UG的实体点云去噪规划法以获得数值最大的置钉安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置钉通道 全局优化 方向线创建方法 规划差异机制
下载PDF
不同入路定位胫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效果对比
2
作者 唐青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1期121-124,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定位胫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钦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前方高位双入...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定位胫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钦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前方高位双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三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为(6.05±0.04)周、住院时间为(5.35±1.12)d,短于对照组的(6.64±0.07)周、(6.89±1.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8、3.274,P均<0.05)。结论 双入路和三入路定位胫骨隧道重建后均不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双入路法操作更加简捷,切口更小,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和透视次数,术后患者可在短时间内下地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高位双入路 三入路 定位胫骨隧道重建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联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对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胡威龙 张小兵 张同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400-24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联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对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LDVT)的疗效及对其D-二聚体(D-D)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急性混合型L...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联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对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LDVT)的疗效及对其D-二聚体(D-D)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急性混合型LDVT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100例,接受经胫前或胫后静脉入路CDT联合PMT治疗,而对照组患者86例,则接受经腘静脉入路CDT联合PM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术后静脉通畅率、血栓清除评分及患肢小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而其尿激酶总剂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相关指标方面,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甚(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舒适状况量表(GCQ)[6]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胫前或胫后静脉入路PMT联合CDT治疗LDVT患者的效果更佳,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或胫后静脉入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胸椎、上腰椎爆裂骨折胸腔镜下小切口前路手术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亚才 严康宁 +5 位作者 李应国 林建聪 李洪瀚 陈进鸿 林文祥 柯顺忠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进行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0例T9~L1椎体爆裂型骨折并脊髓压迫症及1例陈旧性L1椎体爆裂骨折合并马尾综合征患者,行胸腔镜下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进行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0例T9~L1椎体爆裂型骨折并脊髓压迫症及1例陈旧性L1椎体爆裂骨折合并马尾综合征患者,行胸腔镜下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X线、CT、MRI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充分减压,除1例骨折复位固定后仍有轻度成角畸形外,其它病例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大部分截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胸椎、上腰椎骨折,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都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脊髓减压、脊柱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可选择常规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椎体骨折 截瘫 前路手术 内固定器 胸椎 上腰椎
下载PDF
经肾前组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29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东辉 黄义 +3 位作者 程庆 王国任 刘振湘 白志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肾前组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安全性。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采用经肾前组盏入路PCNL治疗占据肾前组肾盏结石29例。气管插管全麻,先取截石位,经膀胱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建立人... 目的探讨经肾前组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安全性。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采用经肾前组盏入路PCNL治疗占据肾前组肾盏结石29例。气管插管全麻,先取截石位,经膀胱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建立人工肾积水,改俯卧位,超声引导下建立F24经皮肾通道,置入F20.8肾镜寻及结石,采用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术后常规留置F6双J管、肾造瘘管和尿管。术后7~10 d复查KUB或CT,评估结石清除率。结果共建立32个前组盏经皮肾通道,其中左侧18个,右侧14个;一期建立23个,二期建立9个。肾结石手术清除率93.1%(27/29),其中目标肾前组肾盏结石清石率为100%。并发症2例(6.9%),包括输血1例,胸膜损伤1例,无因出血严重需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无尿源性脓毒血症,无肝脏、脾脏及结肠等损伤,无肾切除及死亡病例。29例术后随访3~6个月,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术前血肌酐275μmol/L,术后3个月血肌酐141μmol/L;2例残留结石未见增大:1例残留结石堆积于右肾下盏,长径约16 mm,1例残留结石散在分布于右肾上盏及中盏,最大结石长径约6 mm。结论经肾前组盏入路PCNL是治疗占据肾前组肾盏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但需注意手术的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肾前组盏入路 超声 肾结石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明 李维林 +2 位作者 张国庆 谢鸣 胡光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 14例。其中 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 ;4例胸椎...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 14例。其中 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 ;4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2例胸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 ;2例胸椎椎体骨折合并脱位行脱位椎体复位、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结果 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 ,内固定效果确切。 14例术后随访 4~ 12个月 ,14例胸背痛完全消失 ,13例脊髓压迫症中除 1例转移瘤无改善外 ,其余 12例肌力术前A~D级 ,术后恢复至C~E级。 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方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脊柱 前路手术 小切口
下载PDF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杰 周帆 +3 位作者 黄云峰 袁金刚 陈风 李帆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2期63-6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眶上外侧入路组(35例)和经额...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眶上外侧入路组(35例)和经额下入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神经功能变化,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脑水肿、低钠血症、发热、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额下入路组,肿瘤全切率高于经额下入路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NIHSS、ND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术后1周NIHSS、NDS评分低于经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眶上外侧入路组脑水肿、低钠血症、发热、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的疗效优于经额下入路,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眶上外侧入路 经额下入路 前颅窝底脑膜瘤
下载PDF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脊髓损伤1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书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2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0例,一组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另一组采用传统术式,即切开复位、颈椎体次全切除术,并比较其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2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0例,一组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另一组采用传统术式,即切开复位、颈椎体次全切除术,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骨折愈合率、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脊髓损伤,使颈椎获得稳定,使椎体高度无丢失,生理曲度良好,无假关节形成,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不同入路方式在创伤性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琳 尚文强 李艳蔚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不同入路方式在创伤性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肩关节脱位102例的临床资料,将行肩关节镜前方改良单入路手术51例设为改良入路组,行肩关节镜前方双入路手术5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不同入路方式在创伤性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肩关节脱位102例的临床资料,将行肩关节镜前方改良单入路手术51例设为改良入路组,行肩关节镜前方双入路手术51例设为传统入路组。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凝血纤溶参数[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改良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入路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入路组(P<0.01);术后1 d,改良入路组血浆FIB、D-D、FDP水平低于传统入路组(P<0.01);术后6、12个月,2组肩关节前屈、外展上举活动度大于术前,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2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不同入路方式在创伤性肩关节脱位中的效果相当,其中肩关节镜前方改良单入路手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对凝血纤溶系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镜 前方改良单入路手术 前方双入路手术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在前牙区早期种植术后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牛休闲 梅玲 +4 位作者 朱泓 徐浩国 张冠雄 张菊会 王恩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47-3449,3461,共4页
目的:比较在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前牙区的种植切口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40例前牙区早期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腭通路翻瓣组(20例)和传统翻瓣组(20例),记录种植术后1、3、6个月... 目的:比较在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前牙区的种植切口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40例前牙区早期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腭通路翻瓣组(20例)和传统翻瓣组(20例),记录种植术后1、3、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和术后5d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平均差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量化表对术后5d疼痛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腭通路翻瓣组患者舒适度较好。结论:腭通路翻瓣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牙槽骨吸收,同时减轻患者疼痛,但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技术是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种植 传统翻瓣技术 腭通路翻瓣技术 前牙美学区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