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1
作者 李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2-83,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T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DFS
下载PDF
Choice and management of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2
作者 Qi-Hang Su Kai Zhu +4 位作者 Yong-Chao Li Tao Chen Yan Zhang Jun Tan Song Gu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1期2201-2209,共9页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unobstructe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avoiding hematoma formation and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from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AIM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c...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unobstructe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avoiding hematoma formation and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from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AIM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wo types of commonly u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systems in clinical settings.METHODS Two types of commonly used silica ge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alls and a type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were fully emptied and then inject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water and air.Following this,the negative pressure values of the three devices were measured.Meanwhile,we undertook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328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different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pparatuses during their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in our department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January 2018.RESULTS As the amount of injected air or water increased,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the silica ge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all decreased rapidly,dropping to zero when 150 mL of water or air was injected.In contrast,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decreased slowly,maintaining an ideal value even when 300 mL of water or air was injected.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th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were less likely to develop severe complications than those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the silica ge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all(P<0.05).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suction capacity,long duration of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and good drainage effect,all of which are the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use of this apparatus for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e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Silica ge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all
下载PDF
Double Cervical Bird Beak Sign Resulting in Dysphagia
3
作者 Alp Yurter Paul E. Kaloostia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3年第4期63-65,共3页
Objective: The authors report a rare case of ossification of the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the cervical spine underlying dysphagia. Case Report: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50-year-old male presenting with difficu... Objective: The authors report a rare case of ossification of the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the cervical spine underlying dysphagia. Case Report: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50-year-old male presenting with difficulty swallowing and choking. CT of the cervical spine demonstrated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hypertrophy with osteophytes worst at C1-C2 and C6-C7, without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A 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 study revealed reduced epiglottic inversion and hyolaryngeal elevation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clearance from the pharynx, as well as compression of the esophagus. Subsequently, the patient underwent osteophytectomy. There were no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wo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 demonstrated improved function and reduced compression. Four weeks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 completely regained swallowing function without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PHAGIA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ervical spine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OSSIFICATION CALCIFICATION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王婧 褚婷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在护理期间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价值,评估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按照随机... 目的分析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在护理期间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价值,评估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2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吞咽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均<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高于同组术前(P均<0.05)。结论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接受快速外科理念护理不仅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具有确切效果,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术后并发症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5
作者 赵文生 李孝林 +4 位作者 彭昌华 陈洪卫 邓佳 张朝驹 何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0-860,共11页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之系统评价方法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时间范围设定为自建库至2023年7月1日,收集数...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之系统评价方法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时间范围设定为自建库至2023年7月1日,收集数据库中关于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对选取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Man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7 487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 6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93,95%CI(2.45,3.51),P<0.000 01]、年龄[MD=5.82,95%CI(3.91,7.73),P<0.000 01]、吸烟[OR=2.48,95%CI(1.89,3.27),P<0.000 01]、糖尿病[OR=2.41,95%CI(1.41,4.12),P=0.001]、手术节段≥2 level[OR=2.10,95%CI(1.73,2.56),P<0.000 01]、手术节段位置[OR=2.21,95%CI(1.64,2.98),P<0.000 01]、手术时间[MD=24.73,95%CI(14.66,34.79),P<0.000 01]、使用钛板[OR=5.93,95%CI(3.62,9.71),P<0.000 01]、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MD=1.77,95%CI(0.04,3.50),P=0.04]、dC2-7Cobb角[MD=2.36,95%CI(1.34,3.37),P<0.000 01]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术前气管推移训练[OR=0.26,95%CI(0.17,0.41),P<0.000 01]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保护因素;术后0-C2角[MD=-1.65,95%CI(-5.05,1.76),P=0.34]、术后C2-7Cobb角[MD=3.45,95%CI(-0.07,6.98),P=0.05]与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年龄、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节段≥2 level、手术节段位置、使用钛板、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dC2-7Cobb角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可根据这些因素提前与患者沟通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可能性,做好术后吞咽困难的预防工作,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理想 李春根 +5 位作者 柳根哲 赵子义 赵思浩 陈超 祝永刚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5,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前路组患者行Hybrid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NDI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按术后满意度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均较高。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EODL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Hybrid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 椎管减压 颈椎前路手术 Hybrid手术
下载PDF
不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内固定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7
作者 王强 李世芸 +1 位作者 熊鹰 李甜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无损颈椎C_(1)-C_(7)节段完整模型,基于模型有效性,建立在C_(4)-C_(5)节段置入Low-P型(Z型Low-P和H型Low-P)与Zero-P型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4种工况下,分析置入器械、邻近椎体髓核、纤维环与终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置入Low-P型与Zero-P型内固定器械后,H型Low-P系统活动范围大,Z型Low-P系统最大应力值较小,Zero-P型对邻近节段髓核最大应力较大,终板最大应力较小;(2)3种内固定系统对邻近节段纤维环的影响相接近;(3)Zero-P型内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远大于Low-P系统;(4)提示相比Zero-P型内固定系统,新型Low-P系统降低了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值,可以降低螺钉松动、内固定系统失效等问题;Low-P型系统对于邻近椎间盘髓核的应力较小,可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此次研究结果可为Low-P型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Low-P型 Zero-P型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8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青少年颈前屈的生物力学特征
9
作者 王晓暄 张峭霖 +4 位作者 刘璐瑶 张鹏 方琛 项丽青 裘琴儿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招募一位健康青少年志愿者为建模对象,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连续性断层扫描,扫描区域设定为C1~T3椎体节段.使用软件实施逆向建模,通过模拟建立C1~T3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模型在前屈工况下的应力,并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模型... 招募一位健康青少年志愿者为建模对象,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连续性断层扫描,扫描区域设定为C1~T3椎体节段.使用软件实施逆向建模,通过模拟建立C1~T3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模型在前屈工况下的应力,并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模型的生物力学特征.建立正常颈椎模型及颈前屈有限元模型,验证正常颈椎模型及颈前屈模型的活动范围、椎体及椎间盘的应力,结果和既往颈椎生物力学模型测试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同时也通过有效性验证,表明模型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此外还构建了全颈椎和T1~T3的胸椎模型,探究颈前屈姿态下颈椎的生物力学现象.研究发现不良的颈部姿态会导致椎体出现更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增大椎体的峰值压力,并同时增强了对椎间盘的压迫,导致颈部疼痛风险及颈部发育不良的风险加大,因此要避免青少年颈椎的过度前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屈 全颈椎 颈椎生物力学 应力分布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陈祝江 胡胜利 +3 位作者 朱凌 高雪伟 杨波 李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三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为两组,分别行ACDF手术(ACDF组,27例)和ACD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混合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IS)及JOA、N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5~20.2个月,平均(15.71±1.70)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S)改善均优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混合组JOA评分高于ACDF组,NDI评分低于AC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JOA及N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混合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术后1个月出现钛网下沉,ACDF组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CSM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ACDF手术损伤相对较小,在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能早期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1
作者 王瑞奇 滕晓菊 李新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5,85,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颈椎前路术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到2023年7月。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后运用Re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篇中文文献和11篇英文文献,共计4161例受试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研究共计有10个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女性[OR=2.34,95%CI(1.82,3.01)]、高龄[OR=2.70,95%CI(1.87,3.91)]、吸烟[OR=1.43,95%CI(1.22,1.67)]、合并糖尿病[OR=2.87,95%CI(2.33,3.53)]、手术时间>2 h[OR=1.88,95%CI(1.56,2.23)]、手术节段高于C4[OR=1.92,95%CI(1.52,2.41)]、手术节段数>2[OR=4.64,95%CI(3.07,7.03)]、病程>8个月、颈前软组织过厚[OR=2.31,95%CI(1.06,3.35)]、dC2~7角>5^(0)[OR=1.39,95%CI(1.26,1.54)]。结论女性、高龄、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手术节段高于C4、手术节段数>2、病程>8个月、颈前软组织过厚、dC2~7角>5^(0)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吞咽困难 META分析 颈椎前路手术
下载PDF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柴旭斌 周英杰 +1 位作者 禚汉杰 郝宇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凡栋 郑佳状 +4 位作者 陈宇 宋昭君 刘元彬 唐龙 王淼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颈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ACDF手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3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并发早期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昊 顾运涛 +3 位作者 许春召 任善武 赵海 付昆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共16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共16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其中术后并发早期硬膜外血肿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5~69岁,平均(62.40±5.27)岁;术前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术前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5例患者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出现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再次手术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20±4.32)个月。5例患者早期硬膜外血肿均发生于术后6 h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颈椎MRI检查显示血肿压迫脊髓,手术中证实为硬膜外血肿形成。5例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或优于术前水平。结论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期在术后6 h内。早期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颈椎MRI检查。确诊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是避免神经功能永久损伤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快速进展性脊髓型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向治成 郭晓鹏 +6 位作者 岑毕文 张洋 陈瑞 沈天宇 祝昊 尚晖 冯梦媛 《骨科》 CAS 2023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进展性脊髓型颈椎病(rp⁃CSM)的危险因素及其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8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的恶化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rp⁃CSM组和慢性脊髓型颈椎病(c... 目的探讨快速进展性脊髓型颈椎病(rp⁃CSM)的危险因素及其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8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的恶化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rp⁃CSM组和慢性脊髓型颈椎病(c⁃CSM)组。所有病人均行前路手术,并进行18个月的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病、是否先天性椎管狭窄以及MRI T2髓内高信号,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JOA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将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rp⁃CSM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病人中有32例(32.7%)诊断为rp⁃CS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病程、糖尿病、先天性椎管狭窄、MRI T2髓内高信号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4.340,95%CI:1.462~12.883,P=0.008)、先天性椎管狭窄(OR=5.714,95%CI:1.455~22.442,P=0.013)以及MRI T2髓内高信号(OR=3.390,95%CI:1.019~11.278,P=0.047)是rp⁃CSM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18个月,两组的ASIA分级、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p⁃CSM组的JOA改善率显著高于c⁃CSM组(68.70%±10.87%vs.41.61%±20.02%),rp⁃CSM组在颈前路减压手术后表现出良好的神经恢复效率。结论合并糖尿病、MRI T2髓内高信号和先天性椎管狭窄是rp⁃C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rp⁃CSM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减压手术获得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的可逆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快速进展 危险因素 颈椎前路手术 糖尿病 MRI 先天性椎管狭窄
下载PDF
基于干预图的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晏蓉 李素云 +6 位作者 王慧文 王星星 何燕 刘玮 李雪丹 罗婕 李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0-74,共5页
目的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干预图与行为改变轮理论,在循证及对11例患者半结构访谈基础上,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结果构建的干预方案包括动机、能力、机会3个层面,教育、说... 目的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干预图与行为改变轮理论,在循证及对11例患者半结构访谈基础上,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结果构建的干预方案包括动机、能力、机会3个层面,教育、说服、激励、强制、培训、环境重建等要素,以及12项具体措施。结论构建的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临床康复干预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病 颈椎前路手术 干预图 行为改变轮理论 康复干预 方案构建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波 黄天宇 +2 位作者 杨林 杨杰翔 瞿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1-1022,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明确独立危险因素,为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Embase、Cochrane...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明确独立危险因素,为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共8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7月15日,搜索关于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定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类型、样本量、评估方式、评估时间及危险因素),通过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25篇,所有文献均为高质量研究,包括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患者89571例,对照组3092967例。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93,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1.067~1.120]、女性(OR=2.419,95%CI:1.654~3.539)、糖尿病(OR=2.733,95%CI:2.240~3.333)、病程(OR=4.259,95%CI:2.458~7.381)、手术节段数量(OR=1.791,95%CI:1.718~1.868)、手术节段位置(OR=2.332,95%CI:1.812~3.003)、手术时间(OR=1.434,95%CI:1.110~1.852)、钢板内置物(OR=2.188,95%CI:1.413~3.175)及翻修手术(OR=2.687,95%CI:2.316-3.119)与颈椎前路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相关,而吸烟(OR=1.323,95%CI:0.852~2.056)、高血压(OR=1.006,95%CI:0.591~1.713)、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037,95%CI:0.929~1.159)、颈椎间盘置换(OR=0.577,95%CI:0.085~3.943)、C2-7角度变化(difference between postoperative and preoperative C2-C7 angle,dC2-7)>5°(OR=1.716,95%CI:0.925~3.183)等因素与其不相关。结论:女性、高龄、术前病程长、合并糖尿病、双节段或多节段手术、高位颈椎手术、手术时间长、使用钢板及翻修手术的患者颈椎前路术后更易发生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长肌血管来源与分布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章书豪 陈衍 +5 位作者 厉浩斌 洪伟军 俞浩楠 张海琴 杨新东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9-643,共5页
目的:分析颈长肌(longus colli,LCo)血管的来源及其在肌肉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成人防腐尸体标本12具(8男,4女),在标本上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乳胶灌注显影血管,记录LCo血管来源,各分支血管在LCo的入肌点、走行、终点。分别... 目的:分析颈长肌(longus colli,LCo)血管的来源及其在肌肉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成人防腐尸体标本12具(8男,4女),在标本上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乳胶灌注显影血管,记录LCo血管来源,各分支血管在LCo的入肌点、走行、终点。分别测量入肌点、终点距离同侧同水平LCo内侧缘的直线长度,并记录相对应的椎体或者椎间盘节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根据血管与LCo的解剖位置关系,分为:(1)LCo上表面血管(上、中、下支),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颈干等血管。上支入肌点分布在C6~C7椎体距离LCo内侧缘16.80±9.87mm处,斜向内上方走行,止于C5~C6距离LCo内侧缘11.75±8.93mm处。中支入肌点分布在C6~T1距离LCo内侧缘16.62±5.96mm处,斜向内上方走行,偶有分叉,在C4~C7椎体,66.7%止于LCo内侧缘,33.3%止于距离LCo内侧缘7.87±4.27mm处。下支入肌点分布在C6~T2,距离LCo内侧缘15.65±4.47mm处。发出1~4个分支,成网状结构止于C6~T3的LCo内侧或向下进入心包外脂肪组织形成血管网;(2)LCo肌肉内走行血管,为上表面血管入肌后的延续,属肌肉营养血管,或向下穿行肌肉深部,进入椎体;(3)LCo下表面血管,分布于肌肉下表面与椎体之间。C5、C6的血管来源于椎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C7和T1来源于颈深动脉。血管扭曲走行,形成血管簇进入椎体,从C3~T1不同椎体平面到LCo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85~4.60mm、1.89~2.61mm、2.60~7.27mm、1.19~7.95mm、2.06~8.61mm及2.47~8.08mm。结论:LCo血管分布具有规律性,表面血管形成上、中、下三支,深部血管多止于椎体上1/3两侧滋养孔。颈椎前路手术中,避免剥离椎体上部或上终板下方的LCo,可减少出血和术后颈部血肿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长肌 颈椎前路手术 血管来源
下载PDF
前路钢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段坤生 王洪 宁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研究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及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10月20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研究,所有患者行前路钢板内固定,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 目的研究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及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10月20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研究,所有患者行前路钢板内固定,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术后Cobb角、术后D值情况。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Cobb角、D值显著高于术前,神经损伤恢复程度好于术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并发症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术后D值、性别、术后Cobb角、合并症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症、麻醉情况、术后Cobb角是影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显著,可提升颈椎功能,促进关节复位,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合并症、麻醉情况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钢板 颈椎 骨折脱位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
20
作者 陈祝江 朱凌 +7 位作者 胡胜利 吉璐宏 李涛 高雪伟 杨波 严浩 陈旺 邓昶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超声骨刀辅助下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1例。分析病例围手术期、后期随访数据和影像学资...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超声骨刀辅助下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1例。分析病例围手术期、后期随访数据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吞咽异物感,术后1个月1例病人出现钛网下沉,经密切观察,最终稳定融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JOA、NDI评分分别为(11.23±1.41)和(14.77±3.10),末次随访JOA、NDI评分分别为(12.84±1.73)和(12.77±3.8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NDI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颈椎前凸角(Cobb角)、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SVA)、T1倾斜角(T1S)分别为(15.44±2.39)°、(14.26±3.23)°和(28.18±4.49)°,末次随访Cobb角、SVA、T1S分别为(16.24±1.06)°、(12.96±2.43)°和(27.50±3.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obb角、SVA、T1S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近期疗效良好,可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有利于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