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后联合间线薄层CT定位方法初探
1
作者 龚建平 黄强 陆朝晖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AC—PC平面1mm薄层计算机体层摄影(CT)定位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受枪者20人。定位方法为:①摄头颅侧位标绘片,扫描基准线为额枕线,在基准线上20cm处开始连续扫描,层厚1mm;②计算调整夹角;③计算调整床位;④根据调整夹... 目的:初步探讨AC—PC平面1mm薄层计算机体层摄影(CT)定位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受枪者20人。定位方法为:①摄头颅侧位标绘片,扫描基准线为额枕线,在基准线上20cm处开始连续扫描,层厚1mm;②计算调整夹角;③计算调整床位;④根据调整夹角和床位,获得AC-PC平面;⑤将调整获得的AC—PC层面投影到侧位标绘图上,计算出额枕线和AC-PC线的夹角及垂直距离。结果:所有受检者均可直接显示AC和PC的部位:采用上述方法直接显示AC-PC层面者7例,经调整CT机角度和床位后显示AC—PC层面者13例 其中,调整1次显示者为12例,占92%;调整2次显示者1例,占8%—调整的角度范围为2.3°~19.4°,AC-PC线的长度为24.6=1.7mm;额忱线与AC-PC线的夹角为1.9±1.8°;额枕线中点到。AC-PC线的垂直距离为20.5±1.3mm。结论:将额枕线作为扫描基线、1 mm薄层扫描及调整夹角和床位的新方法有助于提高AC—PC平面定位的准确性,方法简捷、科学、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联合 后联合 定位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在X线平片上利用头颅骨性标志定位前、后连合 被引量:3
2
作者 戴蘅茹 姚家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0-224,共5页
在50个成人颅脑标本上,标出前、后连合后摄X线正、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利用不同的颅骨骨性标志共作出8组直角坐标系,分别测出各组中前、后连合中点的坐标值,相互进行比较从而选出定位前、后连合最合适的坐标系.在正位片上则分别测量原点... 在50个成人颅脑标本上,标出前、后连合后摄X线正、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利用不同的颅骨骨性标志共作出8组直角坐标系,分别测出各组中前、后连合中点的坐标值,相互进行比较从而选出定位前、后连合最合适的坐标系.在正位片上则分别测量原点至颅前窝底和两眶上缘连线的距离,以及颅顶内面至颅前窝底和两眶上缘连线的距离,经直线回归分析,定出原点和左右向的冠状轴,以完成三向的立体坐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标志 头颅 前连合 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