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髌腱—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傅永慧 许正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测量下自体骨—髌腱—骨(BPTB)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直径的变化。方法对52例(52膝)ACL损伤患者行自体BPTB ACL重建术。分别于术后1、10周、12个月用64层螺旋CT对患膝进行扫描,同时...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测量下自体骨—髌腱—骨(BPTB)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直径的变化。方法对52例(52膝)ACL损伤患者行自体BPTB ACL重建术。分别于术后1、10周、12个月用64层螺旋CT对患膝进行扫描,同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骨隧道关节面下方1 cm、隧道外口上方1 cm及隧道中点的直径,计算骨隧道扩大百分比。结果 52例患者术后1周胫骨隧道扩大11.18%±3.39%,术后10周胫骨隧道扩大25.98%±4.36%,术后12个月为26.24%±4.44%。术后1、10周胫骨隧道扩大百分比相比,P<0.05,术后10周、12个月相比,P>0.05。结论 BPTB 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发生扩大,明显扩大发生在术后10周内,术后10周~12个月骨隧道直径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骨—髌腱—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胫骨 骨隧道经线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位置对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黄子奇 黄伟彦 +4 位作者 彭杰威 高大伟 吴宇峰 王康振 何君源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位置对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接受膝关节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征求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术前详细记录患...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位置对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接受膝关节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征求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体征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术前ACL损伤以患者症状、体征及MRI检查结果为依据,术中行ACL损伤探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RTD和LMSV的相关性(r=-0.826,P<0.05),提示胫骨隧道到外侧沟距离过少容易并发术后LM半脱位。绘制ROC曲线,找出其约登指数,最小化的“最优”RTD值分别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7%、83.6%。曼-惠特尼U检验计算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RTD值区间范围为8.8~13.5 mm。结论胫骨隧道到外侧沟距离过少容易并发术后LM半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胫骨隧道位置 外侧半月板半脱位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松苗 胡勇 +3 位作者 陈鹏旭 蒋旭 范志航 陈君蓉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应用不同方式(横穿钉技术和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对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 目的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应用不同方式(横穿钉技术和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对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患者移植物胫骨端固定采用横穿钉固定技术(Rigidfix),对照组患者采用界面螺钉技术(intrafix)固定胫骨端移植物。术后第1天、第3月、6月、12月拍摄X线片测量胫骨隧道大小,Lyshlom评价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和KT-1000评价关节松弛度。结果204例患者获得12月以上的随访。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3月,试验组的胫骨隧道直径扩大均值较对照组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个月后对比,试验组的胫骨隧道直径扩大均值要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1000检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使用rigidfix固定和Intrafix在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上疗效相近,由于其更靠近隧道内口固定,可以明显减少肌腱在胫骨隧道摆动,降低胫骨隧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骨隧道 胫骨端固定 横穿钉技术 界面螺钉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最佳骨道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艳 吴毅 +3 位作者 晁瑞 冯勇 邓旭 代灿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92-298,共7页
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模拟计算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选择不同骨道后移植物的应力,探讨重建术中最佳骨道定位。方法选择中国数字化人体5号数据集(CVH-5)膝关节的连续横断面断层图像,对膝关节结构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模型... 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模拟计算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选择不同骨道后移植物的应力,探讨重建术中最佳骨道定位。方法选择中国数字化人体5号数据集(CVH-5)膝关节的连续横断面断层图像,对膝关节结构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模型优化和网格划分,并设置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完成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找到ACL在股骨和胫骨上的中心点,在膝关节屈曲90°时于胫骨止点中心点及与中心点间隔2 mm向前、后、内、外4个方向取点作为移植物胫骨骨道定位点;以股骨止点中心点及与中心点间隔2 mm向前、后、上、下4个方向取点作为移植物股骨骨道定位点,在膝关节屈曲0°、30°、60°、90°和120°时,模拟25种骨道定位的力学仿真,测量ACL重建术中选择不同骨道点后移植物的应力分布,并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膝关节骨、软骨、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等14个部件,总计53866个单元。力学仿真结果显示,ACL重建术后骨道移植物在膝关节屈伸活动过程中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止点及胫骨止点,在股骨止点下部及胫骨止点后部形成峰值,并呈波浪状向四周逐渐减小,移植物中部所受应力相对较小。重建后移植物应力值及变化范围最小的骨道为T1-F3,该骨道在膝关节屈曲0°~120°时的应力值在股骨止点为(14.11±5.38)MPa,在胫骨止点为(6.30±3.22)MPa。结论本研究利用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得出ACL重建术中最佳骨道定位点为T1-F3,为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化人体 前交叉韧带 有限元 生物力学 骨道定位
下载PDF
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世峰 赵小泉 +4 位作者 谢洪法 崔文波 廖志峰 夏贤生 邝名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背景:ACL损伤的重建分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两类,双束重建稳定性优于单束解剖重建,但关于胫骨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价值。方法方法:根据入院... 背景:ACL损伤的重建分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两类,双束重建稳定性优于单束解剖重建,但关于胫骨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价值。方法方法: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4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单束组和双束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单骨道单束和双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采用自体腘绳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评分(IKDC)及患者屈膝30°和90°的134N拉力情况下胫骨前移度的KT-2000值,及末次随访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结果:两组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前,术后第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术前单束组和双束组的IKDC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束组的IKDC评分显著高于单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KT-2000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的KT-2000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组和双束组的膝关节HSS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3.33%和91.67%,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和单骨道单束手术方式相近,但双束法的稳定性较单束法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单骨道双束 重建前交叉韧带 单骨道单束 腘绳肌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
6
作者 陈俣名 王大麟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横穿钉固定;对照组给予界面螺钉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 目的: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横穿钉固定;对照组给予界面螺钉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胫骨隧道内口扩大值及中央扩大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运动能力、膝关节稳定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时,采用横穿钉固定技术,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较小,效果优于界面螺钉固定技术,但在膝关节功能稳定及恢复方面,两种固定技术疗效相近,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胫骨骨隧道
下载PDF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骨隧道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7
作者 李俊 刘俊才 +2 位作者 李凌志 江浩 李忠 《骨科》 CAS 2022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例取自体肌腱于关节镜下经骺板重建ACL的青少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观察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例取自体肌腱于关节镜下经骺板重建ACL的青少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为(15.1±0.9)岁(14~17岁)。术后1、24、52、104周行MRI检查,测量胫骨隧道内口、中段、外口处宽度,计算绝对扩张量,对骨隧道扩大进行定义及分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对胫骨骨隧道扩大分度不同的病人的上述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评估有无双下肢不等长、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发生。结果16例病人术后24、52周时胫骨骨隧道均发生扩大,胫骨隧道扩大程度不同病人术后同时间点的各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52、104周Lysholm、IKDC及Tegner评分逐步提高,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4周时胫骨骨隧道直径与术后1周比较,差值均<2 mm。末次随访时病人身高增长(8.0±3.1)cm(3.2~14.6 cm)。随访时辅助检查提示除1例病人骨骺未完全闭合外,余病人骨骺均闭合,所有病人无双下肢不等长、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发生。结论取自体肌腱经骺板重建青少年ACL术后胫骨骨隧道呈先扩大后变小的趋势,早期胫骨骨隧道扩大对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下肢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青少年 骨隧道扩大 胫骨 经骺板重建术
下载PDF
两种保留残迹后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韦钊岚 韦朝喜 +3 位作者 易伟林 韦宝琛 管林聪 彭伟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路定位胫骨骨道(腋下组),另外22例采用经ACL与PCL残端间通路定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腋下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屈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疼痛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分级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腋下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后抽屉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腋下组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冠状位(a/b)比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矢状位(c/d)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屈膝90°后向应力位胫骨后移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腋下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隧道的PCL保残重建术,更有利于精确定位胫骨骨道内口,还可更有效地保留PCL残束,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术 保留残端 经前交叉韧带腋下定位胫骨骨道
原文传递
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广超 何川 +4 位作者 张振光 邹颖祥 李彦林 王福科 贾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辅助胫骨隧道制备的准确性。方法取20具非配对膝关节尸体标本,男11具,女9具;平均死亡年龄为36岁(27~68岁);左侧8具,右侧12具。对标本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根据影像学... 目的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辅助胫骨隧道制备的准确性。方法取20具非配对膝关节尸体标本,男11具,女9具;平均死亡年龄为36岁(27~68岁);左侧8具,右侧12具。对标本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膝关节三维模型重建,并根据相应解剖位点和虚拟胫骨隧道设计出A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定位模板。使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个体化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将此20个模板分别应用于20具膝关节尸体标本A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制备。术后再次进行膝关节CT扫描,应用Tsukada法进行胫骨隧道相对位置的测量,比较术前模拟隧道与术后实际隧道的相对位置。结果术前模拟胫骨隧道出口中心到胫骨内侧缘的距离与胫骨平台内外侧缘距离的百分比为49.7%±2.1%,术后实际为48.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063)。术前模拟胫骨隧道出口中心到胫骨前缘的距离与胫骨平台前后缘距离的百分比为41.3%±1.3%,术后实际为40.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4,P=0.152)。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可准确地辅助ACL解剖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3D打印技术 模板 胫骨隧道
原文传递
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对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胫骨隧道扩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浩 向先祥 +2 位作者 李瑞欣 李丹妹 王卫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LPTS)对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胫骨隧道扩张影响,以及隧道扩张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52例因ACL...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LPTS)对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胫骨隧道扩张影响,以及隧道扩张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52例因ACL断裂行关节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4.3岁。左膝22例,右膝3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30 d,平均15.9 d。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基于MRI测量LPTS及胫骨隧道出口、中段、入口、距关节面出口2 cm处宽度;计算隧道绝对及相对扩张量,并根据绝对扩张量对隧道扩张程度进行分度(0~3度)比较。同时将患者根据LPTS分为<6.0°组(A组)、6°~12°组(B组)、>12°组(C组),比较组间胫骨隧道扩张程度差异。结果 5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3、6个月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隧道均发生扩张,其中出口和中段相对扩张量术后3、6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胫骨隧道扩张程度达0度5例、1度28例、2度16例、3度3例,6个月时分别为5、20、25、2例。不同胫骨隧道扩张程度患者术后同时间点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LPTS为-0.8°~18.7°,平均10.6°;其中A组7例、B组24例、C组21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胫骨隧道初始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胫骨隧道出口和中段相对扩张量比较,术后3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束解剖重建ACL术后,胫骨隧道在早期均会发生一定程度扩张。LPTS对胫骨隧道扩张有显著影响,该角度越大,胫骨隧道近端扩张越明显,但是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未受隧道扩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 骨隧道扩张 膝关节功能 前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位置及直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维蓬 刘治军 +5 位作者 魏合伟 万雷 陈胜 廖志浩 赵国源 胡伟坚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道的位置及其直径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关节镜下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术后12个月随访时...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道的位置及其直径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关节镜下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和直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X线片上骨道直径的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两组间骨道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组在矢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34.56%±2.16%,冠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42.97%±4.37%;非扩大组在矢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38.62%±3.07%,冠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45.42%±5.73%。Bernard象限法测量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30.78%±4.45%和38.80%±9.20%,非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7.28%±3.47%和22.25%±5.58%。Segawa方法测量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9.20%±4.06%,非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6.53%±3.61%。扩大组与非扩大组在X线片的冠状面上,胫骨骨道内口相对位置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其他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道位置与骨道扩大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为减小骨道扩大的程度,股骨骨道位点应尽可能在足印区范围内偏后略高的位置,而胫骨骨道位点不应追求过于偏前,这对于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骨道位置 直径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