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kin incisions and the injury of the infrapatellar branch of the saphenous nerve dur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LUO Hao YU Jia-Kuo AO Ying-fang YU Chang-long PENG Li-bin LIN Chun-yang ZHANG Ji-ying FU 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127-1130,共4页
Background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som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sensory disturbance around the surgical incision of the leg.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 Background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som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sensory disturbance around the surgical incision of the leg.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skin incisions and the injury of the infrapatellar branch of the saphenous nerve (IPBSN) post ACL reconstruction.Methods ACL reconstruc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quadruple hamstring tendon for 60 patients. Sensory disturbance around the skin incision was followed up at an average of 14.5±4.7 months post operation. Among the 60 patients, vertical incision for 35 patients and oblique incision for 25 patients were used for graft taking during ACL reconstruction. The lengths of the incisions were measured. The patients were asked to mark the sensory disturbance zone at follow up time, and then the marked area was measured. The IPBSN of 15 cadaver knees were anatomiz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PBSN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pes anserinus tendon at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incision was measured.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chi-square and Mann-Whitney test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ults The patients' age (P=0.329), the follow-up time (P=0.661), and the incision length (P=0.732)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wenty-three patients (65.7%) in the vertical incision group had IPBSN injury compared with 6 patients (24.0%) in oblique incision group (P=0.002). The average sensory disturbance area in vertical incision group ((48.0±75.3) cm^2)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P=0.004) than that in the oblique group ((8.4±19.4) cm^2). The anatomy measurement showed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IPBSN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pes anserinus tendon was 0.6 cm at the incision. Conclusions Oblique incision with less risk of damage for IPBSN may be better for graft harvesting in ACL reconstruction. As the IPBSN is so near and parallel to the hamstring tendons, damage to the IPBSN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for graft harvesting, regardless of the incision used. That's why even in the oblique incision group, 24% patients also had sensory disturbance com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saphenous nerve nerve injury
原文传递
Hamstring autograft utilization in reconstruct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view of harvesting techniques,graft preparation,and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被引量:2
2
作者 Waleed Albishi Baraa Baltow +2 位作者 Nora Albusayes Ameer A Sayed Hamza M Alraba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10期876-890,共15页
Rupture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is a common orthopedic injury.Various graft options are availabl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ptured ACL.Using the hamstring muscle as an autograft was first described in ... Rupture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is a common orthopedic injury.Various graft options are availabl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ptured ACL.Using the hamstring muscle as an autograft was first described in 1934,and it remains a commonly harvested graft for ACL reconstruction.Hamstring autografts can be harvest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anteromedial approach or the newer posteromedial technique.An isolated semitendinosus tendon can be used or combined with the gracilis tendon.There are numerous methods for graft fixation,such as intra-tunnel or extra-tunnel fixation.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hamstring muscle harvesting techniques and graft preparation options and fixation methods.I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for choosing the optimal surgical technique when treating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Graft fixation Hamstring autograft Infrapatellar nerve injury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涛 王朋 +1 位作者 李洋 刘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FNB,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FNB联合IPACK阻滞。比较两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例、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最长行走距离、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例、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息、活动时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小腿三头肌肌力、股四头肌肌力、最长行走距离均逐渐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T0-4活动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最长行走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息时VAS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力、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NB比较,超声引导下FNB联合IPACK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具有满意的镇痛效果,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 镇痛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关系探讨 被引量:31
4
作者 罗浩 敖英芳 +4 位作者 彭立彬 林春阳 张继英 傅欣 余家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6,i0004,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取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CL重建术中取腱切口方向为纵行者35例,斜行者25例。术后取...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取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CL重建术中取腱切口方向为纵行者35例,斜行者25例。术后取钉时间9~31个月,平均14.5±4.72个月。测量手术切口疤痕长度。令29例存在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将障碍区域标出,测量其面积,并做相应的象限分析。解剖15具尸体的膝关节,测量其隐神经髌下支与鹅足腱上缘的距离。结果:纵行切口组与斜行切口组手术切口疤痕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纵行切口组皮肤感觉有障碍者23例(65.7%),斜行切口组6例(24.0%),纵行切口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P<0.001)。尸体膝关节解剖结果显示隐神经髌下支走行与鹅足腱上缘近似平行(由内上至外下),二者之间距离平均为0.6cm。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纵行切口取腱较斜行切口更易损伤隐神经髌下支,术后患者易出现患肢小腿皮肤感觉障碍。术前有必要告知患者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是ACL重建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隐神经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切口位置与胫前皮肤感觉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郝艳丽 周正宏 +2 位作者 刘艳华 高小雁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前皮肤切口与胫前皮肤感觉障碍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采用不同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共223例病例,其中50例得到随访,根据不同的切口类型分为小切口组、斜切口组、直切口组与后内切口组4组,测...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前皮肤切口与胫前皮肤感觉障碍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采用不同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共223例病例,其中50例得到随访,根据不同的切口类型分为小切口组、斜切口组、直切口组与后内切口组4组,测量各组胫前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面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皮肤感觉障碍面积的差异。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与斜切口组、直切口组、后内切口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感觉减退区域的面积,小切口组、斜切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直切口组、后内切口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16),而小切口组、斜切口组与直切口组、后内切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和斜切口可以减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前皮肤感觉障碍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隐神经髌下支 胫前皮肤感觉障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隆盛 杨铎 +2 位作者 张顺才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前实行超声引导患侧股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和2%硫酸镁混合液20ml,对照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20ml。记录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后4、6、12、24和48h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曲马多用量、术后48h满意度评分和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h硫酸镁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需追加镇痛药5例(8.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例(19.6%)(P<0.05);硫酸镁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应用于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硫酸镁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膝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切取自体腘绳肌肌腱安全区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巍 刘振邦 +4 位作者 耿晓鹏 青祖宏 王慧娣 张奉琪 陈百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切取胭绳肌肌腱的安全区和安全角度。方法选择膝关节标本15例,分离出隐神经及分支。以髌韧带内缘在髌骨下极水平处定为点B,以髌韧带内缘在胫骨结节的止点处定为点A,以A、B点的中点定为点C。分别测量点A和点...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切取胭绳肌肌腱的安全区和安全角度。方法选择膝关节标本15例,分离出隐神经及分支。以髌韧带内缘在髌骨下极水平处定为点B,以髌韧带内缘在胫骨结节的止点处定为点A,以A、B点的中点定为点C。分别测量点A和点C至隐神经、髌下神经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出手术安全区范围和切口角度。结果切取胴绳肌肌腱时,在点A(胫骨结节)水平上为同时避免损伤隐神经和髌下神经切口位置必须在点A内侧3.4—5.9cm,切口安全角度为50°。结论在切取半腱肌股薄肌时膝关节屈曲90°、切口在胫骨结节内侧3.4—5.9cm、切口角度50°可避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肌腱 应用解剖 隐神经
下载PDF
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取自体腘绳肌腱引起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文锦 王建伟 +2 位作者 徐兵 朱力波 马金忠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8-11,6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时取自体腘绳肌腱引起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方法进行尸体解剖,测量腘绳肌腱与隐神经及其分支密切并行的长度,研究隐神经及其分支对下肢支配区域的分布情况。对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采...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时取自体腘绳肌腱引起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方法进行尸体解剖,测量腘绳肌腱与隐神经及其分支密切并行的长度,研究隐神经及其分支对下肢支配区域的分布情况。对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30例患者中有8例﹙27%﹚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对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的感觉障碍区域进行对比观察以明确是否为神经损伤,并对术后1周的感觉障碍的区域进行象限分析。结果尸体解剖发现在大腿的远端,股薄肌﹙GT﹚与隐神经的主干密切伴行的长度为4.2cm。8例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与神经损伤的修复时间基本一致,故可以判定患者的感觉障碍是由神经损伤而导致的。其中出现在隐神经髌下支﹙Theinfrapatellarbranchofthesaphenous nerve,IPBSN﹚所支配区域的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7例,而感觉障碍超出IPBSN所支配区域的患者有1例。结论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中,引起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IPBSN的损伤,但也可能是隐神经终末支﹙The sartorialbranchofthesaphenousnerve,SBSN﹚或隐神经主干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腘绳肌腱 隐神经 感觉障碍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复合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祝钧 吴海山 +3 位作者 祝云利 吴宇黎 赵辉 符培亮 《骨科》 CAS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注射复合镇痛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例。分别于关节腔内、关节腔周围滑膜组织、大腿根部股神经周围注射复合镇痛药物以及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注射复合镇痛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例。分别于关节腔内、关节腔周围滑膜组织、大腿根部股神经周围注射复合镇痛药物以及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比较术后6、12、24、48 h的疼痛差异。结果三个复合镇痛药物注射组镇痛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关节腔内注射和关节腔周围注射(P<0.01),关节腔内注射与关节腔周围注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注射复合药物可产生程度不同镇痛作用,以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前交叉韧带 重建外科手术 股神经
下载PDF
经关节镜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刚 韦阁 +1 位作者 赵顺吕 林龙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术后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12个...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术后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并予1000-KT检测,在屈膝30°及133 N的压力下对双膝的前后位移差进行测量,予膝关节的轴移试验及IKDC健、患侧的膝关节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Lysholm、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例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出现术后损伤,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可出现损伤,需依据患者个体化标准制订可行方案,给予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损伤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取自体腘绳肌肌腱安全区域的临床解剖学参数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英华 韦庆军 姚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822-4827,共6页
背景: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越来越受到术者的重视,术后发现有一部分患者膝前及小腿前内侧感觉异常,这是因为术中切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或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所致。目的:通过解剖膝关节来确定手术切口的安全区域和角度,在获取股薄... 背景: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越来越受到术者的重视,术后发现有一部分患者膝前及小腿前内侧感觉异常,这是因为术中切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或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所致。目的:通过解剖膝关节来确定手术切口的安全区域和角度,在获取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时尽可能避免损伤隐神经及隐神经髌下支。方法:选择膝关节新鲜标本10例,均为截肢患者肢体,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离出隐神经及其髌下支分支。以髌韧带在胫骨结节止点的内缘处定为标志点A,经A点做一条水平线,与隐神经主干的交点定为标志点C,与隐神经髌下支的交点定为标志点B。分别测量标志点A至标志点C的距离AC和标志点A至标志点B的距离AB。通过分析和统计学计算得出手术安全区范围和切口角度。结果与结论:①手术切口安全范围:A至隐神经(C点)的距离AC为(5.5±0.3)cm,A至隐神经髌下支(B点)的距离AB为(3.5±0.2)cm;②手术切口的安全角度:隐神经髌下支走向为(50.7±4.8)°,隐神经胫骨结节下分支走向(43.3±5.4)°;③提示手术切口的安全范围为距髌韧带在胫骨结节止点的内缘(A点)的内侧(3.5±0.2)cm以内,角度为(50.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解剖 隐神经 隐神经髌下支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璐 姚舜禹 朱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80-1287,共8页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F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F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收集股神经阻滞(FNB组)与收肌管阻滞(ACB组)用于ACLR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发表于2014—2021年的RCT研究,共计患者719例,FNB组359例,ACB组360例。FNB组和ACB组术后0~3、6、12、24、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B组与ACB组术后24、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篇文献认为ACB组能更好地保留患者股四头肌肌力,3篇文献认为ACB组与FNB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B与FNB在ACLR术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ACB在保留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但还需后续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欣舫 郭嘉 +3 位作者 刘艳 曹璐 张丽 王迎斌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9期77-82,共6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患者术后常伴有严重疼痛而影响术后康复。周围神经阻滞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锻炼,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具有明显优...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患者术后常伴有严重疼痛而影响术后康复。周围神经阻滞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锻炼,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具有明显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目前,临床上有多种神经阻滞方法可给患者提供更优的镇痛方案。本研究围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相关解剖知识,以及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等几种神经阻滞方法的解剖特点、临床运用及局限性等方面予以综述,以便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优的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低浓度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亮光 李泉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8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低浓度罗派卡因(Rop)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肌力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ACLR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A组以0.125%Rop 20ml+... 目的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低浓度罗派卡因(Rop)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肌力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ACLR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A组以0.125%Rop 20ml+Dex 25μg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B组以0.25%Rop 20ml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徒手肌力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4、8、12、18、24h)疼痛程度及股四头肌肌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补救情况,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后4、8、24h相似(P>0.05),术后12、18h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追加镇痛药患者两组例数相似(P>0.05),A组追加镇痛药用量低于B组(P<0.05)。术后4、12、18、24h两组肌力相似(P>0.05),术后8h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对照组5例,观察组心动过缓2例。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少局部麻醉药术后镇痛浓度。与单纯Rop比较,Dex复合低浓度Rop股神经阻滞,能为ACLR患者提供相似的镇痛,作用时间更长,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镇痛疗效的对比:一项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刁玉磊 宗小锐 +1 位作者 邓志博 舒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20,共6页
目的: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见的镇痛方法。文章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取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 目的: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见的镇痛方法。文章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取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0-10-31关于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在交叉韧带重建后镇痛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Cochrane风险偏倚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主要的目测类比评分、阿片类物质消耗量和并发症。结果:(1)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506例患者,对照组251例采用股神经阻滞,干预组255例采用收肌管阻滞,文献质量较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仅在降低术后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稍有优势(MD=0.65,95%Cl:0.10-1.20,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0,6,12,18,24 h的目测类比评分,以及术后0,24,48 h吗啡消耗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前交叉韧带再断裂、膝前区疼痛、膝关节伸直功能缺陷、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和跌倒风险等并发症均较少,证明安全性较高。结论:(1)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但未来还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来证实;(2)考虑到收肌管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抑制较小,且无明显并发症,因此作者临床中建议使用收肌管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前交叉韧带 内收肌管 修复 阻滞 隐神经 股神经 疼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鸿 施政良 +5 位作者 熊波涵 李雅娟 秦艺华 董开颜 李彦林 李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早期疼痛管理方式,为促进ACLR术后功能康复选择合理且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ACLR术后早期疼痛管理方案相关文献,并从改善术后疼...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早期疼痛管理方式,为促进ACLR术后功能康复选择合理且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ACLR术后早期疼痛管理方案相关文献,并从改善术后疼痛效果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物理治疗和口服药物有经济、简便等优势,但改善术后疼痛效果并不佳,常需要联合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等方式,也是目前缓解疼痛的常用方式;但为了满足患者镇痛需求,镇痛药物使用量往往较大,增加了各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包括关节周围或关节内注射药物,可显著改善ACLR术后早期疼痛,达到与神经阻滞相似的术后疗效;LIA可作为代替神经阻滞的一种镇痛技术,并避免神经阻滞带来的相应支配肌肉无力,从而增加术后跌倒风险。其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效果更优,可避免关节内注射对软骨损伤的风险。但LIA的术后镇痛效果和时效性仍有待提升,可考虑将多模式混合药物LIA(联合关节内和关节周围)联合其他疼痛干预方式,发挥协同作用,以避免单一药物或单途径给药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有望成为缓解ACLR术后早期疼痛常用方法之一。结论关节镜下ACLR术后仍会出现早期疼痛影响患者进一步功能活动,各种镇痛方式均可获得一定疗效,但目前尚未制定统一标准,各类镇痛方式优劣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早期疼痛 局部浸润镇痛 神经阻滞 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不同局部浸润镇痛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岩民 樊勇 +2 位作者 高强 姚国华 刘振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1期4058-4061,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内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拟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关节内浸润镇痛组(IA组)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PA组),每组20例。... 目的:比较关节内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拟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关节内浸润镇痛组(IA组)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PA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于术前3d定时口服塞来昔布(200mg,bid),术前0.5h行股神经阻滞(3.3g/L罗哌卡因30mL)。术中IA组于关节内给予30mL复合镇痛药物,而PA组于关节周围滑膜内注射相同药物。术后均给予24h冰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72h及出院时的静息与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72h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A组术后12-72h在静息与活动时以及在出院当天的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IA组(P<0.05)。术后24-72hPA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IA组(P<0.05)。术后IA组、PA组吗啡镇痛使用率分别为30%、15%,且IA组吗啡平均用量为(10.3±1.1)mg,明显高于PA组的(5.4±0.9)mg(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周围浸润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对ACLR围手术期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浸润镇痛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多模式镇痛 股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杰 陈根 +6 位作者 崔同庆 解强 桂超 刘哲 王志彬 冯学会 李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9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分析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两组麻醉方式术后早期反应,探讨其在ACL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手术条件的88名ACL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和股神经阻滞组,手术均在全麻下由同一组医生实施,采...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分析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两组麻醉方式术后早期反应,探讨其在ACL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手术条件的88名ACL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和股神经阻滞组,手术均在全麻下由同一组医生实施,采用自体腘绳肌重建ACL.比较术后早期2h,4h,8h,24 h和48 h患者静息和主动活动时VAS评分;患者首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首次自主下地时间;48 h内追加盐酸哌替啶的的人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例数.分析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在术后早期的不同.结果:收肌管阻滞组患者在术后首次直腿抬高的时间和首次自主下地时间两方面与股神经阻滞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h,4h,8h,24h和48 h静息和主动活动时疼痛程度以及48 h内追加盐酸哌替啶的人次数和不良反应的例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能够满足ACL重建术后的早期康复需要,在术后早期对股四头肌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前交叉韧带损伤 早期康复 关节镜手术
原文传递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用于股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丽娜 张谦 +1 位作者 岳扬 韩曙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局麻药用于股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75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在B超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为0.2%罗哌卡因25 ml,A组局麻药中不加地佐...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局麻药用于股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75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在B超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为0.2%罗哌卡因25 ml,A组局麻药中不加地佐辛,B组在局麻药中加入10 mg地佐辛,C组在阻滞完成后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股神经阻滞成功后,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后进行手术。并记录各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麻醉后6、8、12 h的镇痛效果,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各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6、8、12 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C组(2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0%)和B组(4%)(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罗哌卡因 股神经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股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疼痛和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秋平 王娟 +3 位作者 廖茗伊 李直 张倩雯 李箭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在前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疼痛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9月收治的62例拟行前膝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股神经阻滞组于术前3 d定时给予塞来昔布口服(200 mg,2次/d)...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在前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疼痛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9月收治的62例拟行前膝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股神经阻滞组于术前3 d定时给予塞来昔布口服(200 mg,2次/d),于手术室行术侧股神经阻滞(0.75%罗哌卡因3 m L)。空白对照组只在术前3 d给予相同剂量的塞来昔布口服而不行股神经阻滞。术后两组均行24 h冰敷治疗。测量两组患者在术后2 h、1 d、2 d、7 d、14 d、28 d活动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术后2、6、12、24、48 h及出院当天的股四头肌肌力等级。并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吗啡抢救的次数及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等。结果前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2 h^7 d股神经阻滞组活动后VAS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股神经阻滞组在2 h^28 d都优于空白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阻滞组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在术后2~12 h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至出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阻滞组吗啡抢救用量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能有效减轻疼痛,并且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镇痛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