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ection and ligation of the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is not necessary when using the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被引量:4
1
作者 Gong-Yin Zhao Yu-Ji Wang +1 位作者 Nan-Wei Xu Feng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4期4226-4233,共8页
BACKGROUND Branches of the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 stretch across the surgical field during a direct an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t is an anatomical marker in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As an impor... BACKGROUND Branches of the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 stretch across the surgical field during a direct an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t is an anatomical marker in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As an important vessel around the hip joint,this vessel was ligated in most situations. Although ligation of the vascular pedicle of the LCFA is a common, traditional procedure used to decrease bleeding, the ligation of the pedicle of the vessel is tedious and time-consuming.AIM To explore whether this ligation is truly necessary in a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METHODS This single-center, single-surgeon, p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patients' bleeding undergoing ligation of the branches of the LCFA pedicle(group A) vs those treated with electrocautery from the branches of the LCFA(group B). In both groups, the pedicl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ntermuscular plane between the tensor fasciae lata and the rectus femoris muscles. In group A, the pedicles were ligated with a silk ligature. In group B, the branches coming off the LCFA were controlled with electrocautery. We compared preoperative vs postoperative changes in blood hemoglobin level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ve time, rates of transfusion, re-bleeding, and hematoma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duction of hemoglobin in group A was 20.9 ± 7.0, and in group B it was 21.2 ± 4.9.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The actual calculated blood loss in group A was 784 ± 125 mL,and in group B it was 722 ± 153 mL. There was a trend in group A having more blood loss(P = 0.078). The estimated blood loss in group A was 344 ± 88 mL, and in group B it was 346 ± 73 mL.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883).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transfusion(10% vs 6.7%, P > 0.05),postoperative hematomas(6.7% vs 13.3%, P > 0.05), or re-bleeding(13.3% vs 20%,P > 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Ligation of the pedicle of the LCFA has no advantage in preventing or decreasing bleeding during or after 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the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Ligation of the pedicle of the vessel is a cumbersome, unnecessary procedure and can be replaced by electrocautery control of the branches off this artery that course through the surgica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hip arthroplasty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LIGATION Blood loss ELECTROCAUTERY
下载PDF
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徐江林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效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效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为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对照组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相比,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效果更好,这种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引发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还能确保患者充分引流和加快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3 位作者 胡克正 孙付杰 汪明星 邓亦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94-97,1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式,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4、10.468、4.776、12.09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5.34±23.17)min长于对照组(79.47±2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学指标CK、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8、24.388、12.711、12.880、15.864、23.277,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4.876,P<0.05)。结论通过以直接前入路及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得到一定手术效果,然而应用直接前入路方式所得早期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涛根 赵学辉 夏卫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两组均采用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观察组采用DAA。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入院复查X线比较两组髋臼假体角度;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术中采用DAA的手术时间较长,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切口长度、卧床及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及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前方...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及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39例,行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成纤维细胞因子(FGF)、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ⅠC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5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加显著,不仅能提高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状态,缓解疼痛程度,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前方入路 外侧入路 老年 髋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志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9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究微创小切口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DAA)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9月于瑞金市中医院行THA的108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小切口侧卧位DAA组(58例)和后外侧入路(P... 目的:探究微创小切口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DAA)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9月于瑞金市中医院行THA的108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小切口侧卧位DAA组(58例)和后外侧入路(PLA)组(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平衡功能、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手术切口长度(8.41±0.53)cm、术后住院时间(4.35±0.80)d均短于PLA组,术中出血量(126.31±15.69)mL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疼痛程度、平衡功能、髋关节功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24 h、2周、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48±0.56)、(2.60±0.25)、(2.11±0.16)分]均低于PLA组,术后3个月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2.15±2.72)分高于PLA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中疼痛评分(31.50±3.24)分、功能评分(33.12±3.63)分、关节活动度评分(3.51±0.41)分、肢体畸形评分(2.17±0.26)分均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LA相比,微创小切口侧卧位DAA行THA短期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减轻疼痛,提高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 疼痛程度 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龚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莆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各33例。DAA组给...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莆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各33例。DAA组给予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给予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均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PLA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PLA,侧卧位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手术指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
8
作者 杨冠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6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外侧...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观察组行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路,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术后可实现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股骨颈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侧卧位DAA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子阳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徐州仁慈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0例,依... 目的探讨研究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徐州仁慈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侧卧位DAA入路,对照组采用PLA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7.69±10.98)mL、住院时间(11.34±2.67)d、切口长度(7.02±1.24)c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0、5.604、5.204,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 d、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侧卧位DAA入路进行手术,整体疗效相对PLA入路更优,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较小,还能加快其术后健康恢复进度,减轻疼痛的同时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进度,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疼痛 手术指标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睿 柯陈荣 +2 位作者 胡炜 罗鹏 郭晓山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02-604,6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少,住院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较外侧入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损伤少,患者围术期恢复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1
作者 智春升 邬波 +2 位作者 金冶华 刘军 邢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背景:目前,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直接外侧入路(D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8... 背景:目前,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直接外侧入路(D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83例患者。分别在DAA(92例)和DLA(91例)入路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功能情况和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18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DA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LA组[(206.4±64.6) ml vs (414.0±131.4) ml,P<0.001;(208.4±50.9) ml vs (299.6±50.8) ml,P<0.001]。DA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DLA组[(11.3±5.6) d (16.5±5.7) d,P<0.001]。DA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髋外展肌力矩及单腿站立试验结果均优于DLA组(P<0.001),但术后6、12个月的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A组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的转弯,上、下楼梯,坐下,穿袜能力均优于DLA组(P <0.001)。两组患者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DLA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早期髋关节功能更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侧卧位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文丹 吴晗 +6 位作者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前后联合入路等入路来获得充分暴露,但上述入路都不可避免的损伤了强直性髋关节患者长期失用性萎缩的髋关节周围肌肉。而直接前方入路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最符合微创手术标准的全髋置换入路,髋臼侧显露充分,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治疗后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12 例(17 髋)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直腿抬高时间并随访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院医字(2018)7 号。结果与结论:①12 例患者(17 髋)平均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11.12±1.69)cm、(122.47±25.40)min、(279.41±135.85)mL 和(9.59±4.62)d;②假体位置良好:平均前倾角度为(15.76±2.84)°,平均外展角为(40.00±3.45)°;③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 Harris评分明显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④置换治疗中发生 1 例股骨Cheng Wendan, MD,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3 个月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塞、假体松动、肢体长度不等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Associate professor,强直性髋关节能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同时创伤小, Master’s supervisor,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是强直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强直性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HARRIS评分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磊 董喆 +4 位作者 马延辉 呼芳 马改平 王凤凤 张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7期27-3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DAA与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6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提取疗效评价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HR评分、髋关节脱位情况),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总病例数3877例,其中DAA组2085例,PLA组1792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SMD=1.74、95%CI:1.08~2.40、P<0.000 01)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SMD=-2.65、95%CI:-4.18^-1.13、P=0.000 7)、手术切口长度(SMD=-1.83、95%CI:-3.36^-0.30、P=0.02)、住院时间(SMD=-1.54、95%CI:-2.28^-0.80、P<0.000 1)、术后髋关节HHR评分(SMD=0.53、95%CI:0.04~1.01、P=0.03)均显著减少;2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6、0.28,95%CI:0.59~1.92、0.07~1.05,P=0.84、0.06)。结论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相比,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HR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伟东 郑翔 +2 位作者 吴大华 应锦河 刘瑶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4期628-631,共4页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40例)和PLA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40例)和PLA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髋关节影像学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PLA组比较,DAA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早、术后1个月步频快和10米步行测试所用时间短,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长、术后初次下床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1周及1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血清CRP、肌酸激酶(CK)数值明显低于PLA组,P<0.05。DAA组术后1周、1、3个月HHS评分明显高于PLA组,P<0.05;但两组术后6、12个月HHS评分以及术后1月两组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双股骨偏心距差和双下肢肢体长度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比PLA,侧卧位DAA行THA创伤更小、功能恢复更快、早期临床疗效更佳,该术式不需要特殊手术床及手术器械等,手术体位更符合大多数骨科医师的习惯,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侧卧位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学习曲线 被引量:4
15
作者 才智 刘亮 +4 位作者 马峰 黄海 祖述春 孙利峰 刘星明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640-2642,2646,共4页
目的评估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学习曲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侧卧位DAA入路THA治疗患者60例,其中前30例患者为A组,后30例患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 目的评估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学习曲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侧卧位DAA入路THA治疗患者60例,其中前30例患者为A组,后30例患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3例患者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余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侧卧位DAA入路THA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但是术前需认真规划,谨防DAA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侧卧位前入路 髋臼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侧卧位下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严伟 贺金晓 +1 位作者 潘守峰 谢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髋关节前方直接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0月,共216例因髋关节疾病入住我科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纳入183例,其中髋关节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髋关节前方直接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0月,共216例因髋关节疾病入住我科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纳入183例,其中髋关节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92例(DAA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91例(PL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通过髋关节正位片对术后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DAA组和PL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1.0±15.6)、(98.6±11.6)min,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8,P=0.233);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2.2±2.1)、(12.6±2.1)cm,差异无显著性(t=-1.441,P=0.151)。DAA组术中出血量(218.5±20.1)ml,明显少于PLA组(250.0±16.7)ml(t=-11.516,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2±3.1)d,明显短于PLA组(13.8±2.6)d(t=-8.629,P=0.000);术后输血率3.3%(3/92),显著低于PLA组12.1%(11/91)(χ2=3.873,P=0.04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LA组[8.4%(8/92)vs.18.7%(17/91),χ2=19.309,P=0.002]。DAA组切口周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LA组[2.1%(2/92)vs 9.9%(9/91),χ2=4.821,P=0.028];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0%(0/92),显著低于PLA组5.5%(5/91)(Fisher精确检验,P=0.029);2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3%(4/92)、0%,差异无显著性(Fisher精确检验,P=0.121)。PLA组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经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给予翻修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6月。HHS评分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X线评估2组患者术后假体的位置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展角:42.7°±3.3°vs.42.0°±3.8°,t=1.391,P=0.166;前倾角:19.5°±1.3°vs.19.4°±2.1°,t=0.129,P=0.897)。结论侧卧位下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雪彬 岳喜军 +2 位作者 黄凯 魏东 李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在侧卧体位下分别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在侧卧体位下分别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1例,分为DAA组30例,DLA组31例。分别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记录脱位、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情况。结果:DAA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优于D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均优于DLA组(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时,侧卧位DAA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康复快、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更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 侧卧体位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下载PDF
手术入路对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下肢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张纪 柳剑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 目的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22例(44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4~67岁,平均(50±9)岁;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后入路组24例(48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8±7)岁;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测量肢体长度,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术前测量两组患者下肢长度差异无明显差别。术后前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5~6.8mm,平均(2.0±1.5)mm,后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14.8mm,平均(4.6±4.0)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入路组患者中出现功能性不等长的比例(13%)明显高于前入路组(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后入路手术相比,采用平卧位的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下肢长度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肢长度 前入路 后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辉 陈震东 +1 位作者 徐房添 何春耒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DAA T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至2014 年8 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下肢牵引架和弧度...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DAA T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至2014 年8 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下肢牵引架和弧度较大扩髓器辅助的DAA 单侧THA手术(DAA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 评分,并与同期47 例行标准外侧入路THA手术(标准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DAA组和标准组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5 ± 1.5)cm 和(12.3 ± 1.6)cm、(110 ± 14)min 和(133 ± 12)min、(219 ± 105)mL 和(260 ± 62)mL、(7.8 ± 1.9)d 和(9.1 ± 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时间14~26 个月(平均18 个月)。DAA组术后6 周,3、6 个月髋关节Harris 评分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 <0.05),但术后1 年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骨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以及术后切口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并发症。结论与标准外侧入路相比,DAA THA手术可减轻软组织损伤,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但该术式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学习曲线长,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侧入路 外侧入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角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贤哲 唐毓金 谢克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4-26,3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根据手术时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前外侧入路组32例(前外组)、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7例...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根据手术时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前外侧入路组32例(前外组)、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7例(后外组),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用Murray法,以X线透视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及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角和后伸角,观察脱位情况,分析Harris评分。结果前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8~20°,外展角30~40°;后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15~30°,外展角35~45°。前外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为(110±10)°,后外组(100±9)°;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前外组(15±3)°,后外组(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外组与后外组患者髋关节脱位率分别为3.1%、18.9%,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组和后外组在术中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有影响,前外侧组前倾角和后伸角较小,且前外组可显著降低髋关节脱位率,但这种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传统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放置角度 髋臼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