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by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1
作者 魏在荣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68-268,共1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for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Methods From Jan. 2005 to Jun. 200...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for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Methods From Jan. 2005 to Jun. 2009,10 cases with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by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下载PDF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2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及患肢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胫前供区外形重塑良好。8例获得1~2年的随访,2例因是外地患者失访。皮瓣具有较好的外形,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与受区骨质愈合良好,供区胫骨外形重塑良好,皮瓣无瘢痕增生,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对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10.2±2.1)mm,感觉评级为S3+,根据美国踝-足部AOFAS评分平均为90.8分。结论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供区影响小足部功能恢复好、外形满意,是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嵌合皮瓣 复合组织修复 胫后动脉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3
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2 位作者 程良坤 郑云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6.0 cm×10.0 cm~8.0 cm×15.0 cm。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外观、质地、感觉、并发症及供区情况;同时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的足部功能结果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中,供区一期缝合15例,植皮13例;2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皮瓣远端1/3~1/4坏死),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换药处理后均得到良好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色泽可、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术后供区瘢痕增生明显,皮瓣周围无瘢痕挛缩。踝关节伸、屈功能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为(90.9±4.8)分,与术前(72.7±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7,P<0.001);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9.2%。结论老年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软组织缺损,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操作简单、可靠,是修复此类损伤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 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蔡青松 邵文年 +2 位作者 赵玉华 周卫松 李建银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骨科接收的103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最晚为2022年2月。依据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案... 目的探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骨科接收的103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最晚为2022年2月。依据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案进行分组,接受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治疗后,以患者足踝部功能、手术时间、皮瓣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愈合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组间足踝部功能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皮瓣长度、皮瓣宽度数值均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优良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高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踝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足踝部功能,但后者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方面略有优势,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部创面
下载PDF
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5
作者 孙艺然 陈勇 +4 位作者 王倩 王慜 邹鸣立 仲海燕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 目的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普勒超声确认优势穿支发出点,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DSA检查显示,5例患者中2例小腿主干血管无损伤,3例胫前动脉损伤、远端闭塞;5例患者均可见胫后动脉穿支。5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穿支并选择优势穿支,联合多普勒超声定位,指导皮瓣设计,在修复小腿下段前侧和内侧创面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缺损 小腿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及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张丽艳 刘霄 +2 位作者 韩子阳 王琪鑫 周大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n=7)与B组(n=6)。A组采...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n=7)与B组(n=6)。A组采用局部皮瓣封闭创面,B组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封闭创面。比较两组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切取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功能满意度、术后3个月活动受限情况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6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A组2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情况,经过换药治疗创面封闭,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活动受限、功能满意情况及皮瓣供区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均能较好治疗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局部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7
作者 黄伟雄 李波 +3 位作者 邓映艳 黄洁 邓求民 周文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1 cm)。结果本组行急诊一期修复5...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1 cm)。结果本组行急诊一期修复5例,二期修复17例。设计皮瓣旋转点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上5 cm者12例,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上10 cm者10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6 cm×12 cm),切取时间29~42 min,平均(35.0±3.6)min。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0±3.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皮瓣无臃肿,无溃疡发生。8例吻合隐神经后感觉恢复较好,2点辨别觉10~20 mm,其余14例大部分恢复感觉。皮瓣后期无整形,患足穿鞋及行走正常。术后踝-后足功能AOFAS评分69~94分,平均(79.0±8.2)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结论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具有创伤小、简单易取、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外踝上皮瓣皮支来源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荣凯 陈超 +2 位作者 侯致典 陈刚 王增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8例接受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术中观测,记录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始位置、相关动脉外径等数据。结果 30侧标本中有22侧(73.... 目的研究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8例接受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术中观测,记录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始位置、相关动脉外径等数据。结果 30侧标本中有22侧(73.3%)以及8例手术患者中有5侧的外踝上皮瓣皮支起自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动脉弓,另有8侧标本(26.7%)和3侧手术患者的皮支起自腓动脉的骨间膜终末穿支或腓动脉主干。结论外踝上皮瓣皮支主要起自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动脉弓,临床应用该皮瓣时应注意明确皮支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上皮瓣 应用解剖 胫前动脉 腓动脉 动脉弓
下载PDF
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设计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江钦文 黄东 +2 位作者 吴伟炽 葛军委 黄国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为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1)胫骨上段有胫前返动脉骨膜支1-3支和胫前动脉骨膜支,分布于胫骨外侧髁前面及外侧面... 目的为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1)胫骨上段有胫前返动脉骨膜支1-3支和胫前动脉骨膜支,分布于胫骨外侧髁前面及外侧面骨膜,中、下段为来自胫前动脉的肌骨膜支和直接骨膜支5~7支,分布于胫骨外侧骨膜。骨膜支蒂长(1.2±0.3)cm,外径(0.7±0.2)mm,伴行静脉两条。(2)胫前动脉骨膜支呈节段性分布,于胫骨前缘分出升支、降支和皮支。相邻升、降支彼此吻合成血管链,反复分支形成骨膜动脉网营养骨膜。皮支穿深筋膜入皮,供养小腿前外侧皮肤。结论可设计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的带监测皮岛的穿支骨膜瓣,通过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为治疗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骨膜瓣 监测皮岛 胫前动脉 移植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3 位作者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皮支 双轴点皮瓣 双轴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勇 王增涛 +4 位作者 朱小雷 孙文海 刘志波 朱磊 许庆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36-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皮瓣 皮肤缺损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3 位作者 尹维刚 林荣 毛海蛟 常希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结果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胫前动脉 岛状皮瓣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4
作者 史增元 尹维刚 +2 位作者 毛海蛟 吴发科 范永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结果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 目的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结果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动脉的终末支,外径(1.0±0.3)mm。外踝前动脉降支外径(1.3±0.3)mm,沿外踝前缘向下走行,在外踝尖的水平分为前、后支,后支与跟外侧支吻合,占97.9%,吻合处的外径(0.8±0.3)mm;前支与跗外侧动脉吻合,占91.6%,吻合处外径(0.6±0.2)mm;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与弓形动脉或第4跖背动脉吻合,占95.8%,吻合处的外径(0.6±0.2)mm。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足背外侧皮肤的感觉。结论上述4条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动脉链,扩大了足背外侧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外踝后动脉 外踝前动脉 跗外侧动脉 跖背动脉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钟桂午 陈日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12-314,共3页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1±0.8)cm始于胫前动脉,紧贴骨面前行至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沿胫骨前缘上行,达踝间连线上(6.3±1.3)cm处与胫前动脉肌骨膜支吻合;降支下行与内踝前动脉吻合。踝上支长(2.2±0.7)cm,外径(1.1±0.2)mm,伴行静脉两条。以踝上支或踝上支与肌骨膜支的吻合关系,可在胫骨下段外侧设计8cm~10cm×4cm~5cm骨膜瓣,为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距骨骨折、踝关节融合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骨膜(骨)瓣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骨膜瓣移位术 骨折不愈合 胫骨骨折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钢 邱勋永 +2 位作者 王快胜 马心赤 王和驹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7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使用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系统对患肢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微小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12.0%;部分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4.0%。完全坏死仅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发生2例。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6.17±1.35)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8.92±1.73)分,但仅在"肿胀"项评分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受区外观较好,对供区功能改变影响较小,而术后发生坏死的风险也并不高于传统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可以作为小腿远端、足、踝部分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以胫前返血管为蒂腓骨上段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永绥 张发惠 +2 位作者 王万明 张国栋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长(0.5±0.2)cm(0.2~1.2cm),外径(2.0±0.4)mm(1.3~3.0mm),伴行静脉2条,外径为(2.1±0.5)mm(1.5~3.0mm)和(2.6±0.4)mm(1.7~3.2mm)。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1~2支,外径(1.7±1.3)mm(0.6~2.1mm),分布于腓骨头的前内侧面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上段骨膜支构成动脉网。腓骨头支起始点至胫前返动脉起始点长度为(1.0±0.4)cm(0.3~1.8cm),其中长度≥1.0cm者占46.7%。腓骨头支起始点以远1.5cm处的胫前返动脉外径为(1.4±0.5)mm(0.8~2.1mm)。结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临床带血管腓骨上段移植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返动脉 腓骨瓣 腓骨头支 解剖学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洪权 王江宁 +1 位作者 李晋 张高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报道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及分支等 ,2侧成人下肢标本灌注墨汁观察该皮支的墨染范围。结果 :胫前动脉踝... 目的 :报道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及分支等 ,2侧成人下肢标本灌注墨汁观察该皮支的墨染范围。结果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于踝间连线上方 ( 3 .5± 0 .6)cm自胫前动脉发出 ,然后向小腿内侧方向绕过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紧贴胫骨前内侧骨面 ,向内上方向行至一段距离后穿深筋膜入皮。踝上皮支长 ( 2 .1± 0 .6)cm ,起点外径 ( 1.1± 0 .2 )mm ,伴行静脉 2条。升支入筋膜前外径 ( 0 .4± 0 .1)mm。降支向内下方向走行 ,并与踝前血管网吻合。结论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是胫前动脉在小腿踝上部的主要皮血管 ,分支营养骨膜 ,可在小腿中下段设计以此血管为蒂的皮瓣、骨膜瓣、骨膜皮瓣或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前动脉 踝上皮支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绍江 钟凤林 +4 位作者 兰玉平 赵晨阳 徐兵 肖衡 童伟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42例。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6年,平均1年6个月。40例术后全部成活,1例皮缘2 cm坏死,经换药...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42例。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6年,平均1年6个月。40例术后全部成活,1例皮缘2 cm坏死,经换药自行愈合,1例皮瓣远端直径约5 cm坏死,经换药新鲜后行植皮术后顺利愈合。肢体功能不同程度恢复,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解剖恒定,便于转移,切取面积大,切取方便,供区影响小,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修复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侯春 王肃生 +2 位作者 梁刚 张志华 冀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11cm×17cm,皮瓣切取面积约为5cm×7cm^13cm×25cm。结果所有的皮瓣都完全成活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良好,功能佳。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且外观良好。所以胫后动脉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更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踝 创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