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治疗中不同颌位与髁突位置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宏旗 李晓箐 孟玉坤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6期399-403,共5页
在口颌系统中,与颌位稳定相关的因素分别是、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的稳定,其中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与获得一个稳定的颌位密切相关。但口腔治疗中涉及到颌位的选择时,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对于髁突在关节窝中应处的位置也一直处于争议... 在口颌系统中,与颌位稳定相关的因素分别是、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的稳定,其中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与获得一个稳定的颌位密切相关。但口腔治疗中涉及到颌位的选择时,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对于髁突在关节窝中应处的位置也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口腔修复和正畸治疗中颌位选择及“髁突前上位”、“髁突前下位”、“治疗性颌位”的适应证、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文献复习结果提示,当关节无器质性改变或髁凹关系稳定时,髁突前上位即正中关系为传统建的理想颌位。当关节盘增生、变形、盘突关系紊乱无法寻找理想的髁突前上位时,可选择髁突前下位,缓解关节症状的同时促进骨质改建获得良好的稳定性;甚至对于部分安氏Ⅱ类高角或者轻度骨性错的病例,亦可以尝试利用髁突改建的潜力,前下定位髁突,通过掩饰性矫治简化正畸正颌手术方案;而“治疗性颌位”是针对颅下颌功能紊乱症导致的最大牙尖交错位异常或偏斜、肌肉症状和关节功能异常、颌位不稳定等,通过改变原有咬合或关节的异常引导,在有咬合支持和新的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并且稳定一个新的牙尖交错位。它摆脱了髁突定位的争论,但此颌位下髁突具体位置未见报道。不同颌位及髁突位置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关节是否有器质性改变及颌位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判断。但对于采用不同颌位和髁突位置进行口腔治疗的远期效果未来还需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颌系统 颞下颌关节 关节窝 颌位 髁突前上位 髁突前下位 治疗性颌位
下载PDF
三入路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宇 桂鉴超 +2 位作者 蒋逸秋 邢麟子 陆一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三入路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建立前内侧、前外侧入路,然后建立前下外人路,通过这3个人路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躁关节前外侧撞击征26例。术后随访采用Meisli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目的探讨三入路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建立前内侧、前外侧入路,然后建立前下外人路,通过这3个人路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躁关节前外侧撞击征26例。术后随访采用Meisli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每例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关节镜下可以发现以下1-5个病变:局限性滑膜炎、瘢痕组织增生、半月板样病变、距腓前韧带(ATFL)部分撕裂、前下胫腓联合韧带(AITFL)远侧束、骨赘、游离体、附属小骨、软骨损伤。其中最多的是软骨损伤(18例),其次是瘢痕组织增生(17例)和局限性滑膜炎(14例)。所有患者均获得18—36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AOFAS评分术前为(70.3±8.2)分,末次随访时(92.0±5.3)分,t=11.3,P〈O.01;采用Meislin评分:优10例,良1l例。可5例,优良率8018%。’结论三人路关节镜技术能够到达前外侧沟的任何部位,可以明确诊断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的病因,同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撞击征 关节镜 前内侧 前外侧 前下外侧 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