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11
1
作者 聂治军 白静静 +3 位作者 张银刚 徐洪海 常彦海 李全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ESR、CRP,观察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25 min,术中出血量450~1 06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切除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及CRP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8~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者恢复至C级,4例C级者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8例D级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全身有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侧前路入路 植骨 内固定 脊柱融合
下载PDF
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周凤金 郭群峰 陈金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新型减压组,64例接受传统开放式后路手术的患者,归为传统减压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术前、术后和术后12个月对患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估。结果:新型减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08.3±21.0)min与(131.0±28.1)min,P<0.001],失血量更少[(212.3±105.3)ml与(401.5±193.2)ml,P<0.01]和引流量更少[(61.7±42.1)ml与(251.4±82.6)ml,P<0.01],住院时间更短[(6.2±1.4)d与(8.1±2.1)d,P<0.001]。两组均根据ASIA等级获得了相似的神经恢复[恢复指数(0.91±0.51)与(0.84±0.52),P>0.05]。术后新型减压组疼痛水平显着降低[(2.4±0.6)与(3.4±0.8),P<0.001]和随访12个月[(1.5±0.8)与(2.3±0.7),P<0.001]。结论:对于上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传统的后路手术相比,该新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上腰椎 神经损伤 手术入路 Wiltse入路 Kambin三角
下载PDF
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3
作者 付拴虎 伍亮 +6 位作者 钟远鸣 卢大汉 陈勇喜 谷金 覃浩然 宋泉生 覃海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对比自研配套器械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Kambin triangle approac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KLIF)与常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 [目的]对比自研配套器械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Kambin triangle approac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KLIF)与常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自研配套器械行PKLIF,另外17例行常规入路MISTLIF。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6.0±1.8)个月。PKLIF术中出血量[(82.7±9.6) ml vs (165.3±25.3) ml, P<0.001]、下地时间[(1.9±0.7) d vs (3.1±0.6) d, P<0.001]、住院时间[(8.3±2.2) d vs (11.7±2.6) d, P<0.001]、术后1 d腰痛VAS评分[(1.8±0.7) vs (2.9±0.7), P<0.001]、术后2周ODI评分[(31.2±3.0)vs (40.6±5.8), P<0.001]均显著优于MIS-TLIF。但是,PKLIF组透视次数[(17.7±1.7)次vs (5.1±1.0)次, P<0.001]及手术时间[(134.0±12.4) min vs (115.9±13.7) min, P<0.001]显著大于MIS-TLIF组。[结论] PKLIF治疗DLS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相比MIS-TLIF,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次数多、手术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自研配套器械 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布氏杆菌病侧前与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比较
4
作者 牛伟民 王世勇 +2 位作者 高杰 屈涛 颜维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比较经腰三角入路侧前入路与后路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us spondylitis,LB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经... [目的]比较经腰三角入路侧前入路与后路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us spondylitis,LB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经腰三角侧前入路手术(侧前组),56例采用后路手术(后路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侧前组手术时间[(163.0±15.4)min vs(200.4±22.6)min,P<0.001]、切口长度[(13.0±1.5)cm vs(15.5±2.0)cm,P<0.001]、术中失血量[(233.0±26.8)ml vs(350.2±30.7)ml,P<0.001]、术后下地时间[(3.0±0.5)d vs(4.0±0.8)d,P<0.001]与住院时间[(8.6±2.0)d vs(12.5±2.2)d,P<0.001]均显著优于后路组。侧前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后路组[(96.2±7.3)d vs(100.0±10.5)d,P=0.041]。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ODI、JOA评分及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侧前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后路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侧前组ODI、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路组(P<0.05)。辅助检查方面,术后3 d侧前组CRP[(20.5±7.8)mg/L vs(24.8±8.0)mg/L,P=0.008]、ESR[(30.2±9.0)mm/h vs(34.5±10.2)mm/h,P=0.028]水平均显著低于后路组。[结论]相比后路手术,经腰三角侧前入路手术治疗LBS具有创伤小、术后下地时间早、腰椎功能改善好的优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病灶清除固定融合 经腰三角侧前入路手术 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荣春 陈云生 +3 位作者 曾云峰 郭朝阳 陈勤 李明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6-57岁,平均42.6岁。病程3-10个月,平均7.3个月。结核累及节段:单节段17例,分别为L1、2 3例,L2、3 6例,L3、4 4例,L4、5 2例,L5 2例;双节段5例,分别为L1-3 2例,L2-43例。腰椎Cobb角为5-28°,平均20°;6例有神经压迫症状及体征,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Cobb角;采用Nakai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根据Suk标准判断植骨融合率。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5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120-280 mL,平均180 mL。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和交感神经损伤症状各1例,1-3周后均自行逐渐恢复正常;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0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均无结核中毒症状及病灶扩散,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正常,未见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时,除1例术前神经功能Fankel C级患者恢复至D级外,余均完全恢复至E级;腰椎Cobb角为2-16°,平均7.8°;按Nakai评分标准评估,获优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6.4%;按Suk标准评定植骨已融合或可能融合21例,融合率95.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侧前方小切口 腹膜后入路 腰椎结核
原文传递
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效果
6
作者 王伟 宋晶 赵坤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对脊柱功能、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7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对脊柱功能、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7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观察组采用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脊柱功能(巴氏功能活动指数和巴氏病情活动指数)、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脊柱矢状面平衡(SVA)]、腰痛与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巴氏功能活动指数、巴氏病情活动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巴氏功能活动指数、巴氏病情活动指数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L、PI、PT、SS、S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L、PT、SS、SVA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可有效促进脊柱功能恢复,且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 退行性腰椎滑脱 脊柱功能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