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对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常跃文 朱文俊 +1 位作者 顾伟 冯俊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评估量表(SF-36)评分、椎管最狭窄处椎管面积与脊髓前后径、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医师协会评分(JOA)颈椎病评分及颈部障碍指数(NDI)]及并发症风险。结果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41.85±18.35)min、平均住院时间(10.18±1.58)d短于常规组的(159.46±21.42)min、(12.03±1.82)d,显微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0.65±7.28)mL少于常规组的(103.52±1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2.82±0.53)分、SF-36评分(79.56±5.68)分优于常规组的(3.51±0.60)、(72.3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上比较[(138.24±24.32)mm^(2)与(123.62±18.74)mm^(2),(5.42±0.46)mm与(4.7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上比较[(25.21±3.37)°与(28.6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常规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JOA、NDI评分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型OPLL患者实施ACDF治疗过程中借助显微镜提供清晰视野,并对骨化灶采用磨钻磨除、打薄处理,能更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近期疼痛和关节功能状况,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显微镜 椎管面积 脊髓前后径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戴宇森 陈毕 +4 位作者 滕红林 黄克伦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无椎前高信号组,其中椎前高信号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21~83岁,平均(58.10±14.78)岁;无椎前高信号组61例,男49例,女12例,年龄32~77岁,平均(55.05±10.36)岁。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下颈椎各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并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椎管狭窄节段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ASIA运动评分椎前高信号组为52.56±31.97,无椎前高信号组为67.70±22.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椎前高信号组患者的髓内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椎前高信号组(P=0.006);两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与损伤节段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存在正相关(P=0.003),且椎管狭窄节段越多,ASIA分级越差。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过伸伤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均与伤后神经功能相关,而存在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更易遭受严重的颈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髓损伤 椎前高信号 椎管矢状径
下载PDF
颈椎管与对应颈髓径线面积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昌富 张锋 +1 位作者 李敏 赵敦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1-345,共5页
本文报道对40例成人尸体颈柱,由C_(3~7)分离成200个颈椎,由轴位摄制X线平片。分别测得颈椎管总矢状径平均为13.71±1.31mm,横径为24.15±1.91mm;相应颈髓总矢状径平均为7.99±1.01mm,横径为13.35±1.64mm。用求积仪测... 本文报道对40例成人尸体颈柱,由C_(3~7)分离成200个颈椎,由轴位摄制X线平片。分别测得颈椎管总矢状径平均为13.71±1.31mm,横径为24.15±1.91mm;相应颈髓总矢状径平均为7.99±1.01mm,横径为13.35±1.64mm。用求积仪测得椎管总面积平均为239.35±41.78mm^2;颈髓总面积平均106.6±19.9mm^2。经微机算出椎孔与颈髓面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测出的椎孔或颈髓径线代入方程即可算出面积,为诊断颈椎病和椎管狭窄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 颈髓 径线面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志伟 孙洪江 +2 位作者 李书奎 王力国 程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颈脊髓压迫102例(对照组)及脊髓型颈椎病41例(患者组)资料,测量对照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C3~4、C4~5、C5~6、C6~7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面积和患...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颈脊髓压迫102例(对照组)及脊髓型颈椎病41例(患者组)资料,测量对照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C3~4、C4~5、C5~6、C6~7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面积和患者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及主要受压节段的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面积。结果患者组JOA评分与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横径+矢状径)改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JOA评分与横断面积改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MRI脊髓横径、矢状径改变率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而脊髓横断面积改变率与临床症状有显著相关性。不能单纯从脊髓横径、矢状径改变来评估临床症状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矢状径 脊髓横断面积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兴武 陆建猛 +2 位作者 水淼 俞武良 韦勇力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 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 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膜囊中矢径分别是:(7.63±0.90)mm,(6.48±0.82)mm,(5.85±0.89)mm;平均脊髓中矢径分别是:(6.44±0.80)mm,(5.81±0.82)mm,(5.56±0.82)mm。在过伸位时,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之间差值最小(0.29±0.60)mm(P<0.01),脊髓代偿空间最小。结论在脊髓型患者中,颈椎病动力位MRI可以显示脊髓在不同体位下动态受压变化,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动力位磁共振 硬膜囊中矢径 脊髓中矢径
下载PDF
腰椎发育的某些特点与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7岁以下国人腰椎的X线观察与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邱裕生 刘森 +2 位作者 耿介 杨敏杰 王剑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通过对267名西安地区17岁以下正常儿童、青少年活体以及64具婴幼儿新鲜尸体腰椎的正、侧位X线片测量观察,研究了腰椎体矢状径(VBS)、横径(VBT)、腰椎管前后径(AP)及椎弓根间距(IPD)的发育趋势及特点。17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腰椎各径随... 通过对267名西安地区17岁以下正常儿童、青少年活体以及64具婴幼儿新鲜尸体腰椎的正、侧位X线片测量观察,研究了腰椎体矢状径(VBS)、横径(VBT)、腰椎管前后径(AP)及椎弓根间距(IPD)的发育趋势及特点。17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腰椎各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增大幅度、发育减缓时间均不同。AP和IPD的发育速度、增长幅度及其发育减缓年龄均小于VBT和VBS。因此,在正常腰椎发育过程中,随年龄增长腰部椎管的容积有相对变小的趋势。L_3、L_4椎管前后径自出生后即比其他腰椎的小,且随年龄增长,狭小程度相对加大。该部还伴有椎弓根间距的加大,从而使L_4椎管变扁。上述因素作用的结果表现在腰椎正常发育过程中有椎管相对变小的趋势,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发育性 椎管狭窄 脊椎指数
下载PDF
颈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孔抗美 齐伟力 +1 位作者 侯衡广 刘黎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5-7,共3页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径 截面积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解剖研究
8
作者 孔抗美 侯衡广 +2 位作者 齐伟力 郑召民 刘黎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径 截面积 解剖学
下载PDF
正常人颈脊髓矢状径MRI测量 被引量:5
9
作者 方加虎 贾连顺 +2 位作者 周许辉 陈雄生 张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提供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脑脊液柱矢状径)正常参考值,筛选出较科学的评估颈脊髓病的影像学标准。方法在120例正常人颈椎MRI片上,对各节段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桥脑-延髓交界处矢状径)进行测量,... 目的提供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脑脊液柱矢状径)正常参考值,筛选出较科学的评估颈脊髓病的影像学标准。方法在120例正常人颈椎MRI片上,对各节段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桥脑-延髓交界处矢状径)进行测量,计算脊髓矢状径与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以及脊髓矢状径和M值的比值(C/M值),研究它们与性别、年龄和颈椎长度的相关性。评估脊髓矢状径与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和C/M值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脊髓矢状径、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脊髓矢状径和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和C/M值男女无差别(P〉0.05)。颈脊髓矢状径和M值随着颈椎长度的增加而增加(r=0.215,P=0.010;r=0.151,P=0.020)。颈脊髓矢状径和颈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与年龄成呈相关(r=0.242,P〈0.01),与颈椎长度无明显相关(r=0.082,P=0.200)。C/M值与年龄和颈椎长度均无相关性(r=0.06,P=0.359;r=0.003,P=0.900)。结论C/M值能够很好评价颈脊髓萎缩、受压、损害的状况,它很少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是临床评估颈脊髓疾病的良好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 磁共振成像 矢状径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术式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鑫营 陈子华 +3 位作者 李志忠 刘丹 钟鑫 方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 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