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Imitating Activities ,ofHanshan Poems by Chan Buddhist Monks in SONG Dynasty
1
作者 HUANG Jing-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4期204-212,共9页
Although we have no clear picture of the life of Hanshan, a legendary TANG monk and in Collected Poems of Hanshan (Hanshan Sho'i), we can find either unclear ideas regarding his major thoughts or different ideologi... Although we have no clear picture of the life of Hanshan, a legendary TANG monk and in Collected Poems of Hanshan (Hanshan Sho'i), we can find either unclear ideas regarding his major thoughts or different ideologies from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Daoism. Hanshan poetry was broadly read by people belonging to various social statuses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His poetry was also frequently cited in Chan Buddhist 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Furthermore, SONG Chan Buddhist monks invited Hanshan into their own genealogy and regarded him as a "San Sheng" (a Free Sage). Many Chan Buddhist monks of the SONG Dynasty used Hanshan poetry in various Chan Buddhist texts. Numerous Chan Buddhist monks even wrote so-called "ni Hanshan shi", which imitated Hanshan poetry as a kind of personal literary creation.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when a monk imitated Hanshan poetry, he would simultaneously be both the reader and the creator of Hanshan poetry, and as we understand that every writer produces their works through their own cultural outlook, a newly-formed correlation occurred naturally between the original poetry and imitated poetry through the SONG Chan Buddhist monk's version. By observing this correlation, this paper will deeply analyze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shan poetry, within Chan Buddhist society in the SONG Dynasty, as based on Chan Buddhis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learn more about image creation and the recreation of Hanshan during th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SHAN imitating Hanshan poetry litera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Chan Buddhism masters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下载PDF
地方诗歌总集中诗歌批评文献挖掘研究——以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为例
2
作者 范丽琴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评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诗歌总集编纂者在人物小传后自撰评语对人物进行评价,或引用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正史、方志、笔记小说、各家诗话等资料对人物进行集中评注。三是诗歌评注中富含诗歌批评观点。诗歌总集编纂者在诗题之下,或诗中某句之后,或整首诗歌之后以双行小注的形式说明诗中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福建 地方诗歌总集 诗歌批评文献
下载PDF
明代词选对周邦彦词的高度接受及其原因
3
作者 张金梅 张中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词乐亡佚的背景下,以声律谐婉著称的周邦彦词被选家取为填词范式,在重要谱体词选中选录数量多高居第一。明中期推崇“婉约为正”的词学观念,周邦彦因其词“柔情曼声,摹写殆尽”,选家视其词为“正宗”,选录数量仍位居前列,《花草粹编... 在词乐亡佚的背景下,以声律谐婉著称的周邦彦词被选家取为填词范式,在重要谱体词选中选录数量多高居第一。明中期推崇“婉约为正”的词学观念,周邦彦因其词“柔情曼声,摹写殆尽”,选家视其词为“正宗”,选录数量仍位居前列,《花草粹编》选录更多达104首。杨慎等人有意改变明中期以来较单一的选词标准,兼选婉约与豪放,图以豪放之气驱靡柔之风,周邦彦词选录数量出现起伏,但整体接受“热度”仍较高。周邦彦词在明代的接受与其艺术特质、明代选家的审美标准及正变思潮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宋词选本 周邦彦词 接受 原因
下载PDF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黄宏荃《英译宋代词选》中的“心译”法解析
4
作者 冯全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8-89,112,F0003,共14页
作为一名被遮蔽的翻译家,黄宏荃的代表性译作《英译宋代词选》还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论文旨在探讨黄宏荃在《英译宋代词选》中提出的“心译”法,结合书中的大量译例,分析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撰写导言与注释,为译文读者提供解读语... 作为一名被遮蔽的翻译家,黄宏荃的代表性译作《英译宋代词选》还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论文旨在探讨黄宏荃在《英译宋代词选》中提出的“心译”法,结合书中的大量译例,分析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撰写导言与注释,为译文读者提供解读语境;(2)添加具体词汇,烘托原作的情感氛围;(3)充分利用英语形合特征,打造地道译文;(4)采用各种变通手段,译出原作的精神与韵味。黄宏荃的“心译”法对中国古典诗词以及整个文学翻译不无启发,译者唯有全身心地投入翻译,方能产出精品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宏荃 《英译宋词词选》 “心译”法 中国古典诗词
下载PDF
江南抗倭时期“唐宋派”的经世活动与海洋书写
5
作者 朱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唐宋派”作为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取法唐宋以溯秦汉,反对佶屈聱牙、摹拟剽窃的复古文风,其文论思想注重“文”与“道”的并重,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嘉靖年间的江南沿海地区,海疆不靖,倭寇侵扰频繁,沿海民众深受其害。... “唐宋派”作为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取法唐宋以溯秦汉,反对佶屈聱牙、摹拟剽窃的复古文风,其文论思想注重“文”与“道”的并重,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嘉靖年间的江南沿海地区,海疆不靖,倭寇侵扰频繁,沿海民众深受其害。面对这“不靖的海”,“唐宋派”成员在抗倭的时代背景下,其文学创作、经世实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海洋转向”,抗倭、海洋诗文书写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与文学创作中十分耀眼的篇章。这种“海洋转向”为“唐宋派”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影响的扩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动江南文人海洋诗文创作一代风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派 海洋转向 嘉靖大倭寇 海洋诗文
下载PDF
文学中的宋韵瓯风及其价值传承
6
作者 汪全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瓯风之于宋韵,文学上主要表现为审美之韵,同时显现了物质之韵、匠心之韵、秩序之韵、智识之韵、思辨之韵等,涵盖了宋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地域文化、语言特色等多方面特质。特别是,承继了谢灵运在温州开辟之山水诗传统的宋代温州诗风,借... 瓯风之于宋韵,文学上主要表现为审美之韵,同时显现了物质之韵、匠心之韵、秩序之韵、智识之韵、思辨之韵等,涵盖了宋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地域文化、语言特色等多方面特质。特别是,承继了谢灵运在温州开辟之山水诗传统的宋代温州诗风,借助“山川神秀”而发扬光大了宋韵瓯风的开拓和创新精神,终使“意在独造,自具面目”成为温州文学的典型创作风尚,进而促成了永嘉四灵诗派、南戏等为代表的温州文学的突出实绩。温州文学积淀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温州人性格气质,既需要在细化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彰显文学传承之于宋韵的时代价值,又需要在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开放精神、创造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精神价值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宋韵瓯风文化,打造独具温州特色、彰显温州个性的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韵瓯风 文化传承 山水诗传统 开拓创新 温州文学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7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明代唐诗选本对柳宗元诗的接受差异及其原因
8
作者 董庆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明代唐诗选家对柳宗元诗接受度普遍不高。明前、中期,受尊崇盛唐、忽视中晚唐思想影响,对柳诗选录多至48首、低至一首未取。接受度虽不高,但在明人辨体思想影响下,其五言古诗之简古淡泊仍为其赢得一席之地。明后期,文学观念转变,审美追... 明代唐诗选家对柳宗元诗接受度普遍不高。明前、中期,受尊崇盛唐、忽视中晚唐思想影响,对柳诗选录多至48首、低至一首未取。接受度虽不高,但在明人辨体思想影响下,其五言古诗之简古淡泊仍为其赢得一席之地。明后期,文学观念转变,审美追求渐趋多元,柳诗选录呈小幅增长,但在中唐诗人地位普遍有所上升的明后期,柳宗元诗歌接受地位已有下降之势。这与明代社会文化环境、不同阶段文学观念的提倡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唐诗选本 柳宗元诗 接受差异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北宋中期古文运动与诗学思想、诗歌创作之变
9
作者 马骥葵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北宋中期的古文运动打破了六朝以来声律、辞藻等对诗文创作的束缚,使诗歌创作更加追求反映现实与叙事言理,诗学观念上更加崇尚立言载道与经世致用的功利实用思想。这也促使宋诗走上“诗言志而平淡”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北宋中期文学... 北宋中期的古文运动打破了六朝以来声律、辞藻等对诗文创作的束缚,使诗歌创作更加追求反映现实与叙事言理,诗学观念上更加崇尚立言载道与经世致用的功利实用思想。这也促使宋诗走上“诗言志而平淡”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北宋中期文学以“古文”的复兴带动了文学体裁样式和技巧风格向平易疏散、简淡明畅的方向发展。宋代古文地位的最终确立和古文创作的普及为诗歌革新提供了价值支援和创作经验的丰富资源,北宋古文运动的审美思潮、文学思想和文体革新日渐渗透于诗歌领域,从而引导着北宋中期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古文运动 诗歌 诗学 诗文 革新
下载PDF
试论曹学佺金陵怀古诗的人文地景意象
10
作者 陈芷瑄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曹学佺入仕为官后不久被外放南京,在此度过了专注山水和诗书的十年。曹学佺的金陵怀古诗多作于仕南京期间,虽然数量较少,也不是其涉猎最多的诗歌题材,却具有曹氏的个人创作特色。诗歌中多类型的人文地景意象的使用与曹学佺本人的缘佛生... 曹学佺入仕为官后不久被外放南京,在此度过了专注山水和诗书的十年。曹学佺的金陵怀古诗多作于仕南京期间,虽然数量较少,也不是其涉猎最多的诗歌题材,却具有曹氏的个人创作特色。诗歌中多类型的人文地景意象的使用与曹学佺本人的缘佛生活相结合,使其金陵怀古诗带有鲜明的晚明时代色彩,也是曹学佺的士人观、文学观和人生轨迹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学佺 金陵怀古诗 明代文学 意象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英译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彬 颜海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3-44,111,共13页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辛弃疾 英译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元稹诗在明代的接受起伏及其原因——以唐诗选本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刘莹 张中宇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明前、中期200余年间,重要唐诗选本对元稹诗选录极少,影响最大的《唐诗选》仅录1首。至明后期,诗学审美趋于多元化,元稹诗的价值重新被挖掘,其中《唐诗镜》最具胆识,选元稹诗121首,居中唐第三。明前、中期,诗学家多评元稹诗为“淫言媟... 明前、中期200余年间,重要唐诗选本对元稹诗选录极少,影响最大的《唐诗选》仅录1首。至明后期,诗学审美趋于多元化,元稹诗的价值重新被挖掘,其中《唐诗镜》最具胆识,选元稹诗121首,居中唐第三。明前、中期,诗学家多评元稹诗为“淫言媟语“”鄙俚浅俗”,元稹诗因不符“雍容温和”审美观念而遭到排斥,这与统治者倡导“和而正”的文学思潮密切相关;明代后期弊政丛生,士人盛世理想逐渐破灭,更重视性情的自由抒发,元稹诗歌的“真性情”被陆时雍等人肯定,渐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元稹 唐诗选本 接受 原因
下载PDF
元明清蒙古族汉诗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13
作者 多洛肯 姚丽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年、著作流播、交游考论进行了清晰深入的考证;三是厘清古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发展脉络,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整体历史角度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发展进程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该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范围,不仅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历程,而且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与汉族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共同书写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蒙古族 文学交融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诗文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4
作者 丁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有度越戏曲、小说研究之势,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献整理方面,《全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明词》及其补编相继问世,《全明诗》《全明文》的整理也取得初步成果...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有度越戏曲、小说研究之势,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献整理方面,《全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明词》及其补编相继问世,《全明诗》《全明文》的整理也取得初步成果;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逐渐升温,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将其纳入研究视野,承认其文学价值,诗歌研究相对深入,文章研究相对薄弱,词学研究与诗论研究有较大进展。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提高文献整理水平,拓宽研究范围,深挖大作家,拓宽对中小作家研究的边界,突出“文学本位”意识,加强艺术研究,注重文史哲结合,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文献类、研究类集成性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诗文 文献整理 文学本位 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论张九龄诗在明代的接受——以唐诗选本的定量分析为考察中心
15
作者 武雅欣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张九龄诗在明代唐诗选本中的选量位列初唐名家前五位,在初唐诗人群体中总体接受度较高,在明中期偶有起伏,呈现出明前后期高、中期下降的总体风貌。明代唐诗选本对张九龄诗作的接受,体裁以五言诗为主,且呈现出五古少于五律、五排的特征,... 张九龄诗在明代唐诗选本中的选量位列初唐名家前五位,在初唐诗人群体中总体接受度较高,在明中期偶有起伏,呈现出明前后期高、中期下降的总体风貌。明代唐诗选本对张九龄诗作的接受,体裁以五言诗为主,且呈现出五古少于五律、五排的特征,这主要与明人崇尚“以体制为先”“以气象风格为本”的辨体意识相关;题材以应制诗为主兼及其他类型,且随社会时局、文学思潮等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应制诗减少、其他诗作题材增加的总体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唐诗选本 张九龄 接受
下载PDF
王命璿年表
16
作者 陈庆元 蔡志坚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王命璿,明代龙岩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新会知县,擢陕西道御史,巡按直隶;丁忧,复起广东巡按,升大理寺丞,晋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得罪魏珰,归。崇祯十年以原官起用,晋刑部右侍郎、署刑部尚书事。忤杨嗣昌,冠带闲住。甲申闻变,北面而... 王命璿,明代龙岩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新会知县,擢陕西道御史,巡按直隶;丁忧,复起广东巡按,升大理寺丞,晋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得罪魏珰,归。崇祯十年以原官起用,晋刑部右侍郎、署刑部尚书事。忤杨嗣昌,冠带闲住。甲申闻变,北面而哭;唐王时卒。黄道周为撰碑文,赞其“抒经纬,沷山川,陶世淑人”。诗思敏捷,文采如濯锦。今传《静观山房诗稿》,流传极少,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命璿 明代文学《 静观山房诗稿》 年表
下载PDF
从论“以文为诗”看钱钟书的文体观念
17
作者 任竞泽 崔德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二是《宋诗选注》所论宋人“以文为诗”。体现了钱钟书对于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瘦硬生新风格的肯定,这一宋诗风格的形成与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继承陶渊明、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创作原则和破体理论息息相关。三是“同光体”与清代“以文为诗”。涉及“同光体”与清初宋诗派及其吕留良的渊源、论“同光体”成员及其与“桐城派”的关系以及论“同光体”所谓“学人之诗”的特征及源流等。四是论“以文为诗”之“革故鼎新”和“演变之原”的发展规律。涉及钱钟书为何肯定“以文为诗”,其原因在“文体递变”的文体发展规律;《中国文学小史序论》所论“以文为诗”,可见他的文学史发展观念;称“艺术之宫是重楼复室、千门万户,绝不仅是一大间敞厅”,体现了他的文体通变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以文为诗 韩愈 宋诗选注 谈艺录 同光体
下载PDF
两宋书籍与文学研究的开拓和创新——以《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为例
18
作者 吴夏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
潘明福教授新著《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书籍史研究进程来看,其学术渊源植根于中西思想的交汇融通。二是作者从《全宋文》全面收集新材料,以此为基础切入两宋... 潘明福教授新著《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书籍史研究进程来看,其学术渊源植根于中西思想的交汇融通。二是作者从《全宋文》全面收集新材料,以此为基础切入两宋文学研究,因而具有推陈出新的学术意义。三是系统建构宋代文集编纂传播研究新理论。主要表征于对文集编纂与传播现象发生的整体和宏观把握,从书籍制度、历史惯性、利益驱动等要素出发,提炼总括了独特的两宋“文集文化”。四是解决宋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新问题。主要体现为创造“制度—文集—文学”研究新模式、辨析文集编纂传播与文学观念的关系、发掘写刻并存现象的学术新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 书籍与文学 学术创新
下载PDF
杨齐贤、萧士赟、徐祯卿三家李白诗注与宋元明诗学
19
作者 李鹏飞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307-322,391,共17页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之前的全本李诗注,现仅存宋杨齐贤、元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一种。后明人重刻此书,附入明徐祯卿注。一方面,杨、萧注皆有博而不约、祖述宋人记录、以史证诗的特点,但徐注的尚简主情与两家也不无渊源。另一...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之前的全本李诗注,现仅存宋杨齐贤、元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一种。后明人重刻此书,附入明徐祯卿注。一方面,杨、萧注皆有博而不约、祖述宋人记录、以史证诗的特点,但徐注的尚简主情与两家也不无渊源。另一方面,萧注在诗语出处、诗章结构、诗人寓意处下功夫,徐注以诗旨概说、句意笺注为特色。三家注释话语的离合轨迹,既关乎注家情感动机,也是取舍《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理路的结果,更受到宋元明文本诠释分工、李杜接受纷争与诗学向心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三家注李 宋元明诗学
下载PDF
明代的文学选本 被引量:3
20
作者 伏俊琏 杨爱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0,共8页
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总集类"古诗文选本为主,旁及经、史、子部,通过勾稽梳理和深入研读,勾勒出了明代选本的发展脉络,并分类汇总,概括了不同选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明代选本的优缺点。
关键词 明代 文学选本 编选 评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