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er-assisted anti-AIDS drug development: cyclophilin B against the HIV-1 subtype A V3 loop
1
作者 Alexander M. Andrianov Ivan V. Anishchenko 《Health》 2010年第7期661-671,共11页
Aim: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origin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hereby the HIV -1 gp120 V3 loop is a high-affinity ligand for immunophilins, and consisted in generating the structural complex of cycloph... Aim: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origin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hereby the HIV -1 gp120 V3 loop is a high-affinity ligand for immunophilins, and consisted in generating the structural complex of cyclophilin (Cyc) B belonging to immunophilins family with the virus subtype A V3 loop (SA-V3 loop) as well as in specifying the Cyc B segment forming the binding site for V3 synthetic copy of which, on the assumption of keeping the 3D peptide structure in the free state, may present a forwardlooking basic structure for anti-AIDS drug development. Methods: To reach the objects of view, molecular docking of the HIV-1 SA-V3 loop structure determined previously with the X-ray conformation of Cyc B was put into practice by Hex 4.5 program (http://www.loria.fr/~ritchied/ hex/) and the immunophilin stretch responsible for binding to V3 (Cyc B peptide) was identified followed by examination of its 3D structure and dynamic behavior in the unbound status. To design the Cyc B peptide, the X-ray conformation for the identical site of the native protein was involved in the calculations as a starting model to find its best energy structural variant. The search for this most preferable structure was carried out by consecutive us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s. The molecular dynamics computations were implemented for the Cyc B peptide by the GROMACS computer package (http:// www.gromacs.org/). Results: The overmolecular structure of Cyc B with V3 was built by computer modeling tools and the immunophilinderived peptide able to mask effectively the structurally invariant V3 segments embracing the functionally crucial amino acids of the HIV-1 gp120 envelope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Conclusions: Starting from the joint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derived with those of the literature, the generated peptide was suggested to offer a promising basic structure for making a reality of the protein engineering projects aimed at developing the anti-AIDS drugs able to stop the HIV’s spr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V3 LOOP Cyclophilin B Computer Modeling Molecular Docking anti-Aids drug Design
下载PDF
Clinical Correlates and Drug Resistance in HIV-Infected and -Uninfec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South India 被引量:2
2
作者 Sara Chandy Elsa Heylen +1 位作者 Baijayanti Mishra Maria Lennartsdotter Ekstrand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6年第3期87-100,共14页
Objectives: To examine demographics, clinical correlates, sputum AFB (acid fast bacilli) smear grading DOTS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Short Course) uptake, and drug resistance in a cohort of newly-diagnosed, smear po... Objectives: To examine demographics, clinical correlates, sputum AFB (acid fast bacilli) smear grading DOTS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Short Course) uptake, and drug resistance in a cohort of newly-diagnosed,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 patients with respect to HIV status at baseline, and compare smear conversion rates, side effects and mortality after two months. Design: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54 HIV positive and 41 HIV negative pulmonary TB patients.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face-to-face interviews,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and lab tests. Results: HIVTB co-infected patients, though more symptomatic at baseline, showed more improvement in their symptoms compared to HIV-uninfected TB patients at follow-up. The HIV co-infected group had more prevalent perceived side effects, and sputum smear positivity was marginally higher compared to the HIV negative group at follow-up. Mortality was higher among the HIV-infected group. Both groups had high rates of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anti-tubercular drugs, particularly isoniazi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rug resistance patterns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s: Prompt initiation and provision of daily regimens of ATT (Anti-Tubercular treatment) along with ART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via ART centers is urgently needed in India. As resistance to ART and/or ATT is directly linked to medication non-adherence, the use of counseling, regular reinforcement, early detection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tackle this complex issue could help prevent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in HIV-TB co-infected patients. The high rate of isoniazid resistance might preclude its use in India as prophylaxis for latent TB in HIV infected persons as pe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TB hiv anti-Tubercular 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海市常住人口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和耐药性突变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以乐 宫菊丽 +8 位作者 郑晓虹 盖晶 张玮 宁镇 庄鸣华 潘启超 卢伟 钟平 康来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目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本市95例已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和耐药性突变研究,以了解上海市HIV-1基因亚型及耐药性HIV-1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1聚合酶基因,经DNA测序后进行进化... 目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本市95例已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和耐药性突变研究,以了解上海市HIV-1基因亚型及耐药性HIV-1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1聚合酶基因,经DNA测序后进行进化系统树分析和重组分析,以确定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体,并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性突变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在95例本市HIV感染者中经RT-PCR扩增并获得基因亚型序列70例,基因分型以CRF01_AE重组体30例(42.9%)为主,其余分别为B亚型6例(8.6%)、B’亚型10(4.3%)、G亚型2例(2.9%)、K亚型1例(1.4%)、CRF02_AG3例(4.3%)、CRF07_BC8例(11.4%)和CRF08_BC7例(10.0%),亚型间或重组体间二重重组体(CRF02_AG/CRF01_AE、B/CRF01_AE、K/G)3例(4.3%);②耐药分析结果表明,本组人群的蛋白酶抑制剂(PIs)原发耐药突变率为4.3%。在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15例中,11例(73.3%)发生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基因突变,其中核苷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10例和11例(66.7%和73.3%),远高于未治疗者。结论:本研究分析了上海市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的流行与变迁情况,对HIV-1遗传变异多样性和耐药监测体系的建立及上海市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基因亚型 重组体 抗病毒治疗 耐药突变 上海
下载PDF
2015年乐山市HIV-1抗体阳性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薇 袁丹 +2 位作者 李娜 刘昕亮 谢应国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分析乐山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抗体阳性病例治疗效果及毒株耐药、突变情况。方法选取乐山市2015年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6个月的HIV-1抗体阳性病例共计620例,采集其抗凝全血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对病毒载量>1 000copy/mL的样本... 目的分析乐山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抗体阳性病例治疗效果及毒株耐药、突变情况。方法选取乐山市2015年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6个月的HIV-1抗体阳性病例共计620例,采集其抗凝全血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对病毒载量>1 000copy/mL的样本采用自建基因型耐药检测进行耐药检测及分析。结果 620例患者中,419例病毒载量<200copy/mL,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67.58%;175例病毒载量>1 000copy/mL,均值1.85×105copy/mL,病毒抑制失败率28.22%;其中93例样本核酸扩增阳性,主要为CRF07-BC亚型(占68.82%)和CRF01-AE亚型(占19.35%)。总耐药率6.13%(33/538),其中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84.85%和18.18%;耐药毒株对NRTI主要突变位点为M184V、K65R,对NNRTI主要突变位点为K103N、K101E、Y181C、G190A,对PI未发现主要位点突变,次要突变位点主要是Q58E、A71V。结论乐山地区部分HIV-1抗体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差。与2014年相比,总耐药率及对NRTIs、NNRTIs耐药率均有所下降,但对PI耐药率上升。应加强对接受HAART的HIV-1抗体阳性病例的病毒载量及耐药检测,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及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抗病毒治疗 耐药检测 病毒载量 艾滋病
下载PDF
脂质体携载抗HIV-1药物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永唐 王茜 戎隆富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15-118,共4页
由于HIV耐药株的产生、特殊器官和细胞中HIV的隐匿、抗HIV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半衰期短等问题的出现 ,促使人们寻找高效低毒和具有靶向性的抗HIV药物。脂质体具有被动或主动靶向病毒复制活跃和贮存区、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 由于HIV耐药株的产生、特殊器官和细胞中HIV的隐匿、抗HIV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半衰期短等问题的出现 ,促使人们寻找高效低毒和具有靶向性的抗HIV药物。脂质体具有被动或主动靶向病毒复制活跃和贮存区、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是潜在携载抗HIV药物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hiv hiv 药物传输系统
下载PDF
性传播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毒治疗后的HIV-1 pol区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路新利 赵宏儒 +6 位作者 王伟 赵翠英 白广义 张玉琪 李岩 王莹莹 陈素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69,共5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正在参加抗艾滋病毒治疗的通过性接触感染HIV者耐药性。方法采集辖区内正在接受抗艾滋病毒治疗的性接触感染HIV者的血浆,进行HIV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结果研究发现231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对抗艾滋病... 目的分析河北省正在参加抗艾滋病毒治疗的通过性接触感染HIV者耐药性。方法采集辖区内正在接受抗艾滋病毒治疗的性接触感染HIV者的血浆,进行HIV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结果研究发现231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对抗艾滋病毒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发生率为29.44%(68/23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29.00%,67/231)远高于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0.87%,2/231)。结论抗病毒药物的诱导作用是导致耐药突变的主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适时进行耐药监测是必要的,可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性接触 高效抗病毒治疗 耐药突变
下载PDF
HIV-1耐药性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兆森 王卫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和推广,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HIV-1型病毒(HIV-1)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且其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和推广,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HIV-1型病毒(HIV-1)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且其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已成为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治工作的突出难题。鉴于HIV-1耐药问题的重要影响,现就HIV-1耐药的产生和进化、耐药现状及其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型病毒 耐药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待续)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8期9-12,共4页
逆转录酶是设计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选择性的靶点,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两大类,本文主要根据化学结构类型综述近年来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抗艾滋病药物 hiv-1逆转录酶 非核苷类 酶抑制剂
下载PDF
抗耐药性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
9
作者 缪有盼 李爱秀 +1 位作者 刘涛 吴可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在抗艾滋病化学治疗中,HIV-1蛋白酶抑制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HIV-1病毒不断变异产生的耐药性,如何开发出抗耐药性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热点。同时,多种抗耐药性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被提出并... 在抗艾滋病化学治疗中,HIV-1蛋白酶抑制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HIV-1病毒不断变异产生的耐药性,如何开发出抗耐药性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热点。同时,多种抗耐药性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被提出并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这些策略包括:基于"底物包膜"假说的设计策略、最大限度增加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的亲和力和寻找新作用部位的抑制剂。本文对这些分子设计策略在艾滋病药物研究与开发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研究工作者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耐药性 hiv-1蛋白酶抑制剂 分子设计
下载PDF
抗HIV-1药物的研发特点及进展
10
作者 常帅 庄道民 +6 位作者 李林 刘思扬 李韩平 刘永健 鲍作义 李敬云 刘杰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6期354-358,共5页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在HIV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6类30余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膜融...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在HIV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6类30余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膜融合抑制剂和CCR5辅助受体拮抗剂,分别作用于HIV复制的不同环节。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靶向整合过程不同步骤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和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曾立凡 龙亚秋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6-547,共12页
HIV-1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三个基本酶之一,为病毒所特有,人体无对应的酶,因此整合酶是理想的抗HIV药物设计的新靶标.HIV-1整合酶催化病毒DNA插入宿主染色体的过程涉及到整合酶与前病毒DNA形成整合前复合物、病毒DNA的3'末端切... HIV-1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三个基本酶之一,为病毒所特有,人体无对应的酶,因此整合酶是理想的抗HIV药物设计的新靶标.HIV-1整合酶催化病毒DNA插入宿主染色体的过程涉及到整合酶与前病毒DNA形成整合前复合物、病毒DNA的3'末端切断和DNA链转移等步骤,目前研究得最多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是抑制链转移反应的芳基二酮酸化合物,其中的电子等排体衍生物Raltegravir(MK-0518)于2007年10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而GS-9137处于三期临床试验,此外还有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阶段的药物.根据抑制剂的不同作用机理,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所报道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结构类型、药效团模型、研究进展及化学合成,将整合酶抑制剂分为链转移反应抑制剂、整合酶-DNA结合抑制剂、整合酶3'端切除反应抑制剂、非专一性整合酶抑制剂以及多肽类抑制剂等几大类.其中链转移反应抑制剂结构类型最丰富、发展最快.整合酶抑制剂的出现丰富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为多重抗药性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抑制剂 hiv药物 Raltegravir(MK-0518) GS-9137
下载PDF
匹伐他汀联合用药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
12
作者 杨金轩 罗荣华 +1 位作者 陈欢 郑永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体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并评价匹伐他汀与其它抗HIV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他汀类药物对C8166细胞的毒性作用;合胞体计数检...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体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并评价匹伐他汀与其它抗HIV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他汀类药物对C8166细胞的毒性作用;合胞体计数检测他汀类药物对实验株HIV-1_(IIIB)诱导C8166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HIV-1 p24抗原检测他汀类药物对实验株HIV-1_(IIIB)急性感染C8166细胞中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以及匹伐他汀与其它抗HIV药物联合用药的联合效应。结果他汀类药物中匹伐他汀具有显著体外抗HIV-1活性,匹伐他汀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和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和达芦那韦)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协同作用;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曲韦林)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拮抗作用;与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雷特格韦和度鲁特韦)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相加作用。结论匹伐他汀除与依曲韦林联合时药物间呈现拮抗作用外,与其它抗HIV药物联用均呈现相加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匹伐他汀 hiv-1活性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单纯肺结核与肺结核并HIV感染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霓虹 刘洪璐 +3 位作者 孙娅萍 陈杨君 杨艳 杜映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分析单纯肺结核与肺结核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ATB-DILI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肺结核患者76例为... 目的 分析单纯肺结核与肺结核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ATB-DILI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肺结核患者76例为A组,肺结核并HIV感染患者52例为B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两组ATB-DILI严重程度;记录两组ATB-DILI发生时间。结果 B组球蛋白低于A组(P<0.05);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B-DILI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ATB-DILI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蛋白状态是影响肺结核并HIV感染患者发生ATB-DILI的因素之一,肺结核并HIV感染患者更早出现ATB-DILI。调整营养状态、及早应用保肝药物,可能对预防ATB-DILI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肺结核 肺结核并hiv感染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Antiretroviral Therpay Induced Liver Toxicity among Immunecompromised HIV Patients at Chu Brazzaville
14
作者 Florient Jile Mimiesse Clausina Ahoui-Apendi +11 位作者 Ngala Akoa Itoua-Ngaporo Ursula Ingride Koukha Lucie Charlotte Atipo Ibara Ollandzobo Arnaud Mongo-Onkouo Marlyse Ngalessami-Mouakosso Céline Adoua Jean Bruno Mokoko Rody Stéphane Ngami Deby-Gassaye   Eric Rutaganda Blaise Irénée Atipo Ibara Ibara Jean-Rosaire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9年第8期135-140,共6页
Introducti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concer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ide effects. 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h... Introducti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concer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ide effects. 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hepatic manifestation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the responsible molecules.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was an eight months period p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 from January 1st to August 31st, 2015, condu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Internal Medicine at the Brazzavill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treatment-na?ve HIV patients who were initiated on ART treatmen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liver cytolysis prior to initiation of therapy, and those with alternative therapy that may cause hepatotoxicity were excluded. The sample size was 110 patients. Results: The age was ranging from 25 to 70 years with a mean age of 47.5 ± 7.5 years. During the six months of follow-up, the alarming hepatic signs were observed in 26.36% of cases (n = 29) in the 3rd month of treatment. There was no observed alarming sign in the 6th month of follow-up. The cytolytic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54.55% of cases (n = 60) in the 3rd month. The cholestatic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6.36% of cases (n = 7) in the 3rd month. Triple therapy combination of Zidovudine, Lamivudine and Nevirapine (AZT + 3TC + NVP) was the most used in 57.27% (n = 63)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value to the occurrence of cytolytic pattern (p Conclusion: Drug induced liver toxicity occurs i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starting ART.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c events was high at the third month of treatment and the triple therapy of Zidovudine, Lamivudine and Nevirapine (AZT + 3TC + NVP) was the most incrimin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INDUCED Liver Toxicity hiv anti-Retroviral Therapy BRAZZAVILLE
下载PDF
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位点动态变化情况
15
作者 马春花 司冰倩 +3 位作者 吴玉灵 李宗倍 裴建新 吴忠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分析HIV-1毒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耐药突变发生和位点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8—2022年宁夏接受抗病毒治疗且连续3年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血浆样本,通过RT-qPCR扩增pol区部分序列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 目的分析HIV-1毒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耐药突变发生和位点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8—2022年宁夏接受抗病毒治疗且连续3年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血浆样本,通过RT-qPCR扩增pol区部分序列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相关位点。结果7例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均对某种药物产生低度及以上耐药,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类药物中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耐药发生率最高;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类药物中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耐药发生率最高;未出现PIs类药物耐药。在接受一线治疗方案使用的药物中,对NVP、EFV、3TC、TDF和齐多夫定(AZT)高度耐药的构成比逐年增加。累计检出耐药相关突变位点21种,第1年NRTIs耐药突变位点有7个;NNRTIs耐药位点10个。第2年NRTIs耐药位点10个,新增了3个突变位点;NNRTIs耐药位点10个。第3年NRTIs的耐药位点10个;NNRTIs的耐药位点10个。3年均未出现PIs的耐药位点。其中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M184V/I、D67N、K70E/R/KQ位点有较高的突变频率,N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V106M/VM/I、K103N/KN/KE、K101E/KE位点有较高的突变频率。不同基因亚型的突变位点也有差异。从3种不同基因亚型变异程度来看,CRF01_AE无论是和国际参考株比较还是组内比较,其变异率最大,耐药位点最多;其次为CRF07_BC。结论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增加,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体内突变逐渐累加,最终导致出现临床耐药。CRF01_AE相较于其他亚型而言,变异程度最大、耐药突变位点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耐药突变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胡桐植物中抗HIV香豆素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焕亮 郭勇 +2 位作者 代建国 崔堂兵 许白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CalanolideA及其结构类似物是从藤黄科胡桐属植物中分离的一种吡喃型香豆素类化合物 ,对HIV 1型病毒的反转录酶 (ReverseTranscriptase ,RT)有很强且特异的抑制性。该类化合物虽然结构相似但各自对HIV 1病毒的活性差异显著 ;具有不同于... CalanolideA及其结构类似物是从藤黄科胡桐属植物中分离的一种吡喃型香豆素类化合物 ,对HIV 1型病毒的反转录酶 (ReverseTranscriptase ,RT)有很强且特异的抑制性。该类化合物虽然结构相似但各自对HIV 1病毒的活性差异显著 ;具有不同于其他非核苷类药物 (NNRTIs)对HIV 1的作用机制 ;与其他NNRTIs一样 ,该类化合物也可诱导HIV 1病毒的抗药性突变株 ,但与其他HIVRT药物存在较好的协同性 ;有报道认为HIV的抗药性与RT一级结构的氨基酸残基的改变有关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 ,目前已有该类化合物化学合成成功的报道。本文综述有关该类化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胡桐植物 hiv 天然药物 病毒 艾滋病
下载PDF
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大锦 冯孟贤 刘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提取HIV耐药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对采样时间、采样地点、人群特征(平均年龄及感染状态)、样本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76篇文献(中文46篇,英文30篇),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人群HIV原发整体耐药率、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耐药率、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耐药率、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耐药率分别为4.7%(95%CI:4.0%~5.4%)、2.3%(95%CI:1.8%~2.8%)、1.8%(95%CI:1.3%~2.3%)、1.4%(95%CI:1.1%~1.8%)。上述4类耐药率均是2007年之前高于之后,且都存在显著地区差异(P〈0.05),其中,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均高于5%。平均年龄、感染状态亚组中,组间差异较为复杂,其中小于25岁及新发、新确认组其整体耐药率低于25岁以上及非新发、新确认组。样本量〈100的亚组,各耐药率均高于样本量≥100的亚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HIV/AIDS人群HIV病毒原发总耐药率为4.7%,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已接近WHO提出的5%中度耐药警戒线,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已经超过该警戒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hiv 抗药性 病毒 META分析
下载PDF
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方案对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前 王临虹 +4 位作者 方利文 吴久玲 王爱玲 王芳 王潇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单一、二联或三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3个市/县/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的并应用抗病毒药物的1120名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问卷...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单一、二联或三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3个市/县/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的并应用抗病毒药物的1120名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管理,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收集研究对象所应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所生儿童的艾滋病感染状态等相关内容。结果与应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相比,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单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最大,为6.92%;而应用二联药物和三联药物方案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3.20%和3.02%,远低于应用单一抗病毒药物方案的母婴传播率(χ^2=8.04,P=0.02)。结论为达到更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应尽量避免应用单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应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时,应结合地区特点,推广适宜的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联合药物方案 影响
下载PDF
作用于趋化因子受体的新型抗HIV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肖椿 闻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6-800,共5页
关键词 趋化因子 拮抗剂 hiv药物
下载PDF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四氢-咪唑-苯二氮酮类抗艾滋病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仝建波 梁桂兆 +4 位作者 周鹏 张生万 曾晖 李美萍 李志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对23个四氢-咪唑-苯二氮酮(TIBO)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方法采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表征TIBO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结构。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 目的对23个四氢-咪唑-苯二氮酮(TIBO)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方法采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表征TIBO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结构。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建立3D-HoVAIF描述符与TIBO类抗艾滋病药物活性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用此方法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2cum)、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2cum)和模型的标准偏差(SD)分别为R2cum=0.824,Q2cum=0.778与SD=0.56,均优于文献值。结论3D-HoVAIF能较好表征TIBO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结构信息,因而能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定量构效关系 四氢-咪唑-苯二氮(艹卓)酮 抗艾滋病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