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mAb抑制IL-23诱导正常人记忆T细胞IFN-γ产生 被引量:14
1
作者 范艳莹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 IFN-γ TH2细胞因子 抗IL-12Rβ1 mab anti-cd3
下载PDF
重组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志浩 陈伟 +4 位作者 李萌 武刚 崔永霏 孙亮 王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针对抗白细胞分化抗原3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8,CD38)单抗的关键质量属性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肽图法进行鉴别;采用还原/非还原十二烷基磺酸钠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odium dodecyl sulfonate,CE-SDS... 目的:针对抗白细胞分化抗原3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8,CD38)单抗的关键质量属性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肽图法进行鉴别;采用还原/非还原十二烷基磺酸钠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odium dodecyl sulfonate,CE-SDS)和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C-HPLC)进行纯度控制;采用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maging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iCIEF)测定电荷异质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结合活性;采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的方法测定生物学活性。其他各项指标均应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其他相关要求。结果:肽图检测具有特征图谱,起到很好的鉴别作用。还原CE-SDS的轻链与重链峰面积之和百分比为(97.87±0.72)%,非还原CE-SDS主峰峰面积百分比为(97.70±0.35)%;SEC-HPLC单体的峰面积百分比为(99.15±0.01)%,高分子量物质的峰面积百分比为(0.47±0.002)%,低分子量物质的峰面积百分比为(0.37±0.01)%。iCIEF分析的主要亚型的峰面积百分比为(63.54±0.37)%,酸性亚型的峰面积百分比为(23.07±0.50)%,碱性亚型的峰面积百分比为(13.38±0.12)%。结合活性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值为(7.35±0.06)ng·mL^(-1)。CDC活性EC_(50)值为(270.67±12.42)ng·mL^(-1),ADCC活性EC_(50)值为(8.71±1.04)ng·mL^(-1)。结论:针对抗CD38单抗的质量属性,研究建立质控方法并进行质量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对抗CD38单抗的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8单抗 单链跨膜糖蛋白 肽图鉴别 纯度测定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Th17细胞在胰岛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熊俊杰 陆慧敏 +2 位作者 杜晓炯 柯能文 胡伟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8-643,共6页
目的研究Th17细胞在胰岛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探讨IL-23R抗体联合应用Anti-CD154mAb诱导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D大鼠胰岛细胞单独培养;A组,大鼠胰岛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不加IL-23R抗体;B、... 目的研究Th17细胞在胰岛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探讨IL-23R抗体联合应用Anti-CD154mAb诱导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D大鼠胰岛细胞单独培养;A组,大鼠胰岛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不加IL-23R抗体;B、C、D组,将大鼠胰岛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IL-23R抗体0.1μg/mL、0.5μg/mL、1.0μg/mL。作细胞甩片后,行丫啶橙(AO)/碘化丙啶(PI)荧光染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组化染色、胰岛素刺激实验。体内实验(将分离纯化的胰岛移植于小鼠左肾包膜下)分成4组:对照组,胰岛移植后不予任何干预;IL-23R抗体(200μg)治疗组;Anti-CD154mAb(200μ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监测移植后小鼠血糖,取移植肾作HE染色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共培养3 d后,在胰岛素刺激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葡萄糖刺激指数为3.66±0.10,与A、B、C、D组相比升高(P<0.05)。D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各组,达到1.95±0.7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组化染色,体外和体内实验显示各实验组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明显好于对照组。移植3 d后,对照组血糖与各实验组相比升高(P<0.05),各实验组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胰岛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通过阻断IL-23R能有效的下调IL-17的表达,阻断效果呈剂量依赖性。Anti-CD154mAb和IL-23R抗体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胰岛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但与单独使用Anti-CD154mAb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R anti-cd154mab TH17细胞 胰岛移植 免疫排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