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草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江程 方晒 +3 位作者 李远文 吴伟东 陈瑞云 顾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18-1527,共10页
为研究臭草(Ruta graveolens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Epstein-Barr病毒(EBV)活性。本研究采用硅胶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臭草地上部分的95%乙醇浸提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 为研究臭草(Ruta graveolens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Epstein-Barr病毒(EBV)活性。本研究采用硅胶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臭草地上部分的95%乙醇浸提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后化合物进行抗EBV活性测试。从臭草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小柑碱(1)、2-羟基-3-异丙氧基-1,4-甲氧基-10-甲基吖啶酮(2)、芸香日酮(3)、1-羟基-3-甲氧基-N-甲基吖啶酮(4)、羟甲基吖啶酮环氧化物(5)、rutalinium(6)、(-)-日把里尼定(7)、ribalinium(8)、(+)-ribaline(9)、γ-fagarine(10)、香草木宁碱(11)、合帕洛平(12)、茵芋碱(13)、(-)-去乙酰基芸香苦素(14)、chalepensin(15)、(+)-芸香瑞亭(16)、花椒毒素(17)、补骨酯素(18)、佛手柑内酯(19)、7-preniloxicumarin(20)、异东莨菪素(21)、6-羟基香豆素(22)、东莨菪苷(23)、芸香灵(24)、芸香宁(25)、3-(3,4,5-三甲氧基苯基)-2-丙烯-1-醇(26)、moskachan D(27)、胡椒基丙酮(28)、芦丁(29)、1,3-disinapoyl-gentiobiose(30),其中化合物2、7、9、12、20、22、23、26、27、28、3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将30个化合物均测试其体外抗EBV活性,结果显示在30μmol/L浓度下,共有6个化合物抑制EB病毒裂解复制达到50%以上,其中化合物5、24,显示较好的抗EB病毒活性,IC 50分别为2.4μmol/L与4.8μmol/L,高于阳性对照组(右旋芸香苦素,IC 50=7.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草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抗EB病毒活性
下载PDF
416例血象有异淋者抗HCMV-IgM及抗EBV-IgM的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郝金凤 雷孝玉 《现代医院》 2004年第9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的改变与HCMV、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 3次涂片镜检及过氧化酶染色确诊有异型淋巴细胞的患者 4 16例 ,采用ELISA法进行抗HCMV -ⅠgM及抗EBV -ⅠgM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血象异型淋巴... 目的 探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的改变与HCMV、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 3次涂片镜检及过氧化酶染色确诊有异型淋巴细胞的患者 4 16例 ,采用ELISA法进行抗HCMV -ⅠgM及抗EBV -ⅠgM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血象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种类分别与抗EBV -ⅠgM阳性例数比较 (χ2 分别为 133 4 1、130 4 1,P均小于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并随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形态种类的增加 ,抗EBV -ⅠgM阳性率在明显增加 ,而抗HCMV -ⅠgM阳性率却略有下降趋势 ,但不明显。结论 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种类与EBV感染密切相关 ,与HCMV感染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象 抗HCMV-IgM 抗EBV-IgM 含量检测 异型淋巴细胞 人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EB病毒IgG抗体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井然 刘少伟 +11 位作者 夏时俊 刘念 阮燕菲 蒋晨曦 桑才华 汤日波 龙德勇 喻荣辉 白融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681-685,共5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及未复发患者中,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Ig G抗体(EBV-VCA Ig G抗体)水平,以评估其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心房颤动注...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及未复发患者中,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Ig G抗体(EBV-VCA Ig G抗体)水平,以评估其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CAFR)中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并将流行病调查研究中4 209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来源,经匹配后分别为48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EBV-VCA Ig G抗体水平;整体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与匹配后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复发分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EBV-VCA Ig G抗体水平。结果:比较发现心房颤动组患者组EBV-VCA Ig G抗体较对照组高[(75.91±14.92)vs.(51.08±11.89)μg/m L,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BV-VCA Ig G抗体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存在相关性(OR=1.140,95%CI:1.078-1.205,P〈0.001);当EBV-VCA Ig G抗体截断值为68.35μg/m L时的预测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99.0%(95%CI:0.835-0.965,P〈0.001)。但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发现EBV-VCA Ig G抗体水平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证实EBV-VCA Ig G抗体水平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且对心房颤动的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 射频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血象异型淋巴细胞患者416例抗HCMV-IgM及抗EBV-IgM的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郝金凤 雷孝玉 《淮海医药》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的改变与巨细胞病毒 (HCMV)、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三次涂片镜检及过氧化酶染色确认有异型淋巴细胞的患者 4 16例 ,采用 EL ISA法进行抗 HCMV- Ig M及抗 EBV- Ig M的血清学检测。... 目的 探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的改变与巨细胞病毒 (HCMV)、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三次涂片镜检及过氧化酶染色确认有异型淋巴细胞的患者 4 16例 ,采用 EL ISA法进行抗 HCMV- Ig M及抗 EBV- Ig M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血象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种类分别与抗 EBV- Ig M阳性例数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值分别为133.4 1、130 .4 1,P值均小于 0 .0 1) ,并随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形态种类的增加 ,抗 EBV- Ig M阳性率在明显增加 ,而抗 HCMV-Ig M阳性率却略有下降趋势 ,但不明显。结论 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种类与 EBV感染密切相关 ,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淋巴细胞 抗E EBV感染 血象 HCMV-IGM 患者 IGM阳性 增加 确认 下降趋势
下载PDF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广玲 周天戟 +2 位作者 刘志勇 张雪怡 李淑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EB病毒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自唐山市工人医院(130例)、开滦医院(5 7例)和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15例)病理科2 0 0 1~2 0 ...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EB病毒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自唐山市工人医院(130例)、开滦医院(5 7例)和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15例)病理科2 0 0 1~2 0 0 3年储存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 0 2例。标本经切片和常规脱蜡处理后提取DNA ,经PCR进行βactinDNA检测,阳性标本用PCR法检测EB病毒核抗原1(EBNA1)DNA。结果 2 0 2份标本βactinDNA阳性16 6例,阳性率为82 % ;16 6例标本中EBNA1PCR阳性14例,阳性率为8 .4 % ;16 6例βactinDN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腺癌15 0例,非腺癌16例,残胃癌15例。经EBNA1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在腺癌、非腺癌和残胃癌中分别为14 ,0 ,5 ,阳性率分别为9 .3% ,0 %。33 .3%。结论 EB病毒感染在唐山地区胃癌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B病毒核抗原(EBNA1) PCR
下载PDF
成人EB病毒性肝炎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勇 白岩 +1 位作者 祁海芳 杨贵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3例患者采用更昔洛韦粉针250 mg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每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脉滴注时间〉1 h,连用7-10 d。同时采用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药物常规护肝、降酶等综合治...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3例患者采用更昔洛韦粉针250 mg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每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脉滴注时间〉1 h,连用7-10 d。同时采用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药物常规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73.9%),有效6例(26.1%),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药物常规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EB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肝炎 血清抗-EBV-IgM 更昔洛韦粉针
下载PDF
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BV特异性胸苷激酶抗体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小龙 黄迪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巴豆油和正丁酸钠诱导B95—8细胞株生成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TK),其粗酶液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可分成两个性质不同的TK活性峰——峰Ⅰ和峰Ⅱ:峰Ⅰ是穿过峰,峰Ⅱ是洗脱峰,洗脱液浓度为172mMk_2 HPO_4。峰Ⅰ酶活性为TTP强烈的抑制作用,不... 巴豆油和正丁酸钠诱导B95—8细胞株生成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TK),其粗酶液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可分成两个性质不同的TK活性峰——峰Ⅰ和峰Ⅱ:峰Ⅰ是穿过峰,峰Ⅱ是洗脱峰,洗脱液浓度为172mMk_2 HPO_4。峰Ⅰ酶活性为TTP强烈的抑制作用,不能利用GTP,不被鼻咽癌病人血清所中和。但峰Ⅱ对GTP的利用率高,能被鼻咽癌病人血清所中和,TTP对峰Ⅱ的抑制作用较弱。提示:峰Ⅱ部分是EBV特异性TK。 我们首次用峰ⅡTK来测定NPC(124例)、正常人(56例)、鼻咽部炎症病人(24例),其他头颈部肿瘤病人(26例)血清的TK抗体水平。其阳性率分别为75%、10.71%、8.33%、7.69%,(抗酶率≥30%为阳性)。NPC病人与其他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检测EBV——TK抗体可望发展成为NPC诊断的辅助方法而且与现常用EBV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酶率 胸苷激酶 抗体 鼻咽肿瘤
下载PDF
鼻咽癌病人血清抗EB病毒特异性DNA多聚酶活性的研究
8
作者 马建山 黄迪 +1 位作者 方思明 陈丽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5-9,共5页
本文报道了111例鼻咽癌病人,30例其他癌瘤病人和93例正常人血清抗EB病毒DNA多聚酶抗体的水平。将血清抗酶率≥30%看作是该抗体阳性,血清阳性率分别是:鼻咽癌病人85.6%,其他癌瘤病人6.7%,正常人6.5%,鼻咽癌病人血清抗酶率与病人的病... 本文报道了111例鼻咽癌病人,30例其他癌瘤病人和93例正常人血清抗EB病毒DNA多聚酶抗体的水平。将血清抗酶率≥30%看作是该抗体阳性,血清阳性率分别是:鼻咽癌病人85.6%,其他癌瘤病人6.7%,正常人6.5%,鼻咽癌病人血清抗酶率与病人的病理、分期、病型、年龄及性别无关。检测该抗体可望发展成一种鼻咽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方法。 本文还探讨了影响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认为用抗酶率表示抗体水平比用抗酶单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DNA多聚酶 抗酶率
下载PDF
黑面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9
作者 江程 顾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87-995,共9页
为研究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抗Epstein-Barr病毒(EBV)活性。本研究采用硅胶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黑面神地上部分95%醇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 为研究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抗Epstein-Barr病毒(EBV)活性。本研究采用硅胶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黑面神地上部分95%醇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后化合物进行抗EBV活性测试。从黑面神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酚(1)、(+)-表丁香脂素(2)、(+)-丁香树脂酚(3)、(+)-(8′R,8R,7′S)-南烛木树脂酚(4)、(+)-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酚(5)、表南烛木树脂酚(6)、burselignan(7)、(-)-异落叶松树脂酚(8)、(-)-(7S,7′S,8R,8′R)-3,3′,5,5′-tetramethoxy-7,7′-epoxylignane-4,4′,9,9′-tetraol(9)、(7S,7′R,8S,8′S)-3,3′-dimethoxy-7,7′-epoxylignane-4,4′,9,9′-tetraol(10)、(+)-大木姜子素(11)、1,2-methylene-dioxy-4-methoxy-secopterocarpan(12)、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13)、shepherdine(14)、4-甲氧基异虎耳草素(15)、5-甲氧基异虎耳草素(16)、马尼拉二醇(17)、olean-12-ene-3β,22β-diol(18)、taxaxerol(19)、曼陀罗萜二醇(20)、二氢菜子甾醇(21)、β-谷甾醇(22)、(E)-6-methoxyl-decylcaffeate(23)、(8E,10Z,15E)-7-hydroxyoctadeca-8,10,15-trieno-icacid(24),化合物除了1、3、4、8、22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将24个化合物均测试其体外抗EBV活性,结果显示在30μmol/L浓度下,共有2个化合物抑制EB病毒裂解复制达到50%以上,其中化合物12、14抑制EB病毒裂解复制IC_(50);分别为16.4μmol/L与5.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面神 大戟科 木脂素 抗EBV活性
下载PDF
苦瓜等91种食用植物抗促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薛颖 宋曙辉 陈杭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方法: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包括16个科‘、91种食用植物(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常用蔬菜),共计302个样品的防癌抗促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74个样品(占总数的24.5%)显示出强抑... 方法: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包括16个科‘、91种食用植物(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常用蔬菜),共计302个样品的防癌抗促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74个样品(占总数的24.5%)显示出强抑制活性,135个样品(占总数的44.4%)显示出中等抑制活性,其中唇形花科(Labiatae)的蔬菜样品87.5%显示了强抑制活性。紫苏、羽衣甘兰、苦瓜种子、苋菜及山药等,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一些中国原产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芥菜、红菜苔、独行菜等,也表现了很高的抑制率。结论:抗促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中国蔬菜之中,抗促癌活性因蔬菜的种类、品种、植物部位、提取溶剂及成熟程度而异,且与栽培的环境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苦瓜 抗促癌活性
下载PDF
苦瓜等蔬菜防癌抗促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颖 宋曙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368-370,共3页
为了研究蔬菜的防癌抗促作用,采用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30种蔬菜,共62个样品的防癌抗促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有24个和18个样品分别显示了强抑制活性和中等抑制活性,约占总数的70%,其中尤以苦瓜、羽衣甘蓝... 为了研究蔬菜的防癌抗促作用,采用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30种蔬菜,共62个样品的防癌抗促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有24个和18个样品分别显示了强抑制活性和中等抑制活性,约占总数的70%,其中尤以苦瓜、羽衣甘蓝、苋菜、大蒜、辣椒等的效果为好。并对苦瓜的不同品种,不同植株部位,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栽培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抗促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抗促活性 防癌 诱导抑制实验 苦瓜
下载PDF
不同蔬菜防癌抗促活性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薛颖 武兴德 +2 位作者 陈杭 大东肇 小清水弘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本研究采用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40种蔬菜,60个品种,共150个样品的防癌抗促作用效果进行了筛选与比较,其中具有中等以上抑制活性的样品117个,占样品总数的78%,尤其以非洲野苋菜、辣椒、羽衣甘蓝、山药芋头、苦瓜及紫苏、罗勒等... 本研究采用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40种蔬菜,60个品种,共150个样品的防癌抗促作用效果进行了筛选与比较,其中具有中等以上抑制活性的样品117个,占样品总数的78%,尤其以非洲野苋菜、辣椒、羽衣甘蓝、山药芋头、苦瓜及紫苏、罗勒等一些芳香莱的效果较好。不同品种、不同植株部位、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产地,对蔬菜的抗促活性也有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抗促活性 预防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EB病毒抗体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焱 黄静 +1 位作者 孙凌云 冯学兵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抗EB病毒一病毒衣壳抗原(VCA)IgG、IgA、IgM抗体的表达,探讨EB病毒感染与SLE及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5例SLE患者和29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抗EB病毒一病毒衣壳抗原(VCA)IgG、IgA、IgM抗体的表达,探讨EB病毒感染与SLE及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5例SLE患者和29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抗EB病毒抗体,采用t检验比较SLE与健康人抗EB病毒抗体的差异,分析SLE临床表现及活动度指标[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与抗EB病毒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其中33例SLE患者和26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离有核细胞,提取RNA,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干扰素诱导基因人黏液病毒抗性蛋白1(MX1)、2’,5’-寡腺苷酸样合成酶(OASL)、2’,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α-干扰素诱导蛋白15(ISG15)、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LY6E)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抗EB病毒抗体与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SEE患者外周血抗EB病毒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gG(41±6)与(19±6)U/ml;IgA(15.4±1.8)与(8.3±2.1)U/ml;IgM(7.8±1.0)与(3.7±1.2)U/ml](P均〈0.01)。②SLE患者抗EB病毒抗体与SLEDAI积分及临床表现无相关性(P均〉0.05)。③SLE患者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及干扰素指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干扰素指数11±13与0±3)(P均〈0.05);但是与抗EB病毒抗体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抗EB病毒抗体在SLE患者中高表达,但与SLE疾病活动度、临床表现及干扰素诱导基因的高表达无相关性,提示SLE患者Ⅰ型干扰素通路的紊乱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抗EB病毒感染不能作为单一的或主要的影响因素;抗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SLE发病,而非促进病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EB病毒抗体 疾病活动 干扰素诱导基因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相关因子和EBV抗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秋愉 许荣 +8 位作者 钱柳 胡朝英 程伟志 苗平 余奇文 张继英 陈雪华 李卓伶 张冬青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7,共6页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损伤因子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检测的意义,探索RA发病与EBV感染的关系。采用高敏感性ELISA试剂盒与[3H]-TdR掺入实验,检测和分析RA患者关节损伤相关因子胶原Ⅱ抗体(...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损伤因子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检测的意义,探索RA发病与EBV感染的关系。采用高敏感性ELISA试剂盒与[3H]-TdR掺入实验,检测和分析RA患者关节损伤相关因子胶原Ⅱ抗体(CⅡ抗体)、MMP-3和TI MP-1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与分析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对EBV相关肽段的免疫应答和EBV抗体的表达格局。检测结果表明,SF中CⅡ的IgG抗体在RA患者与OA患者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RA患者SF中检测到关节损伤因子MMP-3和TI MP-1,两者均显著高于血清(P<0.001),而SF组中MMP-3∶TI MP-1比值同血清组相比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重要的是,多数RA患者被检出EBVgp110、EBV-EBNA-1(IgG)、EBV-VCA(IgG)抗体,且来自RA患者的自身T细胞对合成的EBV gp110肽段呈现更为显著的自身反应性(P<0.001)。RA患者检出的CⅡ抗体、MMP-3和TI MP-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患者的EBV感染有关。本文的实验结果提示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可能是临床免疫干预和治疗RA的思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EBV CⅡ抗体 MMP-3:TIMP-1 免疫干预
原文传递
乳油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达 张杰 +1 位作者 柳文媛 冯锋 《药学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300-308,共9页
乳油木是亚撒哈拉非洲地区独特的药食两用植物,可治疗炎症、皮疹、晒伤、痢疾等疾病。乳油木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含有三萜、酚类及挥发油类等成分。乳油木的不同植物部位(根、树皮、树叶和果实等)提取物具有抗黑色素、抑制EB病毒早期抗原(... 乳油木是亚撒哈拉非洲地区独特的药食两用植物,可治疗炎症、皮疹、晒伤、痢疾等疾病。乳油木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含有三萜、酚类及挥发油类等成分。乳油木的不同植物部位(根、树皮、树叶和果实等)提取物具有抗黑色素、抑制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抗炎、驱虫、抗菌、抗氧化和细胞毒等药理作用。综述乳油木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进展,展望其在药妆领域皮肤美白等研究方向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乳油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油木 三萜 酚类 抗黑色素活性 EB病毒早期抗原抑制活性 抗炎活性 药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