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HG17通过与转录因子E2F1结合激活CENPE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
作者 孟莉丹 王晓玲 宋君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探讨SNHG17通过与转录因子E2F1结合激活CENPE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生信分析SNHG17、E2F1和CENPE在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生信分析三者的调控关系。qRT-PCR检测SNHG17、E2F1和CENPE的mRNA水平。... 目的:探讨SNHG17通过与转录因子E2F1结合激活CENPE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生信分析SNHG17、E2F1和CENPE在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生信分析三者的调控关系。qRT-PCR检测SNHG17、E2F1和CENPE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2F1和CENPE的蛋白表达。CCK-8、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RIP实验验证SNHG17与E2F1的结合关系;ChIP实验检测E2F1与CENPE的结合关系。构建异种瘤模型验证SNHG17对肾透明细胞癌生长的影响。结果:SNHG17和CENPE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沉默SNHG17转染肾透明细胞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明显抑制。体内实验也验证了沉默SNHG17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生长。此外,RIP实验显示SNHG17能够与转录因子E2F1结合。ChIP实验检测转录因子E2F1与CENPE启动子区的结合,结果表明E2F1能够显著富集在CENPE的启动子区。体外功能实验表明SNHG17通过招募E2F1激活CENPE表达从而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结论:SNHG17招募E2F1上调CENPE,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HG17 E2f1 CENPE 肾透明细胞癌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IL-17F、ANKRD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慧 王丽丽 +1 位作者 张永欢 解建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F(IL-17F)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49(ANKRD4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NSCLC患者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ANKRD49、IL-17F表达情况。采...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F(IL-17F)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49(ANKRD4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NSCLC患者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ANKRD49、IL-17F表达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NKRD49、IL-17F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NKRD49、IL-17F表达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NSCLC组织ANKRD49、IL-17F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Ⅰ期、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程度的NSCLC组织中IL-17F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TNMⅡ和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程度(P<0.05);TNM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ANKRD49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TNMⅠ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中高分化程度者(P<0.05)。TNM分期是NSCLC组织IL-17F表达的影响因素;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是NSCLC组织ANKRD49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NSCLC患者IL-17F表达阳性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者(P<0.05),而ANKRD49表达阳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IL-17F、ANKRD49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且均与NSCLC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细胞介素-17f 锚蛋白重复结构域49 病理特征
下载PDF
RhoF介导的Th17极化在急性胰腺炎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孙茹雪 朱梦莉 +1 位作者 刘晶晶 陈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探讨Rho相关GTP结合蛋白F(RhoF)介导的Th17极化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RhoF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10)和SAP+Y-27632组(n=10)。另将WT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 目的探讨Rho相关GTP结合蛋白F(RhoF)介导的Th17极化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RhoF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10)和SAP+Y-27632组(n=10)。另将WT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10)和SAP+Y-27632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建立SAP模型。SAP+Y-27632组在模型建立后,通过尾静脉输注Y-27632。分离小鼠血液样本中的T细胞,用于RhoF、p-MYPT1蛋白检测和ROCK活性测定,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产生IL-17的淋巴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小鼠T细胞中RhoF、p-MYPT1表达量增加(P<0.01),并且RhoF的水平与p-MYPT1的水平密切相关(P<0.05)。与WT组相比,RhoF组小鼠T细胞的RhoF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加约30%,并且CD4+T细胞自发产生IL-17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WT小鼠相比,RhoF转基因小鼠胰腺损伤的组织学评分,T细胞的RhoF、p-MYPT1表达量,IL-17+T细胞数量和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加(P<0.05)。SAP+Y-27632组的组织学评分,T细胞的RhoF、p-MYPT1表达量,IL-17+T细胞数量和血清IL-17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结论RhoF/ROCK信号通路介导的Th17细胞极化参与SAP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GTP结合蛋白f TH17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食管癌来源外泌体通过E2F4对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樊慧 陈林林 +6 位作者 郭军辉 李治国 王娅菲 柳淼 王花花 赵乃阔 胡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来源外泌体对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和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来源外泌体(即HEEC-Exo、Eca-109-Exo),同时构建稳定表达的sh-NC和sh-E2F4的Eca-109细胞株并分离其外泌体(... 目的:研究食管癌来源外泌体对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和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来源外泌体(即HEEC-Exo、Eca-109-Exo),同时构建稳定表达的sh-NC和sh-E2F4的Eca-109细胞株并分离其外泌体(即sh-NC-Exo、sh-E2F4-Exo)。应用所得的外泌体处理CD4+T细胞;此外,应用稳定表达sh-NC和sh-E2F4的Eca-109细胞株建立食管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qRT-PCR检测E2F转录因子4(E2F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2F4、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L-17的含量。结果:与PBS组相比,HEEC-Exo组CD4+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ROR-γt蛋白的表达、IL-17含量以及E2F4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EEC-Exo组相比,Eca-109-Exo组CD4+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ROR-γt蛋白表达、IL-17含量以及E2F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Eca-109-Exo组相比,sh-NC-Exo组CD4+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ROR-γt蛋白表达、IL-17含量以及E2F4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NC-Exo组相比,shE2F4-Exo组CD4+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ROR-γt蛋白表达、IL-17含量以及E2F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Eca-109组相比,sh-NC组小鼠肿瘤大小和E2F4、ROR-γt、IL-17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NC组相比,sh-E2F4组小鼠肿瘤大小和E2F4、ROR-γt、IL-17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食管癌来源外泌体可能通过E2F4促进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泌体 E2f转录因子4 CD4+T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阻断IL-17F通路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萌 王雪明 +4 位作者 翟俊山 朱超慧 孙慧杰 姬雅君 李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5304-5309,共6页
目的:探讨阻断白介素-17F(interleukin-17F,I L-17 F)通路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观察.方法: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Normal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anti-IL-17F组... 目的:探讨阻断白介素-17F(interleukin-17F,I L-17 F)通路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观察.方法: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Normal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anti-IL-17F组、DSS+PBS组.DSS+anti-IL-17F组、DSS+PBS组以5%DSS溶液为唯一饮用水由动物自由饮用;Normal组以蒸馏水为唯一饮用水由动物自由饮用.分别于第4、7、10天予以DSS+anti-IL-17F组经腹腔注射IL-17F antibody(anti-IL-17F)100μg,予以DSS+PBS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观察小鼠每日的体质量变化、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14 d后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收集血清进行ELISA检测.结果:通过中和性使用anti-IL-17F阻断IL-17F通路发现,与N o r m a l组相比,D S S+a n t iI L-1 7 F组、D S S+P B S组每日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明显增高(P<0.01),DSS+anti-IL-17F组与DSS+PBS组相比,DSS+anti-IL-17F组DAI评分降低(P<0.05);DSS+PBS组结肠长度与DSS+anti-IL-17F组相比缩短程度更为显著[5.855 cm±0.1139 cm、7.300 cm±0.1732 cm vs Normal组(8.500 cm±0.1789 cm),P<0.01];在IL-17F含量测定方面,DSS+PBS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207.3 pg/m L±12.74 pg/m L vs Normal组(10.06 pg/m L±2.310 pg/m L)、DSS+anti-IL-17F组(73.63 pg/m L±8.114 pg/m L),P<0.01].结论:阻断IL-17F通路明显缓解UC的发生发展,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17f anti-il-17f 炎症性肠病 TH17细胞
下载PDF
IL-17E和IL-17F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学良 孙雪梅 +5 位作者 赵晓晖 杨丽娟 沈维高 肖梓屾 郭冲 刘艳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4-578,696,697,共7页
目的:观察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白细胞介素17F(IL-17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7RB(IL-17RB)和白细胞介素17RC(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结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肠炎、5例增生性肠息肉及3... 目的:观察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白细胞介素17F(IL-17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7RB(IL-17RB)和白细胞介素17RC(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结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肠炎、5例增生性肠息肉及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E、IL-17RB、IL-17F和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配体与受体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以及配体阳性表达率与肠癌恶性度的关联。结果:IL-17E、IL-17F、IL-17RB和IL-17RC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癌细胞;IL-17E在肠炎和肠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升高而降低;IL-17F在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炎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的升高而升高;IL-17RB在肠炎及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与肠炎和肠息肉比较,肠癌组织中IL-17RC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肠癌组织中,IL-17F阳性表达率与IL-17RC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667,P=0.001)。结论:IL-17F、IL-17RC、IL-17E和IL-17RB信号可能参与了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E 白细胞介素17f 白细胞介素17RB 白细胞介素17RC 肠肿瘤
下载PDF
裂褶菌F17对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文忠 荚荣 +3 位作者 张良璞 郑志侠 程晓滨 李旭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51-1457,共7页
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 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加入48h后脱色率达到91.5%;酶活检测表明,该菌主要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并在脱色48h时,MnP酶活达到最大值96.1U·L-1.此外,对脱色96h和192h后的脱色液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发现刚果红在可见光区495nm处的吸收峰已消失,并在紫外区出现多个吸收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种刚果红降解产物,用质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鉴定,发现该产物相对分子量为184.2,主要官能团为—C6H4—和芳基—NH2,结合刚果红结构和该产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推断其为联苯胺;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联苯胺逐渐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f17 刚果红 脱色 降解 联苯胺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成 陶林 +2 位作者 赵瑾 从丽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分析IL-17A和IL-17F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分析IL-17A和IL-17F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率及中~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01),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7,P<0.009)。结论 IL-17A和IL-17F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其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IL-17A和IL-17F作用机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IL-17A IL-17f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射干麻黄汤对急性哮喘小鼠模型IL-17A及IL-17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隋博文 翟平平 +4 位作者 李明虎 李明爽 王浩 王达 彭先祝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及血清中IL-17A及IL-17F表达的影响,以近一步阐明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对照组(F组)、射干麻黄汤高、...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及血清中IL-17A及IL-17F表达的影响,以近一步阐明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对照组(F组)、射干麻黄汤高、中、低浓度组(C、D、E组)。显微镜镜下观察经HE染色的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哮喘小鼠血清检测IL-17A及IL-17F水平,肺组织中IL-17A mRNA及IL-17F mRNA的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小鼠肺组织中B组IL-17A mRNA及IL-17F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与B组比较,C、D、E组BALF中IL-17A mRNA及IL-17F mRNA水平降低(P<0.05),且C组IL-17A mRNA及IL-17F mRNA表达量下降最为明显。C组与F组IL-17A mRNA及IL-17F mRNA表达量相接近。小鼠血清中IL-17A及IL-17F水平变化与小鼠肺组织IL-17A mRNA及IL-17F 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射干麻黄汤可能是通过降低IL-17A及IL-17F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起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麻黄汤 哮喘小鼠模型 IL-17A IL-17f
下载PDF
IL-17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平 张蓉 周小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IL-17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IL-17F和IL-8表达的差异;IL-17F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24h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8的表达变化。结果银... 目的探讨IL-17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IL-17F和IL-8表达的差异;IL-17F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24h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8的表达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IL-17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银屑病患者皮损同时伴有IL-8的高表达;IL-17F可诱导HaCaT细胞系IL-8的表达增高。结论IL-17F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上调,IL-17F可诱导HaCaT产生IL-8,这可能是IL-17F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IL-17f IL-8 HACAT
下载PDF
葛根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let-7f及免疫因子IL-17、IL-2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奇云 马敬 +1 位作者 陶艳萍 敬晓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3-1848,共6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let-7f及免疫因子IL-17、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组、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中剂量组、葛根素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以基础饲料、其他组以高...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let-7f及免疫因子IL-17、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组、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中剂量组、葛根素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以基础饲料、其他组以高脂饲料饲喂2周。辛伐他汀组给予2 mg/kg的辛伐他汀,葛根素组按低、中、高剂量分别给予70 mg/kg、120mg/kg、170 mg/kg葛根素,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测定6组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胰腺组织中let-7f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和胰腺组织中IL-17和IL-23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辛伐他汀组和葛根素组大鼠的FBG、TC、TG、FFA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葛根素剂量的增加,FBG、TC、TG、FFA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辛伐他汀组和葛根素组胰腺组织中let-7f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辛伐他汀组和葛根素组血清和胰腺组织中IL-17和IL-23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葛根素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let-7f表达,同时降低血清和胰腺组织中IL-17、IL-23表达,为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葛根素 let-7f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重组hIL-17F原核蛋白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高勤 吴鸿雅 +3 位作者 李龙标 马珍妮 陆培荣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5,269,共4页
目的:研制hIL-17F/His重组蛋白并初步研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RT-PCR法克隆得到hIL-17F基因序列。将测序正确的hIL-17F基因片段装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17F/PQE3.0。将该重组载体导入宿主菌M15,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 目的:研制hIL-17F/His重组蛋白并初步研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RT-PCR法克隆得到hIL-17F基因序列。将测序正确的hIL-17F基因片段装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17F/PQE3.0。将该重组载体导入宿主菌M15,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产生hIL-17F/His重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实验确认。结果:原核表达的hIL-17F/His重组蛋白变性、复性后,经过HiTrapTM亲和层析得到纯品蛋白。体外活性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上调人巨噬细胞TNF-α、IL-6等分子表达的作用,并促进He-La细胞的增殖。结论: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IL-17F/His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分子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f 原核表达 复性 纯化
下载PDF
IL-17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兵 傅尧 +2 位作者 符义富 游丽萍 刘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7-78,81,共3页
目的:探讨 IL-17F(interleukin 17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3例健康对照者、25例经病理证实为白斑的患者和80例 OSCC患者的血清,用 ELISA方法检测 IL-17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 目的:探讨 IL-17F(interleukin 17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3例健康对照者、25例经病理证实为白斑的患者和80例 OSCC患者的血清,用 ELISA方法检测 IL-17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患者血清 IL-17F水平为65.1±7.2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202.2±31.5 pg/ml)和白斑患者(168.2±17.4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6.22,P<0.05),OSCC患者血清中IL-17F水平与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中 IL-17 F能够很好地区分健康人和 OSCC患者(P<0.05),其最佳临界值为37.8 pg/ml。结论 OSCC患者血清中 IL-17F的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f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清 筛查指标
下载PDF
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A、17F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小丽 苏湘川 +3 位作者 石青青 胡雅玉 陈祥恩 陈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7A、IL-17F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7A、IL-17...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7A、IL-17F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7A、IL-17F表达水平,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轻度A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A水平增高(P<0.05);中度A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明显增高(P<0.01);重度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7F水平增高(P<0.05);中度AD患者与轻度AD患者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增高(P<0.05);重度AD患者与中度AD患者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增高(P<0.05)。结论 Th17细胞及IL-17A、IL-17F可能在A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7f
下载PDF
人IL-17F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宇锋 盛伟华 +1 位作者 缪竞诚 杨吉成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2-778,共7页
利用RT-PCR方法从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克隆hIL-17F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与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RV-hIL-17F)再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 利用RT-PCR方法从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克隆hIL-17F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与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RV-hIL-17F)再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PCR、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IL-17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能成功整合、转录和表达。MTT和FCM结果表明hIL-17F不能改变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但ELISA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下调肝癌细胞IL-6、IL-8和VEGF的表达。转基因肝癌细胞rhIL-17F表达上清具有抑制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裸鼠皮下成瘤试验结果表明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VEGF和CD34表达降低,血管形成显著减少。hIL-17F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为其进一步开展肿瘤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和开发抗血管新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L-17f 逆转录病毒 肝癌 抑瘤效应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E2F3、miR-17-5p、miR-20a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海林 孙岩 +1 位作者 李世斌 韩瑞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3-25,共3页
目的检测E2F3、miR-17-5p、miR-20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2F3与miR-17-5p、miR-20a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5637、T24中miR-17-5p、miR-20a和E2F3基因的表达,Western ... 目的检测E2F3、miR-17-5p、miR-20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2F3与miR-17-5p、miR-20a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5637、T24中miR-17-5p、miR-20a和E2F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2F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5637、T24细胞系中E2F3、miR-17-5p和miR-20a均高表达(P<0.05)。E2F3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逐步增多,miR-20a表达随病理分级的升高有降低趋势。5637细胞系相对T24细胞系高表达E2F3(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iR-17-5p、miR-20a和E2F3均高表达,miR-20a和miR-17-5p的表达与E2F3的增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E2f3 miR-17-5p miR-20a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志华 黄石 +2 位作者 齐青松 张志安 张晓静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2262-2263,共2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A含量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P<0.01);RF值阳性患者和RF值阴性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17F含量与RF值及患者血清IL-17A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IL-17A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7f
下载PDF
IL-17F与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六生 庄园 邹全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1-1323,共3页
IL-17F是IL-17家族中一个新近发现的成员,目前认为其是促炎症细胞因子并与IL-17A有着相似而又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作为Th17细胞所分泌的另一重要细胞因子,IL-17F可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细胞应答及炎症反应,在感染... IL-17F是IL-17家族中一个新近发现的成员,目前认为其是促炎症细胞因子并与IL-17A有着相似而又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作为Th17细胞所分泌的另一重要细胞因子,IL-17F可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细胞应答及炎症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IL-17F将为进一步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f 细胞因子 炎症
下载PDF
人IL-17F融合蛋白在E.coli中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宇锋 盛伟华 +1 位作者 缪竞诚 杨吉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hIL-17F,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GST-hIL-17F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R法从自行构建的含hIL-17F基因的pUCm-T/hIL-17F载体中扩增其成熟肽基因序列,亚克隆于pGEX-5X-3中,构建原... 目的: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hIL-17F,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GST-hIL-17F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R法从自行构建的含hIL-17F基因的pUCm-T/hIL-17F载体中扩增其成熟肽基因序列,亚克隆于pGEX-5X-3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hIL-17F,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融合蛋白,经纯化后进行Westernblot鉴定。MTT法分析GST-hIL-17F纯品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对ECV304内皮细胞表达IL-6、IFN-γ和TNF-α的生物学作用,并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分析其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GST-hIL-17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5%,能产生约41kD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blot证实确为GST-hIL-17F目的蛋白。GST-hIL-17F具有明显抑制ECV304内皮细胞增殖和上调表达IL-6的生物学效应,并具有显著的抗血管形成活性。结论:hIL-17F重组原核表达和血管形成抑制效应的初步研究已获成功,为进一步研究rhIL-17F的抗血管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f GST-融合蛋白 生长抑制 血管形成
下载PDF
F17C油井水泥膨胀降滤失双效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德安 吴叶成 +2 位作者 周兴友 徐胜斌 姚晓 《钻采工艺》 CAS 2001年第5期81-84,共4页
调整井固井作业中的流体窜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这一问题在江苏油田老区调整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针对江苏油田老区调整井 ,特别是油水同层井的固井难题 ,研究开发出同时具有塑性体膨胀、硬化体膨胀和降滤失双... 调整井固井作业中的流体窜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这一问题在江苏油田老区调整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针对江苏油田老区调整井 ,特别是油水同层井的固井难题 ,研究开发出同时具有塑性体膨胀、硬化体膨胀和降滤失双效作用的水泥浆体系 ,有效地解决了固井施工中的水泥浆脱水失重、收缩失重及硬化体积收缩所造成的微间隙 ,因而大幅度提高调整井的固井质量。经 30余口井的现场实验证明 ,该水泥浆体系流变性好、失水量小、稠化曲线呈直角 ,早期抗压强度高 ,且使水泥浆在塑性状态和硬化后均能膨胀 ,属一种技术领先的新型多功能油井水泥外加剂。F17C膨胀降滤失剂的应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江苏油田调整井的固井难题 ,固井优质率明显提高 ,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水泥添加剂 降滤失剂 调整井 应用 f17C油井水泥 膨胀降滤失双效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